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上距离
我枪毙了这个封面,因为这是一本关于知识产权法律概述的书,况且DVD盗版(哪怕知识产权盗版总体而言)对传播媒介所囊括的范围来说,只占知识产权法非常小的一部分,这本书也仅对其略微讨论了一下而已。我对这张图片的第一反映如五味杂陈难以平静:它对我来说具有象征意义。出版商起初没有意识到这张图片所带出的信息,但也认为这张图片不能表达所要的信息,所以替换了一张还算好看的美国专利申请授权的图片。
此后不久,西南政法大学的王恒(音)教授邀请我赴重庆在一个关于WTO的研讨会上就知识产权法进行发言。后来另一位教授告诉我,会议的主办方觉得这不过是“又一个沉闷的知识产权盗版批判大会”,因此我马上意识到我应当说点什么:中国的知识产权盗版远不是那么糟。
没有投票权的外国人往往会被那些政客们找茬盯上,因为这样做既安全又可以出气。从移民政策到贸易政策,所有的这些政治言论都会因此抹上让人失望的排外主义色彩,这种现象不仅在美国如此,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样。这就是政客们奉行的成本最小化行为的结果。对于来自密歇根的参议员来说,将底特律的经济衰退归咎于日本汽车制造商不公平竞争要比怪罪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制造的糟糕汽车来的安全些。不过律师和法律学者不是政客,无需此类托词。的确,我们的责任应当是用事实和论据来换抵消政治上的渲染,绝不添油加醋。
关于事实和论据的探索,Peter KYu在2003年撰写的文章《关于盗版的四大误解》蔚为大观。所谓四大误解是指“(1)盗版只是文化上的问题,(2)盗版首先是个发展问题,(3)盗版对科技发达国家来说是‘过去时’现象,(4)盗版是独裁制度下注定的副产物”。而就中国而言(如果我把Yu教授的观点引申得太远,那么我表示抱歉),(1)一直以来在英文出版物,包括学术性出版物中都有一种不确切的描述,认为知识产权盗版在某种意义上植根于中国文化或是其他事物里;(2)中国迅速崛起的经济发展与知识产权盗版率没有直接的(或者说逆向的)联系(3)美国的技术进步实际上唤醒了美国的知识产权盗版行为;(4)集权规则实际上可能对知识产权侵权具有阻碍效应。文章阐述了这些观点和由此带来的结果:非但中国的版权侵权(或许具有类似发展状况的其他国家亦然),对于美国版权所有者来说没有描述的那么严重,而且发达国家的版权侵权问题更大。
责备中国
总统候选人在2008年总统大选前带来了新一波的修理中国论。2007年8月7日,希拉里·克林顿宣称“我不想吃来自中国的坏食物,或着让我的孩子玩那些让他们生病的玩具”。选举者似乎已经习惯了不全听全信候选人所说的任何话语,要知道克林顿夫人在发表这番言论的时候,她唯一的孩子,切尔西已经27岁了。就在这次辩论中,巴拉克·奥巴马的话显得更为得体一些,“中国是一个竞争对手,但他们没有必要成为敌人。”那些劫持飞机,带着满飞机的人撞大楼的人才是敌人,而那些销售盗版《尖峰时刻3》的人则不是。不过很明显,美国关于知识产权、汇率问题和含铅油漆的政治言论所形成的敌对情绪已经变得如此不可理喻。就如同之前修理日本一样,修理中国已经成了人们的敛财之道。
每当谈及知识产权的时候,《商业周刊》杂志都会成为中国威胁论的忠实拥趸。比如之前几周的一些标题就写道:《中国:给知识产权盗版亮红牌》、《中国的假冒商品:警察面临严峻挑战》、《美国带着盗版回到WTO——中国的知识产权侵权每年给美国带来数十亿的损失,终在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申诉》、《音乐盗版的聋子:中国的搜索引擎使偷盗网络音乐变得易如反掌》,此外还有《如何赢得对中国盗版战役的胜利》。《商业周刊》经常将知识产权盗版看成是亚洲的问题,即使有时候并没有特别提到中国:《亚洲:陡升的软件盗版成本》、《软件盗版仍横行亚洲》、《亚洲数字音乐的混战》、《亚洲疯狂的音乐商业——环球音乐星探关注中国日本,但非法文件共享和CD盗版令人头疼》。俄罗斯也被拿来说事:《软件盗版:俄罗斯会垮掉吗?》,但却很少看到发达的欧洲和北美国家与此联系在一起,尽管偶尔会蹦出个别《软件盗版在英国仍然普遍》的标题。
再稍往前看一看,《商业周刊》甚至将知识产权盗版与国家安全扯在一起,就好像未经授权的《怪物史莱克3》的拷贝会把美国的政治经济体系搞垮似的。《盗版与“国家经济安全”:从失业到紧缩的利润,知识产权窃贼对美国来说是重大威胁,司法部DavidIsraelite如是说》。
