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 ?$ n7 s 伊拉克战争爆发已经四年了,这场战争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美英联军的“前易后难”。美英联军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个政权,却无法征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直到今天,美英联军仍深深地陷在伊拉克境内的恐怖袭击、宗教冲突和游击战争之中,他们既无法平息伊拉克国内的混乱局势,也无法平息自己国内不断上升的反战情绪。 + u1 E5 C# [" O; G' H s6 V
k% x5 y# `, O0 F 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四年中,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美国军事理论界也随着这场战争的“前易后难”而上下起伏、激烈争执。伊战初期的胜利,曾使整个美国军事理论界为之奋然,并宣称新的作战理论对美军赢得伊战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随后,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首的改革派就自信地提出了“10-30-30”的军事战略构想,即10天部署军队,30天完成作战,30天重组部队,一年可以应对五场战争,并强力推动美国军事转型。但战后的事实不光使这些举措受到强烈质疑,就连拉氏本人也迫于国内政治压力而引咎辞职。面对朝鲜的核子试验,美国在分身无术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进行“妥协”。目前,美国的军事理论界仍然处于“反思——困惑”的“混乱”状态。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领头羊”,美国的军事理论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 Z- ^+ k% N, _4 b8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