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打印本页]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7 14:20     标题: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ZZ:
协奏曲:由一种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体裁(也有以人声与乐队协同演出声乐协奏曲)。它的特点是充分表现独奏乐器的鲜明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
《粱祝》简介
作者是何占豪、陈钢,在1959年创作《粱祝》时,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二年纪学生,现在两人都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碟的情感与意境。

[wma]http://lianhua.edu.xm.fj.cn/jyz/music/mp3/gq/009.mp3[/wma]
俞丽拿版
0:00——0:45 乐曲开始,在管弦乐队比较弱的低音的烘托下,竖琴缓慢的勾出几个音符;接着是长笛出场,先是一段悠扬的旋律,描写了一副春光明媚的画面,接着短促快速的吹奏像是在模仿鸟叫。  

0:45——1:12 接着双簧管奏出缓慢抒情、田园风格的主题,配合弦乐低声部的拨弦以及弦乐中高声部的拉奏,营造出江南的春景图。

1:12—— 2:35 独奏小提琴出场,在清脆的竖琴声音的衬托下,演奏出甜美、明朗、诗意般的主题——爱情主题,也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个旋律,大概持续40秒;接着独奏小提转到低声部再次演奏主题,演奏过半又在转回高声部,一高一低,一粗一细,给人一种甜蜜的感觉。  


2:35——3:55 伴随着笛声,独奏小提和大提琴来了一段对答,仿佛祝英台与梁山伯草桥结拜的情景。随后乐队再现爱情主题,独奏小提则在前附和,给人的感觉真像花丛中飞舞的一只蝴蝶。  

3:55——4:50 管乐的两声低吟之后,便是独奏小提的华彩段。华彩乐段是作曲家留给演奏者即兴演奏的一个乐段,限制不大,由独奏者自由发挥,当然难度也蛮高。因此,在听不同版本的独奏华彩时,你会发觉每个演奏者处理得都不一样,差别蛮大。

4:50——7:28 这一段里,旋律变得轻快起来,和前面的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独奏小提和乐队如影随形,时而小提主奏,乐队伴奏,时而乐队站在前面,小提在一边附和,展示了一幅同窗好友共玩共读的画面。细心的话你可以发现,其实就是几个主题旋律在不停的变奏,至于哪个旋律代表什么事情,是一起踢球还是一起读书,放开你的想象力去想象好了。


7:28——10:00 欢快的旋律突然变缓,由大提琴奏出,带点不安与伤感的味道。接着小提琴奏出由爱情主题的旋律,不久乐队加入,再接着又是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仿佛两人长亭惜别,互诉衷肠,恋恋不舍。  

10:00——12:02 乐曲进入了抗婚阶段,乐队转为充当封建势力的角色。首先是大提琴和低沉的锣声暗示了不详的预兆,小提的一下颤抖显示了祝英台的不安;接着在弦乐低声部的一段引导后,铜管在乐队的烘托下,奏出了封建势力的主题——逼婚;接下来,独奏小提先以散板节奏演奏,表现出祝英台激愤不安、痛苦难忍的情绪(11:33),然后以有力而又带点颤抖的声音奏出了反抗的主题。  

12:02——13:48 在这一段里,独奏小提和乐队交替出现,分别演奏抗婚的音调和咄咄逼人的封建势力主题,展现了一个逼婚与抗争的戏剧画面,掀起了全曲矛盾冲突的第一个高潮。

13:48——16:13 音乐趋向平静,木管的声音引出了两人楼台相会的情景;独奏小提先拉奏了极其婉转、凄凉的一段旋律,笛声在背后隐隐应答,接着大提琴由同样的旋律进入,开始和独奏小提对答,两者你进我退,我进你退,缠缠绵绵,把两人楼台相会、互诉倾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16:13——19:15 接着音乐急转直下,进入了“哭灵”阶段,独奏小提以紧拉慢唱的手法,模仿祝英台的哭声,表现了祝英台内心的独白和悲愤的诉说,代表封建势力的乐队则时不时的压上来,仍然表现咄咄逼人,快板和木鱼的假如给人一份得意的感觉。  


19:15——20:20 紧接着,独奏小提强奏出了纵身投坟的祝英台的最后一声呼喊,反抗封建势力的最强音!然后,打击乐和乐队齐鸣,雷声大作,音乐进入了全曲的最高潮,然后渐静.

