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值得回忆的几张老照片 !!! [打印本页]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3-12-12 21:51     标题: 值得回忆的几张老照片 !!!

1、作者:(美国)菲利普.哈尔斯曼
一系列超现实主义作品创作的成功,使哈尔斯曼坚信摄影创作的能动性。如实的再现是一种,意念的具象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种,于是他接连不断地创作出表现人的哲思与意念的作品。
  
  关于人生的苦与甜、哀与乐、生与死等等,人们思考得很多,争论得很多,这是人人面临的一个难题,一个困惑。
  
  经过反复构思,作者请来了他的老朋友和九位人体模特,经过反复设计描述,终于用七个美女构成了一个逼真的骷髅,猛然看见,令人触目惊心、恐怖万分,仔细观察,又会发现这是七位极为赏心悦目的女人体。丑陋与美艳,可怕与可爱,诱惑与抵御,种种矛盾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Last edited by Michael on 2003-12-12 at 22:59 ]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3-12-12 21:52

2、作者:(瑞典)伦纳特.尼尔森
这个看上去仿佛从遥远星系中漂过来的3个月大的小胎儿,正悠然地靠在子宫里面。1955年,“人类家族”的展览中展出了描绘生长和童年时代的照片。尼尔森的这些照片拍摄于60年代。这张在群星中闪动着的小胎儿,喻示着人类应理性地思考自身在宇宙中的价值与命运。
  
  尼尔森一直对生物学很感兴趣,于是在60年代前后,他决定把人类胚胎发育的第一步过程都拍录下来。这项计划得到了《生活》杂志的支持,在4年的努力之后,尼尔森完成了任务,作品发表在《生活》杂志上,引起了世界性轰动。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3-12-12 21:53

3、作者:(法国)罗伯特.杜瓦斯诺
求职的姑娘正接受“面试”。巨大的失业数字令歌舞厅老板有了挑三拣四的权利。
  
   1953年,著名的摄影家罗伯特.杜瓦斯诺受《摄影记者》杂志之托,拍摄了一组关于巴黎马约尔歌舞厅的专题报道。对于当时生活十分拮据的杜瓦斯诺来说,接受杂志社这个合约意味着经济困难的缓解。但一向以拍摄严肃题材著称的摄影家,却在心理上很难接受以风月场为主题的报道任务。然而,当他深入到马约尔歌舞厅的生活中后,却发现这里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可能代表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当时的马约尔歌舞厅规模很小,只有仅能容纳400人的观众席,它还没有雄心去争取在歌舞演出界名播全球的地位。然而靠着为换一片面包的姑娘们的大胆的裸露表演,马约尔歌舞厅最终声名远扬了。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3-12-12 21:54

4、作者:(法国)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这是都市生活中一个极平凡的场景。星期天,学校的假日。一个孩子——显然平时很顽皮——被派到街上去为爸爸买啤酒。可贵的是,作者捕捉了孩子十分自然真实的情绪:被委以重任而洋洋得意,特别是在虚化街景和女孩子们称赞他的眼光的烘托下,使他的神情更加突出。
  
  这种生活场景的瞬间,具有自然生动、令人玩味的情趣,显示了抓拍的魅力。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3-12-12 21:54

5、作者:(美国)尤金.史密斯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逐步从废墟上复苏,发展迅猛。然而随之而来的工业污染也日益严重。
  
  由于一家名叫“奇索”的化学工厂不断向海里排放含有大量水银毒素的污水,以致当地渔村许多人得了一种怪病:四肢萎缩,全身痉挛,导致死亡。
  
  史密斯得知这一情况,决定用照片揭露这种污染环境的罪恶,为受害的人们讨回公道。1971年在日本女友的帮助下,他开始到水俣村采访。在三年半的时间里,他和渔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拍摄了许多真实的镜头。厂方为了阻止他采访,雇用了打手多次袭击他,以致被打伤住进了医院。但他“九死不悔,永不妥协”,终于拍摄到了上千幅照片,完成了采访。他选出175幅出版了一本名叫《水俣》的画册,发行量达到三万册。这个专题不仅轰动了日本,也轰动了全世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他的这些作品,有如唤起人们共同起来保护环境的警钟。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3-12-12 21:55