实际情况有些不同。就如同有更多的美国人死于本土生长的有毒菠菜而非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一样,本土盗版恐怕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给美国实业造成的损失都要大(尽管没有将其他国家合在一起造成的损失那么大)。很多发达国家人均盗版量一直以来都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很多盗版是通过在线方式进行,因此不易察觉从而逃过了媒体的视线。这个堆满DVD和CD的牌桌在美国仍是随处可见,而希望从公众、政治或学术言论中就此问题进行思辨的人却少之又少。
即使是在美国的盗版报告中,知识产权盗版被划分了出身。比如拉丁音乐,就被独立出来,给普通读者的感觉是在美国知识产权盗版就是一种舶来的“国外亚文化”。在跳蚤市场的清查报道中,常常看到被查获的光碟被无理地加注上“100%拉丁音乐”的标签供人参考,而在其他的清查行动中,却鲜有类似报道;如果看到标注为“100%盎格鲁音乐”,即便事实如此,也好像把法国革命说成是“白人对白人的冲突”一样怪异。
一个叫“灰色地带”的私营反盗版公司在其网站上按月公布“RIAA反盗版抓捕信息”清单。2003年9月的清单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它显示美国48次执法行动中,使用“拉丁”一词多达19次,其中包括“100%拉丁”5次。在这个清单中还提到了在西班牙语国家多米尼加共和国进行的3次执法行动,并多此一举地指出3次行动中查获的所有音乐都是“拉丁”音乐。清单显示在查获“嘻哈”音乐CD的16次行动中,“乡村”和“流行”音乐均只出现过一次,而且还马上指出这次行动还查获了拉丁和城市音乐。24项并非针对音乐的类型来说的。也许这24项未指名道姓的描述可能只是想表示我们执法是多么地负责任,但如此频繁的将拉丁和嘻哈音乐与盗版相提并论,看起来依然有点怪。(这些光碟还被花样叠出地称为“假冒”“盗版”“海盗版”等,最后的这一说法让人容易联想起杰克·斯派罗船长或是艾尔洛·福林导演)
衡量盗版
对于任何一种违法活动,我们都很难有可靠的情报说清楚数字盗版到底产生了多少。除了这种举报问题, 还有一个评估问题:录音工业似乎更愿意相信一个下载的单曲(“科幻芥末”,CiboMatto作品)就意味着19美元的合集销售损失。实际来讲,它也就意味着99美分的iTune销量的损失而已,尽管那看起来可能还是太高了,因为很多人仅仅是出于好奇而免费下载音乐,哪怕多花一点小钱听这首歌曲也觉得不值。有些人愿意花钱将歌曲买来并供人下载,让人搭顺风车,而那些本来也不会买这首歌曲的下载者,并没有对经济造成直接的危害。
自由下载者的下载也会起到广告的作用,实际上会有益于音乐版权所有人:一些自由下载者如果很喜欢 Sci - Fi Wasabi音乐,则会从iTunes处以每首歌99美分购买其他的CiboMatto音乐,甚至会花11美元购买Stereo Type A像册,或者花19美元购买Pom Pom : The Essential CiboMatto一书。如果下载者(或者其他听过下载音乐的人)成了歌迷,就会产生几百美元的销售额。如果没有下载,所有这些潜在的将来销售额都会损失。即使这种销售总额仅代表下载中的一个很小部分,它仍然超过了在没有下载时的销售额——可能为零。
电影盗版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量化。也存在报道的相同问题:人们不可能对于他们非法下载习惯讲实话,而且警察检查非法下载或没收DVD,仅能提供实际下载量和销售量的一个大约估计。评价问题更简单,但是:一般地一个DVD只包含一部电影,所以下载者或盗版购买者不可能去买正版DVD。自由下载者问题仍然存在:并不是每一个盗版都必然地表示销售额的损失。很多人愿意花60美分买一个盗版DVD,观看《加勒比海盗》三部曲让人昏睡的糟糕的结尾,都不愿花22买美元一个正版,或每人花$11在电影院中看这个电影。即使他们这样做了,他们也希望能够退票。刚开始通过盗版的介绍,仍有可能增加正版的销售额:朋友的推荐,可以让好奇心强的青少年下载PorcoRosso,依次地会导致其终身对于芳香树脂的兴趣,并会花费几百美元购买Hayao Miyazaki和StudioGhibli的产品,且会引起其更多的兴趣;例如,如果假设的下载者是一个讲德语的人,对Sidonie vonKrosigk(德国版Spirited Away中Chihiro的声音)的发现,也会让他对两部德国幻想电影感兴趣,即BibiBlocksberg和Bibi Blocksberg und das Geheimnis der blauenEulen,会导致其去购买这些电影的正版,及电视卡通连续剧Bibi Blocksberg每集的正版。