20:20——25:44 乐曲进入“化蝶”部分。长笛柔美地演奏出来自引子的旋律后,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入了神话般的仙境,重现了开始时的那幅江南美景;接着,加了弱音器的弦乐队奏出了爱情主题,重现了安详、宁静的气氛;之后,小提独奏爱情主题,悠扬的旋律加上背景弦乐的拨奏,中间还有两次颤音,活灵活现的描绘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为双蝶,在花丛中自由欢乐地飞翔的情景;然后乐队进入命令的齐奏,烘托独奏小提的主题,体现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音乐进入尾声,小提奏出最后一句旋律后,音乐减弱,神话般的仙境远去了




[ 本帖最后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7 15:35 编辑 ]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7 14:26

你还可以这样来欣赏:

此曲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奏鸣曲式有三个主要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在呈示部中,作曲家用了两个主要的曲调或旋律A,B,叫做主题。而这两个主题通常在感觉上是成对比的。第一个主题活泼有力;第二个主题则比较柔和。而通常在两个主题之间会有一个短暂的过门。展开部中作曲家将主题发展陈述。在再现部,音乐又回到呈示部的主题,但稍有变更。许多作曲家也都会在乐章,或简短、结束之处,也就是尾声加上一段缓慢的序曲。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奏鸣曲式(sonata form) 是指乐曲的结构,即曲式,而奏鸣曲(sonata),则是指体裁,如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等等。协奏曲(concerto)也是一种音乐体裁,别的音乐体裁还有: 交响曲(symphony)、乐队组曲(orchestral. suite)、序曲(overture)和交响诗(symphonic poem)等等。

此曲具体结构如下:





全曲分析


(一)
呈示部

1、
引子(春景)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以此来揭开序幕,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2、
主部(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

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曲的核心音调。
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中段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而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展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3、
副部


第一插部(三载共窗)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第二插部(共读共玩)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结束部(十八相送、长亭惜别)

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


(二)
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这段旋律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
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
楼台会: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把梁祝相互倾诉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投坟:和声、配器等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   再现部
化蝶: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了,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再现了传说中“化碟”的场景,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体现了对忠贞爱情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音乐进入尾声,小提琴奏出最后一句旋律后,音乐减弱,神话般的仙境远去。


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

1
、采用了越剧优美的旋律,并作了戏剧性的发展,整部作品自始自终流动着感人的旋律。


2
、以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恋爱悲剧为内容,而它又不是采取“讲故事”的简单方法,而是集中、概括地突出了“梁祝”故事中“相爱”和“反抗”这两个方面,深刻地表现了人物心理的细致变化,充分发挥了音乐的特长。


3
独奏乐器小提琴借鉴了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的许多演奏技巧,增强了小提琴演奏的民族韵味。


4
将西方的协奏曲形式和交响诗形式结合,并与我国的戏曲音乐及民族音乐思维特点相交融,创造了民族音乐的新形式。

所以这部出类拔萃的交响作品,拥有中华民族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得到国际公认,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欢迎,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如今《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一只彩蝶了。

[ 本帖最后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7 20:24 编辑 ]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7 22:47

没有人喜欢...:gawp: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7 23:28

:naughty:
作者: 吃花生的大灰狼    时间: 2007-7-8 10:18

喜欢啊,据说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交响乐
作者: 吃花生的大灰狼    时间: 2007-7-8 10:23

感谢这么详细的介绍

几种主要的音乐体裁sonata,concerto,symphony,orchestral是怎么区别的呢?:fragezeichen: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8 11:23

