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清华教授:去了日本才知道 中国实在差太远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7-6-2 13:59     标题: 清华教授:去了日本才知道 中国实在差太远

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大学都工作过很多年的中国教授曾跟我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国民素质相差30年。”



一位中国精细化管理专家,准备利用一年的时间考察精细化管理开展最好的日本、德国、新加坡三国。在第一站日本,我们的专家认识到:过去我们只知道日本企业家长于精细化管理,而这种精细化的思想,其实早已根植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今年夏天,笔者作为中国精细化管理考察团的一员,对日本的企业、大学和政府的招商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一周的所见所闻,我们对日本企业、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有了深切的体会,更让我们感到震撼的是,这种精细化思想已经深深根植于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之中。一位中国教授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



虽然时隔半年,但我觉得有必要将一些见闻记录下来。而当我准备将此文公开发表的时候,我却不由得担心:会不会有人看了此文,就认定汪中求没有民族自尊心了呢,甚或干脆就说我已经是今日的?



压力驱使着日本人拼命工作



日本人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驱使着他们拼命地工作,而且在工作中互相督促、精益求精。



自觉遵守与相互督促



工作时间,日本男性白领最常见的装束是西装、衬衫加领带,即使夏天室外40多摄氏度的高温也是如此。大热天裹着这么正规的装束,因此业务员在街上中暑昏倒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不仅是白领,连出租车司机也都西装革履,尽管热得不停擦汗,但就是不会把外套脱下来。事实上可能没有谁管,但这是他们的职业化习惯。



在日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60多岁的警察或保安在跑步指挥车辆,专心致志。书店的工作人员趴在地上擦地,跪下来工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去酒店用餐,进餐厅时把鞋子乱糟糟地脱在一起,出来时发现服务员都给我们摆好了,一律头朝外,一伸脚就可以穿上。



在任何单位,如果有人做事不努力或者把事做砸了,就会有好多“好管闲事”的人上来指责:“哎呀,纯子小姐,怎么这么做事啊?”“木村先生,你的失误,让我为你没面子啊1我跟日本朋友总结说:“日本人是宁可自己付出更多,也必须要获得或保留干预和指责他人的权利。”朋友回答说:“真的是这样。这是一种氛围,逼着你提高。”



忙工作忙得没时间做梦



如果工作的事情没有做完,日本人是不可能下班的,这是他们的一种习惯,很多根本没法一下做完工作的人就只好推迟下班。一天晚上8点来钟,我们路过世界 500强之一的住友公司门口,大批员工那个时候才下班。我们很迷惑,是集体加班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晚上11点半,我们在地铁站看到人流如潮。不少人一天打两份工,一上车就睡着了,太累了。



在日本,男士平均结婚年龄是35岁,当父亲的平均年龄是36岁。很多人甚至都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的人更多,特别是职业女性。因为女人一生孩子往往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结束。女人不出来工作,主要原因是小孩没有办法给别人带。请一个人带孩子,比自己打一份工还贵,自己带孩子五六年,没办法再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只好继续做家庭妇女。



我觉得是政治家在逼日本人拼命,政府的政策迫使你不得不努力。日本人的所得税非常高,45%;遗产税更高,70%。不能让你把钱存在那里,为自己养老做准备。到65岁,才有可能靠政府的津贴来养活自己,这个时候才可以不拼。



国家给你的压力太大了,所以必须拼命地干。有位日本朋友跟我说:“日本人不做梦,哪有时间做梦1听完,我莫名其妙地伤感。



人际互信与秩序共守



尽管压力巨大,但日本人的生活却从容而有秩序。这点从东京市容的细节上就能感受得到,绿化率极高,几乎没有见到裸露的土地,即使偶尔有一个小角落空出来,都会种上一株树或摆上几盆花。



路不拾遗



东京的房子一般不装防盗门,很多门是非常薄的木板门和玻璃门。偶尔一楼有防盗网,二楼以上我从未看到防盗网。我们很惊讶,他们怎么不担心入室盗窃的问题?此外,多数自行车是不上锁的,连摩托车晚上也是丢在外面,根本不担心什么。



在火车上、在旅店、在会议室,甚至在餐厅,再值钱的包,放在那里根本没有人动。京都火车站人流如织,旁边的餐厅人来人往,餐桌上七八个包丢得零零散散,并不见一个人。所以西方人老听中国人说,“你先去,我在这儿看着。”人家始终不懂这话什么意思,你“看”它干什么?



