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动物趣闻] 更年期:祖母角色助人类成万物灵长(图) [打印本页]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7-3-1 14:19 标题: 更年期:祖母角色助人类成万物灵长(图)
守护着“白天鹅”的黑天鹅由《威斯特法伦新闻》提供
正当德国上上下下关注着一部反映2006世界杯德国足球队的纪录片《德国,一个夏天的童话》时,在明斯特,这个前不久在德国市民评选的德国最受欢迎的五十个城市中排名第四的城市却上演着另一场感人的童话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两只天鹅,一个叫皮特的黑天鹅和他的恋人,一只“白天鹅”。
今年5月,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只不知来自何方的美丽的黑天鹅在明斯特美丽的人工湖Aasee湖边寻觅到了他的恋人,一只“白天鹅”,一只静守着Aasee湖的沉默的“白天鹅”。
从此以后,黑天鹅就在“白天鹅”身边定居下来,成了忠实的护花使者。他每天围绕着白天鹅起舞,为她唱着情歌,当有别的游人划着游船离近时,他会不顾一切的冲过去,极力驱赶,直到游人远去。他一直期待着白天鹅有一天能和他共舞,同吟。他期待着自己的真诚能打动白天鹅,哪怕对自己眨眨眼睛,点点头。
半年来,他不曾离开过白天鹅,只是有几天他生病时,有好心的市民将他移往别处看护了两天,病一好,他又急急忙忙飞回来,深怕有谁动了他的新娘。只是至今他也不知道,他的美丽的新娘其实是一只塑料制的小天鹅船。
善良的人们为他的爱情故事所打动,谁也不曾想打破他的爱情梦,人们在努力帮他,帮他延续着他的爱情梦。
冬天快到了,天气渐渐转冷,人们担心冬天Aasee湖结冰会冻坏了黑天鹅,决心将他们迁移到离湖1.5公里的动物园去。人们以每天200米的距离沿湖迁移白天鹅,直至把他们转移到动物园。
黑天鹅的爱情故事不仅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人们被他们的故事感动着,纷纷传播着他们的故事,用不同的语言。一家旅游品专卖店正在以他们的故事为背景制作一系列工艺品和编写一部儿童童话书。
黑天鹅皮特和他挚爱的“白天鹅”正在成为明斯特市一个新的标志。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7-3-1 14:21
制图李铁雄
近日,英国学者劳伦斯·肖关于更年期的研究发现登上了国外多家媒体的科学版面。肖的观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女性之所以存在更年期,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更年期的出现使得人类分化出“祖母”(grandmother)的角色,这一点对人类族群的繁衍甚至物种的进一步进化都有深刻的意义。
更年期是人类分工的需要
Hadza,一个生活在坦桑尼亚北部高山灌木区的原始部落,以狩猎和采集为生,与世隔绝。伦敦布里奇医学中心主任劳伦斯·肖博士常年蛰居在此,研究这一部落女性的更年期现象。
上月,肖博士在英国一家杂志上发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人类女性之所以存在更年期,是因为更年期能带来族群中“祖母”角色的出现。他解释:在早期人类社会中,不再具有生育能力的“祖母”,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第三代的照顾以及食物的采集中,而祖母的女儿们——也就是家族的第二代成员——则能专注于尽可能多地生育下一代。
在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里,雌性个体一直到自然死亡之前都保持生育的可能性,对于这些哺乳动物而言,即使存在生育的衰退期,也没有类似于人类中的“更年期”症状。科学界对于人类女性为何存在更年期始终没有达成共识,研究者只知道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现象。此前在科学界中流行两种进化论的解释:“早夭假说”与“祖母假说”,而肖博士的观点可被视为对后者的有力支持。
生育年龄和更年期年龄的普查数据可以是这一理论的证据。在现代社会中,以中国为例,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为24.1岁,而平均更年期年龄为48.5岁,而在Hadza妇女身上,平均生育年龄为17岁,而进入生育衰退期的平均年龄则为35岁。其中的年龄间隔恰好是一代人成长的时间。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7-3-1 14:22
进化产物论仍需证据
对于肖博士提出的观点,本报采访了几位国内的学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陈守良教授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所谓进化,其时间跨度往往比古代到现代这样的跨度要长得多,要进行进化论意义上的比较,所谓的“古人”其实还远远未够古,更不用说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纪内的处于现代文明之外的非洲部落。