原帖由 吃花生的大灰狼 于 2007-7-8 11:23 发表
感谢这么详细的介绍

几种主要的音乐体裁sonata,concerto,symphony,orchestral是怎么区别的呢?:fragezeichen:

趁机把一些常见体裁一并介绍下,嘿嘿,很多我自己也不记得了,一起来温习下:


【协奏曲】 (Concerto)指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它的特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在音乐进行中,独奏与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相互对答、呼应和竞奏。独奏时,乐队处于伴奏地位,会奏时,独奏乐器休止,完全由乐队演奏。古典协奏曲的奠基人是莫扎特。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多用奏鸣曲式,音乐充满生气;第二乐章是优美的、抒情的慢板,音乐带有叙事风格;第三乐章是欢乐的舞曲,音乐蓬勃有力,活跃奔放。在第二乐章结束前往往加有独奏乐器单独演奏的华彩乐段,以表现高度的演奏技巧。 在现代协奏曲创作中,也有以花腔女高音独唱(无词)与乐队的协奏的声乐协奏曲。

【组曲】 (Suite)它是“继续”、“连续”之意,由若干器乐曲组成的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的独立性。组曲有古典、近代之分。古典组曲又称"舞蹈组曲",兴起于十七到十八世纪之间,它采用同一调子的各种舞曲连接而成,但在速度和节拍等方面互相形成对比,如巴赫的古钢琴组曲。近代组曲又称"情节组曲",兴起于十九世纪,从歌剧、舞剧、戏剧音乐或电影音乐中选若干乐曲编成。有的组曲系根据特定标题内容或民族音乐素材写成,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的《舍赫拉查达》、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捷克组曲》等。

【交响诗】 (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具有描写和叙事、抒情和戏剧性的管弦乐曲,属标题音乐的范畴。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于1850年首创这一体裁,后来发展了它。交响诗的题材多取自文学、诗歌,戏剧,绘画及历史传说,内容富有诗意;乐曲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也有用变奏曲式、三部曲式或自由曲式写成的。 另有音诗、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体裁,均与交响诗的性质相类似。

【奏鸣曲】 (Sonata)原是意大利文,它是从拉丁文“Sonare”(鸣响)而来,而与“Cantata”(康塔搭,大合唱)一词相对立,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之一,原意为“用声乐演唱”,一个是“响着的”,一个是“唱着的”。它是一种专为某种乐器而写的音乐。除了钢琴奏鸣曲以外,大多数的奏鸣曲都有钢琴伴奏,但也有巴罗克时期的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是为三件乐器而写的(其实是四人合奏的,但伴奏者不算在内)。

【前奏曲】 (Pre1ude)原文是“序”、“引子”之意。它是一种单主题的中、小型器乐曲。它源自十五、十六世纪某种乐曲前的引子,最初常为即兴演奏,有试奏乐器音准、活动手指及准备后边乐曲进入的作用。不少作曲家均有独立的钢琴前奏曲。十九世纪后,西洋歌剧、乐剧中的开场或幕前音乐亦有称作"前奏曲"者,其含义与上述独立体裁的前奏曲有所不同。

【序曲】 (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夜曲】 (Nocturne)原指十八世纪所流行的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风格明快典雅,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与“小夜曲”类似。

【小夜曲】 (Serenade)源于一种爱情歌曲,一般南欧人在夏日夜晚,用吉他或曼陀铃等简单的乐器伴奏,在恋人窗下唱的,以表达爱情,歌曲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小夜曲起源于欧洲西南部。在西班牙及意大利中世纪的美术作品中已经有关于小夜曲的描绘。西方人天生浪漫,男士们遇到心仪的淑女,总会在月色融融之际,站在姑娘的窗台下,对着那模糊优美的倩影,怀抱着心爱的吉它歌唱!大玄其技,以示情真。唱得好的,楼上的姑娘会抛下一枝玫瑰花,以示谢意,要是技不如人制造噪音的,倒你一盘淋花水。我们现代听到的小夜曲,虽失去了那种原味的浪漫情怀,再没有谁傻得会站在窗下弹琴唱歌,但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伴奏中往往还能听出弹拨琴弦的遗憾,那种思恋哀怨之味依然如故。
在十八世纪末开始出现多乐章的重奏或合奏曲的小夜曲,则是为当时的达官贵族餐宴时助乐用的,曲调较轻快活泼,而与爱情无关,属于室内乐体裁。