我们住过的几个酒店没有“查房”之说,你走了就走了,把牌子放在那里,把费用结清就可以。而在中国住酒店,离开时“查房”的程序必不可少,很多酒店还有物品损害赔偿价格表,表现出一种非常深刻的不信任。我们的一位老师,在日本坐地铁,西装放在衣架上忘了龋而捡到的人帮他寄到下一站,等他来取,而且烫好、折好。



在商业闹市区,经常看见女士将翻盖手机架在牛仔裤后兜上逛街,就这么着,谁也不在乎。还见过一个女士,背一个很大的包,朝外的第一个口袋就是钱包,我在1米外都可以看得见,她就这么逛,没有觉得有什么危险。



我们总觉得贫富差距过大才会有抢劫盗窃,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日本也有穷的,至少从各地去的人也有穷的,而且也有流浪者。我这次还找了一个街头艺术家给我画了一幅漫画像,标价1600日元。他画完以后,自己感觉画得不好,就只收了1000日元,还一个劲地道歉。



堵车但秩序井然



日本人很讲究秩序。排队是正常的,而且自觉保持1米距离。在自动扶梯上,人们都很谦和地站在左侧,让有急事的人从右侧快速通过。



在东京,我们见过几百人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没有一个人乱闯的。车辆在通过路口时也没有减速的意思,因为所有的人都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不需要减速,也不可能出现意外。但是,在红灯转为绿灯的时候车辆反而慢下来,车可以通行,走到一半的行人也可以通行,只要有一个人还在穿越,车辆就会让人,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以人为本”。



日本的路并不一定都很宽阔,很少看见超过单向四车道,甚至还有主要公路是双向单车道。有一次高速路堵车,但还不至于堵得不能行走,只是慢,绝对没有人插队,更没有人急着猛打喇叭。



我们的团队每到一家酒店,酒店都有人到前面的路口迎接,指挥车辆怎么开进去,停在什么地方。我们住过的几家酒店,都有一个牌子竖在大堂,写明“某某团队” 什么时候出团,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好,这样可以避免若干团队一起出发造成拥挤。如果时间安排出现冲突,酒店会建议某些团队推迟五分钟或者十分钟出发。



深刻的危机意识



日本的版图大概相当于我们一个四川省,但人口密度却比四川还要大。地狭人多,又没什么资源,而且台风、海啸、地震非常频繁,从这个角度来讲,日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国家。正因为如此,日本人有深刻的危机意识。



吃一次涮肉也会觉得无比幸福



日本的学校每月一次防火演习,每季度一次防震演习。每个家庭都备有压缩防灾包,里边搁压缩饼干、纯净水、保暖衣、手电筒和雨披。日本全社会从上到下都只有一个信念,我自己要拼命,如果不拼命这个国家就完了。



我们去考察丰田汽车公司,丰田做汽车之前,整个日本是没有汽车工业的,那时的汽车他们叫“自动车”。造“自动车”最早也是由丰田第二代领导人提出来的。他去考察英国的汽车,回来就发奋自己做,把原本很挣钱的纺织放弃了。由于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努力,这个人只活了50来岁。为了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日本很多人都是甘愿做出自我牺牲。



日本虽然是汽车大国,但企业中层及以下员工几乎都不可能开车上班,因为停车费奇贵。东京的许多停车场,100日元只能停车15分钟。多数日本人都买得起车,但是没多少人负担得起停车费!



在我们看来,日本这么发达一个社会,一般人吃饭应该不成问题。但日本人正餐也吃得很少:菜只能遮住一个小碟子的底部,米饭也只有一小碗。我总怀疑日本人很少吃饱饭。至少我在日本工作的朋友,如果哪天能开怀吃一次涮肉,会觉得幸福无比。真不懂日本人这样是为了健康保持七分饱呢,还是为了贯串一种压力意识?



租房要给房东感恩费



日本人住房压力非常大。我大胆猜测这也是日本政府刻意为之。



日本房价高是全球出了名的,东京的住房均价是每平方米6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万元),一个人辛苦一辈子可能也只能混一个小房间。普通人根本买不起住房,买得起的白领也不过买四五十平方米的小房子。



最奇怪的是日本的租房方式:不仅租金特别高,而且首付得5个月租金。除了当月租金、押金(相当于两个月租金)、中介费,还有一笔感恩费要付给房东。很难理解,日本市场化程度那么高,房客反而要向房东支付感恩费?我觉得他们的政府是故意这么干的,使得整个民族从上到下都特别紧张。



出租车司机给学生上社会课



日本学生上课并不完全在学校内,他们经常把学生拖出去学习。到风景点去参观,去看祖先怎么拼的;到企业去参观,看企业是怎么发展的。让你去思考,看你能否跟得上时代,能否适应社会需要。严格来讲,这是他们的公民意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或者叫德育。



他们对德育很重视,投入也非常大。我们去参观世界文化遗产清水寺,就碰到很多中学生。学生不是老师带队,而是由出租车司机领着。一个出租车司机带四个学生,他会把社会上很多事情讲给学生听,一两个小时不停地跟学生讲,这是司机必须做的。学生做笔记,回学校还要写感想。



日本整个民族忧患意识非常重,小学课本就告诉学生:这个国家生存是很艰难的;这个国家处境是非常危险的;这个国家是可能随时被别人打垮的。尽管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外来侵略者能够深入日本的本土(二战美国的占领不算侵略),但是日本政治家始终认为外族强盛了,就一定会打进来,别人发达了日本的生存空间就相对萎缩了。



中日国民素质30年的差距



日本社会流传一句话:“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每个人都是这么一个信念,整个社会公民素质就非常高。



