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最后的延恩侯朱煜勋 [打印本页]

作者: 真精不怕火恋    时间: 2007-8-14 14:12     标题: 最后的延恩侯朱煜勋

送交者: 万年潜水艇 [太守★☆] 于 August 13, 2007
6park.com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偶然看到一份宫门抄,上面写着“朱侯今天去明陵祭祖;延恩侯完成了祭扫明陵的使命,回来向皇上谢恩。”所谓“宫门抄”,就是原来的“邸报”,亦即公布朝廷内外大事的文件。其实溥仪虽已逊位13年,但他带着那班遗老遗少们,躲在紫禁城里依然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并还保留着“宫门抄”这种看来已经无用的东西。
   庄士敦经过打听才知道,所谓延恩侯,就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后裔朱煜勋。朱煜勋一直享受着清廷的俸禄,并按照规定每年两次祭扫十三陵。现在虽然清朝灭亡了,但延恩侯还是清朝的遗臣,还在按原来的规矩例行公事,并且从紫禁城里领取微薄的津贴。事实上,在民国时代,明裔和逊帝的“君臣”关系,也就是靠着这点津贴才得以继续维系。
   这个延恩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清军入关以后,逐渐统治了整个中国,因为担心朱氏家族死灰复燃,便对其大事杀戮。他们不仅扑灭了南明残余力量,而且彻底肃清其他朱姓诸王,遍布全国各地的王子们,几乎没有谁逃过大浩劫。康熙年间,清廷忽然想起应该善待前朝后裔,以示宽大为本、皇恩浩荡。于是,派员访求朱氏。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们找到一个。此人名叫朱之琏,据说是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后裔。这一支能够残存下来,有其偶然性。朱之琏的祖上朱彝在崇祯年间征战辽东,为洪承畴监军,洪承畴军败,朱彝和他的侄子朱文元一起被俘,投降清朝,得以保全性命。
   雍正朝时,把朱之琏当成前朝后裔尊奉,封为“一等延恩侯”,世代享受国恩。
   从朱之琏开始,直到最后一个延恩侯朱煜勋,总共传了12代。庄士敦向学生溥仪建议,应该见一下末代延恩侯。其实,是他自己想见一下这个人,以满足好奇心。
   1924年9月7日,43岁的朱煜勋遵旨从东直门赶来晋见。这时候,可怜的“延恩侯”已经穷困潦倒,房屋破烂,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4岁。为了在“皇帝”面前体面一些,他特地借了一套官服,带了名片,大清早就赶到紫禁城。他的名片上写着自己的官衔、姓名和住址:“明裔延恩侯 朱煜勋 炳南东直门北小街羊管胡同”。炳南是朱煜勋的字。 www.csuchen.de/

www.csuchen.de/


   两个从未见过面的皇家后裔,就这样见面了。见面之后也没什么话可说,溥仪只是勉慰了朱煜勋一番,然后告诉他,这次接见是自己的老师庄士敦建议的,让他出来找庄士敦表示一下谢意。
   于是,朱煜勋又出来和庄士敦见面。这个朴实而敦厚的中年人给庄士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有礼貌,有自尊。庄士敦和朱煜勋谈了一会儿,说自己计划以后找机会去回访朱煜勋,但被这位延恩侯坚决地推辞了。朱煜勋坦言,自己家里非常破败,会给这位外国人造成不便。不过,他答应庄士敦的请求,拍了一张照。
   几个月后,冯玉祥带兵进京,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末代皇帝惶惶逃往天津。又过了些日子,朱煜勋不知从哪凑了点钱,坐火车到天津探望主子。庄士敦说:“我想,在他跪在大清流亡君主之前,延恩侯的名字从未使他的状况好转过,但他还来此忠诚地感谢‘延恩’,而不久,皇上(指溥仪)也就同他一样,陷入隐姓埋名和贫困潦倒的境地。”

图片附件: _朱煜勋.jpg (2007-8-14 14:13, 52.39 KB) / 下载次数 15
http://csuchen.de/bbs/attachment.php?aid=268400&k=edb89fda4dded6ebaf91c43cc56a49c0&t=1732783108&sid=25XL68


作者: godbin    时间: 2007-8-14 14:32

要挺到最后也真的是不容易,这个笑话最后还是被姓朱的看到了。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