【圆舞曲】 (Waltz)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渐快,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秦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突出,著名的圆舞曲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淄河》、韦伯的《邀舞》等。

进行曲,march,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歌曲。最初它产生于军队的战斗,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后来人们在中也常采用这种体裁来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雄劲刚键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

【卡农】 (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其原意为“规律”。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即严格的模仿对位。

【练习曲】 (Etude)用于提高器乐演奏技巧的乐曲。它通常包含一种或数种特定技术课题。肖邦为其创始人。这种乐器练习曲除用以练习技巧外,同时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舞台效果。李斯特、德彪西等都创作有此类练习曲。

【浪漫曲】 (Romance)泛指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小的器乐曲。其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亦较丰富。

【狂想曲】 (Rhapsodie)一种技术艰深且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断,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其特征是富于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凋,如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幻想曲】 (Fantasia)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叙事曲。原指一种管风琴或古钢琴的即兴独奏曲。十八世纪末叶起,幻想曲遂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如格林卡运用俄罗斯民间音乐写成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即兴曲】 (Impromptu)它原是钢琴独奏曲的体裁名称,后也用于其他乐器的独奏乐曲。它是即兴创作的器乐小品,常由激动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组成,所以大多数是复三部曲式的。

【无言歌】 (Song without Words)(无词歌)它的旋律犹如歌曲,用音型伴奏,但却无歌词,不供歌唱之用,是抒情歌曲般的器乐小品。由门德尔松首创。

【摇篮曲】 (Lullaby)又称催眠曲,它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其旋律轻柔甜差,伴奏的节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

【随想曲】 (Caprice)又称奇想曲、异想曲,其性质近似幻想曲,也是结构自由、大小不定,指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体裁,有赋格式、套曲形式。

【玛祖卡】 (Mazurka)波兰的一种民间舞曲,其动作有滑步、成对旋转、女人围绕男子作轻快跑步等。玛祖卡的音乐特点为:中速、三拍子,重音变化较多,以落在第二、三拍常见,情绪活泼热烈。

【波洛乃兹】 (Polonaise)也称“波兰舞曲”一种庄重缓慢、具有贵族气息的三拍子舞曲,源于波兰民间。

【波尔卡】 (Polka)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以男女对舞为主,其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组成,一般为二拍子。

【康塔塔】 (Cantata)大型声乐套曲体裁的一种。原意为“用声乐演唱”。最初是一种独唱或重唱的世俗叙事套曲,以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组成,到十七世纪中期传入德国,遂发展成为一种包括独唱、重唱、会唱的声乐套曲,以世俗或《圣经》故事为题材。"康塔塔"在形式上与"清唱剧"有相似之处,唯规模较小;其内容偏重于抒情,故事内容亦较简单。

【套曲】 (Divertimento)包括若干乐曲或乐章的成套器乐曲或声乐曲,其中有主题的内在联系和联贯发展的关系。如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等。认广义上说,奏鸣曲、交响曲、组曲、康塔塔等均属之。

【小步舞曲】 (Menuet)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十九世纪初,小步舞曲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

【谐谑曲】 (Scherzo)谐谑曲亦称诙谐曲,一种三拍子器乐曲。其主要特点是节奏活跃、速度较快,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它常在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第三乐章出现,以取代宫廷风格的小步舞曲。

