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华小姐选美怎么组织的啊? [打印本页]

作者: 费雪儿    时间: 2007-7-22 17:13     标题: 中华小姐选美怎么组织的啊?

RT问个傻问题,太让人失望了!别拍我!有训练吗?看照片有的人真是站没站像,坐没坐像的,气质这样的东西是装不出来的!!!
作者: linyang808    时间: 2007-7-22 17:16

确实是有些失望,不过这种活动确实挺不好弄的..能组织起来也不容易了...本来在德国的中国MM就少了,呵呵
作者: 费雪儿    时间: 2007-7-22 17:18

同意!这样的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最好的训练课程啊,代表的是整个中国
作者: cookie1213    时间: 2007-7-22 21:52

这种活动大多都内定的。不过还算有个第二名可以看看。至少没有白费你们的12欧啊!主办方看来已经算有良心了!
作者: 费雪儿    时间: 2007-7-23 00:36

原帖由 cookie1213 于 2007-7-22 21:52 发表
这种活动大多都内定的。不过还算有个第二名可以看看。至少没有白费你们的12欧啊!主办方看来已经算有良心了!

小绵羊你太可爱了!
作者: cherubyupan    时间: 2007-7-23 20:59

亚军很漂亮啊 太漂亮了
作者: Gc3s7fFh81e    时间: 2007-7-26 12:17     标题: 可以参考一下他的筹办方式

杜月笙搞选美 佳丽穿泳装震惊上海滩

说起选美,人们已不再陌生,而选美的名号也有一大堆,诸如世界小姐、中华小姐、香港小姐等等,选美俨然已成为一种人类共有的文化。在中国,史上第一场选美大赛发生在1946年的上海滩,它的主办者则是当时的青帮老大、有上海皇帝之称的杜月笙(见图 1888年——1951年)。

苏北旱灾 数十万灾民等待救助

  在中国近代史上,才艺女子“选美”活动在晚清时代就已经盛行,只是当时参加选秀活动的对象大多限于色艺双全的妓女。直到1946年,一场允许良家女子参加的选美活动才登上历史舞台,而这场选美则是为了筹集赈灾款项。

  
史料记载,1946年夏秋之交,苏北地区久旱不雨,加上蝗虫肆虐,广袤的土地上,田禾近乎绝收。更严重的是,由于旱灾,使之天花、疟疾、霍乱等瘟疫性疾病流行,但该地区却普遍缺医少药,导致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台湾《中国时报》日前引述一部纪录片片段的话说:“看到难民病倒在地,无人关心无人怜,也看到衣香鬓影的高贵仕女,讲讲笑话谈谈心,无论如何,看看洋场生活,再看看苏北灾民,完全是两个世界,……。”

  鉴于灾情的严重性,上海难民救济协会为筹措救济款,决定举办“上海小姐”选举,所得收入全部用来救济灾民。当时的杜月笙已从重庆回到了上海,势力熏天的他则上任苏北赈灾委员会的执行主席。

杜月笙拉上海影星参选

  当时为了赈灾,上海文艺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如欧阳予倩等也为了筹款赈灾决定发起戏剧、歌舞、杂技等多种义演活动,但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上海小姐”选举活动更让人关注。

  然而,令主办方意想不到的是,尽管事前各大报纸、电台炒得沸沸扬扬,但因“选美”在国内史无前例,加之受到社会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和歪曲,致使选美活动雷声大雨点小,报名者寥寥无几。

  不得已之下,杜月笙只有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试图让影剧界名流周璇、童芷苓、王丹凤等人参选。这些影星先是公开表态愿意参加,但后来,她们又因 “人言可畏”而宣告退出。越剧名伶袁雪芬对当时的《申报》坦言:“赈灾义演本人全力支持,甘愿为此善举放弃门票收入,但是参加‘选美’易遭人非议,实在难以参与。”

杜月笙再次动用传媒对外解释,除强调其社会意义外,还郑重指出:“上海小姐”的推选标准不但要求形体美,而且注重品德美、思想美。这一招果然有效,召来了包括大中学校学生在内的几十名女性报名参加,那些说要退选的当红影星最后也参加了选美。