国家的电影盗版:电影协会研究结果
在2006年5月,L.E.K.咨询公司——一个跨国商业咨询公司,完成了由电影协会委托的研究(MPA:为美国电影协会(MPAA)相应的国际部门),关于电影盗版的全球成本。L.E.K调查了22个国家和地区中的2万个消费者,这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香港、匈牙利、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荷兰、波兰、俄国、西班牙、瑞典、台湾、泰国、英国和美国。该研究报告研究了所有电影的盗版,特别关注了由下列MPA成员公司制造的电影:Buena Vista(WaltDisney),MGM,Paramount,Sony,Twentieth Century Fox,Universal CityStudios,及WarnerBrothers。该研究报告推断在过去的1年中(2005),MPA电影公司由于盗版损失了61亿美元,其中80%是在美国之外。这个数字包含了上述的不确定情况,且该报告对于评价所用方法的描述,并没有清楚地指出,每个盗版是否计算为一个损失额,或者也许多于一个损失额:“该研究报告的盗版损失计算基于正版电影的数量——电影票,正版DVDs——如果买不到盗版,消费者将购买正版”。即使有这些保守估计,但是,该结果显示盗版比起假设情况要复杂得多。在假定的美国电影公司$61亿损失中,23亿或38%是由于网络下载损失的,而38亿或62%是由于硬拷贝盗版损失的。对美国电影公司造成最多损失的头3个国家,并不是东亚国家,且其中两个也不是发展中国家:墨西哥、英国和法国总计造成12亿美元的损失,或美国之外损失的25%,略少于美国的损失总数13亿美元。这3个国家有约225百万的人口,少于美国的293百万人口,其每人盗版率稍高一些。
俄罗斯在L.E.K.报告以美元计的名单中排第四,而中国仅排第六位。当考虑到人口因素时,其区别会变得更大。(见表1)
在L.E.K.报告中列出的对美国公司造成损失的前十名中,仅有4个国家的平均每人盗版率比美国高。这4个国家中的3个是欧盟中的发达国家:法国、西班牙和英国。除墨西哥外,该名单上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很低的每人盗版率。(但是,作为总销售额的百分比,这些国家的比率仍然很高,因为他们也具有低的每人正版销售率。)俄罗斯,在媒体上总被描绘像违法的拓荒前美国西部一样,且具有有组织的犯罪,其每人盗版率仅高于非常守法的日本,且低于同样守法的德国。对于中国来说,这种差异格外显著:盗版的每人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比德国要低得多。可能中国13亿人中的大部分是远离现代信息社会的,也就是说,没有电视和DVD或VCD播放机,更不用说宽带互联网接入了——原因出在别处。中国有40多亿台电视机(约合每3.25个人一台),这表明大多数人可以进行电视娱乐。即使考虑到中国人口中最富的1/10,每人盗版成本也不高于德国。看起来,如何有国家在有组织地掠夺美国电影的知识产权,可以发现这些国家并不在亚洲,而是在欧盟。
语言可能是一个原因。如果你说英语,有更多的动机去购买和盗版英语电影。不管RexHarrison说什么,英国的每个人都是这样做的;欧洲的许多人也在这样做;而俄罗斯或中国中少数人在这样做。中国也有自己强大的电影工业,在中国国内生产电影,且比进口电影更适合中国观众的口味。在中国影碟盗版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美国电影的盗版仅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
研究一下报告中的其余12个国家的数据,可以提供一部分证据,证明具在强大国内电影工业国家的人们较少盗版美国电影.(见表2)
印度,具有世界上很大的电影工业,盗版美国电影的每人盗版率甚至比中国还低;该名单上的另一个东亚国家,韩国,具有与中国相似的每人盗版率,而中国香港地区也很低;韩国和香港也具有商业上很成功的电影工业。另一方面,很小的匈牙利在这个名单上则成为盗版很严重的国家。匈牙利的情况,对于盗版美国电影是很理想的:几乎家家都有家庭影院设备,而且没有商业成功的国内电影工业。
