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其他] 想过好日子,不想破产的中国人,都好好读一次这篇文章吧! [打印本页]

作者: sijie    时间: 2007-5-16 15:55     标题: 想过好日子,不想破产的中国人,都好好读一次这篇文章吧!

想过好日子,不想破产的中国人,都好好读一次这篇文章吧!   股市你挣了钱,楼市你挣了钱。请先不要乐,你只是在为自己挖坑。说白了,你就是你的掘墓人。


有钱,大家谁不盼望,但,钱是相对的,也是最靠不住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有多少人哭着喊着卖出本币,兑换美元。
所以你今天挣了钱,你只不过是在享受摇头丸带来的快感。还是想想如何配合国家,做一些保住胜利果实的事情吧.德国中文网HZ`+AH|X
美金融战争早已开打,中国处境艰难!



现在很多国人都很关心人民币升值这个话题,但又不了解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真正意图何在,现在鄙人就此浅薄的发表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相信大家对80年代的日本经济衰退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香港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吧!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国际投机集团美国索罗斯财团搞的,但是,你就没有想过它背后难道就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了吗?下面,我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你就会明白了。  从1980开始的,特别在1990年至1995年,第一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间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了!美国人没有吭声。  按理说,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了!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国的一半了。有一件事情在1985年发生了,1985年美国拉拢其它五国(7国集团)逼迫日本签署了。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实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日本当时手头有充足的美元外汇储备,如果日本央行干预,日元升不了值。可惜呀,日本是被去了势的太监。美国驻军、政治渗透、连宪法都是美国人帮它度身定做的,想不签广场协议都不可能了。


日本最后的结局大家也知道了。
19859月的广场协议至1988年初.美国要求日元升值。根据协议推高日元,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5月时的1美元兑160日元。由于美国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


美国人满足了吗?没有。接着看下去,从
19932月至19954月,当时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当时的日元汇率大致在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檎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以汽车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了1995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日元升值的后果是什么?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了美国人手中,通用汽车在这个广场的一卖一买中净赚4亿美元!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美国人民胜利了!成功的击退了日本的经济进攻!我们可以从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后,日本和美国的GDP之比重新拉开了距离,而且越来越大!  可能有些网友还是没有明白,日元升值怎么啦?跟我们的谈论有什么关系?日元升值,就是美国对日本的一次经济阻击战!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发展财富大转移到了美国去了。下面我给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假设我是美国财团,我当然知道1985会发生什么,假设我在1983年吧,我用100亿美元兑换成24000亿日元,进入日本市场,购买日本股票和房地产,日本经济的蓬勃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发疯一样的上涨,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日元开始升值,到1988年初,股市和房地产假设我已经赚到了一倍(5年才翻一倍是最低假设了),那就是48000亿日元。  这时,日元升值到1:120。我把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在一年中抛售完,然后兑换回美元,那么,就是400亿美元!在5年时间中,我净赚300亿美元!(还是最低假设)。那么日本呢?突然离开的巨额外资就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崩溃!经济学用词叫泡沫经济破灭。这就是日本常说的:失去的十年。而我连本带利的400亿美元回到美国,你想一想,美国经济能不旺盛吗?!!日本失去的十年,却正是美国兴旺的十年!看看我的上表就知道了。


