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从朝圣到度假 [打印本页]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4-1 23:26     标题: [原创]从朝圣到度假


——————————————————————————————

从朝圣到度假


在欧洲的繁华市区或各名胜地,背着大旅行包,拿着地图的游人,于各个季节穿梭不息。在德国,人们平时除了圣诞节、复活节等有几天连续的法定假日外,其余的假期都可以比较自由的,按照个人情况安排。假期成为了近几十年来普通德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走到哪都可以听到人们高谈着度假的方方面面。度假,在德国人的概念里已经不止是暂时远离工作岗位,更多的是远离整个生活环境,远离自己朝夕相对的小镇,城市,地区或者国家。有的是和家人一起出去度假,但更多的人们选择离开亲人和朋友,独自出游。要度假就度得彻底,扮演一下那种一个人突然心血来潮,远走高飞的戏剧性角色,对于一向循规蹈矩的德国人来说仿佛也是新酷潮流。在各个工作岗位,度假恐怕是居于最受尊重的地位了。如果在度假前工作发生不顺利的情况,只要说声,对不起,我马上要去度假了。不管是老板还是同事都马上谨慎起来,小心施压。甚至顾客也会因此善解人意的打消投诉的念头。以至学生面对着教授,也可以说声,对不起,论文我暂时不能交了,我要离开这里去度假。


度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象征着阳光、沙滩、美酒、派对和异国情调。当欧洲人享受着度假带来的冒险之快感,和放松之惬意时,也许他们自己也忘了,度假旅游的前身朝圣提供的可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致。

朝圣者的拉丁语源头peregrinus,意思是到异地去获求精神上解脱的人。能追溯到的西方最早的朝圣者,应该算是圣经旧约里的先知亚伯拉罕了。为了履行上帝和自己的立约,亚伯拉罕离开故土和亲人,带领着部落穿越茫茫的阿拉伯沙漠,寻求那块上帝能赐福给他和他万代子孙的土地。不过真正的朝圣指的是去某个特定的代表着神圣意义的地方。可以是各个宗教的中心,比如犹太人和基督徒的耶路撒冷,穆斯林的麦加;或者是位于一个地区的中心,如意大利的罗马,西班牙的圣地牙哥等。对所有宗教来说,虔诚的信徒往往选择去远方,去中心,去寻找源头。只是这一传统在中世纪后半期才获得了广泛的实践。中世纪的人们普遍目不识丁,生活和农作在各自狭小的出生地周围,一切的人生智慧都来自于当地教会的指导。只有一些特殊的人才能够真正的外出旅行,除了统治者和他的随从,就是传教士和商人了。直至12世纪,由于各地交通的开拓和发展,朝圣才能最终演变成一项真正的个人远足活动。西语里有句话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来自于朝圣者们蜂拥而至的狂热景象。以至到了15世纪,印刷术传到欧洲后,如何去罗马朝圣的各种小册子作为最早的旅游指南开始畅销。这种文风在当时还被认可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流派。只是为什么一定要千里迢迢的远赴异地?

对于二元论的古希腊传统和犹太教教义来说,肉体和灵魂可以彼此独立,肉体在此地受难,灵魂必定能听到异地的召唤,于是肉体携带着灵魂来到灵魂的渴求之地。一个天主教朝圣者拖着疲惫的躯体,从当地的教会一路跋涉来到罗马——天主教皇的圣殿;来到圣地牙哥——耶稣门徒雅各布的陵地;来到耶路撒冷——耶稣受难又复活的城市……这些被描述成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地方成为了朝圣者一路的希望所在。为了方便日益兴旺的朝圣者,教会开始大兴土木,造桥建路,在路途中设立各种食宿招待。于是朝圣路上也鱼龙混杂的充斥着乞丐、流浪汉甚至逃犯。犯罪和瘟疫也在这一路上传播开来。圣地往往要把自己和此等罪恶和腐朽之地隔绝开来,因此装束得超凡脱俗、幽静神秘。为的是要在那些充满灵性的绘画和音乐中,让那些朝圣者一来到此地,就顿时感到,时间在此嘎然停止,生命在此冥冥重生。只是这等绝美的风景只能在朝圣的路途中历经了一番肉体的磨难才能觐见。



中世纪往往被后人描述成一个黑暗的时代,然而中世纪对艺术的推动促就了诗歌,绘画,雕塑,音乐和建筑的一个个发展顶峰。在中世纪长达千年的基督教统治中,如果真是如后人所描绘的那样一片黑暗,它的政权又怎会如此稳固?对于大多数的百姓来说,也许他们看到更多的是从上帝而来的光明。

随着马丁路德的一系列宗教改革,朝圣活动已逐渐被人们当作迷信方式看待了。在今天的西方,朝圣作为专有名词,用来特指历史上信徒的宗教目的之旅,包括十字军的东征,又或者,不无讽刺意味的,形容人们对某个中心地点或人物缺乏理智的狂热向往。