研究一下L.E.K.报告中损失的消费性开支数字(与MPA成员损失的收入相反),这些不同的数字,依然可分成相同的几个组。(见表3)
对于前面的表格,前十名中的3个国家——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比其他国家都具有很高的每人损失消费性支出率,墨西哥也不是太落后,而前十名中的一个国家——中国具有比盗版最少的前十个国家中的日本低得多的每人盗版率。匈牙利的每人消费性开支损失,在名单中所有国家中是最高的,且高出一大截,而澳大利亚和瑞典接近美国水平。韩国和香港的每人损失,几乎与中国是同样地低,而印度的每人损失又是几乎为零。
盗版率的实际差异可能更高:当评价任何不法活动的数量很困难时,在线盗版(不包括一种实际产品)的价值可能比DVD盗版(包括实际产品)的价值更难评价。电影的在线盗版,需要使用宽带,在具有强大宽带通讯能力的国家中更容易进行。美国、法国和日本为每100个居民约有20个宽带联结,英国为每100个居民约有22个宽带联结,与这些国家比起来,中国到2006年6月,每100个居民中仅有4个宽带联结,可见中国仅有很小百分比的人们可以进行DVDs在线盗版。所以盗版行为总指责公开的、相对容易讲的方式:集中于市场出售或街边兜售,这些盗版者的商品更容易被抓获、更容易计算损失。
而这将导致对于由知识产权盗版而导致的资产流失的某些错误,它所产生的较严重的危害是对于公众认识上的危害。人们看到路边摊贩售卖DVD,并且在媒体中看到这种场景。他们并没有看到在线下载,该在线下载发生在私人居室内并且只能观看粗糙的画面。在线盗版也可导致诉讼,但是很少会进行拘役。即便有拘役,这种情况也不多。但是DVD盗版和摊贩却是传媒对象所乐于报道的,并呈现给观众这样的场景:上千张盘散落在地上,被警官脚踏碾碎。这些场景——小桌子上明显的摆放着盗版DVD,街头小贩带着手铐被带走,众多一堆堆的DVD被销毁——就是记忆中存在的景象。当这种场景多数来自于东亚时,给公众的印象就是知识产权盗版是东亚地区的问题,而不是北美、欧洲或者是世界的问题。
电影盗版造成的人均消费的流失
看一下消费总消费损失可以改变一些我们的看法;某些地区(例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似乎主要盗版美国电影,而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同样也包括法国、香港和韩国)似乎主要盗版非-美国,而是国内的电影。L.E.K.报告将中国的由于电影盗版而造成的消费总损失定为26.89亿美元——在研究中除美国之外比任何国家都要高的数字,尽管人均值相差较远。列表是盗版引起的消费损失总额,而不限于MAP成员的知识产权(损失),其中中国在美国之后,后面是法国、墨西哥、英国和俄罗斯。(见表4)
此外,中国的人均数值是前十位国家中最低的,但也约是前一张表中的5倍。总量中包括来自英国、法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电影,但主要是中国电影。此外,西班牙和英国在所有22个国家的排名中居前十,匈牙利的人均数值是第二的,后面是法国。除了台湾之外,没有其他亚洲国家的人均数值接近美国,唯一在榜的南美国家,巴西,其数值也很低。
大量的中国电影在中国被盗版,是中国执行电影的知识产权保护执法的最大动机。保护国外的利益高于国内所有者利益的这样一种知识产权政策似乎并非在任何国家都受欢迎,包括在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内,这样一种政策总会带上令人不悦的历史关联。中国至今存在着对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欧洲和日本殖民主义者的苦涩回忆,彼时国家主权和财富逐渐移交到外国人手中,中国几乎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国家。来自国外的对知识产权权利执法的坚持在中国产生了一种怨恨的紧张,而在法国或英国就没有这样的情况。在美国知识产权权益名单上,中国人很明显地被判了死刑;很多中国人把知识产权侵权所针对的处罚看作是政府为了缓和美国人而作的牺牲。这会让人回忆起令人不悦的殖民主义时代,期间作为针对外国传教士的犯罪行为的报复,一些中国国民在外国人的坚持下被杀害(但是犯罪分子并不是那些被杀的人)。马克吐温在他的一篇责难美帝国主义者在菲律宾行为的文章《给坐在暗处的人》中描述了一个事件,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所需的不仅仅是超额的现金赔款,还有680个人头。
