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其他] “青花瓷”歌词试赏析!ZT [打印本页]

作者: 夜半歌声    时间: 2007-11-11 03:53     标题: “青花瓷”歌词试赏析!ZT

试赏析《青花瓷》歌词  

         青花瓷(正确歌词)       
     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
     赏析:浓淡相宜的笔锋在青花瓷的素胚上勾勒出牡丹图案,宛如你初妆的样子。冉冉的檀香飘向窗外,思绪随着淡淡轻烟飘远,手中的笔就此搁下,宣纸上残留着未完成的半幅作品。  
      "走笔至此搁一半",十分传神,生动地描绘了作画者(书法?)由于出神而顿笔于纸上的情形。  
------------------------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
      赏析:青花瓷器上釉色渲染的仕女图,形未现而韵十足,让我想起你的嫣然一笑,如同含苞待放的花。而如今你却不知飘向何方。  
     “韵味被私藏”,私藏二字应是说的是国画的写意手法,不在形,而在神韵,与随后的“嫣然”二字相呼应。  
------------------------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   
------------------------
      赏析:天色转青,酝酿着一场细雨,如同我此刻思念的心情。大江两岸的炊烟袅袅升起,千里万里之间何处是你?瓶底是飘逸的汉隶书(隶书飘逸吗?),仿佛预示着我们的相遇。另外,青花瓷器传说中需要在阴雨天才可以烧出上品,烧瓷者在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伏笔”一词用来暗示二人的相遇是一种天意,“前朝”似乎可以理解为前生的缘分。说隶书飘逸,不太理解。  
------------------------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
    赏析:天色依然是青青的,我也依然在思念你,月亮升起,照亮了江面,波光荡漾中,我仿佛看见你俏然而立,眉目含笑,如传世的青花瓷卓然不群。  
    “月色被打捞起”,用“动”来描绘“静”,将月色从水中打捞起来,极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水面,水上映着月亮的影子。“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描述了“我”粼粼波光中仿佛看见了佳人的笑容。“晕”字实在是用的经典。  
------------------------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
     赏析:碗底绘着白底青花的锦鲤,我在临摹宋体时却惦记着你,你悄然地离去,成为我心中永久的秘密。帘外的芭蕉上起了骤雨敲打的声音,铜质的门环上现出了淡淡的绿色锈迹。那次我从江南小镇路过时偶然邂逅了你,在我的注视中,你在泼墨山水一样的风景里渐渐远去。  
    “落款时却惦记著你”写出来“我”不能专心做事的心态,总是不由地想起“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隐喻了“我”想要了解“你”却又不可得的心理。“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骤雨是偶然的,打在帘外芭蕉上却是必然的,三个“惹”字,描绘了“我”偶然的邂逅“你”,却必然难以忘怀“你”的情形。当然,这一句也生动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的情景。  
------------------------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
    总而言之,歌词由青花瓷入手,大量运用的隐喻、暗示等手法,含蓄、优美、典雅、生动,一阵古风古韵扑面而来,满屋墨香,越品味越觉得其妙无穷。越来越佩服方文山了!  

    拙作一篇,如有碍观瞻,不妨一笑!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11-11 04:09

:astonishment:  会不会纳入语文教科书啊~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7-11-12 01:57

原文本来不过就是玩儿后现代主义的似是而非故弄玄虚,所谓胡乱堆积意向碎片的毛糙手法,
偏偏有这样的冬烘先生拿这个东西毕恭毕敬地当作现代化古典主义的经典来搞考据学,真是画蛇添足吃饱了撑的之至了。
作者: Eving    时间: 2007-11-12 02:13

青花瓷在元朝鼎盛,这歌词又“临摹前朝宋体”的,不成真是写大元朝的?
作者: 夜半歌声    时间: 2007-11-12 15:02

原帖由 五湖散人 于 2007-11-12 01:57 发表
原文本来不过就是玩儿后现代主义的似是而非故弄玄虚,所谓胡乱堆积意向碎片的毛糙手法,
偏偏有这样的冬烘先生拿这个东西毕恭毕敬地当作现代化古典主义的经典来搞考据学,真是画蛇添足吃饱了撑的之至了。

顶一下,有人开始歇斯底里了!
作者: ghyhj    时间: 2007-11-12 17:12

原帖由 五湖散人 于 2007-11-12 01:57 发表
原文本来不过就是玩儿后现代主义的似是而非故弄玄虚,所谓胡乱堆积意向碎片的毛糙手法,
偏偏有这样的冬烘先生拿这个东西毕恭毕敬地当作现代化古典主义的经典来搞考据学,真是画蛇添足吃饱了撑的之至了。


作者: 卖火柴的老妖精    时间: 2007-11-12 18:14

呵呵。。。。。。。。。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