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活动区] 中产阶级 [打印本页]

作者: 陈进男(伦敦)    时间: 2007-10-14 17:07     标题: 中产阶级

美国的中产阶级


Yesterday Once More、Say You Say Me、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等是他们的心声,也是所有人的心曲;《毕业生》、《美国美人》、《绝望的主妇》等是他们的影像,亦是流行他邦的故事;《纽约客》、《名利场》、《国家地理》等是他们的读物,还是影响国际的范本;Windows、Google、Word是他们的工具,同时是世界风行的工作方式;即使如他们的餐饮麦当劳、可口可乐、星巴克等,也成了世界性的时尚生活。一个以1620年的《五月花号公约》为基础形成的阶层,不仅是他们的国家的主体,也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群,为什么?

  中产者往事

  最初,“殖民时代”(Colonial Period)的维吉尼亚美国人,每人可以授田300亩土地(黑人180亩)。对此,历史学家唐德刚说:“美国佬天生就是中产阶级。”19世纪诗人惠特曼道:“中产阶级是任何社区中最有价值的阶级。”

  从自由开始

  细说起来,他们是美国19世纪自由经济历史性变化的时代产物。这种历史性变化改变了农村与城市生活,改革了旧的生产方式,而将中产阶级从旧世界中异化出来。正如马克斯·韦伯指出的,在欧洲农村,生产者先于市场而产生。在那里,农民占有土地,按照古老的传统将自己死死拴在土地上,即使法律的力量也无法将他们变成美国意义上的农村企业家。而在美国,市场的形成先于农村生产者。中产阶级在城市形成之前、在城市之外就产生了。聚居在小块土地上劳作的农民群体和散居的、独立的、自由的、进行规模经营的农夫是欧洲与美国社会结构最根本的、历史性的歧异之一。这种歧异对于理解美国中产阶级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在欧洲,中产阶级在城镇中心形成,而在美国,散居在空旷的农村空间的自由农夫组成了数量巨大的独立的老中产阶级--他们从来就不是欧洲意义上的农民与贵族。

  美国农夫没有任何的历史负担和传统的桎梏。他们的生活方式是绝对的个人主义的。由于他们没有欧洲式的封建羁绊,他们是最热心推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社会群体。在19世纪初期,在美国城镇,大约4/5从事职业活动的人是私人小企业主。他们从事多种的经济活动:商业、借贷、投机、运输、家屋建筑业、手工劳动。在社会的两极—诸如波士顿制造业公司成功的富商和在码头、工厂车间和马车行出卖劳力的雇工之间,存在一大群小手工业者和小商人,他们在缝隙中求生,他们为农夫创造一个更大的市场,并在农村地区扩大自己的市场,并因此而繁荣起来,成为美国老中产阶级得以发展的温床,在他们身上寄托了老中产阶级的理想与期望。他们组成了自我平衡的中产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心,没有任何权威,其社会成员全身心关注的是制定一系列保护财产的法规和制度。

  失去安全的蜕变

  至19世纪后期,美国发展成工业大国和农产品出口大国(从1869年至1899年,全国人口增长了几乎3倍,农业生产增长了1倍,制造业生产总值增长6倍),美国社会逐渐成长为一个以大生产、高消费为特征的城市工业社会。这些数据表明:美国大多数的小企业主到20世纪中期已失去资产,转而为仅占人口2%或3%、拥有美国40%或50%的人而工作。在这些人中产生了(新)中产阶级,即依靠薪水生活、以知识与技术提供服务的白领阶级。美国成了一个雇员国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占有资产已不可能;在劳务市场上,他们不是以对资产的占有,而是以收入、权力、威信得到人们的认可。