【赋格】 (Fuga)西洋复调音乐中主要曲式和体裁之一,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它是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而严谨的曲体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运用模仿对位法,使一个简单的而富有特性的主题在乐曲的各声部轮流出现一次(呈示部);然后进入以主题中部分动机发展而成的插段,此后主题及插段又在各个不同的新调上一再出现(展开部);直至最后主题再度回到原调(再现部),并常以尾声结束。

【创意曲】 (Invention)它是以模仿为主的复调音乐的体裁名称,是一种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根据某一音乐动机即兴发展而成,类似小赋格曲等。

【托卡塔】 (Toccata)又称“触技曲”,它是一种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萨拉班德】 (Sarabande)舞曲的一种。据情起源于波斯,十六世纪初传入西班牙。由于情调热烈奔放而被教会禁止。十六世纪未传入法国后,逐渐演变为速度缓慢、音调庄重的舞曲,常用于贵族社会和舞剧中。其结构为二部曲式,节奏为三拍子;第二拍的音,时值较长而突出。

【塔兰台拉】 (Tanantella)塔兰台拉原为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间舞曲。据传:被一种毒蜘蛛“塔兰图拉”(Tarantula)咬伤的人,必须剧烈跳舞始能解毒,塔兰台拉舞即起源于此说,另一说此舞因产生于塔兰多城而得名。其特点:速度极快,6/8或3/4拍子,主要节奏为连续不断的三连音,情绪热烈。

【清唱剧】 (Oratorio)译为“神剧”、“圣剧”。它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的一种。包括独唱(咏叹凋,宣叙调),重唱合唱及管弦乐等,十六世纪末起源于罗马,初以《圣经》故拿为题材,化妆演出,其后亦采用世俗题材。十七世纪中期始发展为不化妆的音乐会作品,其中合唱处于主要地位。

变奏曲,Variations,全称:主题与变奏曲。器乐曲。
由一个主题与根据这个主题写成的一组变奏曲组成。作曲家可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然后保持主题的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变奏少则数段。多则数十段。变奏曲可作为独立的作品,也可作为太型作品的一个乐章。


Rondo:回旋曲,古典时期一种节奏轻快的曲式。其中的主要乐段会与其他乐段轮替出现。回旋曲大多出现于协奏曲或奏鸣曲的终结乐章,但也会独立乐曲的形式出现。

【交响曲】 (Symphony)从字源上看希腊原文仅是“一起”(syn)“发出声音”(phone)的意思,是大型器乐曲体裁,亦称“交响乐”,系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交响曲的产生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以及当时流行于各国的管弦乐组曲、大型协奏曲等体裁有直接的联系。
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四个乐章(也有只用两个乐章或五个乐章以上的),各乐章的特点如下: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结构,其音乐特点是快速、活泼,主调具有戏剧性,表现人们的斗争和创造性的活动。它强调不同形象的对比和戏剧性的发展,是全曲的思想核心。乐章前常见概括全曲基本形象的慢速序奏。 第二乐章:曲调缓慢、如歌,是交响曲的抒情中心。采用大调的下属调或小调的关系大调。它的曲式常为奏鸣曲式(可省略展开部),单、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等,具有抒情性。第二乐章往往表现哲学思想,人道主义精神,爱情生活,自然风光等,其内容与深刻的内心感受及哲学思考有联系。这里突出人们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第三乐章:中速、快速,可回到主调,常以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为基础,采用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等,具有舞蹈性。 在古典交响曲的这一乐章中,往往描写,人们闲暇、休息、娱乐和嬉戏等日常生活的景象,以及活泼幽默的情绪。 第四乐章:非常快速,主凋多采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的结构,它常常表现出生括的光辉和乐观情绪,也往往表现出生活、风俗和斗争的胜利,节日狂欢场 面等。它是全曲的结局,具有肯定的性质。
因此,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最完美、写作技术最全面而艰深的大型器乐体裁,它以表现社会重大事件、历史英雄人物、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富于哲理的思维以及人们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等为见长;它总带是有一定程度的戏剧性。
交响曲虽在十六、十七世纪已形成了规范的基本格局,但十八到十九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为交响曲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使欧洲的器乐创作发展到了一个重要阶段,成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前驱。 海顿确立了四个乐章的交响曲的规范形式,采用了编制理想的乐队组合方式,展示了多样的主题发展方法,使小步舞曲洋溢着民间的气息。他一生写了一百零四部交响曲,被誉为“交响曲之父”。 莫扎特的交响曲,清丽流畅、结构工整,吸收了德奥歌剧的创作经验和民间素材,采用带有复调因素的主调风格和旋律化的展开手法,丰富了交响曲的表现力。他一生共 创作交响曲四十九部,由于他创作的早熟,人们称他为“天才中的天才”。 海顿、莫扎特的交响曲,被人们视为交响音乐创作中的“珍品”。 贝多芬在他的交响曲中浸渗了法国大革命先进思想和战斗热情。他用广阔发展的动机,自己以富于动力性的和声,扩大了展开部的内容,给结束部以充分抒发的余地,使奏鸣曲式成为戏剧性的形式。他用诙谐(谐谑)曲代替了小步舞曲乐章,使终曲乐章成为全曲肯定性的结局,甚至在末乐章引入了合唱,这使他成为浪漫乐派的开路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技巧上,贝多芬都是一位巨人。他的九首交响曲被视为交响音乐创中的“极品”。 自十九世纪开始,经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后期浪漫乐派大师之手,交响曲又有了新的发展。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8 14:07     标题: 回复 #8 ximenchuix 的帖子