我说的只是美国财团中的一个,其它财团呢?嘿嘿,而且我的假设还只是到1988年,如果是到1995年,日元升值到1:79,你我能想象美国在这场经济战争的胜利中,到底从日本刮走了多少财富?  美国赚够了,日元现在又重新回到了1:140的位置上,美元的坚挺依然和30年前一样!美元暂时性的贬值,并没有损害到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场美日的经济战争,以美国完胜而告终!!  美国人玩上瘾了。1998年,同样的手法在东南亚四小龙四小虎身上又来了一次,这就是亚洲金融风暴!唯一不同的,这次不需要广场协议了。因为亚洲这些小虎小龙的外汇储备们直接阻击就可以大获全胜!但是,还是没有战胜财大气粗、军事强盛、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结局大家也看到了,东南亚货币在先升后跌中,经济发展的成果被美国抢掠一空!!  唯一市场硬挺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大肆攻击香港政府(中国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没有民主自由,要是当时中国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又不知道要有多少国人向当年的日本那样因破产而跳楼自杀了!  当时的曾荫权后来说过:决定政府入市干预的前一晚,我坐在床头哭了,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怕这个决定如果错误了,害了香港,我怎么向中央政府向市民们交代。大家现在知道为什么美国一再要求他国新闻自由市场经济民主人权是建立在自己利益的基础上了吧,知道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正确性和优势所在了吧。  美国停手了吗?没有,因为我过综合势力的增长国力的增强威胁到了美国的根本利益和世界第一的权威,近来中国公开支持因儿子丑闻陷入困境的安南,指责美国故意借题发挥进行人生攻击。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美国心里就不痛快了,就要整人了,现在强迫人民币升值就是消弱中国的第一步,各位明白了吗?知道为什么中央政府突然狂力打压上海和北京的房地产市场?知道为什么中国股市那么惨了吗?央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还是4月曾说了一件事情:有一个40亿美元的外资在上海炒房地产,已经退出中国了这样的外资,不要也罢!明白了吗?中国股市是一个弱势股市,很容易被美国财团利用。



中央不可能放松对股市的控制,否则中国经济将会在外资的攻击中崩溃!前段时间,也就是今年的12月初又有一个240亿美元的外资财团撤离中国上海。现在,大家对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优势有所理解了吧,知道了国家出台那么多针对房地产的政策是多么的明智和及时了吧!  现在各位知道为什么中国要实行国家外汇管制、汇率控制、打压房地产、控制股市、知道为什么中国要保持巨额外汇储备,为什么最近央行又出台了新的房地产贷款规定,为什么中国政府一直要求进出口贸易平衡,为什么要扩展东南亚贸易市场和欧盟市场,为什么要加WTO了。



其实中美之间的经济战争,早就已经开场了,而且来来回回过了几百招了。我们大多数网友还懵懵懂懂的只盯着台海,盯着中亚美军又多了一个军事基地。要知道经济崩溃的灾难远比一场军事战争的后果更严重。军事战争不外乎两种:即
侵略战争卫国战争。而军事上的侵略战争的最终目的就是打垮对方的一切(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达到占领对方领土,进行资源掠夺和控制奴役和剥削对方的国民。  这样的事情中国历史上没有少发生,这里我就不例举事例了。而如今的美国就是以军事上的侵略战争为手段,达到奴役和剥削对方为目的的真实意图(对实力弱小的国家而言),看看如今的伊拉克就明白了,美国实际上是侵略占领了伊拉克,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以此来满足美国国内巨大的需求量;而对实力强的原苏联(原苏联拥有制对方死地的核力量),美国就只有发动经济进攻来拖垮他们,苏联的分裂就是最好的例子。  也许有的人要说,那是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和当时苏联国内政策导致了原苏联因经济崩溃而解体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进行军备竞赛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当时的美国经济实力比苏联强,所以,美国胜利了而苏联解体了。现在轮到我们了,我国现在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没有冷战时期的苏联强大,相同点是我国同样也拥有毁灭美国的核武器,只是数量少了一点而已。那在这一轮中,就要看我国领导人的智慧了,建立合理的政策来规避风险,保护自己是当务之急(可喜的是,现在我国已经在这样做了。

[ 本帖最后由 sijie 于 2007-5-16 17:11 编辑 ]
作者: sijie    时间: 2007-5-16 15:55

可是,美国也没有闲着,而且,作为经济进攻的第一步他们已经早早的迈出了,向美国凯雷财团这样的世界性投机财团收购中国的徐州重工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多了,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例举了。他们的目的很明确,控制中国的核心技术,进行世界性的技术垄断。同时乘汇率没有变化之前以美元套取人民币,迫使中国央行大量发行人民币以应付大量的货币兑换需求,为拖垮中国经济打下伏笔。这还是明的进入,暗地里的就更无法统计了。  说到这里,也许有很多人不明白大量美元兑换人民币的行为与拖垮中国经济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我解释一下:在正常情况下,在没有大量美国财团恶意涌入中国用大量美元换取人民币之前,我国的经济形式是相对稳定的,我国发行的人民币数量应等于我国人民积累的财富数量。而大量的恶意的国外财团的资金涌入中国,需要兑换大量的人民币,使得国内人民币的流通数量大大超过我国人民所积累的财富数量。而这些人民币全部投入少数领域,表面上是拉动了我国的经济,使国内的消费量变大,实际上也使得资产价格大幅上升。