瓶子扔掉前还要将商标撕掉



日本居民在街上如果一时找不着垃圾桶,就把垃圾带在身上,回家放进自家的垃圾桶。有一位陪同我们的女士,我们有人告诉她:“小姐,你身上有两根头发。”“很抱歉。”她一边说一边把头发取下来,用一张餐巾纸包好,放进自己的口袋。



在自助餐厅吃饭,人人用完餐都会自己收拾桌面,桌上洒的几滴汤会用纸巾擦去,杯盘碗筷收到集中存放的地方。



抽烟的人当然还有,但绝不会有人乱弹烟灰、乱扔烟头,在街边吸烟都会带上一个便携式的烟灰缸(我就特意从日本买回来两个便携式烟灰缸)。



在公共场所遛狗的人士,身上一定带着垃圾袋,狗一拉屎,马上小心翼翼地扫起来装到垃圾袋带走,再用纸巾把地面擦干净。



我认为人类的文明和垃圾的处理紧密相关。垃圾的处理可分为四个文明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随地吐痰阶段”,既然随地吐痰就会随地甩垃圾;



第二个阶段是“集中堆放阶段”,北京现在处于这个阶段,垃圾开始集中堆放,不乱丢;



第三个阶段是“分类处理阶段”,日本把垃圾分成三类:可燃物、不可燃物、瓶罐器皿。个人认为中国包括北京在内的大部分城市还没有真正到达这个阶段;



第四个阶段是“精细管理阶段”,就不止是三类分放了。比如,通常人们会在可乐喝完后把瓶子扔到垃圾桶了事,而日本人会把可乐瓶上的商标纸撕掉,丢进可燃物的垃圾桶,再把瓶子塞到装瓶罐的垃圾桶内(因为瓶罐回收后也需要工人把商标纸撕掉)。



同样,家里用完了的酱油瓶,日本人往往会用清水把瓶子先洗一洗,再放到垃圾桶里,因为回收后也需要清洗的。摩丝类产品的空瓶子,日本人在扔进垃圾桶之前,会先给瓶身扎一个孔,以免存在不安全隐患。



顺便提及,日本东京有若干大型垃圾处理厂,当然有很高的烟囱,只是烟囱并不冒烟,而且垃圾厂附近必有一个体育常垃圾焚烧的余热可以供体育场的游泳池保持水温,还可以让大家健身的时候理解自己和垃圾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



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



日本人出门都喜欢带一把伞,而且是长柄的伞(很多出门的人,旅行箱旁边也插一把长柄伞)。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一个机器,里面是塑料袋,把伞往里面一插,套一个袋子再拉出来,提着雨伞进屋内就不会有水滴出来。我们在日本那么多天,只有一天是晴天,但从未感到哪儿湿漉漉的。连公交车上也都有一个放置雨伞的桶。到一些名胜参观,进室内,得把雨伞和鞋子放在门外,等回来再取;如果不从原路返回,就用垃圾袋将鞋装着,提在手上,出口处必定会有一个箱子,用来收集装鞋的垃圾袋。



日本人非常彬彬有礼,一天到晚地鞠躬。我觉得,这种东西不只在表面,是从内心深处对社会的一种认同,知道自己的渺校大公司的高层也总是低着头走路,微闭着眼睛,自我收缩,甘为渺校这事实上是一种境界:把别人看得比较高大,把自己看得很卑微。



我们去参观了两所大学,和中国的大学很不一样,没有围墙,也没有气派的门楼,不起眼的大门上只有很小的一块牌子,非常普通。就连丰田那么大的公司,总部大楼也并不奢华,牌子也是很小的一块,很低调,不那么嚣张。



一位在中国、美国、日本三地的大学都工作过很多年的中国教授曾跟我说:“即使中国现在跟日本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也未必能够赶上日本。国民素质相差30年。”



虽然我们不喜欢听,但是我能理解,确实国民素质是不一样。



作者简介:汪中求,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精细化管理研究专家,著有《细节决定成败》
作者: zycoc1999    时间: 2007-6-2 14:05

如果中国政府刻意培养,20年,可以在表面培养成那样了.50年,就发自内心这样了,不过总觉得在那个社会里生活压力太大
作者: 鬼脚八    时间: 2007-6-2 14:18

中国100年也会象现在的日本这样,其实把中国换成美国也一样。
就算有一天我们整个国家可以象日本这样富裕,那时我们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外国移民,而移民素质良莠不齐,照样有很多地方很脏,有的地方犯罪率很高等等,就象美国一样。但移民同时会带来高科技,会带来不同文化,民族融合会创造出非常灿烂多彩的文明。这就是多民族大国和日本韩国这样国家的根本区别。
作者: 何紫    时间: 2007-6-2 14:21

不是多少年的差距问题,而是明明知道却连基本的都做不到,
比如红灯停,一堆人那么急干嘛,抢死?
作者: freecat    时间: 2007-6-2 14:47

扔烟头方面,德国差日本50年
作者: freecat    时间: 2007-6-2 14:48

有的地方其实是文化不同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7-6-2 16:42

没什么比的,按照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别说30年,给我们100年时间也不行。
除非日本消失,中国在人均素质上永远不可能赶上日本。