  资产的集中剥夺了老中产阶级个人自由的基础,剥夺了他们赖以自立的手段,这就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计划和心理。工业化机制制造了新中产阶级赖以生存的诸多的白领职业。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繁荣(从1945年到1960年,全美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一倍)使白领阶层队伍迅速扩大。正如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导论中所说的,“着重办公室工作、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服务性经济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使劳动力向白领职业转移。到1956年,美国职业结构中白领工人的数目,在工业文明史上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从那时候起,比率一直在稳步扩大,到1970年,白领工人与蓝领工人的比例超过了5:4。”演变成中产阶级的白领阶层操纵的不再是“资产”,不再是“物”,而是“人”与“符号”。他们的专长是处理文字工作、金钱与人,是处理人际关系、商业和技术关系的专家。他们不是依靠“物”,而是依靠“智能”,依靠组织与协调制造“物”的人们的社会机器而生存。大多数的新中产阶级以在劳务市场出卖服务而不是以买卖资产赢得利益,从职业而不是从资产获取直接收入。所以,新中产阶级是为其他人的资产而工作的人们。这是新、老中产阶级歧异的主要之点,也是小资产企业家社会与新的职业结构的工业与后工业社会的主要差异。如果说,当年老中产阶级作为小自由资产者为成为大资产结构中的一部分而毕生为之奋斗的话,那么,新中产阶级则从一开始就为了职业的安全感而依赖于大资产。


[ 本帖最后由 陈进男(伦敦) 于 2007-10-14 18:19 编辑 ]

图片附件: 12.jpg (2007-10-14 17:19, 260.78 KB) / 下载次数 49
http://csuchen.de/bbs/attachment.php?aid=278421&k=74e1e608145a05de6268557ac64653d1&t=1732811439&sid=YRJ7O0


作者: 陈进男(纽约)    时间: 2007-10-14 17:09


作者: 陈进男(伦敦)    时间: 2007-10-14 17:10

奢侈与简朴并存

  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他们对任何人不造成威胁;作为社会中的个人,他们奉行独立的生活方式;但作为社会存在,他们却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结构、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影响了美国的文化。

  被不断缔造出来的他们和更富有的人群从老派生活里醒来,开始阅读《花生》漫画,阅读Playboy。1954年猫王艾尔维斯·普雷斯利灌制了第一张专辑,迪斯尼乐园在1955年开业了,同时开张的还有麦当劳,1959年,第一个芭比娃娃面世,世界随着他们的脚步前进。

  到罗纳德·里根任期,他使他们感到自豪,使美国变得更加富有,并让世界的另一极彻底解体。于是,嬉皮士很快成了历史,雅皮士成群结队而至。霍华德·舒尔茨开设的Starbucks成了他们聚会落脚处。他们穿戴一丝不苟,在去往Starbucks的路上谈论塞尚和梵高;他们偏爱名牌,偏爱大理石,用丝绸覆盖客厅的沙发,家中挂满了高级艺术复制品。他们崇尚社会的非官方的法国式的文化力量,他们通过优雅漂亮的外形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他们继续着老中产阶级的细致、优雅、体面、端庄、富有、奢华、高压、华丽、尊荣、奢侈等等;同时,也偏好彰显不同气质与精神的真实、自然、温暖、简朴、简单、诚实、舒适、手艺、独特、感性和真诚。20世纪90年代的信息时代使美国经济更加强劲,更让这世界的10年变成美国的10年,也让他们成为生活于美国之外的人的模仿对象。

  一个阶层的胎记

  比较欧洲、日本相同的阶层,美国中产阶级的特征最为显著:无论他们的阅读习惯、行为特点还是居住要求,似乎都可以“概念化”—这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他们。他们不是生活的挥霍者,而是在他们自己的历史中以一种纯粹的态度、积极的精神让美国逐渐成为一个“梦”的国度。


福特车

  对于人道与车道往往有这样的悖论:速度追求者们必须尊重交通规则,同时要给缓慢的行人小心让路。美国人从来以为开车者在道德上要比步行者低一个等级,越是高尚的人,他的车越不出众。

  这一切都是福特汽车造成的。这么短的时间里,他让全美国的每个中产家庭都拥有一辆以上的汽车—于是人们说,因为福特的缘故,中产阶级在美国的公路上诞生了。他们的身份,不管是厮守着某块牧场的农场主,还是大工业车间里挥汗如雨的工人,只要他拥有一辆T型福特车,在某个周末,载着全家,奔驰在美国大道上。

  亨利·福特策动了一次革命,它对于世界的贡献要大于一些国家的争权夺利。1914年的底特律,福特公司尝试建立流水线生产模式,并为流水线生产的巨大产能培育消费者考虑。他选择了开始从自己的身边缔造中产阶级,培育一群开得起福特车的人群。福特公司宣布工人日薪5美元。1926年,亨利·福特试行每周工作40小时。

