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国际新闻]
歌德学院在中国全面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日月光
时间:
2007-8-31 09:00
标题:
歌德学院在中国全面发展
北京歌德学院负责人阿克曼(Michael Kahn-Ackermann)说,纯粹向中国出口文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观众如饥似渴地奔向一切来自西方的东西的时代也过去了。”歌德学院的中国伙伴们有更高的要求了,“必须提供这里人们感兴趣的东西。我们今天必须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默克尔下周二将在北京为一个该学院负责的三年展示德国计划揭开帷幕。德国之声据德新社报导如下 。
, `# D! C6 T( x" Z Z
9 M9 j) p) F+ ?5 H2 x. j( ?3 f- e
中国人对德语的需求极大,北京歌德学院不得不把三分之一的语言班报名者排除在门外。因为,北京的歌德学院每年只能教1200个人德语,而根据文化协定,又不得在校外找个地方去开班。
1 s# |: n/ z8 Z |( L$ Z( ~; |. T
! h% z/ D/ w" X# [
为此,歌德学院找到了新的解决办法:它在北京和其它8个中国城市跟中国伙伴共同建立语言中心。10年来,柏林拨给北京的钱也首次增加了。原因是:中国和印度被列为重点国家,而德国外交部增加了拨给歌德学院海外分院,尤其是中、印的款。
9 U' a+ y% _% H
9 x) F; W: B. }0 L- s$ V
这笔拨款一下子翻了一番。阿克曼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始终要节约再节约,我们已经把自己瘦身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了,而现在总算得到了得以存活的强心针。”歌德学院给德国联邦政府设计了一个3年在中国展示德国的计划,并且担负了这个计划的实施责任。
% \9 c# V9 L) i8 t, f' P
# A1 N; o6 T$ n0 x* S
下周二(8月28日),歌德诞辰纪念日的前一天,访问中国的默克尔总理将亲自为这个德国大文化项目揭幕,这是德国至今为止在中国最大的此类活动。活动的口号是:“中国与德国共同行动”,活动主要针对城市的未来问题,和德中如何共同去解决这些问题。
5 S# h# T$ B7 V6 w& b4 W
$ S' ~) N" F( b1 m- n- S0 I
歌德学院还将通过与一个中国门户网站的合作,来推动文化交流。这个网站将在10月正式推出,网站将介绍中国和德国各文化中心之间的合作和直接对话的论坛。此外,阿克曼还做着一个梦:建立一个德中文化基金会。
& N- |9 ^2 X7 J4 @! I( N
+ H3 s/ [9 }9 N/ Z
阿克曼发现,他在中国的工作所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少。他对歌德学院的过去太清楚了。1988年,当歌德学院作为第一个、在很长时间里也是唯一的一个外国设在中国的文化机构开始运作时,阿克曼就是首任主任。2006年,近20年后,阿克曼又回到了老岗位上。
7 | r+ o# W1 Z+ {' R4 e9 g
6 J, e$ V3 L/ M2 Z" O
他回顾道,一开始只允许歌德学院开办语言班。1994年,首次允许办文化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杜塞尔多夫的画家君特.于克尔的画展。但这个画展后来临时被取消,因为有一件展品上有人权的内容。
! A( V5 Y' z8 U/ Z+ f& G
8 Q! \. Z, S& ~: w% W* l* ^
今年6月,于克尔的画展终于在北京办成了。阿克曼感慨地说:“事情就是这样变化着的。”从2005年开始,他的文化活动也不再需要经中国文化部审批了。当然了,95%的活动现在是跟中国伙伴一起搞的,由这些伙伴去申请批文。
1 ]& g: ~, W0 O/ a
( w1 d' b; t o: c9 V; a& x2 L
但他表示,媒体和互联网领域内的项目还是受到很强的政治限制的。他对电影在中国是如何被控制深有感触。他刚在南京经历了德国著名故事新片“窃听风暴”的故事,这部反映前东德窃听侦查公民的电影须由当局来决定是否可以上映。这部电影本来在中国是被禁的。但这部电影的DVD到处都能买到。
( m/ P- g7 ]9 X/ ^9 E; U D% o( b
0 `1 \* y: |& R4 L
德国之声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