Board logo

标题: 紫坪铺大坝 诱发汶川大地震?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8-7-6 15:30     标题: 紫坪铺大坝 诱发汶川大地震?

 5月16日 ,汶川特大地震后第三天,记者乘车到号称岷江一号工程的紫坪铺大坝采访。由于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汽车走到距离大坝还有两公里的地方就被军人拦住,只好徒步走向这个巨大的水利工程。

  沿途到处是运送武警和军人的客车,他们正火速奔赴这次特大地震的震中——汶川映秀镇。路的一边是快步进入灾区的军人、另一边则是从灾区经过10多个小时徒步,翻山越岭逃出的灾民。从他们惊魂未定的眼神和满身的泥土不难看出,地震对他们的心灵造成巨大伤痛。

  记者跟在军人后面行走大约半个小时,一个巨大的水坝出现在眼前。这些军人对着大坝说:好壮观!但是走进大坝,映入眼帘的是倒塌的围栏、震裂的地面和山上滑下的巨大岩石和泥浆。大坝正在泄洪,巨大的水流喷出坝口。

  走上大坝,可以看到多辆贴有“紧急工程维修”字样的汽车,也能看到在大坝周围勘查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在朝向映秀镇公路的一端,记者看到四川水利厅的官员。显然,大坝的安危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紫坪铺大坝成为焦点

  就像三峡大坝一样,紫坪铺大坝具有发电、防洪的作用。它位于都江堰与汶川交界的岷江上游,坝高156米,相当于一座52层高楼;总库容11亿立方米,相当于10个北川唐家山堰塞湖;耗资70亿人民币(约14亿新元)。由于它位于成都平原上游,一旦发生溃坝将威胁到成都上千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大地震发生后,紫坪铺大坝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曾经多次到岷江上游考察,关注大坝对生态和地质影响的中国著名探险家、地质生态学家、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杨勇,在地震发生当天接受本报专访时就提出要关注大地震对岷江上游水库产生的影响,尤其是要特别关注紫坪铺水电站的情况。

  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杨勇率领一支考察队,深入龙门山断裂带及岷江断裂带上的岷江上游的河谷考察。即将前往美国考察水电站项目的杨勇,在北京接受本报电话专访时,向记者介绍了岷江上游水库现场的见闻,并对维护大坝安全度过已经到来的汛期提出了看法。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浩如繁星的大小水电站、水坝纷纷建立,几乎占据了岷江上游的每个角落。为了消耗这些电力,当地政府又在岷江河谷建设了许多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如水泥、硅铁等。为了发展旅游业,也多次对公路进行拓宽,地震前,都江堰到汶川的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中。

  要实施这些工程,建设更宽的公路,都要开挖山坡,损毁植被,堆砌土石废渣。杨勇在最新一期的权威期刊《华夏地理》中如此描述岷江上游的地貌:“稀疏的植被、密集的地质灾害、休眠中古滑坡体、泥石流沟、坐落在陡峭高山上的藏羌山寨、河谷两岸密集分布的村落、城镇、工程以及繁忙的九寨黄龙旅游热线,还有近年来集群式开发建设的水电站水库群,早已使当地的生态环境脆弱不堪。”

  地质学家、四川省地质区调队总工程师范晓指出,对山体坡麓和坡面的大规模开挖,把原来具有安息角度的自然斜坡坡角,普遍截消成具有高陡临空面直立崖坡,使得河谷两岸的许多山体具有失稳崩滑的隐患。

  范晓在《汶川大地震地下奥秘》一文中,将那些被人为开挖的山体称作为“阿喀琉斯之踵”(出自古希腊神话,指致命伤)。“这些看似伟岸坚固的山体,实际上已变得非常脆弱。”

  记者在紫坪铺大坝通往映秀镇的公路上,就看到上述的“阿喀琉斯之踵”。在高山消出的公路,在特大地震中全部坍塌,桥梁折断,同样的情形在岷江河谷处处可见。

建设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紫坪铺大坝,是不是诱发汶川大地震的导火线?