他认为,考虑到不同情况下女性进入更年期的年龄不同,应该理解为环境因素对女性身体的影响,而更年期是进化的产物这一论断并不十分可信。
北京协和医院的孙爱军教授则从医学的角度介绍,对于任何生物体而言,都有生理上的衰退期,而生育功能衰退也即常说的更年期则是这种衰退的其中一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是进化的结果。
更年期研究自古就有
更年期问题一直是科学界的难题之一。按照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越是积极繁衍后代的物种将越占优势,例如蟑螂和老鼠这两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动物,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其生殖能力异常发达。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人类自发地终止生育能力便难以解释———尤其是考虑到人类在生物中的绝对优势地位。
长久以来,人们虽然认识到更年期是卵子耗尽的结果,也尝试用进化论的观点分析,但通常认为,更年期的出现是人类生活条件改善所导致的。一般人认为,更年期是自古便存在的现象,只不过因为古代人寿命很短,还没有活到更年期出现便因种种原因死亡,因此并没有普遍的更年期问题。但到了近代,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因此能活过更年期———甚至在更年期之后生活50年之久。以上说法无疑代表了大部分人的观点。
不过中山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李法军博士则认为,更年期与人的寿命并没有直接联系,古人也早已清楚地认识到了更年期问题。例如在《黄帝内经》中曾有如下记载:“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尺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所谓的“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就是指女性停经等更年期表现。而文后还补充道:“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这表明古人意识到了更年期的存在,甚至对更年期的具体年龄(即女性在七七四十九岁前后)都有清楚的认识。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7-3-1 14:23
根据英国学者的观点,不再具有生育能力的“祖母”,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第三代的照顾以及食物的采集中,而祖母的女儿们则能专注于生育下一代。图为达利笔下的女人体。
更年期,一个与焦虑、烦躁甚至痛苦联系在一起的字眼。这三个字的出现意味着女性生育周期的结束,垂垂暮年的开始。而近年流行的男性更年期说法,更将更年期变成了一个全民的话题———对于衰老,人们总是难以接受。
一直以来,更年期就是人类身体上的进化矛盾之一:为了在自然界中保持地位,所有物种都尽最大可能地繁衍下一代,鱼类和昆虫每次产卵都数以百计,但只有人类以及少数灵长类动物存在生育周期,在更年期后便不再担负繁衍下一代的任务。然而恰恰是具有这种“不利因素”的人类,反而进化为最高级的生物,成为地球的主宰。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7-3-1 14:25
澳大利亚音乐剧《更年期》剧照,更年期症状在艺术中被夸张
Hadza部落:人类学研究绝佳样本
在人类学文献中,Hadza是一个重要的名字,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便有关于Hadza人的纪录片出现。这个生活在坦桑尼亚北部山区,以狩猎和采集果物为生的流动部落人口只有750人。一个典型的Hadza群体由十多名男女及儿童组成,他们并不拒绝与外界交流,甚至也懂得现代社会的许多新事物———例如Hazda男子非常喜欢去酒吧,并有严重的酗酒问题。
多年来国际社会一直努力使Hazda人安定下来,但Hadza人始终努力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语言。
Hadza人常常成为人类学研究的绝佳样本,正是因为其生活方式。人类定居并饲养动物、耕作农田的经验只有约11000年的历史,而在此之前的漫长岁月里,所有人类都像Hadza人一样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因此当人类学家需要考察早期人类的生活形态,特别是社会分工以及部落间的合作或竞争关系时,Hadza人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提出“祖母假说”的几位人类学家正是国际上研究Hadza人的权威。不过,和所有原始部落一样,目前Hadza人也面临着现代文明扩张以及盗猎者的威胁。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7-3-1 14:27
展望 不可控制论VS推迟技术