   据统计,目前在国际上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有136万亿美元。其中只要有1%1.36万亿美元涌入中国进行投机经营,按现在的汇率,我国就要发行10.6万亿元人民币。

   如果人民币升值15%,他们再用手头的人民币套取美元,他们将换回1.56万亿美元,而中国外汇储备是0.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一进一出,这些投资资金多了2000亿美元,而中国这么多年充当血汗工厂所挣来存在国库中的2000亿美元一分不剩,留给中国的是当初为应付这1.36万亿美元而发行的10.6万亿的人民币。2006年中国GDP20万亿,物品是这么多,而钱却多了10.6万亿,那就意味着所有商品都要打折到原来的2/3。恐慌情绪将在社会上蔓延,炒房者为了变现到时可能会出七折、六折、甚至三折出手手中的房子。大批市民破产,牵涉到银行破产,整个国家经济崩溃,我们手中的财富一文不值了。  到时国人乃至世界将会对中国失去信心,不再储备和使用甚至抛售手中储备的人民币,使中国的外贸活动受挫,最终导致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对外导致信誉危机从而导致金融危机。就向40年代的通货膨胀那样一盒火柴要卖几百块。如果我国政府在这次的人民币汇率这件事上决策错误,那么到时中国近30年来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就可能落入他人之手。  最近,国内的经济形式来看,客观的讲,形式是不容乐观的。按理说,人民币升值了,也就是说钱值钱了,应该是以前1块钱的东西现在只要9毛甚至是8毛就可以买到了;可是现在的国内形式,除了工资没有涨外其余的都涨了。  新华网报道说:自20068月份开始,北京市场食用油价格震荡上扬。进入11月份,米价、面价、菜价及副食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报道认为,是受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上扬的影响,导致食用油价格上升。但是,米面跟风而涨,25公斤装的富强粉涨幅达12%以上,500克大米上涨了6分钱。据了解,在上海、广州、深圳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已是涨升一遍,并持续一个多月,其中面粉、食用油的最高涨幅分别已达一成和二成。  农副产品涨价说明了我国经济在发展和提高。同时,以农副产品的涨价来增加农民的收入,维护社会的稳定,给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对国家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中国农民的数量毕竟占了总人口比例的70%以上嘛。  但是,中国的这四大城市生活必需品的涨价绝非偶然。持续7个多月的宏观调控并没有稳定房价,相反,导致房价的节节攀升。早有经济学家警告说,地产泡沫将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将引发经济危机。然而,这种声音太微弱,现如今的种种迹象表明,通货膨胀正在步步逼近我们。  对比1996年的东京,1997年的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大房价居高不下的城市,地产泡沫破灭前的迹象已经显现。试图为了一已私利而继续哄抬房价的地方政府,将迎来经济规律的无情惩罚。因为这一轮的通货膨胀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出的,可能还不被官方承认,但它实实在在已经来临了。这种处在萌芽状态的通货膨胀选择了一个导致经济危机的最好时机——2007年的元旦和春节前。因此,危害性和破坏性更大。如果有一天方便面也开始涨价时,这场经济危机已无法遏制了。  柴米油盐、水电油汽的轮番涨价和全面涨价,对中国的富豪阶层的正常生活不构成任何影响,但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市民将要付出更多的财富以维持和原来一样的生活水准,也就是说,中国的高房价,间接地是由普通城市居民来买单,日本的国民是花了15年的时间,香港的市民就是花了14年。那么,中国的城市居民要花多少年呢?