  范晓指出,紫坪铺按照海拔877米的正常蓄水水位,水库的尾水可直抵映秀镇。“库尾岸线西距5.12大地震的震中仅5.5公里。紫坪铺水库坝址附近的水深约120米,有大坝向上游约4.2公里至横跨水库的庙子坪大桥处,水深仍有100米。

  根据中外地震学界的研究,目前能认识的水库诱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库蓄水对于库区岩层新增的外在压力以及库水沿断层向下渗透,打破了原有的地应力平衡状态,并降低了断层面的摩擦系数和岩石的抗剪(抗剪系数与抗震性的强弱成正比,抗剪系数越大,建筑的抗震性越好)强度。

  中国地震界制定了可能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七项定性标准:①坝高于100米,库容大约10亿立方米;②库坝区有活动断裂;③库坝区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或其边缘,近代升降活动明显;④深部存在重力梯度异常;⑤岩体深部张裂隙发育,透水性强;⑥库坝区曾有地震发生;⑦库坝区有温泉。上述七项,符合数越多,该水库蓄水后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

  范晓说:“紫坪铺水库符合了上述七项标准中的前六项。”惟独没有的是,紫坪铺附近没有温泉。

  他根据本身进行的调查进一步指出,紫坪铺水库所处的地质结构位置相当令人担忧。“水库大坝下距龙门山主边界断裂在地表的出露迹线仅2公里,库尾淹没线上距龙门山中央断裂地表出露迹线仅约500米,库区还有与上述断裂平行的密集断层群通过。”

  他透露,专家们对紫坪铺诱发地震的“硬伤”是了解的,并且没有等闲视之。建设之前就进行过大坝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估。2004年,大坝蓄水前,在周围建成了七个子站、一个中继站地震监测台网。

  在5.12大地震前,专家们对紫坪铺水库诱发地震震级预测是3至5.5级,共记录到0.9至3.6级地震735次。这次映秀镇震中是以库区中心为圆心,半径15公里的圆内。这与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专家组对5.12地震震源分析的结果十分类似。

  问题的关键,范晓认为,是对2005年到2008年震前数据加以分析,在得出最终结论之前,“紫坪铺水库诱发5.12大地震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杨勇:一言堂很难真正吸取教训

  杨勇则提到,去年他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考察时,中国科学院一名老地理学家曾经对他说,在活动断裂带上规划密集型水库和水电站是非常危险的。“言犹在耳,大地震就这样爆发了。”

  记者至今仍旧记得,5月12日地震发生后仅20多分钟,记者联系到人在甘孜州参与纪录片拍摄工作的杨勇,他急切地对记者说:“现在必须立即派人到岷江上游的水库去检查,尤其是紫坪铺水库,检查它们受损的程度,制定抢救方案。”

  他在大地震发生当天夜里,就通过短信给政府相关负责人发出建议:第一,地震灾区江河流域水库立即开闸放水,以防水库溃坝;第二,紧急组织人员调查水库受破坏情况,调查地震引起的山体崩塌滑坡,特别是有可能形成的河道堵塞和堰塞湖态势;第三,根据人工和天然水库的调查情况,做好应对预案,防止溃决性洪水灾害发生。

  地震第二天,杨勇带领的考察队足迹遍及岷江上游几乎所有的主要水电站。经过三天的考察发现,灾区上百座大中小水电站和在建电站,在地震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大坝岩基结构发生变化、大坝破损变形、水库泥沙加重等等。

  杨勇告诉记者,在考察中他们发现,受强震影响,岷江河谷很多地段引起山体再次滑坡,形成危险山体。加上余震不断,随时可能产生次生灾害。对今后水电站正常运行和沿江城市村镇重建将有长期影响。

  他认为:“政府和社会处理灾难的态度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冷静反思,对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失进行的评估要保持公正性。如果是一言堂就很难真正吸取教训。”

  从这次地震中能吸取哪些经验与教训? 杨勇说:“首先应该承认,以前对岷江流域建设如此多的水电站存在布局上的问题;第二,承认对在龙门山这样的地质构造带上建设大型工程所面临的风险估计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对在这个区域所建工程的认识。”

  对于岷江上游在建和计划兴建的水电站项目,杨勇认为立即恢复施工,会诱发更多的地质灾害。他建议将灾区重建纳入成都市以及相邻城市群和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中,建立地震安置城和藏、羌移民城,将汶川地震中标志性建筑和岷江沿岸的地震遗址,规划成世界地震地质公园。

《联合早报》
作者: 乌乌爱装嫩    时间: 2008-7-6 15:47

把南亚次大陆从欧亚大陆版块直接剥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