不论支持“早夭假说”还是“祖母假说”,人类学家倾向于认为,女性更年期是一种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下来有利于族群繁衍的优势。但在现代生活中,不少女性视更年期为未来生活中的阴影。除了更年期带来的许多健康问题以及心理问题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代女性大都有自己的事业,她们希望在事业有成后再考虑生育小孩的问题,因此她们想控制更年期或延缓更年期的到来。
协和医院的孙爱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专门谈到了这一现象。孙教授强调,更年期并不是病,是一个人类衰老的自然过程,和所有自然规律一样,并不应该也无法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加以改变。作为一个医生,他本人的工作是减轻女性在更年期时所承受的痛苦和不适,包括现在常用的激素补充疗法,都无法延缓或者暂停更年期的到来,希望公众不要被号称能延缓更年期的医药保健产品所误导。
然而另一方面,部分科学家所从事的研究也被视为控制更年期的希望。2002年的《自然》杂志上刊登了复旦大学王翔博士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关注。王翔博士的研究工作主要基于人体器官冷冻保存的实验,并首先实现了动物卵巢在零下196摄氏度液氮中深低温冷冻,冻融后再移植的卵巢可恢复排卵和内分泌功能并成功受孕。
舆论对这项研究抱以极大的热情,甚至展望该冷冻技术普及后,人类将有希望解决更年期问题:比如将一位25岁已生育的女性的一侧卵巢冷冻保存起来,而只依靠另一侧卵巢维持正常的生理状况,待其进入中年后再将冷冻保存的卵巢冻融并移植回去,可以推迟闭经或更年期的到来。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7-3-1 14:27
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是惟一直立行走的动物,其结果是女性骨盆相对其身体而言变窄。由于骨盆所限,要想顺利生产出脑容量较大的幼体变得异常危险和艰难。因此人类胚胎的大脑发育相对于大部分动物而言相当迟缓,这意味着,婴儿发育到成年人的脑容量,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依赖父母的时间。这就解释了为何与动物相比,人类的父母在照顾幼体方面投入的精力和成本是最高的。
考虑以上两个原因,一个高龄产妇所冒的风险与其收益相比是不成比例的。这种不利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同时也是衡量利弊的博弈史———中逐渐被淘汰,其最终结果便是人类女性在一定年龄便会耗尽卵细胞,进入所谓“更年期”。
“祖母假说”
劳伦斯·肖博士并非第一个对Hadza部落感兴趣的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犹他大学的人类学家KristenHawkes教授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用了20年时间潜心观察Hadza妇女及其在族群中的分工,在“早夭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祖母假设”(GrandmotherHypothesis)。
Hawkes教授及其同事发现,年轻的Hadza女性怀孕频率非常高,而当一名Hadza年轻妇女怀孕中或者产子后,通常没有能力照料自己的其他孩子。
为了使其他孩子存活下来,她并不要求其丈夫担负起照料幼儿的职责,而是转而向自己的母亲求助。与现代社会中祖父母出于亲情而照顾孙儿辈的情况不同,Hadza的祖母们更多地是被要求照顾自己的孙辈。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7-3-1 14:29
延伸1 更年期是人类特有的生理现象吗?
长期以来,更年期被认为是人类专有的一种现象,但科学家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在别的哺乳类动物身上寻找更年期的迹象,和往常一样,他们首先想到了灵长类动物。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甚至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庞大的研究团队:灵长类动物模拟更年期研究小组。
恒河猴:成功模拟更年期的形成
据协和医院孙爱军教授介绍,科学家们最早试图在恒河猴身上模拟人类的更年期现象。恒河猴是生物实验中最常用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其基因组与人类的基因组序列相似度为92%到95%,而与黑猩猩基因组相似程度在98%以上。因此,恒河猴为这三种亲缘关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人类、黑猩猩和恒河猴)的对比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参考点。
而且恒河猴为单子宫动物,有月经,周期为28天,妊娠期5—6个月,每胎1仔,极少产2仔,生殖特点与人类相当接近,无疑更是模拟更年期的理想对象。
