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动物趣闻] 春蚕吐丝 [打印本页]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1-12 14:01     标题: 春蚕吐丝

蚕是一种黛绿色的、圆圆的、胖胖的幼虫儿,以它生命的结晶一那精美、闪亮的银丝,为我们人类造福,已经有近五千年的历史了!  蚕,刚从卵孵化出来时,很小,名叫“蚁蚕”,吃几天桑叶以后骤然长大,就开始睡眠。睡眠一天左右,脱去旧皮换上新皮,又开始吃桑叶。这时候,蚕就是一周岁了。接着,蚕继续吃叶,长大,又要睡眠、脱皮,就是两周岁。这样连续四次,到第五岁后期,它就不再吃桑叶,身体变得透明,准备吐丝了。吐丝完了,便结茧自缚。
  人们根据蚕的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习性,把蚕比作出生不久的婴儿,亲切地叫它“蚕宝宝”。其实,蚕的睡眠并不是消极的休息,而是它在成长中进行自我更新的一种方式。
  蚕的一生要进行四次脱皮,脱一次皮,就长一回身体,而每次脱皮都是在睡眠中进行的。蚕睡眠时,体内并不平静。原来,蚕的脑神经能分泌一种脑激素。脑激素又能使体内产生保幼激素和脱皮激素。保幼激素的本领是使蚕脱皮后仍然保持幼虫的面貌,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使蚕保持青春年少;而脱皮激素的功能是促使幼虫加速成熟。这两者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推动着蚕的成长。当蚕到了五岁中期的时候,体内保幼激素的分泌基本停止,脱皮激素的机能加强起来,蚕就很快成熟了。
  在我国古代,大地上桑树遍野,青枝绿叶之间,紫色的桑椹,散发着香气,那饱食终日的野蚕,摇头摆胸,悠闲地蠕动着……。生息在这神话般世界的我们的祖先,在采集野果中发现,这些绿色的虫儿能够吐丝结茧,茧壳能拉出细细的长丝,丝又可以制作成丝绒。他们想,这丝绒要是做成衣服、可比麻纤维和葛草之类好得多。于是最早利用蚕丝的事业开始了。
  他们先是利用野蚕,后来随着人们定居生活,野蚕开始在室内饲养,丝织技术也越来越高了。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吴兴县一座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掘到炭化了的丝绒、丝带和绢片。文物表明,最迟在公元前十六世纪,蚕已经在我国广泛进行家养。古书中描述商纣王的豪华生活时写到,纣王穿的是“锦衣”,宫中以“锦绣为席”。这就说明,早在殷商时期,丝织技术就已经发展到绫织阶段,可以织平纹、斜纹、花纹等各种样式了。
  考古工作者发掘到的战国时期的“采桑图”就十分逼真地描绘了当时劳动妇女采桑养蚕的场面。我国历史上桑蚕业发展的最盛时期是汉代。汉武帝时向西方各国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沿着昆仑山北坡西行,经中亚、西亚,到罗马等国,成为我国联接各国人民的友好纽带。这条“丝绸之路”一直通行到唐代。今天它仍然是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通过贸易进行友好往来的一个古老见证。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蚕的民族。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对蚕有着特殊的感情。“春蚕到死丝方尽”唐代诗人李商隐就是用这样的千古名句来比喻爱情的坚贞。蚕儿吐丝至死而造福人类,它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忠诚的生物。你看它,吃的只是片片绿叶,给人类献出的却是晶亮闪光的丝;睡的是土炕、苇箔,给人类送来的却是美丽、温暖的衣衫。它的一生只有四十几天,却一刻也不停息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吐丝、结茧,牺牲自己,直到吐完最后一根丝才停止了自己的奋斗。
  一只在野外自然生长的桑蚕可以吐丝一、二百米长,而现在经过人工驯养、选择的家蚕,一只就可以吐丝三千米以上。如果把一万四千只家蚕吐的丝连接起来,就能沿着赤道绕地球一圈儿!
  蚕的食粮——桑叶当中,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成分。蚕吃进桑叶以后,经过消化分解,吸收桑叶中的蛋白质和糖类,造成绢丝蛋白质,绢丝蛋白质再形成绢丝液,绢丝液经过蚕的吐丝和凝固作用,就成了丝茧。所以蚕丝既不同于麻纤维,也不同于毛纤维,而是一种生物蛋白质,它完全是由蚕的生命化成的。
作者:周军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1-12 14:02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1-12 14:04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1-12 14:06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8-1-12 14:08



这是桑叶,蚕最爱吃的食物哦



桑树上结满了桑椹,吃起来也别有风味。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