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讨论讲事实反误导
8 y3 \2 F" R4 V, q# v6 U7 l$ z' f4 J( _" A
中国留德学者学生团体联合会
2007年9月8日
原帖由 999皮炎平 于 2007-9-17 15:25 发表 4 A. i$ f! U w1 F$ }& c9 U/ m
据国际能源机构公布的数字,1995年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共高
达220亿吨,但这里仅统计了在陆地上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泥炭等可( O- b0 i. l8 e3 f$ {3 l
燃矿物的提供量,不包括海上轮船燃烧的消耗量。8 [! S$ s \& H. j& O
统计资料表明:名列前茅的美国排放量高达52亿吨,占世界排放) O; g; j. h' r# J8 ]- ~
量的23.7%。目前,世界各国人均排放量在10吨以上的国家的依次排
名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荷兰、哈萨克斯坦、
德国、俄罗斯等8个国家,其中美国高达人均20吨,而中国才人均2.
5吨,美国是中国的8倍!
----------------------------------------
德国这下怎么不大肆报道了?! h- s- ]" [2 j( W
原帖由 999皮炎平 于 2007-9-17 15:25 发表
据国际能源机构公布的数字,1995年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共高
达220亿吨,但这里仅统计了在陆地上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泥炭等可* W# V# ?$ J u6 b! L- y, G
燃矿物的提供量,不包括海上轮船燃烧的消耗量。* }2 K- D6 a7 U1 R' s
* [7 \9 } z* n2 g
统计资料表明:名列前茅的美国 ...
原帖由 boilingsnow 于 2007-9-19 03:27 发表
看到“讲事实”三个字,让人联想到轮子的招牌标语“讲真相”……
: N' r3 m, T/ s! j' s0 c p
好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听您的意思应该颠倒黑白更好,是吗?
打个比方,假如你没偷过东西人家到处宣扬你是小偷,你会心安理得吗?原帖由 搞不懂. 于 2007-9-19 23:07 发表 ) g1 u& a |- ]
% u( L; L0 U& Q+ a
& y/ k5 [; K$ R' u. X
听您的意思应该颠倒黑白更好,是吗?打个比方,假如你没偷过东西人家到处宣扬你是小偷,你会心安理得吗?/ e) c" l2 M0 U$ |3 e# c2 e
夥计,千万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我们这里反对的是不要以偏概全,不要乱用全称量词。
譬如说,德国连续有几个小女孩失踪后发现是被强奸后整死。你能说德国是个强奸国家吗?
抓住了几个德国恐怖分子,就可以说德国是个恐怖国家吗?德国发现几处有腐质肉,那就可以说德国是腐质肉国家吗?逻辑混乱。
企业的行为由企业负责,个人行为由个人负责。不能一说就是国家行为。
如果你的老乡犯了法,难道要你去为他服刑吗?他是他,你是你。不能说你们是来自一个国家就是同犯。同样不能说一个人犯了事,就归咎于这个民族或是国家。我想这一点应该没有疑义吧?不然就很难再往下谈了。
“偷”是一个犯法的定义。如果你要指责某人或某公司有这种行为。你应该拿出证据并且起诉他。不要把任何事都政治化。不要把它夸大到民族、国家。这样不公平,不正确,也是愚昧的。
笼统地说“你去随便那个中国展团多的展会上看看就知道有没有偷过东西了”是不负责任的。这和镜刊的方法是一样的。用一件事否定一个群体的所有人。这是什么逻辑?没有事实根据,只要毁人家名誉。是十分不道德的。具体来看镜刊的这段话:
Allein in Deutschland studieren mehr als 27000 Chinesen – die größte ausländische Studentengruppe; im Jahr 2000 waren es nur knapp 6000. Die meisten hängen an staatlichen Stipendien aus der Heimat, sie
benötigen Papiere des Konsulats, sie sind deshalb anfällig für die Wünsche der Geheimen.
你能说出这后一句话里有什么是符合事实的吗?链接:
欧洲经济时尚导报
48.Ausgabe, 二零零七年九月一日, 第11版作者:关愚谦
《我决定把《明镜周刊》告上法庭!!
西方一些媒体掀起反华大合唱》9 [* r" c* \3 R6 S& J李海雁总领事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8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 }$ i% Z7 v, Y" P( h t |
2007年9月27日12时,巴符州经济之家 |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