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般的讲法,形而上学(metaphysics)作为一门哲学学问(“关于存在的科学”)出自亚里士多德的同名书;而它的问题只能上溯到巴门尼德。所以,专门讨论形而上学的书,或者以巴门尼德的“存在”开头,(注:参见D.A.Drennen,ed.,A Modern Introduction toMetaphysics,New York:FreePress ofGlencoe,1962。此书是一本从巴门尼德到怀特海的著作选集,按形而上学中的问题分类。)或者就直接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谈起。(注:参见R.G.Collingwood,An Essay on Metaphysics,Oxford:ClarendonPress,1940。此书正文的第一句话是:“要讨论形而上学,惟一正派的、当然也是聪明的方式就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我的看法却是:形而上学之所以能在西方(古希腊)出现并成为传统哲学中的显学,首先要归于西方数学的激发与维持。概念形而上学的“真身”是在数学。所以,谈论形而上学,尤其是它的起源,绝不可只从巴门尼德开始,而应该上溯到毕达哥拉斯这位主张“数是万物本原”的数理哲学家。
总之,在大多数毕达哥拉斯派之数与哲理语言之间很难出现居中的、沟通两者的“象”,再加上西方文字的拼音特点,致使毕达哥拉斯派的数与言的沟通努力大多流产。但他之后的古希腊哲学家,比如巴门尼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还是在保留其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另辟蹊径,试图在人们普遍使用的语言中找出或构造出最接近数学结构的东西。于是,他们发现了或不如说是发明了一种概念化的自然语言。这种语言似乎具有数学语言的“是其所是”的先天确定性和数学运算那样的推演力,比如巴门尼德(Parmenides)在其《残篇》第2节中讲到:“存在是存在的,它不能不存在(THAT IT IS,and it is notpossible for IT NOT TOBE),这是可靠的路径,因为它通向真理。”这就是一种有意识地去争得数学那样的确定性的语言游戏,几乎就是重言式,(注:巴门尼德的话可以简略地表述为:“是是,它不能不是”。因为“存在”与“是”在古希腊和大多数西方语言中从根子上是一个词,如英文之"being"与"be"。)却为二千多年的西方哲学确立了“存在”或“是”这个形而上学的大问题。所以巴门尼德抛弃了绝大部分毕达哥拉斯派之数,只保留了1和圆形作为“存在(是)”这一自然语言中的范畴的对应物,由此而开创了西方哲学二千年之久的“存在论”传统。当然,在“圆形”的、“静止”的"1"被突出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的同时,毕达哥拉斯派通过推演结构来演绎思想和语言的良苦用心,就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just missed an international event hold on 22.and 23.Nov. in Istanbul-- the 6th. World Philosophy Day, just mark it here off by posting a text about origin of 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