佳丽们穿泳装选美

  1946年10月8日,“上海小姐”总决赛在上海新仙林舞厅举行,场内布置得非常奢华,吸引了上海滩各界富商巨贾。而在民间,谁会夺冠也成了小市民八卦话题,媒体更是大版面刊登相关新闻。当时人们普遍看好一位叫谢家骅的女子。

  选美场上,佳丽们频频亮相,通过眼观、问答、表演等形式进行筛选。这次选美活动除了预先赞助、当场捐款外,还对外售出选票万张。选票分蓝色(捐法币1万元,作10票计算)、黄色(5万元,作50票)、粉红色(10万元,作100票),而竞选者以获得选票的多少分别选出上海小姐冠亚季军。

  但最让当时上海人感到“惊世骇俗”的是,选美活动还采用了“穿泳装表演”的程序,这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有点难以接受,因此,舆论也是贬多于褒。

  由于这次“选美”除了现场评选,还要社会评选,故评议工作拖了较长时间,最终才在《上海画报》第三期正式公布了结果:冠军为王韵梅,获票 65500张;亚军谢家骅,获票25430张;季军刘德明,获票8500张。此外,言慧珠被评为“评剧皇后”,管敏莉为“舞蹈皇后”,韩倩倩为“歌唱皇后”。

冠亚军大有来头

  谢家骅屈居亚军的结果被视为大冷门,赛后,她不禁失声痛哭。其实,在冠亚军的背后,也是财力的比拼。谢家骅在当时可谓是名门之后,她的父亲是上海化工大亨谢葆生,她本人也是复旦大学商科学生,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极具优势。

  更让谢家骅痛苦的是,她的对手王韵梅只是一个舞女。但这名舞女的来头也不小,她是军阀范绍增的二房姨太太,为了支持王韵梅参选,范绍增扔了不少银子。难怪后来有上海报纸挖苦说这次选出来的不是“上海小姐”,而是“上海太太”。只是,王韵梅的下场也并不好——1949年范绍增逃往香港时抛弃了她。
作者: cookie1213    时间: 2007-7-27 20:56

真是祖上积德啊!
作者: linyang808    时间: 2007-7-27 21:54

小绵羊的曾爷爷...
作者: Gc3s7fFh81e    时间: 2007-7-27 21:58

原帖由 cookie1213 于 2007-7-27 21:56 发表
真是祖上积德啊!