当然,什么时候完美了也就离灭亡不远了,从这点讲,我们比日本更有希望生存下去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7-6-2 17:09

我们说的大话太多,但是做的细节太少,也没人去强调,没有这个大氛围
作者: Mr.Big    时间: 2007-6-2 18:04

日本社会真是让人羡慕。他们的道德、文化来源于中国的唐,保持到现在,而我们自己早就不知道丢到哪儿去了,惭愧。
作者: mynokia    时间: 2007-6-2 19:10

差距并不可怕!可怕得是看到差距后无动于衷!国家是每个人人组成得,不用去探究这个差距多少年能赶得上,要做得只是在人行横道得红灯前别人都走得时候你在那等绿灯亮。中国还有很多没有受过教育得人!这是很关键得因素!!

[ 本帖最后由 mynokia 于 2007-6-2 20:12 编辑 ]
作者: wumian    时间: 2007-6-2 19:23

提个不同的观点。。日本国民素质固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可是也有很多陋习。。这个我想就不用举例了。。日本发展到这个层次,跟其他很多因素也有关系,比如战后美国的支持,日本国家小,也比较容易发展,等等。。我们即便要学习,我觉得还是学德国好一些。至少,德国人知道知错就改。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7-6-2 19:46

原帖由 wumian 于 2007-6-2 20:23 发表
提个不同的观点。。日本国民素质固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可是也有很多陋习。。这个我想就不用举例了。。日本发展到这个层次,跟其他很多因素也有关系,比如战后美国的支持,日本国家小,也比较容易发展,等等 ...



日本不小,比德国国土面积大,人口接近两亿

战后得到支持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人.

承不承认战争的罪行,如何承认,这个矛头的指向还是要搞清楚,不能指向整个日本,不能指向日本的老百姓,他们是无辜的.受谴责的应该是知道内幕的政府和相关的利益集团.

日本的老百姓对那段历史很多都不清楚,也是受了长期来国家"教科书"错误信息的影响.

而且政府对待战争罪行的态度,不能成为我们向日本人学习的障碍.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7-6-2 19:49

原帖由 鸟鸟爱装嫩 于 2007-6-2 20:46 发表



日本不小,比德国国土面积大,人口接近两亿

战后得到支持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人.

承不承认战争的罪行,如何承认,这个矛头的指向还是要搞清楚,不能指向整个日本,不能指向日本的老百姓,他们是无辜的.受谴 ...

作者: wumian    时间: 2007-6-2 20:18

原帖由 鸟鸟爱装嫩 于 2007-6-2 20:46 发表



日本不小,比德国国土面积大,人口接近两亿

战后得到支持只是一方面,关键还是人.

承不承认战争的罪行,如何承认,这个矛头的指向还是要搞清楚,不能指向整个日本,不能指向日本的老百姓,他们是无辜的.受谴 ...


日本跟中国比,比中国小得多,人口更不要说了。

我也没说战后支持,是关键,只说这是个不可缺的因素,不能不考虑。

你从我的那句话里面,看出来我把矛头指向日本老百姓了??

我也没说不能学习日本人的优点,我只是觉得相比之下,德国人值得学习的地方更多些。
作者: 1343607    时间: 2007-6-2 21:56

只有去过了日本才有发言权,其他的都是瞎扯蛋。
作者: 何紫    时间: 2007-6-2 22:01

为什么要嚷着学习谁,难道连红灯停绿灯行也要学习?
日本好不好关中国人什么事?
你自己做到就可以了!
素质不高,都有个底线。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7-6-2 22:04

原帖由 wumian 于 2007-6-2 21:18 发表


日本跟中国比,比中国小得多,人口更不要说了。

我也没说战后支持,是关键,只说这是个不可缺的因素,不能不考虑。

你从我的那句话里面,看出来我把矛头指向日本老百姓了??

我也没说不能学习日本 ...


我没说日本比中国大吧?
是好的都要学,没有必要分是德国的,还是日本的好.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也不存在德国比日本更好.

战后援助的事情是个因素,但是和人这个因素比较,基本可以忽略.

我没认为你把矛头指向老百姓,只是在这里多强调了下,实在不好意思让你多虑了,我想你肯定是分清了政府和人民的区别的,所以不会说"日本人知错不改"的话.
作者: wumian    时间: 2007-6-2 22:25

原帖由 鸟鸟爱装嫩 于 2007-6-2 23:04 发表


我没说日本比中国大吧?
是好的都要学,没有必要分是德国的,还是日本的好.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也不存在德国比日本更好.

战后援助的事情是个因素,但是和人这个因素比较,基本可以忽略.

我没认为你把矛头指 ...


你拿日本跟德国比,强调日本比德国强。我才反过来拿和中国比的,中国毕竟人多,发展起来有很多困难。

战後援助和人为因素比较,基本可以忽略?你是凭什么得出的这个重要的结论?

没关系。你没那么认为就好。政府也好,老百姓也好,都有好有坏。某些日本人还真是知错不改!