6、作者:(美国)帕特里克.德马克林
明亮的阳光,灿烂的阳光,是生命之源。有阳光,才有万物的生长,才有茁壮的生命。
  
  在大山大川之间,万物之灵的人,万美之荟萃的人,耸立其间,这是多么壮美与豪迈的形象。
  
  作者正是基于这样的构思,塑造了一个现代的、浪漫的经典形象。背靠大自然,令我们想起了不朽的《蒙娜丽莎》,作为人文主义觉醒的象征,她把自信的微笑洒满全世界。而今天的新女性,却以更加理性与冷峻的目光投向远方,千年人类衣着文明随风飘洒,与浓云似的黑发形成对应,而打破传统,敞胸露怀地迎接阳光,溢发出现代人情怀的浪漫,时代前进了,我们不妨把这个形象与维纳斯——蒙娜丽莎一脉相承地贯穿起来欣赏。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3-12-12 21:55

7、作者:(美国)洛高.莫洛比托
事情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7月17日早晨,电线工人兰度.赞比安到杰克逊维尔市进行例行检查时,碰到了一根活的高压线,立刻被电击得不省人事。在附近工作的工人马上跑过来抢救。
  
  画面上是最先跑过来爬上电线杆的工人汤普逊。他发现赞比安已经窒息,马上用口对口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抢救。随后的工人上来一起把赞比安救落到地面,送往医院,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赞比安的生命。
  
   这是拯救生命的一吻,这是伟大的一吻。
  
  作者洛高.莫洛比托是一名有经验的记者,当他走在路上时,听到人们惊慌的叫喊,便马上跟着跑了过去,观察事态的发展,最终拍摄到这幅感人至深的照片。
  
   让世界充满爱,这个镜头让人们看到人间深深的爱。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3-12-12 21:56

8、作者:《波士顿先驱美国人报》记者
记者听到火警后,他连忙开车赶到现场。一边朝火场跑,一边把携带的两台相机调好光圈和快门,同时观察着着火房屋的情况。
  
  紧张中,一名消防队员正跨到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想帮助已经站在太平梯上等待救援的两个女孩——19岁的黛安娜和3岁的蒂亚娜。
  
  作者用镜头密切地注意每一个下落的东西,没想到却拍摄到了这桩惨剧的全过程。
  
  第二天,这组照片见报后,波士顿居民大为震惊。人们被激怒了,强烈要求当局采取措施,检修这些不太平的太平梯。波士顿政府在24小时之内对全城的楼房进行了检修,以使人们的生命得到可靠的保障。
  
  这幅触目惊心的照片,令人目睹了惨剧的过程,显示了摄影纪实警示社会的强大力量。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3-12-12 21:57

9、作者:萨姆.希尔
1937年5月,德国“兴登堡”号飞艇顺利飞跃大西洋,正要在美国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基地着陆时,因撞击建筑物而爆炸起火。
  
  这一灾难是人类的悲剧,更使德国国家尊严严重受损。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飞艇曾经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意味着将来人们可以毫不费力地驾驭天空。30年代,由于飞艇的成功,德国人曾经认为未来的天空将是他们的舞台,就像英国人从前称霸海洋那样。“兴登堡”号是飞艇中最好的一只,然而却如此惨败。当时,这一事件被22架电影摄影机和许多摄影师拍摄下来。因为大家早就架好设备,对准天空,要拍摄它成功着陆的镜头,却未曾料到拍下这一令人胆战心惊的一幕。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人们头脑中牢记着这个画面,这惊心动魄的瞬间。由此也可以看到摄影化瞬间为永恒的独特魅力。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3-12-12 21:57

10、作者:黄功吾
1972年6月8日,越南战争已接近尾声。久战不胜的美国军队已经变得歇斯底里,对着平民村庄和赤手空拳的百姓狂轰滥炸。
  
  照片拍摄的是一群孩子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坏了而四处奔跑的情景,
  特别是中间那个小姑娘因为身上的衣服被烧着,不得不赤身露体地在路上奔跑。这个形象十分鲜明地展示了皮肉的痛苦与精神上的极度恐惧。这个形象撕扯着每一个富有正义感、同情心的读者的心。
  