早期模拟更年期的具体做法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将恒河猴的卵巢切除后进行观察。孙教授介绍道,观察结果显示,大部分恒河猴在卵巢切除手术后月经停止,并表现出烦躁、好斗的特点,一部分恒河猴甚至出现了体重增加,骨量丢失(也即常说的骨质疏松)等人类女性常见的更年期症状。科学家们的推测得到了初步证实:切除卵巢后,灵长类动物身上也会出现类似人类更年期的某些特点。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7-3-1 14:30
Hadza男孩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外来文明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7-3-1 14:30
大猩猩:非侵入技术验证更年期现象
科学家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在灵长类动物身上观察到自然发生的更年期过程。但由于人工圈养的高龄灵长类动物数量不多,而且大多数在“更年期”之前即被动物园施以人道死亡,因此长时间以来一直未能进行大规模集中观察。直到前几年在美国Brookfield动物园发现,雌性大猩猩也会自发地出现类似人类的更年期过程。
阿尔法是一只41岁的雌性大猩猩,工作人员观察到,她对族群中的另一只雄性的大猩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因对方对其反应冷淡而烦躁不安,甚至向男方扔干草抗议。
院方考虑到其年事已高(人工圈养的大猩猩平均年龄不超过50岁),怀孕风险较大,因此考虑为其作避孕措施。
但动物园的马古利斯博士却在阿尔法身上看到另外的研究价值。他发现,高龄大猩猩在一个月的某几天中会有得到雄性大猩猩注意力的强烈冲动,但这几天过后,其“冲动”便会锐减至平均水平,这个事实向研究者提示,可能是其体内的孕激素周期性刺激所致。马古利斯和他的同事们决定用不影响研究对象日常活动的非侵入技术研究这些高龄大猩猩“冲动”的内在机制。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7-3-1 14:32
通过研究阿尔法排泄物样本内的孕激素水平并将此研究推广至另外16家动物园的30只高龄大猩猩,科学家们发现,其中大约25%的雌性大猩猩已到更年期,每月一次的荷尔蒙周期已经停止。另外,还有32%的雌性大猩猩处于“围更年期”边缘阶段。“围更年期”是指在更年期到来之前的生殖功能衰退阶段,一般长达5至10年。至此,科学家们终于有把握断定,更年期不光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此后的研究也陆续证明,另外数种灵长类动物也存在类似的生理过程。
2男性更年期:新发现还是以讹传讹?
“更年期”的概念外延有不断扩张的趋势。除了在雌性灵长类动物身上发现类似于人类的更年期现象以外,媒体和公众将中老年男性的一些衰退迹象也称为“男性更年期”。对于普通人顺手借用而创造的新名词,科学家们陷入了持久的争论中,甚至部分社会科学研究者也加入了这一讨论,认为男性更年期的命名不过是女权主义者的又一新发明而已。
一部分科学家认为,男性在48岁-60岁之间会出现潮红、发热、躁动不安、出汗等与妇女更年期相同的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的症状,以及神经过敏、健忘、效率低、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急躁、爱发脾气、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还伴随着生殖能力以及性欲减退等特征,因此既然将女性这一阶段称为更年期,男性的同一个阶段自然也应该被称为更年期,因此他们提出了男性更年期(Malemenopause或Andropause)的概念。
另一派科学家认为,更年期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不应附会到男性身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陈守良教授对“男性更年期”的观点很有代表性。陈教授认为,男性和女性一样,都存在生殖能力下降的问题。相对于女性而言,男性这一过程更加缓慢:男性在30岁-90岁期间,体内的睾酮水平每年平均下降1%—2%,总下降幅度可高达30%—50%,但是男性不存在女性更年期开始前的明显信号,症状也不像女性那样明显。
陈教授说,女性的卵泡数目在胚胎阶段已经决定,青春期排卵开始后其卵子数目是一个不断减少的过程,直至其更年期完全停止。但在男性身上,生殖细胞即精子的制造是不断增加的过程,并且正常情况下这种能力伴随男性的终身,70岁以上的男性能使女性怀孕的报道也屡见不鲜。这一点已经说明男女生殖能力的衰老过程有着本质差别。
陈教授幽默地说,从其本人的经验看来,男性的“更年期”反应远没有女性强烈,希望“男性更年期”之说可以休矣。事实上,不少科学家和医生建议改用“中老年男性睾酮部分缺乏症”(PADAM,partialandrogen deficiencyoftheageing male,)取代并不科学的“男性更年期”说法。
作者: 冬日阳光 时间: 2007-3-1 14:34
人类学家,生理学家,医学家甚至社会学家,对更年期的秘密提出过多种假设和推测,在学者眼里,更年期不仅仅是一个生理阶段,它还蕴藏着人类进化的秘密。不久前,一位英国科学家公布了自己从人类学角度对更年期的研究,他的观点提示人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这个古老的问题。
来源:新景报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