像上面一个同学说的,没去过就没有发言权,说得很对。所以,我就不叨叨了。
作者: 鸟鸟爱装嫩    时间: 2007-6-2 22:32

原帖由 wumian 于 2007-6-2 23:25 发表


你拿日本跟德国比,强调日本比德国强。我才反过来拿和中国比的,中国毕竟人多,发展起来有很多困难。

战後援助和人为因素比较,基本可以忽略?你是凭什么得出的这个重要的结论?

没关系。你没那么认为 ...


我什么时候再强调日本比德国强? 最多只是纠正你说的日本"小"这个话,与德国比较起来是什么情况.更没说中国和日本比如何如何.
你认为日本小,MALTA还认为日本大呢. 再怎么说接近两亿的人口,没几个国家能达到.

"人"这个因素和"人为因素"我想不是一个含义吧?我想强调的是前者,当然我并不否认其他的各种因素,只是强调那些因素和"人"和"日本人自身"的努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比,算不上什么.你要问我怎么来的这个结论,我想是个很大很大的话题,本篇文章也一直再讲这个"人"的问题.我讲的不好,还是作者讲的好些.
作者: wumian    时间: 2007-6-2 22:46

原帖由 鸟鸟爱装嫩 于 2007-6-2 23:32 发表


我什么时候再强调日本比德国强? 最多只是纠正你说的日本"小"这个话,与德国比较起来是什么情况.更没说中国和日本比如何如何.
你认为日本小,MALTA还认为日本大呢. 再怎么说接近两亿的人口,没几个国家能达到 ...



我说的日本小,是和中国比较来言的,强调中国发展困难的。你如果非要说和某些比,很大。那我没什么好说的。
别的因素和日本人自身的因素比较,算不上什么。我不这么认为。wachstum三个基本因素,kapital,arbeit,technische Fortschritt....如果说arbeit是一个日本人的因素,当然,日本人的因素不止这么点。。。。可是kapital可以忽略么?
作者: Laufen    时间: 2007-6-3 00:26

原帖由 游戏雄 于 2007-6-3 00:19 发表
对于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日本人不肯承认历史的一面。可是另一面说明,不论是利益集团还是政府,对其自认为有贡献的老一辈人的尊敬。我很少听说,我们国家最高领导人去到人民纪念碑敬献过花圈,或特意到某某烈士陵园去扫墓祭奠一下。和日本人比起来,我们的那些为解放事业而献出生命的英雄,反而不如二战甲级战犯受到的尊重多。


有见解,赞一个。
作者: Laufen    时间: 2007-6-3 00:44

原帖由 wumian 于 2007-6-2 23:46 发表



我说的日本小,是和中国比较来言的,强调中国发展困难的。你如果非要说和某些比,很大。那我没什么好说的。
别的因素和日本人自身的因素比较,算不上什么。我不这么认为。wachstum三个基本因素,kapital ...


台湾的繁荣,可能和你说的kapital有关系。二战结束时,日本被炸了个稀巴烂,没有什么kapital可言了吧。日本的兴起主要是靠民族凝聚力,而且我们49年建国后最初阶段的发展也靠的是民族凝聚力,比如核弹氢弹什么的。可惜文革把人心弄散了,共产蛋讲究无神论,结果到了现在人们只信仰钱。
作者: neolane    时间: 2007-6-3 01:39

中国人缺少的是一种制度化的思维 自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就已然如此了
不懂得制度 只妄图依赖人自身去规范的结果就只能是潜规则横行 潜规则横行的结果就是寻规蹈矩的人要为不守规则的人买单 最后逆选择造成整个社会的无秩序和混乱 从交通上的混乱只是最基本的表现

学习本来就是谁做得好就去学谁的 德国固然值得学 但是日本也是非常好的榜样 带着情绪就不对了 做人做民族都是如此   这点上日本做的比中国好很多 这就是日本能在短短30年内直追美国的原因
作者: qquchn    时间: 2007-6-3 09:36

建议楼上各位都去看看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写的东西,清华一教授在日本还没有呆上200小时就大发感慨
日本人为啥拼命加班?他们加班在做什么?日本社会道德水平到底怎么样?良好秩序背后的真正动力是什么?

建议各位去看看萨苏写的Blog,人家在日本GE工作了好几年了,真正的日本社会并不是那样的。


http://www.talkcc.org/user/%C8%F8%CB%D5
作者: qquchn    时间: 2007-6-3 09:39

从“过劳死”到“仕事中毒” 上 35 萨苏 2007-05-28 01:45:47
[平面媒体用稿]


原日本大阪某医院的护士村上优子,死于二十五岁,家属正在为她的过劳死问题和医院打官司


上个星期一,正要走进办公楼的时候,忽然身后的路口传来一声轰然巨响。惊异中转头望去,只见那边立交桥的桥头,一辆大型卡车高高地骑在了护栏上,两个腾空的前轮还在空转。钢制护栏仿佛玩具一样被撕开两米多长,整个场面如同二战中的神风敢死队重生,令人望而生畏。

