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香玉祭
[打印本页]
作者:
永远的阿右
时间:
2004-6-2 15:53
标题:
香玉祭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22年出生。
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脚。幼功深厚。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她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
突然知道香玉走了,莫名的茫然,从小不爱听戏剧,却对这位奶奶级的大师情有独衷,或许,是她的香玉剧社号,或许,是她的那些血脉之情.
对于这个民族来说,她不是一个普通的艺术家,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或许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却是这个古老民族的脊梁.
说话多了,会想哭,那么,安静下来,
说一声,香玉,走好...
为志愿军演出
作者:
永远的阿右
时间:
2004-6-2 15:58
豫剧大师常香玉辞世之追忆:永远的花木兰
常香玉不但是一位艺术大师,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文艺界的楷模。在她的一生里,有许多值得后辈终生为之效仿的光辉篇章。
捐赠战斗机抗美援朝
1952年2月7日,常香玉与她领导的香玉剧社为朝鲜战场义演募捐“香玉剧社号”飞机的爱国义举,震撼了亿万中华儿女,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
抗美援朝初期,从朝鲜战场传来消息,我军某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丧心病狂的狂轰乱炸 ,全连战士壮烈牺牲。当时年仅28岁的常香玉,听到广播后辗转反侧,悲愤难眠。次日一早,她对丈夫陈宪章说:“咱俩是经历了旧社会的艺人,是新中国使我们挺直了腰杆。现在美国发动侵略战争,企图扼杀咱新中国,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打得很艰难,咱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事?”陈宪章说:“我们武器装备落后,美国就是凭着先进武器才这么猖狂的,咱就想办法为志愿军捐一架飞机吧!”就这样,夫妻俩决定用义演募捐的方式为志愿军将士捐献一架战斗机。
西安市委书记赵伯平、西安市市长方仲如对常香玉的爱国热情表示鼓励与支持。不久,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也知道了这件事,他对常香玉说:“就用向志愿军赠送‘香玉剧社号’战斗机的名义进行捐献演出吧!”并委派马运昌、毛云霄、荆桦三位干部协助剧社从事捐献演出工作。
常香玉拿出多年积蓄,又卖掉了香玉剧社惟一的一部卡车和自己的房子,作为捐献义演的基金。为了不影响演出,她把三个不满10岁的孩子送到托儿所,带领59名演员踏上了义演募捐的征程。并公开宣布:剧社的演职员不拿一分钱报酬,所有义演收入全部用于为志愿军购买飞机。
观众被常香玉的爱国热情所感动,踊跃地把自己的积蓄投入到募捐箱中。常香玉率领剧社在各地演出,场场爆满。
常香玉在抗美援朝前线为志愿军演出
1951年时,一架喷气式战斗机的价格按当时的币值是15亿元,以常香玉当时演出的标价来计算,场场满座也要200多场才能筹足。为了早日凑足买飞机的钱,她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睡地铺,日夜兼程到各地义演。直到1952年2月7日,香玉剧社通过在开封、新乡、武汉、广州、长沙等城市的180多场演出,总共募捐到了15.27亿元,为赴朝作战的志愿军捐献了一架战斗机。
常香玉义演捐献飞机的事,震动了中南海,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1952年4月,全国文艺汇演期间,观看完常香玉演出的《拷红》后,毛泽东握着她的手兴奋地说:“你这个香玉了不起嘛!我该向你学习。”
为最可爱的人演出了40余年
1953年,常香玉又担任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文工团第五团副团长,带领“香玉剧社”到朝鲜战场慰问演出。她不辞劳苦,不怕牺牲,一次次穿越美军的火力封锁线,为战斗在前线的志愿军战士们演出,受到了战士们的热烈欢迎。
1954年常香玉又来到新疆,在天山南北为边防战士和新疆各兄弟民族慰问演出了4个月。1979年,当祖国的西南边陲燃起战火时,常香玉又出现在广西边防,她的歌喉响彻在各个军营。直到退休前,常香玉还常常到军营中去为战士们演出,把自己激昂的豫剧唱腔带到边防、哨卡,带进每一位战士的心中,而且一去就是两三个月。
捐赠万元抗击非典
去年非典在全国肆虐期间,已很少参加社会活动的常香玉,被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白衣战士们那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感动,从自己不多的积蓄中捐出了一万元。
她告诫自己的女儿和学生:国家的难,就是自己的难,每个人都应该为抗击非典、消灭非典做点事儿。
根据常香玉的意愿,这笔捐款用在了河南农村的抗非工作中。
豫剧表演艺术大师常香玉生平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原名张妙玲。
常香玉出身梨园世家,9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常香玉。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她幼功深厚,10岁登台,13岁就主演了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她原习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豫东、祥符各调于一体,并广征博采,收各家各派及一些姊妹剧种之长,大胆创新,开创了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乃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艺术。日寇侵华,她首演抗日时装戏《打土地》,显示了她作为一位爱国艺人的民族气节。
1938年,常香玉到陕甘一带演出,名声大振,获得了“豫剧皇后”的美誉。1948年,她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后改建为香玉剧社。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各地义演半年,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受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和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等部门嘉奖。1952年,她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以《花木兰》获荣誉奖。同年赴维也纳出席世界和平大会,并访问苏联、匈牙利等国。1953年,她率团赴朝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慰问演出半年;1954年又到天山南北为边防战士和新疆各兄弟民族慰问演出4个月。1979年,常香玉的歌喉响彻了广西边防。1987年12月,她自筹资金22万元设立了“香玉杯艺术奖”以奖掖豫剧及河南地方戏曲的优秀人才。1994年6月,她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作者:
永远的阿右
时间:
2004-6-2 15:59
让我感动过的那驾战斗机
作者:
永远的阿右
时间:
2004-6-2 16:04
突然想起一首诗,艾青写的: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作者:
yardchang
时间:
2004-6-2 16:35
常先生一路走好!!
作者:
走路
时间:
2004-6-3 10:09
标题:
中国因为有了常妈妈而更美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QQ123
时间:
2004-6-3 10:32
大师走好……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