  彼得·德鲁克大肆宣扬福特对于世界的革命性意义:“真正的革命不是苏维埃的经济计划,而是亨利·福特的大生产思想。在制造出第一辆T型车以来的40年里,这一个革命本身对社会基础带来的变革,它的发展速度、普遍性和影响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不管是非西方国家发动共产主义运动、新民族主义运动,或者其他什么‘主义’的运动……都从本次革命剧烈震荡中受到启发,而不是启发了这次革命。”

  没有人嫉妒福特家族。他们聚敛财富的同时,无疑缔造了更多中产阶级,并使中产阶级拥有更有质量的生活。

  英格兰味道

  赫尔曼·塔罗尔医生家里,他的女友在客厅里撒满英国杂志。据称,这样可以让一个庸俗乏味的外科医生显得更有风度。

  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个英国绅士,这是没有自己传统的美国中产阶级对于自己身份的一种认证。在美国人眼中,对于英国式遗产的继承与保留—系白围裙的女仆或让男管家穿上条纹背心,暗含着这个家庭有着更长远的精神史。“对古风的崇敬”在上流社会随处可见:他们喜欢歌剧和古典芭蕾,喜欢将自己的后代送往男女分校的预科寄宿中学;去欧洲或中东观赏古迹;学习人文科学而非电子工程……

  “英国崇拜”是上层品味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从服装、文学、典故、举止作派、仪式庆典等等。而中产阶级崇英情节尤盛。在休斯敦周围的人造郊区,中产阶级生活在这些英国名字的公寓中:诺丁汉橡树庄园;阿富顿橡树庄园;茵弗内斯森林别墅;舍伍德森林别墅;布列斯庄园;麦利迪斯庄园。甚至还有一处充满爱尔兰味道的“三叶草庄园”。

  若是寻找中产阶级住房的个性,你会发现他住宅前院有一座井房—这是新英格兰建筑风格的组成部分;还会在前门两侧各悬挂一只灯笼,看上去像黄铜或黑铁皮做的老式车灯;高高的白色门柱挂着类似的一盏灯照亮门前小径。

  这些家庭门前草坪上的宠物,一定是苏格兰猎犬或爱尔兰猎犬,最常用的名字叫“SEAN”—一个爱尔兰男人最常见的名字。

  从塞满信箱的广告目录上邮购商品,这是美国中产阶级乐于选择的购物方式之一。对于渴望上进的中产阶级来说,印有“英格兰母亲”的商品目录充满吸引力。于是不少商品目录出现了英联邦国旗,有一家公司的目录这样写着,“我们是毫不掩饰的崇英派”,他们将不列颠与仿羊毛制品与人造皮革联系在一起。你不但可以在这家公司买到骑兵的佩剑,还可以获得一册邱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他们还推销银质的书签,上面镀着三位伟大的英国人肖像:莎士比亚、丘吉尔、福尔摩斯。这些以中产阶级为目标的商品目录,不断制造着英国时尚:只有那些把自己想象成英国后裔的顾客,才够资格欣赏印有纹章图案的英式产品。

  保罗·福塞尔不无调侃地说到,想象你来到一位中产阶级的家居,跃入眼帘的一切很好,很干净,很整齐。靠墙立着一只用胡桃木板制成的展示柜,一块透明的有机玻璃将数十个方格子与外界隔开。你从没见过这样的摆设:里面有成百个针箍拥挤在一起。女主人很乐意告诉你,她在做针箍收藏。有皇家婚礼箍,有教皇冠针箍,有绘着田园风光的陶瓷箍,当然,所有这些收藏都来自于邮购商品目录。

  在行为举止上,他们更崇尚“英国态度”。你不可能发现保守的中产阶级会选择在午后的时间做爱,在他的家居装饰上往往是些可爱的动物与甜蜜的田园风光,你不可能看到类如法国大革命油画这样激烈的充满意识形态的装饰。他们内敛、从容、缓慢、彬彬有礼。在路上,喜欢开快车的通常只有两种人:一个是想给身边女孩留下深刻印象的中学生;一种是没有安全感,对自己地位忧心忡忡的,而欲从速度上找到浪漫情怀的高尚生活追求者。事实上是这样,地位越高的人,车速则越慢,开得越稳。