日本的大型卡车素以横冲直撞著称,刮擦旁边的汽车或者误撞行人时有报道,但这辆车的事故有点儿特别,因为这天我到班很早,凌晨六点多钟路面上空旷得很,而这个桥头的路况和视野都很好,完全不具备发生事故的条件。看这辆大卡车义无反顾地直冲护栏,毫无减速的迹象,那原因只能是一个 – 司机睡着了。

当时只是感到有点儿惊讶,等到中午时候,才听公司里的人讲,出事儿的卡车竟属于一家经常和我们打交道的公司,而撞车的司机角本,上个星期还来过。这个角本的确是睡着了,直到折断的护栏把他的一条腿压成骨折才清醒过来。

想起这个角本还真是很有印象,此人以前来拉货的时候,总是满眼血丝,手里不变地抱着一杯咖啡 -- 不放糖不放牛奶,又浓又苦的那种,而且是一杯喝完马上续上一杯,如同喝白开水一般。想想这样喝咖啡法人还会睡着,真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觉。

不过,无独有偶,就在前一天的新闻里,还播了另一条消息,说是某公司职员家的汽车忽然穿墙而出,把房子撞坏,同时车子的发动机也起火燃烧,险些酿成大火。这当然不是汽车被牛魔王附了体,调查结果是这位高级白领连续工作一天一夜后夜半回家,进了车库没下车,在汽车里就睡着了。由于车子没有熄火只拉了手刹,朦胧中这位一伸脚,糊里糊涂踩上了油门,车子就被发动起来,演出了机械版的茅山道士。

幸好这位职员幸免于难,否则,恐怕会成为又一例“过劳死”的典型呢。

在日本,“过劳死”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由于传统的影响,也由于日本资源贫乏更倚重于人员的努力,日本的公司企业普遍存在大量加班的现象。晚上,走在东京虎门或者大阪御堂筋这样写字楼集中的地方,几乎每座大楼的每个窗户都是灯火通明,而地铁的车站,即便是深夜,也总是熙熙攘攘。地铁或者轻轨电车的车厢里,总是装满了疲惫得打着瞌睡的日本人。

日本人也没有比别人多长一个脑袋,可以想象,如此这般长此以往,这些职员中难免出现因过于劳累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而造成“过劳死”的情况。

在日本,“过劳死”并不是仅仅存在于电视新闻之中,在东瀛工作的几年中,我个人就曾亲眼目睹两起疑似“过劳死”的发生。

一次是2005年12月11日,出门上班的时候,在我家附近的桑津桥上,赫然看到一名年轻女子倒在桥面上,两眼直勾勾望向天空,里面一层雾霭,早已散瞳,周围人纷纷报警。事后得知当事人是从事夜间工作的,当夜身体感觉不适,服药过度坚持到工作结束,在回家路上又受到寒冷天气的刺激,突发心脏病死亡。另一次是去年夏天,深夜加班完毕回家,乘坐大阪的地铁,要开车的时候,身边一名光头富态,西装革履的男子忽然全身痉挛,口吐白沫,直挺挺地放了扶手仰天摔倒,头撞在车厢地板上发出砰然一声。旁边的人有的立即呼叫司机停车救人,有的则若无其事地继续用手机打电子游戏或看报纸,显然司空见惯。此人后来是否康复,以及发病诱因是否属于过劳,则不得而知,只是夜里11点钟坐地铁,说这位的工作辛苦当无异议。

在日本,广义的“过劳死”也包括因为过度劳累导致疾患,或引发精神层面的问题造成自杀或精神失常等。这在日本已经成为了一个极为受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尽管受人关注,但“过劳死”问题在日近年来仍然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发生问题的人员从40-50岁向30岁人群扩展。按照日本《产经新闻》最新的统计,回答:“工作和以前相比情况怎样?”这一问题时,表示“比以前更忙了”的达到68%,而对30-34岁的职工进行调查的结果,27%的人回答每月加班在80小时以上。有关人员分析,日本“过老死”问题的加重,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是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匮乏,人力资源不足造成对劳动者的“酷使”;其二是由于携带电话,电子邮件等先进通信设备的使用,公司职员在工作时间以外也很容易被找到而被迫加班。

看来科技进步,对人类--至少是部分人类来说,也不总是好事。

说起来,日本政府早在上个世纪就从法律上承认了“过劳死”的存在,并对加班等问题设立了较为严格的规定。比如2001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就曾经发布“过劳死”的认定规范,凡是因工作疲劳造成猝死,只要之前六个月确有证明其承受持续的超额加班,都可判定属于企业方负有责任,然而,“过劳死”在日本却如草原上的野火,扑之不灭,其原因何在呢?