人均音乐盗版的零售价值
如上所述,音乐盗版数字的可信赖程度较低,他们倾向于给出一个较低的中国人均盗版数值。一个唱片工业组织——国际留声机工业联盟(IFPI)给出的数据也许会夸大实际的盗版费用,但是可看出其人均盗版唱片销售约为美国的1/3.(见表5)
在发展中国家,盗版唱片销售量可能只是在线盗版量的很少一部分,在这些国家中几乎人人都具有互联网并且下载音乐文件比下载电影要简单快捷得多。因此,西班牙被IFPI视为“欧洲最严重的盗版国家,其中的路边摊CD盗版使得合法市场在过去3年内萎缩了1/3”,真实的反映了其人均盗版唱片销售额并不高于英国。然而,另一工业组织,娱乐软件联盟——的报告认为“西班牙与意大利和法国一起持续位列在线侵权行为(特别是通过P2P网络)持续飙高的国家的前五名。此外,西班牙的网络服务商通常对于ESA发布的侵权报告不加理睬。” 尽管在美国几乎到处都是互联网,但是美国的人均盗版音乐销售额比此处所列的21个中的11个国家和地区要高,包括中国、印度、韩国和泰国,与香港、日本和台湾的数值相当。
做认知差距分析的原因,如何校正?
更关注于钱而不是收集观点、吸引读者或者用惨痛的经历投票的知识产权权利人更倾向于在发达国家,诸如加拿大投注精力,那里是世界上半数的盗版音乐制品的发源地。不幸的是,公众认知和外在政治考虑的扭曲最终会以对美国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益造成损害的方式扭转美国法律和政策。
在国际知识产权政策中的认知和现实的差距是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会影响美国政策。不正确的理解问题会影响贸易法律和外国关系,并造成法律执法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如果美国无法理解发展中国家对知识产权盗版问题所作的已有努力,则会打击这些国家继续他们执法努力的动力。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问题会进行自我修正:某些国家,诸如中国,会发现他们不但必须执行知识产权法律,而且必须被看到这么做。现在中国的总体盗版率(以总国内销售值为百分比)是很高的,但是总的盗版销售值在下降并且会持续下降,同时授权销售会持续上升。这些从两方面同时打击了盗版比例。但是尚有某些迟缓的地方,公众意识必须在中国的盗版比例下降的同时得到加强。然而,即便人均盗版率很低,中国的总盗版程度还是很高,因为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此外,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努力将对现实问题产生触动并影响其他国家的盗版,诸如越南和乌克兰。这个问题还将存在,除非有识之士改变讲话内容反映现实、理由和精确的现实而不是媒体的扰乱民心的做法或政治上的投票计数的做法。(Aaron Schwabach)
(表1)MPA成员公司的损失额,以每人计来计算
国家 | 美国MPA成员公司的损失额(百万) | 人口(百万) | 每人损失额 |
美国 | $1,311 | 293 | $4.47 |
墨西哥 | $483 | 105 | $4.60 |
英国 | $406 | 60 | $6.77 |
法国 | $322 | 60 | $5.37 |
俄罗斯 | $266 | 144 | $1.85 |
西班牙 | $253 | 40 | $6.33 |
中国 | $244 | 1,299 | $0.19 |
日本 | $216 | 127 | $1.70 |
意大利 | $161 | 58 | $1.78 |
德国 | $157 | 82 | $1.91 |
泰国 | $149 | 65 | $2.29 |
国家 | 美国MPA成员公司的损失额(百万) | 人口(百万) | 每人损失额 |
美国 | $1,311 | 293 | $4.47 |
加拿大 | $118 | 33 | $3.58 |
匈牙利 | $102 | 10 | $10.20 |
波兰 | $102 | 39 | $2.62 |
巴西 | $101 | 184 | $0.55 |
澳大利亚 | $93 | 20 | $4.65 |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