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隋家兴亡 collapse and down of sui dynasty(转载)
[打印本页]
作者:
杨三车娜姆
时间:
2007-9-16 15:17
标题:
隋家兴亡 collapse and down of sui dynasty(转载)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短命王朝,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到618年隋炀帝杨广被绞杀,共存在了三十七个年头.隋朝在其强烈闪光之后又立刻陨落,其成败经历耐人寻味.
隋朝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却有如下成就:1)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极大削弱了突厥势力2)结束长期以来南北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3)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吏治.建立三省六部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世各个朝代所效法4)发展生产,人口剧增,并修建了贯穿全国的漕运系统
然而在巨大成就之后,国家迅速衰落.其原因很多,暂且罗列以下一些:
A数战数胜,主骄民疲.
隋朝在建国之后,在短短几十年之内,政治军事空前强大,对外用兵是无往不利.无论是对北方少数民族还是平梁平陈,每次用兵皆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强大国力面前,隋朝的后世君主开始变得骄奢淫逸,穷兵黩武,动辄就是远征,在加上国内浩大工程不断,国力虚耗过度,闹得民不聊生,最终激起民变.当年战国时,魏文候问李克,诸侯国哪个先亡?李克回答说,吴国. 问其何以亡, 回答却是 "数战数胜"
文侯:“数战数胜,国之福也,何故亡?”李克回答道:"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 可见隋朝亦是一个例证.
B忠臣良将,不得善终.
隋朝统一过程中有四大名将: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其中韩擒虎早逝,贺若弼因被文帝一怒之下贬为平民.史万岁则更惨,在大殿之上被活活打死.说道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隋文帝脾气极其暴躁,经常一言不合就在大殿之上对臣子用刑,轻则鞭笞重则杖刑,弄得人人自危,苦不堪言.也许是感到天威难测,杨素为保自身,就不择手段的辅佐晋王杨广,谁知,隋炀帝上台后不久就开始猜忌杨素,杨素终遭冷弃
另外还有位居左仆射的高颎,为大隋殚精竭虑,鞍前马后操劳多年.因恐遭不测,为人处事谨小慎微,但最终未能逃脱被帝王猜忌的命运.
C龙生五子,父不慈子不孝,骨肉相残.
隋朝平定陈的时候,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就说过:“主上忌刻而苛酷,太子卑弱,诸王擅权,天下虽安,方忧危乱。”玄龄亦密言于彦谦曰:“主上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诸子皆骄奢不仁,必自相诛夷,今虽承平,其亡可翘足待。”文帝有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长子杨勇被立为太子;次子杨广封为晋王;三子杨俊封为秦王;四子杨参封蜀王;五子杨谅封为汉王.虽然文帝脾气暴躁,但是为人克求节俭.然而他五个儿子都好奢华,只是晋王藏匿的很深骗过了父母,加上他继承了父亲的残暴性格.这样的人格特征足以亡国.虽然五个儿子都是同父同母,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夺嫡之争,最后闹得兄弟父母反目.众多开国勋臣卷入其中.而国家元气大伤. 高颎就是卷入储位的争夺之中,才遭冷落的
作者:
zycoc1999
时间:
2007-10-27 19:42
主上忌刻而苛酷,太子卑弱,诸王擅权,天下虽安,方忧危乱。”“主上本无功德,以诈取天下,诸子皆骄奢不仁,必自相诛夷,今虽承平,其亡可翘足待.
后半句根本不能算是什么灭国的原因。充其量小房基于道德准则的一点点个人期望罢了。
隋朝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其实隋的时代比唐更强大),对外战争无一不胜。我记得有个朝代的宰相评价隋朝灭亡的原因是这么说:屡战屡胜,非幸事也;屡战,则民疲;屡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殆也。(非是原话,大致意思如此)
作者:
杨三车娜姆
时间:
2007-10-28 11:37
你敢质疑胖子的判断。
你的话引自胖子的这段:魏文候问李克,诸侯国哪个先亡?李克回答说,吴国. 问其何以亡, 回答却是 "数战数胜" 文侯:“数战数胜,国之福也,何故亡?”李克回答道:"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 可见隋朝亦是一个例证.
主上忌刻而苛酷,太子卑弱,诸王擅权,天下虽安,方忧危乱。
这个是说中央集权不够,各个军事集团虎视耽耽。中央力量一弱,加之地方军事力量互相制衡不足,立马就演变成战国后期了。
说起来你和胖子的修辞手段差不多,都是引用名人名言型。套用你的话,你否定胖子的话根本不算否定,你只用了一个判断句,没有任何其他的证据和反驳。下面一段则开始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修辞可说服不了人啊。
作者:
zycoc1999
时间:
2007-10-28 18:03
胖子是哪个?
作者:
杨三车娜姆
时间:
2007-10-30 19:30
胖子就是耶和华,怕了吧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