假如察看日本公司的出勤记录,会发现其劳动强度并不强,加班也大多控制在法律范围以内。然而,这不过是一种心照不宣的假象而已。说到底还是日本企业对加班问题的恶劣传统在作祟。日本很多企业,素有让员工无偿加班的传统 --上升到理论地说,就是认为雇你干活你对我就有一定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加班是天经地义。 --这都什么时代了还人身依附?要不怎么说日本的封建残余深厚呢。

日本企业对这条法律颇多腹悱,但法律就是法律。于是面对法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以最近在日本开庭的村上优子过劳死案,时年二十五岁的村上优子原来是大阪府某国立医院的护士,于2002年在连续夜班后死于蛛网膜下出血(日本过劳死的最典型病症之一)。村上死后,其家人将医院告上法庭。调阅医院的档案,村上此前几个月的加班,每月都只有16个小时,然而,她的家人却分明记得村上经常是白班之后立刻被要求上夜班,夜班的第二天照旧工作,与记录全然不符。究竟谁说的是真的呢?村上的友人经过反复调查,终于掌握了有利的证据 –村上从医院发送的电子邮件纪录。因为村上只有在医院才能使用其内部邮件系统,这个纪录显示,村上在死前五个月,每个月在医院加班的时间最少80个小时。至此,这个案件的审理,才开始向对死者有利的方向发展。

然而,能够取得这样证据的机会凤毛麟角,大部分“过劳”的职工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得不接受公司无偿加班的暗示,而不这样做的人,反而会受到周围“不勤奋”“不努力”的舆论压力,并影响自己在公司里的前程。

日本的“过劳死”诉讼案件中,能够胜诉的只有10%。
作者: qquchn    时间: 2007-6-3 09:40

【原创】从“过劳死”到“仕事中毒” 下 25 萨苏 2007-05-28 02:06:39

大阪市中心的梅田地铁站,即便是半夜,也是人来人往,满是加班归来的人群 -- 或者是主动的,或者是被动的

若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日本公司里加班过多的“过劳者”,却又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

所谓“被动”的过劳者,是指迫于压力被迫进行过量加班的职员。这一部分的人员,主要是各企业中由于能力,机遇等问题,存在职务危机感的员工。比如身处裁员风波中的部门,或者由于年龄等原因无法熟练使用新技术,或者年纪轻缺乏资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始终处于担心失去工作的焦虑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加班不敢拒绝,而且还往往会主动寻找加班的机会,以便通过工作证明自己在公司中的价值,来避免失去工作的命运。加班成为他们的心理安慰和维护自己社会地位的一种努力。有些公司,也正是利用这些人的心理,迫使他们无偿地为公司多做工作。

不过,因此也会引发些啼笑皆非的现象。在日本的公司中,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 –老板不走,下属一个也不敢走,无论工作是否紧急,都在座位上做出一副努力工作的样子来,写上一段计划,删掉,再重新写往往是他们这时候干的工作。这些毫无必要地加班如演戏,却做得认认真真的日本员工,会让人想起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的太太佩涅洛佩来。奥德修斯去特洛伊打仗生死不明,佩涅洛佩遭到求婚者的纠缠无法摆脱,于是假称要为奥德修斯织丧服而拖延 – 丧服永远也织不成,因为每到夜里佩涅洛佩又会把白天织好的部分拆掉。

总的来说,日本公司里被动的“过劳者”,是过劳死的最主要光顾对象。

然而,在日本公司里面,还有一种主动的过劳者,在外国人眼里,就比较另类了。--是啊,放在我们外国人眼里,好容易不用加班了,还不赶紧回家?对这种找着“过劳死”的现象我们没法理解。前几年日本电视台报道过一位因为过劳引发脑溢血的公司职工。这个职工已经处于半植物人的状态,对妻儿完全无法辨认,但是当记者问他公司的名字时,这位却能够磕磕绊绊地拼写出来。。。在日本,很多职工是毫无强迫地自觉加班,下班不走,泡在公司,是日本曾经十分推崇的一种企业文化。以至于日本人在解释“过劳死”一词时不无自嘲地写道:“在外国人眼里,过劳死是日本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假如这种事情发生在社会主义时代苏联,还可以用提倡“义务劳动”的社会道德解释,但在日本为何如此盛行,不免让人感到莫名其妙,难道日本的职工都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深入了解日本社会,就会发现日本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毫无道理。传统的日本社会,是一个两性完全分工的社会,女性全身心负责家庭,而男性全身心挣钱工作。与世界大多数民族把工作与生活分开不同,日本传统的男性眼里没有“生活”的空间,最多是休息一下 –为了更好地工作而已。“工作,拼命地工作”(“頑張れ,頑張れ!”)就是充斥他整个生命的唯一旋律,在这种观念下,日本塑造出了无数工作狂,成为日本男人的典型形象。这种典型的日本男人,对于工作以外的事情既钝感又没有兴趣,活脱脱一个肉体机器人。把他放在迪斯尼乐园他都不知道应该怎样玩,即便教会他游艺的项目,也会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他玩的时候分秒必争,如同在完成任务,这样休闲的日本人,可并不是罕见的。这样的人让他按时下班,他反而不知道如何是好,或许只有加班,在不断的工作中,才能让他感到安全和生命的存在吧。经常有人写文章说日本的娱乐业变态过分,或者某些日本人举止怪诞不合常理,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这些发生问题的日本人从来没有正常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概念,所以很容易出格吧。

