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科技日报:卢柯——用20年时间出40年成果
[打印本页]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7-5-31 21:49
标题:
科技日报:卢柯——用20年时间出40年成果
科技日报:卢柯——用20年时间出40年成果
科技日报 2007-05-16
作者:向杰
“经常有学生这样问我:‘你为什么那么快?’”
今年刚刚42岁的中科院院士卢柯5月3日在参加“中国青年群英会代表与清华学生座谈会”时,替四周的学子说出了同样藏在他们心中的疑问。
在外人眼里,卢柯成长得实在太快,25岁博士毕业,30岁当上博士生导师,32岁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35岁任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所长,2003年他38岁时当选为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随后又相继成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年初他出任美国《科学》杂志评审编辑,8月当选为国际纳米材料委员会副主席……
难怪有人慨叹,在卢柯身上,几乎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我自己觉得有两个原因。”卢柯说,一是“文革”耽误了整整一代人,我国人才出现了断档,正因如此,他们这一批在“文革”后成长起来的科学家被推到了显眼的“前沿阵地”。
“二是我充分利用了时间。”卢柯说,从大学起他就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和工作计划。“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每个人的精力也都是有限的,如何将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能?”通过实践,卢柯摸索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经验。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人一天之内可以分为两种时间,高效率时间和低效率时间,在高效率时间内工作、科研会特别有劲,事倍功半,但它很短,一般只有一两个小时左右,其余的则几乎都是低效率时间。”
卢柯原本的高效率时间出现在每天上午的两小时,为了使自己一天内能产生更多高效率时间,他进行积极调整,中午安排小睡一会,下午当身体进入低效率时间时去进行体育锻炼,然后到晚上,他又能迎来一个高效率时间,持续时间大概为两到三个小时,“这个时候思路非常清晰和活跃,能思考很多问题,想各种各样的实验。”
就这样,卢柯获得了超乎常人的工作节奏,他的一天相当于别人的两天甚至是三天,工作20年就等于工作了40年。并且,多年来他一以贯之,每天都一丝不苟地走在自己的行程中,不受外界干扰,即使他今天成了媒体争相追逐的名人,依然如此。
卢柯在科学上的贡献主要体现于纳米金属方面的研究。
2000年,卢柯所领导的课题组在实验室里获得新突破:发现了纳米金属铜在室温下的“奇异”性能———即纳米金属铜具有超塑延展性而没有加工硬化效应,延伸率高达5100%。论文在国际权威刊物《科学》上发表后,获得世界同行的普遍好评。他们认为,“奇异”性能的发现,缩短了纳米材料和实际应用的距离,意味着和普通金属力学性能完全不同的纳米金属,在精细加工、电子器件和微型机械的制造上具有重要价值。这一新的研究成果还被评为“2000年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之一。
[
本帖最后由 wamway 于 2007-5-31 22:51 编辑
]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7-5-31 21:51
标题:
卢柯院士出任美国《科学》周刊评审编辑
卢柯院士出任美国《科学》周刊评审编辑
金属研究所
近日,美国《科学》周刊总编辑Donald Kennedy致函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卢柯,邀请他出任该杂志的评审编辑,并加入评审编辑委员会,负责审理投往《科学》周刊的材料科学领域方面的论文。卢柯是首位出任《科学》周刊评审编辑的中国科学家。
据悉,《科学》周刊评审编辑委员会由世界各国在各个科学领域中的顶尖科学家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协助编辑选择适合在《科学》周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通常《科学》周刊的论文接受发表率约为8%),同时对所涉及科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在《科学》上做出展望或评述。
[
本帖最后由 wamway 于 2007-5-31 22:56 编辑
]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7-5-31 21:53
标题:
卢柯出任《材料研究年度综述》编委
卢柯出任《材料研究年度综述》编委
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卢柯应美国《年度综述》(Annual Reviews)系列期刊总编S. Gubins邀请,出任《材料研究年度综述》杂志(Annual Review for Materials Research)编辑委员会委员,任期五年。《材料研究年度综述》杂志是国际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述性期刊之一。
作者:
wamway
时间:
2007-5-31 22:00
标题:
wamway评说
卢柯的工作方式很值得科研人员和学生借鉴:高效率时间工作,低效率时间锻炼。
一次问Kubin教授周六有没空时,他回答说周六不行,因为他要踢球。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