  去纽约,或者到西雅图

  一切是一个8岁男孩促成的。这个失去妻子的男人住在西雅图海边的小木屋里。他不相信还会再有真爱,但那个被他的故事打动的女子,此刻正飞奔在纽约至西雅图的高速公路上。她听到了男孩在午夜的诉说。她为一个城市而来,为一段浪漫的爱情而来。

  这是个温情的城市,西雅图的温暖湿润让人们想起咖啡,想起海鲜,令人蓝调及爵士乐。这个城市没有因为微软、波音等大公司总部云集于此而充满商业气息。相反,这里是全美国最具知性、最浪漫的城市。

  于是,西雅图像纽约时差3小时的梦中郊区:阳光下的码头,不甚喧闹的集市,相邻鱼市之间密布的专业书店,出售明信片的商店和飘着咖啡香的酒吧。法国哲学家伯纳德·雷威说:“如果要我选择一个能够让我找回迷失方向的城市,而且只能选一个的话——那么就是这里:西雅图。”这座城市的许多博物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还能说些什么呢?我喜欢西雅图自由的、不墨守陈规的气氛。”

  在中产阶级的爱情故事里,这个美国人,他该有西雅图血统,他必须沿着由西向东的一条线横行,穿越整个美国来到纽约。在帝国大厦,去享受完美的爱情。

  关于西雅图与纽约,仿佛是中产阶级的两面,一面是精神生活里自由、随意、优雅和尊贵,一面写着物质生活里世俗欲望、冒险与成长—自从1897年美国5个自治市合并以来,纽约便成了世界的中心,并于20世纪20年代达到顶峰。美国的《民族》杂志写道:“全国上下,拥有雄心壮志的、急于功成名就的、幻想发财致富的,还有自作聪明的人们都把眼睛盯在了曼哈顿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评判人的标准不仅要看他们想成为什么人,还要看他们是什么人,而且还要以此为基础,即美国至少半数的国民都是纽约人。”在战后,这里的一切都是上升和卓越的象征:飞行员、空中飞人、棒球的本垒打、爵士乐手的即兴琶音、玛丽莲·梦露掩不住的裙子,还有股票市场,一切都处于上升的状态,似乎地心引力暂时失去了作用。

  在纽约成长起来的人们,更渴望生活在一个自由的、环保的、健康生活的城市,像西雅图。对于美国中产阶级来说,可以疗伤的,可以拯救他们的,可以给他们完美爱情的,只会在西雅图这样充满阳光的西部。在很多关于美国的故事中,生活在纽约的中产家庭受到了伤害,他们相信可以在西雅图得到安慰。于是他们继续相信爱情,并努力追寻一个完美的婚姻。

  然而,生活在纽约的中产家庭受到的伤害需要穿越整个美国去疗伤。对于美国中产阶级来说,可以疗伤的,可以拯救他们的,可以给他们完美爱情的,只会在西雅图这样充满阳光的西部。虽然他们受伤于纽约,但是却相信可以在西雅图得到安慰,于是他们继续相信爱情,并努力去追寻一个完美的婚姻。

作者: 陈进男(纽约)    时间: 2007-10-14 17:14

西雅图不好,还是来纽约吧。
就是DOWNTOWN太挤了,上次开我的AUDI A6去,让别人给我擦皮了,气死了,下次毙了那小子
作者: 陈进男(伦敦)    时间: 2007-10-14 17:15

美利坚榜样

  难以想象,一个缺少原生文明,以殖民地身份独立,不满230年历史的国家如今是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诞生于其中的自然科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与作家等摘取了这个世界大部分桂冠。成长于其中的电影演员、歌手、运动员很快成为全球偶像。每个人的轨迹各不相同,但有一条线索却很明晰:他们生于平凡,却都秉承一种国家精神。无论是身居象牙之塔、舞台还是竞技场,他们都在建筑并维护着美国精神。