但,这还不是主动“过劳”的极致,真正极致的过劳一族是醉心于干活而不能自拔。和我一个公司的一位上野先生算是让我领教了这种日本极品加班族的风范。上野先生四十多岁了,已经谢顶却还是孤身一人,每天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好,往往开着会忽然说一句 –我要出去五分钟,洗衣房要关门了,我得把衣服取回来。人也极有绅士风度,和女秘书一起去客户那里,他会主动替人家提包 –这在中国并不希奇,而在日本这样的男权社会堪称罕见。

这样绅士的人怎么会没有太太?稍有疑惑的人只要和这位工作一个星期就可以理解了 –此人每天八点钟进办公室,一直干到晚上十点半,哪怕是叫个外卖便当也不肯离开电脑屏幕前片刻。他哪儿有时间去谈恋爱阿。不是没有人想过给他介绍女友,比如公司很欣赏他的一位大老板就透过这种意思(那是,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二十四小时随时待命,哪个老板有这样的手下不喜欢?),走来看看他在电脑前面一付如痴如醉的样子,最后还是舔舔嘴唇摇摇头算了 – 这人心里明摆着放不下别的了。

有一天因为项目原因,我和上野加班到半夜十一点钟。互相告别之后萨最想的就是赶紧吃点儿东西(晚饭还没吃呢),然后回家洗个热水澡美美睡一觉,看上野的样子也有些摇摇晃晃,萨不无恶意地想 -- 你也有撑不住的时候啊。

在附近一家快餐店饱餐一顿,准备到大街上叫一辆出租车,却看到路边停了一辆兰鸟,里面放出沉沉的爵士乐来,忍不住叹息一声 – 人生不平等,如我等加班半死的也有,如这样享受生活的也有啊。

等走到车前,却让萨差点儿掉了下巴 – 原来,坐在车里的,竟是上野,惬意地靠在座椅上听着音乐,前车台上放了一杯咖啡,手里 – 拿着一大厚本项目计划书,看的两眼放贼光。。。

玩到上野这个水平,“过劳”已经不能形容他的境界了,日本人发明了另外一个词形容他们这种人,叫做 – “仕事中毒”。

仕事,在日文中是“工作”的意思,“中毒”呢,我就不用解释了吧。

[完]

事后才知道,用卡车扮演神风敢死队的角本,出事儿倒和“过劳死”关系不大,他每天的工作时间并不长。但他出事的原因的确是因为疲劳过度,睡眠不足。原因何在呢?原来这位角本和很多日本蓝领阶层一样,都是日本灰色产业“扒金库”赌场的重要客源,经常通宵达旦泡在那里,如此“辛劳”,自然开车的时候只能靠咖啡顶着 –咖啡顶不住的时候,就顶桥栏杆了。前面说过,日本职工有工作的时候全力以赴,加班无度的现象,这角本看来是改在赌场上疯狂发挥这种“日本精神”了。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7-6-3 11:11

我认为这些来自现场的切身体会应该从某种程度上都有其客观性和参照价值,并不一定是待了2年的的人就一定比呆了两天的人说话更有分量,实际上由于来自短期停留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很多时候更会去集中和兴奋地对两边的文化特征去加以集中的对比和衡量,反之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已经习惯并且融入了当地生活,习以为常的感觉会钝化了这类对此参照的神经,而且着眼点也会不由自主地由欣赏和惊讶转向挑剔和漠然了,这一点我想在德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的人都应该有切身的体会,若干年后身边的德国就肯定不是当初来的时候那几天的那么鲜活可爱了,虽然德国本身还是那个国家。
而且做这类参照对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本身应该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才对。我认为对我们自身真正能产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在于通过对比发现对方的长处和自己身的短处,并且从而明确自己赶超的目标和方向,日本的很多渗透到生活工作细节中的基本公民素质领先于全球,同时这也是他们的立国强盛之本,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我们需要借鉴来改善我们的自身社会的模范; 另一方面日本当然也不是一个完美社会,其中的很多机制问题例如性别、级层、过劳以及专权腐败等,这些其社会的痼疾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些批评和菲薄的工作其实对我们自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不应该成为着眼的重点。
难道我们应该因噎废食地对日本的经验完全弃之不顾么,我认为其实我们本不是要去全盘照搬和拷贝日本的制度,其中良性的我们就学习和借鉴,其中恶性的部分我们就剔除和抛弃,这种区别分析的态度和工作其实才应该是我们面对类似日本这些外来信息的时候所应该采取的重点,而不是简单地去从个人好恶出发去给对方扣上一顶好或者不好的大帽子。
作者: 真精不怕火恋    时间: 2007-6-3 11:45

原帖由 Laufen 于 2007-6-3 01:44 发表


台湾的繁荣,可能和你说的kapital有关系。二战结束时,日本被炸了个稀巴烂,没有什么kapital可言了吧。日本的兴起主要是靠民族凝聚力,而且我们49年建国后最初阶段的发展也靠的是民族凝聚力,比如核弹氢弹什 ...


有的,有的,
同战后的欧洲一样
日本的复兴很大程度来源于美国资本的注入
作者: 窗外城    时间: 2007-6-3 19:49

原帖由 1343607 于 2007-6-2 22:56 发表
只有去过了日本才有发言权,其他的都是瞎扯蛋。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