呵呵, 你家关系真复杂呀. 多联系联系亲戚, 重新壮大一下你家的势力. -->


杜月笙女儿请我吃饭

石岳文
  
  杜美如是当年上海滩名人杜月笙的长女,今年72岁。自1999年与她结识后,
我便成了杜府的“食客”。交往中,对杜美如是如何离开大陆的,她父亲的晚
年生活等都逐渐有了更多的了解。
  辗转来到约旦
  “我母亲是上世纪30年代京剧名伶,1928年与父亲结婚,是黄金荣的儿媳
妇做的媒。那时我父亲已经42岁,求婚时我姥姥向他提出的惟一条件就是必须
明媒正娶。我母亲过门后因为年轻漂亮,自然得宠。一年后我在上海出生。父
亲非常高兴,在我满月那天,杜公馆里大摆宴席,还组织堂会。据说,这是父
亲一生中为数不多的五次盛宴之一。”杜美如女士热情好客,又十分健谈,每
次谈起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话匣子就再也关不上了。老人告诉我,她小时候
住在上海的蜡菲芳路(现在的复兴中路),很受杜先生的疼爱。1951年杜月笙
在香港去世前的最后几个月,因为怕护士暗害,就叫她一直在病床前护理。
  “父亲去世后,当年跟随他的人一下子谁也不来了,我就和母亲相依为命。
后来,蒋夫人宋美龄亲自打电话给我母亲,邀请我们去台湾定居,我们就到了
台湾。1955年,我在一次舞会上结识了台军少校飞行员蒯松茂,一年后我们结
婚,蒋先生夫妇特意在他的官邸宴请了我们。”蒯松茂祖籍安徽合肥,是“国
军”中第一批去美国学习喷气机的飞行员之一,驾机归来的王锡爵先生就是他
的同班同学。
  婚后,杜美如成了专职太太,后来随丈夫来到台湾“驻约旦大使馆”。19
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约旦建交,台湾“大使馆”被迫关闭,但杜美如夫妇
因为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就留下来开了第一家中国餐馆,取名“中华餐厅”
。“中华餐厅”在安曼名气很大,开业时,约旦当时的王储哈桑亲王亲自登门
祝贺,侯赛因国王和王后也曾多次到这里就餐,甚至中国大使馆也常在这里请
客。许多华人到中华餐厅用餐,除了品尝家乡风味外,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为了
一睹杜月笙女儿的风采。著名作家余秋雨也曾慕名而来,凤凰卫视还做过专访。
  父亲没留下多少钱
  “在这么遥远的地方一待就是几十年,不想台湾吗?”我问。
  “不太想,因为我本身就不是台湾人,母亲也已过世,哥哥杜维善在加拿
大定居,弟弟杜维宁一直在大陆,他的孙子杜润瑞正在德国一个音乐学院深造。
现在台湾除了妹妹基本没什么亲人,我们的三个孩子也都在美国定居。”
  “人家说杜老板开银行、开纱厂,又控制上海的新闻业,肯定留下了大笔
财产吧?”我很想知道杜老板的家底,于是看着杜美如手中父亲的遗照贸然发
问。
  “其实不然,父亲小时候受过很多苦,所以他发迹后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
慈善事业上;还喜欢交友。章太炎等许多进步人士都得到过父亲的救助,他还
为抗日前线捐赠了大批款项。有人说他有钱,其实他去世时只留下10万美元的
财产,平均分下来,我只拿到几千美元。”杜美如实话实说。她还经常跟我提
起杜老板平生最痛恨中国人的奴才相,最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块牌子。
但他知道,自己曾被蒋介石利用,做过对不起共产党的事,这也是他1949年不
敢留下来的主要原因。
  杜月笙为何没回上海
  “上海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和你父亲的关系尽人皆知,解放后你们几家
后人还有联系吗?”
  “黄伯伯解放上海时与共产党合作过,后来就留在上海,1953年因病去世。
我们两家因为有亲戚关系,一直有来往。至于张啸林因投靠了日本人,早在19
40年就被他的保镖、国民党军统收买的内线林怀部给枪杀了。我们跟他的后人
没有任何联系。”
  “听说共产党曾经通过黄金荣邀请你父亲回大陆定居,但不知道杜先生为
什么没有响应?”
  “当时,我父亲确实准备响应毛主席的邀请,回上海定居,黄伯伯也捎信
到香港来,父亲就托《新闻报》总编钱永铭给毛主席写回信,不料信写好后这
位喝醉酒的朋友却装错了信封,把给毛主席的信错装到给蒋先生的信封里了。
就这样,共产党没有看到父亲的回信,而蒋先生看到父亲有回归上海之意后很
生气,这件事情留下千古遗恨。”杜美如不无惋惜地回忆道。
  最想和江主席合唱京剧
  我发现杜美如对父亲的遗憾充满惆怅,就话题一转,谈起她回大陆省亲的
事。这时,她又显得异常兴奋:“上海与50年前根本不能比,发展变化实在太大
了。原来只想先到大陆看看,现在我已经打算在上海买房子了,然后把约旦和
阿布扎比的两家餐馆盘掉,我们还要做上海人,为此我们至今也没加入约旦国
籍。此外,我还有一个使命就是要把安葬在台湾的父母亲的坟墓迁回上海老家,
这是父亲生前的愿望。”  
作者: cherubyupan    时间: 2007-7-28 10:24

<img src="./images/smilies/n11.gif" border="0" smilieid="130" alt=":astonishment:" /> 小绵羊是杜的曾孙?
小米样,快地刚北无听听:naughty:

[ 本帖最后由 cherubyupan 于 2007-7-28 16:50 编辑 ]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