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韩国对中国的“认识赤字”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7-7-24 19:00     标题: 韩国对中国的“认识赤字”

韩国对中国的“认识赤字”:中国有中秋节吗?

去年11月,美国一家社会调查公司联合中美日韩的青少年研究机构,对四国7304名高中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喜欢韩国的中国高中生达50%,而对中国持有好感的韩国学生却只有7.2%。



看到上述结果,很多国人未免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因为他们觉得韩国人理应对中国态度亲善,其理由至少有三:一是在对待日美的态度上,两国厌恶情绪互通。有时如处同一战壕,同命相连,自然应携手互助。二是中国常站在韩国一边。如支持潘基文任联合国秘书长,共同抵制美日对朝强硬政策等等。三是中韩共享儒家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相通。中国能刮“韩流”,韩国当然也起“汉风”。



这几点主张的确不无道理,更是人之常情。但以人之常情隔岸观察他国,难免出现误判,有时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推测。本文作者先后以学生、大学老师、记者、学者的身份在韩国生活了三年。依作者看,普通韩国人基本不了解中国,媒体更是经常错误解读中国。



在韩国生活过的人可能都会经常遇到这样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诸如“中国有中秋节吗”、“中国人见面行拱手礼吗”、“中国男人夏天光着膀子吗”等等。很多韩国人不知道香港是中国的,不知道中国也有基督教。他们只知道与其利益密切相关的东西,诸如“中国到处都是假冒伪劣商品”,“中国的大米含有农药”, “中国的橘子都不好吃”,“中国偷了韩国的汽车技术”,而这些又恰恰都是对中国扭曲的认知。起初,我曾试图一一匡正他们的误解,后来发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韩国人的这种认知源于其“强国大民族”式的教育和富有煽情性的媒体报道,由此植入和造就了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国内朋友总是抱怨韩国人抢注了我们的端午节,还要抢注“韩医”,但是韩国人从生下来就认为这些都是他们的,就像他们不知道奉为神灵的三足乌出土于汉墓、不去思考引以为荣的国花木槿和满地的银杏树来自中国一样。如果有韩国教授告诉你说,太极拳、汉字、儒学都是韩民族创造的,你不用对此感到大惊小怪。韩国人普遍认为,韩国的电视剧在中国热播、韩国的服饰在中国流行、韩国的饮食在中国大受欢迎,甚至韩国的建筑也在中国掀起热潮,似乎整个中国都正在走向韩国化。韩国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清洗殖民悲情,塑造民族的悠久和伟大。



韩国在塑造“左右四强,而不被四强左右”的“强国大民族”形象过程中,中国和华人往往被用作被贬抑的对象。从政治意义上说,华人利益是受到忽略的。由于身份证号码不同于韩国公民,华人无法在网络实名制下登录会员,无法设置电子信箱;另外,韩国目前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唐人街。直至今日,才有韩国人呼吁建设唐人街,但目的却是吸引越来越富有的中国人来韩花钱。有人说,韩国不是也在刮“汉风”吗?说白了,这只能叫汉语潮,因为人人都知道,将来不会汉语就没有出路。



韩国人由对中国的无知发展到曲解,媒体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韩国三大电视台和三大报业集团几乎主导了整个舆论导向。恰恰这些媒体在对华报道上不太客观,往往关注负面现象,又不做深入调查。只要一个媒体抓到一条线索,其他媒体也都蜂拥而上,比试谁报得更加轰动。2005年的“泡菜风波”想必国人至今不会忘记。当时,为了用“合法”手段打压中国泡菜猛增的进口势头,韩国有关部门先后宣布中国泡菜铅含量超标并含有寄生虫卵。韩国大小媒体立即抓住“把柄”,连续数月对泡菜问题狂轰滥炸。一时间,韩国人对中国产泡菜产生了极度恐惧心理,以至于学校食堂的门口也竖起了“本店没有中国泡菜”的牌子。韩国人没想到,不仅所谓的“中国泡菜”是韩国人自己在中国开设的工厂所生产,而且韩国国产泡菜也查出有同样的问题。



今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两国贸易额已经突破1350亿美元。然而,韩国《京乡新闻》前不久却感叹说,韩国艺人至今还只知道周润发、张艺谋、巩俐;韩国的文学界至今也还沉浸在研究鲁迅小说上,不知道中国文学的最新动向。



韩国在享受巨额贸易盈余的同时,却在对华认知上欠下巨额赤字,这一点着实令广大中国韩迷们失望。我们热切期待“中韩交流年”不仅可以带动贸易增长,也会有助于韩国各界打开正确认识中国的大门。同时也期待国人借此机会客观认识韩国,不要仅仅被华丽包装的韩流迷惑。
作者: zycoc1999    时间: 2007-7-24 21:35

很抱歉,这是不可能的
作者: even    时间: 2007-7-24 21:50

赫赫,在有些问题上恰恰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站在同一战壕里共同对抗韩国人。
至少,网络上是这样。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