  玛丽莲·梦露:一个国家的记忆

  谁还能像玛丽莲·梦露及她身边的男人—棒球皇帝狄马·乔,作家阿瑟·米勒,影帝尤·蒙顿,总统约翰·肯尼迪更能代表美国的1950年代。

  在美国,梦露不是某一个人的,她是战后50年代每个美国人的情人。她的像黄金一样的头发,和那个时代的富裕与天真是如此相配。她的红唇,成了好莱坞与美国文化的象征:性感,时髦,艳俗。这样的中产女郎在随后的岁月里不断添加脚注,伊丽莎白·泰勒的黑发带着1960年代异教冷艳、反叛的毒液;莎朗·斯通的金发却带着1980年代享乐与冷峻。

  “只有钻石才是女人最好的朋友。”性与黄金,在美国的奔腾时代焕发出无限光彩。玛丽莲也许对金钱的嗜好并不那么贪婪:“媒体评论我为1949年的挂历拍摄裸照,我的错误并没有什么,因为我急切地需要50美元将我的车子从典当行里赎回。”中产阶级接受她的坦诚,也接受她的平庸。最后为她的死亡恸哭:这个原名诺玛·简的女孩步入好莱坞之前,是个飞机制造厂的女工,那时候的她忧郁、自闭、少言寡语。这个美丽女人在1950年代说,在飞机上,她有了被需要的感觉。她成了那个年代里每个美国人的情人。

  迈克·乔丹:俗世英雄

  能够进入NBA联赛场地为篮球呐喊的,只会是收入丰裕者。收入底层者只能在电视机前为喜爱的球队助威。迈克·乔丹注定是热爱运动的美国中产阶级英雄。

  在篮球场上充满风度,所有的表现中规中矩,积极进取,无可争议。乔丹天生是一个偶像,他超乎寻常的球技超越了意识形态,他的魅力跨越了阶级、种族和文化,他的黑亮充满质感的肌肤在展示体育中最具光芒的东西。迈克·乔丹的家庭出生使得他生长环境相对黑人区儿童显得优裕,他的体育生涯一帆风顺,他注定是个品学兼优的天才。他的慈善、坚忍与无懈可击的技术使他成为NBA最佳的形象大使。

  和中产阶级形象的乔丹不同,同时代的巨星丹尼斯·罗德曼则带着黑人社会底层一切色彩,他的一切全部和意识形态有关:他在进入NBA前的偷窃行为,他的口无遮拦,他的头发的颜色,他的惹事生非。他会在一些年轻人眼里是个叛逆英雄,而在保守的中产阶级那里,则可能以同情或原谅的眼光,将NBA看成是好莱坞大片,戏剧性决定需要罗德曼这样的人。这种鲜明的对比有时像老虎伍兹与拳王泰森或迈克·杰逊。后者收入再多,也永远进入不了美国中上层。

  比尔·克林顿:做诚实的政治家

  最终,美国中产阶级原谅了克林顿,就像他们曾经宽容过许多平民。他们对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反感之极,对类似色情小说的斯塔尔报告厌恶之极。作为基督徒国家的美国当然不会任意对一个不真诚的人、一个行为不检的人抱有多少好感,特别是他们的公众人物。但他们因为一些人利用掌握的社会公器对克林顿过分严厉而产生同情心。他们记起了这个平民总统的种种可爱之处,此刻,他像他们的刚刚成年的孩子,正在为一次错误而懊悔不已。他们像看到好莱坞电影里悲剧的最柔弱处,他们泪如雨下,他们轻易地原谅了他们的总统,而那些对总统的一丝抓着不放的人更像是他们的敌人,美国的敌人。

  1998年底的拉链门事件没有将克林顿赶出白宫,却使得克林顿在未来穷困潦倒的日子里,飞往世界各地演讲的路上增添许多听众。这个年轻的,平和的,时常露出无辜笑容的总统的自传也因此覆盖世界书市。克林顿生逢了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造就了一批卓越的总统。这些总统们基本上都是中产阶级出生。影响力已经高过国父乔治·华盛顿的罗纳德·里根,之前是美国好莱坞电影二流明星,他用星球大战计划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彻底拖垮一个和他们一样伟大的强国。而尼克松,如果没有水门事件,他同样该在美国史上涂抹重重的一笔。乔治·W·布什似乎更像个新富阶级代言人,但他给了中产阶级安全感。这个站在演讲台上身体前倾,目光逼人,却经常口不择言的总统,将国家权力操纵得淋漓尽致。不管你是否愿意,世界正按照他的逻辑行走。