   
应对即将到来的通货膨胀,国家自然有金融的手段。可是,中国的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受到美元的攻击,一年之内升值达5%,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在人民币的升值中逐渐缩小,国际市场的风险已在加剧。而国内市场生活必需品的全面涨价,将直接影响消费。最后,逼迫央行加大人民币的发行量,中国的通货膨胀就此爆发。这种危机也可能近在眼前。  人民币目前在国际货币市场的遭遇是中国汇制改革以来没有过的事,我们目前已经知道美国要干什么?但是,还由不得我们把国际市场的问题解决好,人民币在国内又是这样的尴尬。在不动产涨价的带动下,生活必需品全面涨价,形成了国际与国内两种迥然不同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市场将走向资本的过度投机。说白了,对内将加剧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对外给资本大鳄可乘之机。

如果更深层次的分析,人民币似乎是遭遇来自不同方面的围攻,试图将中国30来年经济发展的成果逐步蚕食。接下来,生活必需品的涨幅将进一步加剧,市民的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国内市场进一步缩小,中国的产能将进一步过剩,最后,必然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经济危机说来就来。  真正要化解这场危机,对目前的经济局势来说,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理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体制,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把房价降下来,让城市居民在房价下降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经济的力量,从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也许,这是目前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尽管已经做了一些表面工作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高房价的危害性,尤其是对中国社会的破坏更是史无前例。也许现在还不必过于悲观,一切都应该有转机。谁都知道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问题,就象一辆出现明显故障的高速列车,轰轰隆隆往前飞奔,不知何时将会出轨或者颠覆。有经济学家预言,2008年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届时,社会动荡不可避免。  那么,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而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呢?


[ 本帖最后由 sijie 于 2007-5-16 17:12 编辑 ]
作者: sijie    时间: 2007-5-16 15:55

可以说,在2007年之前,只听说外国人到中国来洗钱,这个局面也将因此而改变,中国人终于到外国去洗钱了。再说得深入一点,就是中国人民创造的财富被别人悄悄地盗走了。发改委专家马晓河先生的话头上,看看如何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产能过剩的解决之道是刺激消费,而刺激消费的唯一办法就是降低房价。房价不降,中国人对未来的预期必将产生较大的压力而不敢消费,还有一部分成了房奴无钱消费。马晓河先生说,中国工业品利用率有半数低于50%,所以,为了减少风险,必须扩大内需。而内需如何才能扩大呢?  中国居民的消费率是38.2%,世界平均消费率是78%—79%。 中国居民平均房价收入比是一比十,世界平均房价收入比是一比五。  两相对照,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就暴露出来,是高得离谱的房价将中国居民的财富搜刮一空,还拿什么去消费呢?所以中国人的消费率创下了历史新低。有专家预测,中国房价每下降一个点,将为市场一年增加100亿以上的消费,而中国房价从2006年前三季度的综合平均价位上,至少有30%以上的下降空间,也就是说,只要中国房价下降30%,中国市场一年将增加3000亿的消费总额,中国经济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中国民众也从此能过上好日子。  相反,我国要是领导人的决策事物方控制不好这个局面,我国的经济将会崩溃。我们都清楚我们现在身处的国际环境有多恶劣,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一定要具备打赢两场战争的能力,一是军事战争,二是经济战争。  用战争手段夺取别国别人的财富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常见的。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还能看到。为了保护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以及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中国一定要建设强大的陆军,强大的海军,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天军(太空部队)。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谁占领了太空这个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未来战争的主动权。任何太空非军事化的想法,只能是白日做梦!  圣人说得好:落后是要挨打的!中国只有具备了彻底摧毁对手的实力,别人才不敢欺负中国。  同时,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由于国际交流和贸易的全球化,一场新的战争----经济战争,已经取代军事战争,成为当今世界一部分人夺取另一部分人财产的主要手段  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是经济战争的一个例子。落后的东南亚国家经济受到了重大打击。国际金融炒家以经济手段达到了以往要用战争手段才能达到的目标。