  这幅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的头版上,一下子成了轰动一时的话题。这幅照片逼真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显示了战争对人类灵与肉的深重伤害。美国人早已被这场远离美国而无休止的战争弄得漠然麻木了,但这幅照片重又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于是一场反战的浪潮重又兴起。
  
  不久,越战宣告结束,人们说,是这幅照片促使越战提前半年结束。
  
   1973年,这幅照片荣获美国普利策奖,同年,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又被评为年度最佳照片。
  
  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叫潘金淑,当年9岁。照片成名之后,她成了新闻摄影跟踪的人物。成年后,她移居美国,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奔走世界各地,以自己的经历讲述和平的意义。1996年,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背部还留有当年烧伤的疤痕。
  
   作者黄功吾是一名战地摄影记者,当年只有22岁。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3-12-12 21:58

11、非洲大陆,充满了天灾与人祸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洲少雨,连年干旱,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中、在瘟疫中备受折磨而走向死亡。许多记者在那里拍摄的镜头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这幅作品很有代表性。记者前去采访旱情十分严重的乌干达,深深地为那里经受的苦难而感动。他没有一般化地去拍摄面黄肌瘦的灾民,也没有去拍摄寸草不生的干裂土地,而是拍摄了一个对比强烈的镜头——丰润的大白手和枯瘦的小黑手,从而表达出自己对于干旱恶果的强烈感受和向社会呼吁的热望。作者大胆的画面剪裁,舍弃了对比以外的一切东西,而使人们的视觉感觉强烈而集中,强化了照片的视觉冲击力,使干旱带来的深重苦难在无言中得到充分展示。
  
  新闻报道摄影以瞬间纪实为使命为优势,然而,在拍摄的一瞬间,又能以恰当的构图、生动的形象冲击人们的视觉,震撼人们的心灵,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作者: 寒月孤星    时间: 2003-12-12 23:33

经典,值得回味!
这些照片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和艺术的写真
也当被好好保存及流传~~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3-12-12 23:38

Originally posted by 寒月孤星 at 2003-12-13 00:33:
经典,值得回味!
这些照片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和艺术的写真
也当被好好保存及流传~~



哥们在这个帖子我一直以为将成为热点的时候,他居然没人回复,快沉了,,,,是你拯救了他的灵魂呀。。。谢谢呀。。。biggrin.gi
作者: 寒月孤星    时间: 2003-12-12 23:49

Originally posted by Michael at 2003-12-13 00:38:
哥们在这个帖子我一直以为将成为热点的时候,他居然没人回复,快沉了,,,,是你拯救了他的灵魂呀。。。谢谢呀。。。biggrin.gi

11.gif这位老兄言重了啊,如此经典的帖子怎会无人理睬,要有耐心地等啦

放心,偶怎么也帮你抗着!;)
我顶~~~rolleyes.g
作者: 丢在亚琛    时间: 2003-12-12 23:53

哈,我也顶一下儿,哟,怎么这么沉呀

PS第十张挺有感觉
作者: 寒月孤星    时间: 2003-12-12 23:58

第10张??
哦,哈哈...不是你连这么小的也不放过吧??
作者: 丢在亚琛    时间: 2003-12-13 00:01

Originally posted by 寒月孤星 at 2003-12-12 23:58:
第10张??
哦,哈哈...不是你连这么小的也不放过吧??


您又想歪了不是..孩子多纯真那..其实在战争中..最无辜的就是孩子那..看了叫人辛酸那..

PS俺可不是恋幼狂blush.gif
作者: 寒月孤星    时间: 2003-12-13 00:04

啊啊哦,不好意思,误会老兄了
那是那是该看了有点感觉地~~
心酸地感觉!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3-12-13 00:08

战争其实没有胜利者,,,永远
作者: 寒月孤星    时间: 2003-12-13 00:11

殃及的永远是无辜,,,永远!
作者: 丢在亚琛    时间: 2003-12-13 00:12

Originally posted by Michael at 2003-12-13 00:08:
战争其实没有胜利者,,,永远


任何胜利者都是相对的,人类历史进程还在向前推动发展,今天的败寇说不定明天就成将军了.都是没准儿的事儿.santasmilesantasmile
作者: juliet    时间: 2003-12-13 01:49

Originally posted by Michael at 2003-12-12 09:54 PM:
4、作者:(法国)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这是都市生活中一个极平凡的场景。星期天,学校的假日。一个孩子——显然平时很顽皮——被派到街上去为爸爸买啤酒。可贵的是,作者捕捉了孩子十分自然真实的情绪:被委以重 ...