很高兴你也对这些感兴趣
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以后,就出现了多调性和无调性音乐,就是现代乐啦,Fussfun在另一个帖子有详细的介绍。今天没有时间啦,有空再把这几个时期的形成发展和特点发给大家看看,敬请期待!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8 17:38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8 18:54

梁祝,说实话,不是特别喜欢 ,好听是非常好听,
但是好像不是我的Geschmack

我最喜欢《二泉映月》,感觉这个曲子沉淀了太多的文化内涵,每次听都会潸然泪下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8 18:58

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8 12:23 发表

趁机把一些常见体裁一并介绍下,嘿嘿,很多我自己也不记得了,一起来温习下:

【协奏曲】 (Concerto)指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它的特点是独奏部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 ...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8 19:03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9 17:42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8 19:54 发表
梁祝,说实话,不是特别喜欢 ,好听是非常好听,
但是好像不是我的Geschmack

我最喜欢《二泉映月》,感觉这个曲子沉淀了太多的文化内涵,每次听都会潸然泪下

哭得太多伤身撒,所以《二泉映月》不宜多听
民乐中我也认为没有比它更好的了,不过太深重,太苍凉,开心的时候听听还好,不开心的时候绝对不敢听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9 17:49

嘻嘻,意外惊喜哦,谢斑竹mm赏赐~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9 18:54

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9 18:42 发表

哭得太多伤身撒,所以《二泉映月》不宜多听
民乐中我也认为没有比它更好的了,不过太深重,太苍凉,开心的时候听听还好,不开心的时候绝对不敢听


嗯,每次需要激奋的时候,就放出来听,还要是那个传说中的阿炳正版。。。。

一边听一边大哭,然后又可以从感情上摇身成一愤青了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9 19:14     标题: 回复 #16 fussfun 的帖子

分裂性格的孩子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10 12:04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9 19:54 发表


嗯,每次需要激奋的时候,就放出来听,还要是那个传说中的阿炳正版。。。。

一边听一边大哭,然后又可以从感情上摇身成一愤青了



:blackness: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0 17:27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9 23:50 发表
说到中国音乐作品,借此宝地推荐一下郎朗的最新中国作品专辑:黄河之子. (在verycd可以下载)

http://www.amazon.de/Dragon-Songs-Dt-Version-Bonus/dp/B000HWY2QY/ref=pd_bbs_sr_2/028-0604138-9617326?ie=UTF ...