[ 本帖最后由 sijie 于 2007-5-16 17:13 编辑 ]
作者: sijie    时间: 2007-5-16 16:14

在少迟一点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中,时任香港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和财政司司长任志刚,在中国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用大量外汇储备干预了香港的股票市场。中国中央政府派出了两名央行副行长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扶盘行动。经过几个月的较量,香港政府成功击退了国际金融炒家把香港当作提款机的企图。那次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香港恒指变动1点,期货的买卖就会相差2.3亿港币。  香港金融保卫战虽然过去好多年了,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强大中国做后盾,会不会发生八国联军攻打香港的可能呢?毕竟香港政府干预香港股票市场违反了当今国际主流社会的规矩  中国航油(新加坡)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损失5亿美元和一位中国国资委职员在伦敦同期投资再次被吃表明中国在金融市场方面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就石油这一项,中国现在每年就要多花几百亿美元。现在是中国需要啥,国际商品市场就涨啥。可以说是抢你没商量  然而,石油等商品的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并不是最严重的。真正可能对中国经济的造成严重危害是人民币汇率体系和不断高涨的房地产市场  我总觉得有人要以人民币汇率为突破口,搞垮中国的经济,夺取中国人民的经济成果。从要人民币升值和自由浮动的叫喊声中,我好像闻到了军事战争的火药味。  现在有一个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得说法,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由市场来决定。  难道市场是有鬼决定的吗?由市场来决定,听起来挺公平的,大家都有权。但仔细分析一下,世界上有哪个市场不是由少数人操中的呢?让人民币汇率由市场来决定,说穿了就是由他们来决定。  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定不要忘记1997年东南亚的金融风暴。现在外资的相当一部分是埋下的伏兵。它们就等美国把中国的门撞开(人民币汇价自由浮动),把人民币捧上天,牟取暴利。  总之,中国一定要建设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强大的陆军,强大的海军,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天军(太空部队)以应对可能军事战争。同时中国一定要建设热爱国家,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竟争规则的金融铁军以应对经济战争。只有这样,中国的安全,人民的财富才会得到保护!想过好日子,不破产的中国人,都来读完这个文章!
作者: 咽呜的韦小宝    时间: 2007-5-16 18:12

股市你挣了钱,楼市你挣了钱。请先不要乐,你只是在为自己挖坑。说白了,你就是你的掘墓人。



有钱挣还不乐,那是傻瓜,没钱挣,或赔了,那才要挖坑也不迟.

现代的金融界就是这样,弱肉强食,就是因为看到这点,所以中国拼了老命还在加外汇储备.
作者: wzrwzr2000    时间: 2007-5-16 18:24


作者: Markus_Xiang    时间: 2007-5-16 19:29

人家美国人就是钱多,所以中国只要巧妙调节,美国人也没办法,干着急。

还好美国人也有自己的问题,现在伊拉克就够美国人耗钱的,还不够石油的钱,这个哑巴,美国是当定了
作者: ldwbtfe    时间: 2007-5-16 22:13

楼主的见解独到而犀利, 赞赏

确实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宏观调控并不能因为开放而减少
反而正因为开放, 才需要长抓不懈.

而对汇率政策的放开,目前看来, 是对是错还需要时间来考验
还是那句看似简单实际附意深远的话, 发展才是硬道理!
作者: ldwbtfe    时间: 2007-5-16 22:14

另外, 在与楼主并不认识的情况下,帮楼主申请一下精华
觉得确实是有力道的文章!
作者: sijie    时间: 2007-5-16 22:57

对不起,大家误会了。怪我没有事先申明,这是转贴。我第一次转贴,发上去了之后不知道怎么修改。
看完这篇文章,我跟楼上的兄台感觉一样,作者太牛了。经济学对我来说就像天书。可是这篇文章把中国复杂的经济现状解释的很清楚,算是给我补了一堂课。 这是一篇好文章,我只是想推荐给大家看。
作者: puzzle    时间: 2007-5-16 23:12

