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北大经济学教授宋国青预测 中国第三季通胀率会达5%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7-7-26 18:02     标题: 北大经济学教授宋国青预测 中国第三季通胀率会达5%

韩咏红(北京特派员)

  北京崇文区的菜市场里,几个家庭妇女眼看着摊位上的猪肉,怎么也下不了掏钱购买的决心。一副见惯世面样子的摊贩调侃她们说:“甭看了,再怎么看价格也降不下来。”

  和家庭妇女的期待相比,摊贩的预言或许更有可能应验。别说售价比去年贵了一倍的猪肉,中国居民动作再不快点,恐怕连便宜的快熟面也快买不到了。许多中国媒体昨天纷纷报道,市场上“华龙”、“白象”等中低价位的快熟面正酝酿整体涨价,平均涨幅20%,最高达40%。

  快熟面厂家称,今年以来粮油面粉价格上涨,再不涨价将毫无利润了。

  对于许多低收入中国老百姓来说,被迫调整消费结构以适应食品价格飙涨的趋势,自年初以来已经是他们的一个习惯动作。根据上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字,刚过去的6月份中国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4%,那是33个月来的最高峰,也是物价指数连续4个月超过央行所制定的3%“安全界限”。

  情况看来不会在短期内有所改善,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昨天在记者会上也说,下半年的价格还要经历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升幅取决于今年秋粮的收成情况。

  相对于政府官员较乐观的预测,有“中国经济预测第一人”之称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教授宋国青受访时则说:“第三季度的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就会达到5%。”

  他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达11.9%,显然是经济过热的信号,中国经济正在不可持续的轨道上加速运行。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CPI上升趋势之所以受关注,并不仅在于它反映出老百姓钱包受压的情况,更重要的是,CPI上升趋势是观察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个重要指标。

  宋国青指出,推动物价上涨的真实动力还是货币供应问题。从更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3)看,其增速已经接近20%的水平,货币供应量的增大及流动性管控的缺口是目前CPI高位运行的主要因素。 宋国青在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也说,如果当局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控制M3增长,再拖几个月“就不好办了”,单月的物价甚至可能上升到6%。

  中国央行上周五进行了今年第三次加息,并宣布大幅降低利息税,这是当局为经济“降温”的信号。不过,中国官方似乎并不完全为经济“过热”忧虑。

统计局总经济师:

今年不会严重通胀

  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本周一表示,今年上半年物价上涨3.2%,其中2.5%是由食物所带动,其余消费品价格只上涨0.7%。此外,该局监测的800多种消费品基本供大于求,或者供求平衡,因此他认为今年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人民日报》昨天刊登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的长文,提出过去4年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方面的成就,以及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居民收入增长例证,论证中国经济“总体形势是好的”。

  在经济学界,抱持上述看法者不乏其人。一些专家认为,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有成,中国经济增长原本的瓶颈限制拓宽了,中国可以承受每年10%甚至更高的经济增长率,这种高增速至少将持续到2008年。

  两种分析,一种倾向大好,一种则认为前途风险重重。经济学界最近出现一种说法:中国经济正从“高增长、低通胀”,逐步转变为“更高增长,较高通胀”。

  倘若如此,中国经济崛起的速度也许还会加速。

  不过,如果真的进入“更高增长,较高通胀”的时代,中上收入者不会为涨价一倍猪肉或快熟面发愁,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压力将更大。如何安抚菜市场里,那些对猪价望穿秋水的老百姓,缓解他们的相对剥夺感,又会是政府需着力解决的问题。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