朗朗也录制了黄河啊,值得期待
民歌改编的东西一定很好听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2 12:35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2 00:18 发表
顺便推荐一下旅法华人作曲家陈其钢的.

作曲家尝试将京剧青衣作为一个独立声部和女高音、民族乐器共同溶入西洋管弦乐队的音响,用以描绘女性的九种不同情绪。非常有趣的听觉体验。

下面的往站里有片段试听 ...

这个有意思,听来非常抒情优美,还有些幽怨的感觉。
“京剧中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2 13:10     标题: 回复 #23 carlo 的帖子

真的啊?!爱死马友友了 本来最爱钢琴,后来因为他也爱上了cello, 那音色,仿佛是从心底最深处发出来的,而大提琴在他手上仿佛已经不是一件笨重的乐器,而是其身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给人物我难分的感觉。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2 13:41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2 14:31 发表


呵呵,大提琴估计是最容易和演奏者“物我难分”的乐器了。
这个也和演奏姿势多少有点关系——总觉得演奏者在和自己心爱的人深情拥抱。

嗯嗯,真的呢,呵呵,再加上无比陶醉和肉紧的神情,一看这架势就被感动了三分了
不过也看过不少大提琴手强作物我难分状的,感觉很做作,别扭极了,只有感情和技艺都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达到那种融合的状态的吧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2 14:25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2 15:15 发表
小马拉琴的神情还是算比较夸张的了,我这有张他和Perlman, Barenboim和柏林爱乐版的Beethoven三重协奏曲dvd,他在里面的表现就很疯狂。
不过,和郎朗比起来,就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哈哈

大巫那个有点受不了
俺还是独爱俺家小巫 ,一开始看到是觉得很夸张甚至搞笑,后来听多了反而觉得很贴切自然,那个DVD一定要搞来看看,据说他在生活中是非常爱笑开朗的人,还没见过他疯狂的样子呢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13 12:31

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12 15:25 发表

大巫那个有点受不了
俺还是独爱俺家小巫 ,一开始看到是觉得很夸张甚至搞笑,后来听多了反而觉得很贴切自然,那个DVD一定要搞来看看,据说他在生活中是非常爱笑开朗的人,还 ...


:bufu: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3 12:35     标题: 回复 #31 Starfish 的帖子

请陈述不服理由,你喜欢朗朗?
作者: Starfish    时间: 2007-7-13 13:04

:papa: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3 18:23     标题: 回复 #33 Starfish 的帖子

晕了,不得要领
希望你能够早日恢复功力哈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6 17:22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6 16:36 发表
Lang Lang 善于揣摩听众和观众的欣赏心理,所以特别会在现场演出中营造一定的气氛。撇开他夸张的肢体和表情语言,感觉他的技巧和表达都是一流的,只不过张扬的个性为很多传统的乐迷所不能接受。

这么看来偶算是传统的咯,总有种过犹不及的感觉,老顾着去惊讶和挑剔他的表情,音乐反而不能好好去欣赏了 ,下次要闭着眼睛听才行
作者: sunrisesunset    时间: 2007-7-17 18:13     标题: 回复 #37 carlo 的帖子

上次错过了,下次要8点钟爬起来了 不过真得很想听听他是怎样演绎的
die Träumerei 虽然很简短,却很耐听,充满温暖回忆的感觉,有兴趣的可以去一个老帖子听听,

http://www.csuchen.de/bbs/viewth ... 2186&highlight=

不知道是谁的版本 ,感觉还蛮舒服就拿来了,网上要找到好的版本不那么容易。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7-18 20:13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16 16:36 发表
Lang Lang 善于揣摩听众和观众的欣赏心理,所以特别会在现场演出中营造一定的气氛。撇开他夸张的肢体和表情语言,感觉他的技巧和表达都是一流的,只不过张扬的个性为很多传统的乐迷所不能接受。


Langlang has absolutely the perfect performance, hopefully he could also gain a profound soul ...


let's wait and see how far he could undergo....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