中国不是日本和别的国家,在一个强势政府干预调控下,不会出什么大事,现在的变化都属正常范围!
作者: Laktat    时间: 2007-5-17 00:02

中国政府是一个相对强势的政府这没有错,但是要说会不会出大事儿,那可说不定,中国现在面临的要解决的难题可不是一个两个。
首先是汇率体制,如今的逐步升值的政策到底是对还是错,谁也说不定,虽说是不再盯住美元,而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但实际还是以美元为主,汇率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内目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防止过度投资,经济过热,降低通胀风险,但是央行还要保证经济的适度增长,这中间的一个度的问题,就不是随随便便能量出来的,过了,经济衰退,不够了,投资过剩,通胀风险上升。这中间太复杂了,不是一句两句能解释清楚。
还有一些问题,例如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中国太希望改变现在仅仅靠出口拉动增长的格局了,即想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又向拉动内需,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中国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品牌在世界上有没有那么高的价值或知名度,哪能那么快达到目的阿?拉动内需,国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优势一个大窟窿,至今没有一个能令人满意的方案出来,什么东西的价格都在涨,老百姓那里敢乱花钱啊?
说道银行体系,和汇率紧密相关的还有利率改革,金融体系的薄弱,令利率体制改革一推再推,唉,没什么话好说了。
不过中国和日本还是有点不一样的,日本是很快大幅度升值,对经济一下子带来很大打击,出口急剧继续减少,经济衰退,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中国由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和国内的需求,在2005年7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2.1%,但是之后一直保持着小幅的由市场调节的升值(央行肯定也调控的拉),到现在的升值幅度应该在5%左右吧或略多一点(最近没有怎么关注),所以这一年半多的时间来,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
但这里呼吁的是,中国确实太需要将出口业从低附加值产品转向高附加值了,还有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也是迫在眉睫的!
随便说说,大家继续讨论
作者: 1欧元    时间: 2007-5-17 00:14

升值和购买力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国内的亲戚朋友都认为钱越来越毛了.升值等于购买力上升这个国际通晓的原理在中国就行不通,真要提高警惕了.
作者: sijie    时间: 2007-5-17 10:08

谨请各位大虾赐教!~余愿闻其详~
作者: fj130201    时间: 2007-5-17 11:29

升值等于购买力上升?????
从02年欧元正式流通,欧元升值了多少?
你有感觉你的欧元能买更多的东西么?
还国际通晓呢?
作者: phioen    时间: 2007-5-17 17:47

這個說的超好
應該支持一下
作者: 1欧元    时间: 2007-5-17 20:40

原帖由 fj130201 于 2007-5-17 12:29 发表
升值等于购买力上升?????
从02年欧元正式流通,欧元升值了多少?
你有感觉你的欧元能买更多的东西么?
还国际通晓呢?