  而克林顿无疑是最可爱的美国中产阶级形象之一。他缔造了一个新经济时代。使曾经黯淡的“美国梦”在上个世纪末重新放出光芒,并使众多自以为怀揣钥匙的移民纷纷踏进这个形势一片大好的国度。即使是就任州长期间,他让阿肯色州经济增长了29%,比全国平均数高5%;就业率和收入增长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数。该州高等学校入学率也从1981年的30%提高到51%。

  克林顿的成长年谱似乎正印证了美国梦:1946年8月19日出生于阿肯色州霍普市一个小店主家庭。1962年作为学生代表到华盛顿参加全国青少年团体大会。1968考取罗兹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1973年获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同年担任阿肯色州州立大学教授。他有了同班同学的妻子希拉里,后来又有了美丽的女儿切尔西。1979年32岁就任阿肯色州“孩子州长”。1992年击败布什,当选美国第42任总统……他一直处于美国的政治中心,即使离开了总统的座位,他的意见依然举足轻重。

  这位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人保持着中产阶级的美德:关爱母亲及身边的人,处处以家庭为重。心存感激,时刻不忘帮助过他的人。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致力于解决穷人的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险问题。他同样是“一个政治动物,也是一个热衷于政策的人,总渴望会见陌生人,探索新的理念。”

  苏珊·桑塔格:社会良心守护人

  对于美国公众来说(除非他目不识丁),犹太人苏珊·桑塔格和玛丽莲·梦露一样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她是美国人极少数可以直呼其名的知识分子。人们叫她苏珊,哪怕是那些与她素未谋面的人。人们对她爱恨交加,毁誉参半。她的严厉的语言一方面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使中产阶级心怀恐惧。不管她的读者来自知识界还是从事IT业,他们会热烈讨论她在《纽约书评》发出的,带着思想界难得的性感与磁性的噪音。

  当然,这其中一部分吸引力来自于苏珊本人:她全身黑色套装,声音撩人,一头黑色长发中间束着一绺白色的发丝。她的作品具有欧洲式的冷静和清高,以及左派知识分子不断强调的艺术和想象的道德快乐。

  1970年代的美国让一些学者感到绝望,除了政治,他们已经很难听到新的声音。苏珊·桑塔格那年37岁,已经荣列美国十大知识分子之中。与之排列在一起的丹尼尔·贝尔、乔姆斯基都已经不再年轻,卡杜辛说,1970年代的知识精英基本上还是40年代末与50年代初的那批知识分子。苏珊·桑塔格除外。她相信自己代表的是美国充满反思精神的中产阶级的声音。她反对后现代主义的野蛮与粗俗。她不怕承认自己是个左派知识分子。但她与欧洲的左派保持坚定的距离。这让她在左右派别之间难以容身。

  “9·11”之后,苏珊面对美国突如其来的爱国狂潮出奇冷静,她担心“要爱国,不要思考”会毁了美国。她遭到媒体的控诉与极端者谋杀的恐吓。有人直接称她为奥萨马·本·桑塔格。她时刻警惕布什政府滥用民粹而摧毁民主体制。她对民主党柔弱的表现充满不屑,“现在的美国只有一个党共和党了,民主党不过是它的一个分支。民众的反对意见在政治中没有起到作用。”

  她是个坚定的反对向伊拉克发动战争者。“出于多方原因,政府可以不打平壤,当然也可以不打巴格达”。她当然不是个和平主义者。她相信萨达姆是个恶魔。她只是厌恶政府出于自己的利益去占领一个东方的城市,并按自己的兴趣建立秩序。

  2004年3月,苏珊被医生确定为初期血癌,5月,她在讨论美国军队伊拉克虐俘事件:这些意在传播的照片,已经日益成为“美国真实本质和精神的一部分”——这正与布什向世界宣告的相反。这些照片向全世界宣告美国人所带来的:对国际人权公约公然藐视的一种犯罪模式。12月28日,苏珊去世。(也只是这一年,她的论著才被系统地翻译为中文。)

  比尔·盖茨:富贵仁者

  1955年10月28日,比尔出生后和两个姐姐在西雅图长大。13岁学习计算机编程,18岁考入哈佛大学,和现任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成为好朋友。大学三年级,比尔辍学哈佛,与孩提时代好友PAUL ALLEN创建微软公司,1986年进入福布斯亿万富豪榜,1995年成为世界首富,至今已蝉联11年。

