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记者会的英文翻译是“穿袜子洗脚”,也使中国失去中文的主体性。/ P4 o, Y" i& v1 u1 D
两会结束,照例的一年一度向全球电视直播的中国总理温家宝记者会,也照例的备受关注。这种年度中外记者会,从朱镕基一九九八年担任总理后即成为惯例,被视为开放的重要举措。但这难得的记者会仍有不少让人难以接受的遗憾之处。首先,在温总理的每段中文发言之后紧接著整段的英文翻译,使得记者会白白增多一倍时间。众所周知,现代技术已经完全解决了同声翻译的问题。同声传译,也已成为国际论坛、领导人新闻发布会的惯例,这不仅是出于对听者的尊重,也是发言者自信的表现。讽刺的是,《金融时报》、美联社等几家国际媒体不仅不需要中方提供的英文翻译,还主动用中文提问。这很难让人不怀疑中方的英文翻译方式是一出蹩脚秀,一则“穿袜子洗脚”的笑话,抑或只是为了方便中国的英文学习者?( O; m" z0 i- y' |5 e) T
: i5 h& {" h" `7 g7 B
身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的中国,理当对中文有自信心,对中文的主体性有所坚持,因为这毕竟是本国领导人的新闻发布会。你大概很难想像美国总统的新闻发布会,其英语发言被一段段翻译成中文。其实,耳机同声翻译还能顺理成章地提供其他国际主要语种给各国记者,如法语、德语、俄语等,这才是国际化,也真正显出友好、有风度的对外形象。4 _6 S' `2 {. v. ~
& o. H D M0 `4 i% y其次,此番记者会几乎与以往一样,提问者来自总共十一家媒体,三家国内媒体,港台各一家,其余来自英美法德日等五国,分布不可谓不公平。可这种表面上的平均分配,背后却暗藏著巨大的不公平。试想,由总理直接点名,几排几座叫起来提问,最后却是这样的分配结果,这怎?可能是随意点名?既然不是随意点名,就难免有记者被内定、提问内容被事先安排之嫌,也难免有总理的答案早就拟定的疑惑。其实,整场发布会,政治、经济、教育、民生、两岸等等无一不涉足,但有些只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翻版而已。9 I2 ~+ s$ |5 Y! V+ J5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