看看下边的分析,不想跟你辩.
名义汇率长期决定——
    购买力平价
    货币的价格有两种,国内价格是利率,国外价格是汇率。汇率是以本币表示的外汇价格,或者是以外币表示的本币价格。汇率有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两种,人民币汇率采取直接标价,单位是:人民币/美元,如1988年,一美元等于8.3元人民币,或8.3元人民币/美元。
    货币的国内外价值在长期是统一的,这是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假设。长期名义汇率由购买力平价(PPP)决定,就是说,两国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决定其之间的比价,而国内物价的变化使购买力发生变化,就要求汇率做相应的调整,通货膨胀的国家汇率贬值,通货紧缩的国家汇率升值。
    购买力平价分为绝对相对两种,绝对购买力平价把汇率定义为两个国家价格水平的比率。
    国际上从50年代开始使用PPP 方法比较各国收入,最早对中国进行比较的是克拉维斯,1981年估计人民币在1975年的购买力平价是1美元等于0.46元人民币,中国人均GNP是343 元人民币,按照PPP 折合745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0%。后推出中国1988年人均GNP为2472美元,1994年为 4789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8.5%。任若恩在1994年估计中国1986年人均GNP 是1044 美元,外推到1994年为2645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0.2%。世界银行估计,1994年中国人均GDP为2510美元,相当于美国的 9.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1991年为1450美元,外推到1994年是2178美元。任若恩使用GK方法计算了1987年人民币与各国的购买力平价:1元人民币等于 124.65日元,1.6马克,488.7韩国元,0.493英镑,0.709美元,按照人民币直接标价倒算过来,1美元等于1.41元人民币。郭熙保的计算结果是:1994年中国GDP 总量购买力平价的几何平均数是2.26,GDP是46481亿元人民币,人均3878人民币,按PPP折合为,GDP 20567亿美元,人均1716美元,比按照汇率折合的450美元高2.81倍。按照GDP结构,资本形成的PPP最高,为 4.6;个人消费类2.25,政府支出为1.11。价格相差最远的是住房,在相同质量的前提下,中国住房价格是美国的14%,教师工资是美国的16%。易纲和范敏在1997年估计,1995年中美两国PPP为 1:4.2。
    相对购买力平价表示,在任何一段时间内,两种货币汇率变化的百分比,将等于同一时期两国国内价格水平变化率之差。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就是物价指数的倒数,关键是采取什么样的物价指数来反映货币购买力:消费品物价指数反映居民收入的购买力,批发价格指数反映企业对于工业品的购买力,可贸易品价格指数是进出口商品价格,反映国内外企业的购买力,几种指数对于汇率决定,各自有其理论意义。
    人民币名义汇率
    与国内购买力的关系
    按照有关计算,美元与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在1975年为1:0.46,1987年为1:1.41,1994年为1:2.26,1995年为1:4.2,1998年或许在1:4-5之间。人民币名义汇率一直大大超过购买力平价。我们假设美国国内物价不变,人民币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就可以简化为名义汇率和国内物价的关系,因为人民币的国内购买力,就是消费品价格的倒数。
    我把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的变化分为3个时期。
    第一时期:1978—1993年,人民币名义汇率贬值大大超过人民币国内购买力下降。
    从1978年到1993年底,人民币名义汇率从1美元兑换1.7元人民币贬值到8.7元人民币,贬值幅度为:
    8.7/1.7-1=412%
      同期国内消费物价指数(所谓国内通货膨胀率)上升了255%,就是说,人民币名义汇率贬值速度,比以消费物价指数的倒数表示的国内购买力下降速度高出60%。这一阶段可以称为人民币名义汇率的迅速贬值时期。
    人民币名义汇率贬值超过国内购买力的下降,有特殊原因:
    第一,出口财政补贴向价格的转化,即外贸体制和汇率体制的改革因素。第二,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第三,通货膨胀预期形成于1987年,那年国内储蓄的增量第一次小于消费的增量,结果在1988年“价格闯关”的刺激下,通货膨胀预期变成了现实。
    第二时期:1994年-1997年11月,人民币名义汇率稳中有升,与国内购买力迅速下降并存。
      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取消外汇额度价格和外汇调剂市场,将人民币名义汇率从1:5.8贬值到1:8.7。至1997年10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各国汇率大幅度贬值,引起人民币贬值预期再次出现,4年零10个月的时间,围绕人民币名义汇率,出现4个反常现象:
      第一,人民币名义汇率稳中有升与国内购买力迅速下降并存。
     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变化应该与两国通货膨胀率的比例相一致。1994-1997年,中国国内消费物价指数分别为21.7%,14.8%,6.1%,0.8%,4年上升52%。
    美国通货膨胀率3年为12%左右,人民币应该对美元贬值:
      1-(1+12%)/(1+52%)=1-73.7%= 26.3%
       实际上不仅人民币没有贬值,反而从1:8.7升值到1:8.3,升值幅度为:1-8.3/8.7=1-95.4%=4.6%
      第二,实际汇率升值与出口上升并存。