  比尔的传奇是关于“美国梦”最好的诠释。其中最重要的也许并不是他的财富地位,而是他对于财富的态度。迄今为止,比尔和妻子为公益事业的捐赠超过250亿美元。并且,在他公开的遗嘱里,宣布将全部财产的98%留给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只留下几百万美元的遗产给自己的孩子。盖茨的生活从来很简单,出行坐经济舱,从不住总统套房。

  “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明白钱不过是一种符号,简直毫无意义。”比尔说。

  阿甘:做有尊严的美国人

  带着美国南方口音、智障者阿甘凝视着充满野性的珍妮。他的“愚蠢”代表了这个时代所缺少的美德:诚实守信,做事认真,勇敢无畏,重情轻财。而他所挚爱的充满反叛精神的珍妮则成了堕落的象征。她吸毒,性乱,朋克,敌视一切现成的规矩,最后死于一种病毒。而阿甘却不计一切,始终如一地爱着她。

  “也许正是基于此,他才能深得美国民心。”好莱坞制片人温迪·费勒曼说,“我觉得故事里的阿甘简直就是典型的美国人,他的成长过程又正好是我们所经历的,他使我们清晰地回顾过去的历史。”美国人将自己的纯真年代寄托在阿甘身上,而如今,他们知道自己身上,已经覆盖了太多的偏见与虚荣。

  那些美国战后的一些重大事件,像猫王、披头士乐队、3K党、种族问题、越战与反战、水门事件、乒乓外交等等,半个世纪的美国中产阶级成长史,尽在阿甘奔跑的人生历程中了。和阿甘一起成长的人们,在和平的混乱中左冲右突,步履蹒跚,人生道路充满了变数。但他们终究成了今天的主流,像奔跑出来的阿甘一样。




图片附件: 341292833_bf94fb6999_b.jpg (2007-10-14 17:15, 211.36 KB) / 下载次数 51
http://csuchen.de/bbs/attachment.php?aid=278420&k=e3dad35962b1869c7c8d768591b24a0a&t=1732811439&sid=YRJ7O0


作者: 陈进男(纽约)    时间: 2007-10-14 17:35


作者: 陈进男(科隆)    时间: 2007-10-14 17:35

原帖由 陈进男(纽约) 于 2007-10-14 18:14 发表
西雅图不好,还是来纽约吧。
就是DOWNTOWN太挤了,上次开我的AUDI A6去,让别人给我擦皮了,气死了,下次毙了那小子




下辈子投胎要投到美国的领土,领海或领空。白人棕人黑人黄人妈妈都egal。从今天开始我行善积德争取下辈子投胎做美国中产阶级。
作者: 陈进男(伦敦)    时间: 2007-10-14 17:43

原帖由 陈进男(科隆) 于 2007-10-14 18:35 发表




下辈子投胎要投到美国的领土,领海或领空。白人棕人黑人黄人妈妈都egal。从今天开始我行善积德争取下辈子投胎做美国中产阶级。




在美国当帅哥最好,   美国的女人比男人多很多很多!

:ridicule: :ridicule:

图片附件: cw3.jpg (2007-10-14 17:43, 146.17 KB) / 下载次数 51
http://csuchen.de/bbs/attachment.php?aid=278422&k=c5a1a6e8b1d7131f1f750f13cbc5f038&t=1732811439&sid=YRJ7O0


作者: 陈进男(科隆)    时间: 2007-10-14 18:00

德国的无产阶级帅哥,争取下辈子投胎到美国当中产阶级帅哥。
作者: 陈进男(纽约)    时间: 2007-10-14 19:18

原帖由 陈进男(科隆) 于 2007-10-14 18:35 发表




下辈子投胎要投到美国的领土,领海或领空。白人棕人黑人黄人妈妈都egal。从今天开始我行善积德争取下辈子投胎做美国中产阶级。
克隆大学也可以申请美国的啊
作者: 陈进男(费城)    时间: 2007-10-15 01:18

你们都太能显摆,看看我的头像,知道我哪个大学毕业的么?
作者: 陈进男(柏林)    时间: 2007-10-15 17: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陈进男(三八)    时间: 2007-10-15 18: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