这个儿童不是ROBBIE WILLIAM小时候吧。biggrin.gi

我喜欢ROBBIE WILLIAM
作者: 牧羊人    时间: 2003-12-13 02:06

布列松的作品,好就一个字
作者: Flea    时间: 2003-12-13 16:49

jing dian.
作者: jiejiedog    时间: 2003-12-13 17:40

兴登堡是因为内部使用的氢气。当时的美国不愿意提供给德国稳定可靠的氦气。
作者: raja    时间: 2003-12-13 19:36

最后一张很震撼!
作者: shangnan    时间: 2004-1-3 00:44     标题: 有时候,一张好照片真的胜过苍白的语言!

科技的发展只是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欢乐和苦难,但改变不了二者本身。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4-1-3 00:47

Originally posted by shangnan at 2004-1-3 01:44:
科技的发展只是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欢乐和苦难,但改变不了二者本身。



这位仁兄,谢谢你把他顶上来了。。。我找了好几天了。。。。

是呀是呀。
作者: shangnan    时间: 2004-1-3 01:20     标题: 我也是找贴子找烦了才想起来从精品里找!

看样大浪淘沙始见金,真的是这样,但需要斑竹们作淘金的了!,呵呵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4-1-3 01:25

唉。。。。。
作者: 小溪    时间: 2004-1-3 17:07

不错的照片……支持一下
作者: vincentdeu    时间: 2004-1-3 20:02     标题: 支持

不错的照片
作者: 灰猫    时间: 2004-1-5 07:53

楼上的!什么头像啊,一点都不PP!!!
作者: 薰    时间: 2004-1-5 17:33

那个手实在震撼……
看得我想哭
作者: 80天环游世界    时间: 2004-1-5 17:46

Originally posted by Michael at 2003-12-12 21:54:
4、作者:(法国)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这是都市生活中一个极平凡的场景。星期天,学校的假日。一个孩子——显然平时很顽皮——被派到街上去为爸爸买啤酒。可贵的是,作者捕捉了孩子十分自然真实的情绪:被委以重 ...

怎么知道他不是去打酱油biggrin.gi
作者: shangnan    时间: 2004-1-5 18:42     标题: 要是在中国可能!

怀疑是散装啤酒,
呵呵,第一次打酱油的孩子比他老爸都有成就感!
作者: sgtonyang    时间: 2004-1-7 13:59

最后一个小孩的手最震撼
作者: jamesfang23    时间: 2005-2-6 22:19

老贴捞出来看
作者: Chinese    时间: 2005-2-7 01:38

.
作者: 晒月亮的拖鞋    时间: 2005-2-23 15:52

再顶1个耐人回味的帖子上来。。。。
作者: chinesehejing    时间: 2005-2-23 16:14

Originally posted by Michael at 2003-12-12 09:58 PM:
11、非洲大陆,充满了天灾与人祸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洲少雨,连年干旱,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中、在瘟疫中备受折磨而走向死亡。许多记者在那里拍摄的镜头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这幅作品很有代表性。记者 ...

心疼。。。
作者: fruidbug    时间: 2005-2-23 22:18

说句实话.亚琛版真的很无聊.但不经意间也能偶尔发现几个好贴.就像这个,谢谢!
作者: Michael    时间: 2005-2-23 22:37

Originally posted by fruidbug at 2005-2-23 23:18:
说句实话.亚琛版真的很无聊.但不经意间也能偶尔发现几个好贴.就像这个,谢谢!



久没太上来了,看到这个1年多前得帖子还在第一页呢,真是兴奋呀

谢谢各位支持了.

biggrin.gi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