       实际汇率,等于名义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比,中国1993-1997年国内零售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5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了15.3%,同期美国的消费指数上升了9.6%,人民币实际汇率是升值的。但中国出口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从1993年的1040亿美元提高到1997年的1680亿美元,增加了61%。
    第三,名义利率高水平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并存。
      第四,绝对购买力和相对购买力的矛盾趋势。
       同一个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分析人民币走势时竟然出现互相矛盾的结论。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只要高于美国,名义汇率就会贬值。但是按照绝对购买力理论,只要美元与人民币的购买力平价低于人民币名义汇率,人民币就应该持续升值,向购买力平价靠拢。人民币的未来走势,实际是同时受到升值和贬值两种作用的影响。
    第三时期,1997年11月以后,人民币名义汇率继续稳定与国内购买力提高并存,并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产生严重的贬值预期。
    这一时期,中国迅速进入通货紧缩,国内消费品价格在1996和1997年连续跌落十几个百分点,1998年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物价负增长,人民币国内购买力开始提高。
    第四时期,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对人民币产生巨大升值压力,贬值预期变为升值预期,人民币名义汇率可望在浮动中升值,与国内外通货紧缩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1978-1993年汇率贬值:
    改革与通货膨胀
    人民币名义汇率在1994年以前迅速贬值,主要是因为外贸,外汇和汇率体制改革的结果。财政对于外贸的补贴逐步减少,就需要相应把名义汇率贬值。财政补贴变为价格上升,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化的重要标志。汇率也是一种价格,国内物价的上升等价于名义汇率贬值。
    计划经济下国内外价格脱节,名义汇率严重高估,无法调节外贸。计划和财政既是隔绝国内外价格的手段,又是决定外贸的政策工具。财政手段与货币不同,它不是直接调节经济总量,而是通过调节经济结构间接影响总量。对于外贸的调节有许多手段,分别调节进口和出口,内容和力度都不相同,应分别计算财政手段对进口和出口的影响。国家也可以直接使用汇率手段调节外贸结构,即分别规定出口汇率,进口汇率,贸易汇率,非贸易汇率,甚至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汇率,这与在名义汇率之外再加上财政补贴是不同的。 影响出口汇率的因素有名义汇率,财政补贴,出口退税,出口关税,利息补贴,外汇额度补贴,地方补贴等。影响进口汇率的因素有财政补贴,进口关税,走私,非关税壁垒等。
    改革意味着减少以至取消进出口财政补贴,将财政负担向价格转移,一方面是名义汇率贬值,一方面是国内价格的市场化。首先是进口代理制度,其次是国内出口收购价格放开,至1992年生产资料价格大部分放开,价格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人民币名义汇率的贬值与财政补贴的减少是同步进行的。
    名义汇率贬值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国内购买力的降低,同时就导致进口价格的上升,出现汇率贬值压力。在1978-1994年之间,中国就出现了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循环。
    1994-1998年汇率稳中有升
    1994-1998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从贬值到稳定,出乎绝大多数人意料。外贸部门的经济学家如季崇威,刘舒年等,都发出“不贬值就不能保持出口”的呼声。我在1994年与他们辩论时就提出人民币汇率可以稳定到20世纪末,而且不会影响出口的预测。我的根据是:
    第一, 1994年人民币汇率有一项重大改革,就是从双重汇率改为单一汇率,把名义汇率1:5.7,一下子贬值到8.7,贬值50%,至少超额贬值10%以上。
    第二,国内价格改革基本完成,通货膨胀因素大部分消除。
    第三,按照绝对购买力决定汇率长期水平的理论,人民币与美元之比应该是1:4或者1:5,所以长期趋势是升值而不是贬值。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国当时的通货膨胀率仍然高于美国5个百分点,假设每年贬值10%,到2000年也只不过贬到1:8的水平。当时并轨以后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就是1:8.7。实际上非常简单的推算,就可以得出人民币名义汇率中期稳定的结论。
    第四,人民币有升值压力而不是贬值压力。这是因为中国已经告别外汇短缺时代,出现贸易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国际收支连续多年巨额顺差,只是由于中央政府干预才没有出现升值,与此相适应的就是国家外汇储备在4年之内增加了877亿美元。这在经历了长期外汇短缺的中国,几乎不能使人相信。外汇储备猛增的原因,主要是外资的大量进入,提高了出口竞争能力;而中央政府平息通货膨胀的政策,则消除了货币发行对汇率贬值的影响。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1欧元 于 2007-5-17 21:57 编辑 ]
作者: puzzle    时间: 2007-5-17 22:19

忘了看过美国哪个杂志的文章了,说看看货币是不是贬值,直接和黄金价格挂钩就好了,^_^......
作者: nicepass    时间: 2007-5-17 22:23

有点偏专业了
作者: 珍妮冬冬    时间: 2007-5-18 11:44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