从一个人赴往朝圣之路到独自去远方度假,西方人经历了千年风雨。然而不变的是人们对异地风光重造精神世界的向往。在灵肉的对立中,在精神至高无上的传统中,只有去异地才能恢平灵魂在此地所受的煎熬,才能获得一种脱胎换骨的重生,也许这就是度假,在每个人心目中,意义如此重大之所在了。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4-2 02:00 编辑 ]
作者: 小看看    时间: 2007-4-1 23:32

度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象征着阳光、沙滩、美酒、派对和异国情调。当欧洲人享受着度假带来的冒险之快感,和放松之惬意时,也许他们自己也忘了,度假旅游的前身朝圣提供的可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致。


感觉你转折的比较生硬呀,度假旅游的前身怎么就是朝圣呢?就凭你一句话?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4-1 23:34

祝大家都度假快乐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4-1 23:41

度假旅游明显就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嘛,工业文明之前就是中世纪啊,我这个讲的就是在中世纪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也会远足的。
作者: zycoc1999    时间: 2007-4-1 23:49

字太小了,不看
作者: 吃花生的大灰狼    时间: 2007-4-1 23:51

字太多了,不看
作者: 菠萝    时间: 2007-4-1 23:53

字太挤了,不看
作者: active    时间: 2007-4-1 23:54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穆斯林教,只有佛教最为明理没有组织朝圣!

您文中所说的 "只是这等绝美的风景只能在朝圣的路途中历经了一番肉体的磨难才能觐见。"

好像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吧,以前看新闻,新疆的穆斯林去朝圣,都是包机,几个小时就到了,不存在所谓的" 一番肉体的磨难"

[ 本帖最后由 active 于 2007-4-2 00:55 编辑 ]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4-1 23:54


作者: zycoc1999    时间: 2007-4-1 23:54

楼上两个来来来,一人十欧侵权费
作者: 菠萝    时间: 2007-4-1 23:56

:naughty: :naughty:

hiahia,不给……
作者: zycoc1999    时间: 2007-4-1 23:57

法院强制执行
作者: fussfun    时间: 2007-4-2 00:01

原帖由 active 于 2007-4-2 00:54 发表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穆斯林教,只有佛教最为明理没有组织朝圣!

您文中所说的 "只是这等绝美的风景只能在朝圣的路途中历经了一番肉体的磨难才能觐见。"

好像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吧,以前看 ...


那是后来文明发展的结果啊,看看现在藏民们(藏传佛教)朝拜的过程还不是一样。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4-2 01:03 编辑 ]
作者: 菠萝    时间: 2007-4-2 00:01

我未成年,还不具备法律行为能力:naughty: :naughty:

看我资料看我资料。。
作者: 吃花生的大灰狼    时间: 2007-4-2 00:02

原帖由 active 于 2007-4-2 00:54 发表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穆斯林教,只有佛教最为明理没有组织朝圣!

您文中所说的 "只是这等绝美的风景只能在朝圣的路途中历经了一番肉体的磨难才能觐见。"

好像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吧,以前看 ...


西藏的信徒觐见的磨难很striking的。:naughty:

从俺最喜欢的一段经文就可见一斑啦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
不为修来世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天空中洁白的仙鹤
请将你的双翅借我
我不往远处去飞
只到理塘就回
作者: zycoc1999    时间: 2007-4-2 00:02

资料明显不全的嘛,姓名年龄都没有,看了也没用.至少应该把MSN加上
作者: 吃花生的大灰狼    时间: 2007-4-2 00:04

原帖由 菠萝 于 2007-4-2 01:01 发表
我未成年,还不具备法律行为能力:naughty: :naughty:

看我资料看我资料。。


哦,Kindergarten的小朋友

大班小班的啥?注意要在监护人的陪同下上网:naughty:
作者: 吃花生的大灰狼    时间: 2007-4-2 00:06

小朋友太多了,不看
作者: 菠萝    时间: 2007-4-2 00:08     标题: 看这个

原帖由 zycoc1999 于 2007-4-2 01:02 发表
资料明显不全的嘛,姓名年龄都没有,看了也没用.至少应该把MSN加上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到csuchen去

明明我还是一个天真纯洁不解世事不圆滑纯真无比的小姑娘,年前芳龄恰恰整xx。这人世间太多的莫名的问题,我怎么才能想的通呢?

图片附件: Unbenannt.JPG (2007-4-2 00:08, 10.8 KB) / 下载次数 26
http://csuchen.de/bbs/attachment.php?aid=250493&k=706a05c5d485a2aa31f78691e7ef999c&t=1719629810&sid=ccDXIm


作者: zycoc1999    时间: 2007-4-2 00:22

叶公好龙非真龙,菠萝称小言不衷

这世界太多假象,我却无火眼金睛,又叫我怎能分辨的出何真何假,孰是孰非?于是高歌: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