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大米的数码摄影基础帖子 [打印本页]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2-2 00:27     标题: 大米的数码摄影基础帖子

对景深、光圈、焦距关系的理解

景深、光圈、焦距,
增大光圈减小光圈值,增长焦距,可以使景深变浅,反之使景深加深。
如果减小光圈增大光圈值,还是加长焦距,是否有可能保持景深不变呢?

(把楼主的几个相关内容的帖子放在一起会显得更有效率而且不会凌乱,所以我擅自合并了楼主的帖子,希望楼主不要见怪  - Fry)

[ 本帖最后由 Fry 于 2007-2-3 18:24 编辑 ]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7-2-2 02:30

光圈对景深控制是焦距控制的一半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2-2 03:15

原帖由 ieye4u 于 2007-2-2 02:30 发表
光圈对景深控制是焦距控制的一半


怎么讲?何为“一半”?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2-2 15:46     标题: 刚看了一篇文章 光圈与快门

与传统的相机一样,数码相机的光圈范围与快门速度在拍摄时相当重要,但对于目前普通的商用及家用级的数码相机,因为相机的全自动化,使得人们只关心如何选择拍摄景物,而不太注意相机自动控制的光圈及快门速度。但如果您在购买数码相机时,最好能够对比一下各种数码相机的光圈范围及快门速度,因为光圈和快门将配合控制您的数码相机的光线摄入量的总体范围值,也就是说它将影响到您的相机是否能够在各种光线情况下获得很好的效果。同时快门速度也将直接影响到您在拍摄动态图象时的效果,而光圈范围将影响到您拍摄图象的景深。


拍摄照片的过程,是相机开启快门后,让眼前的影像透过镜头后投影到数码相机的CCD感光器上,感光器在通过数模转化器,将图象的信息在相机的存储卡上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与传统的相机的曝光过程一样。然而想要获得层次丰富的影像,就要控制投射在CCD感光器的光量值,照片上的细节都可以得到正确的描述,从颜色最深到最淡的区域,都有丰富的层次表现,明暗之间有渐变过渡,不是截然的黑白分明,另外作品的反差和鲜锐度也都有最佳的表現。过多的光线,导致曝光过渡,影像明显偏亮;反过来说,若CCD吸收的光线太少,则会曝光不足,整张照片会偏暗,细节的地方会流失,照片效果会相当不好,所以在拍摄时,要得到合适的曝光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一样,用来控制曝光量的就是「光圈」与「快门」,「光圈」是光线通过镜头的口径,口径越大,自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投射的光线越多,快门就是光线通过镜头的时间,时间越短,曝光量越小。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一样,光圈就安放在镜头的几片透镜中,由几片金属薄片组合而成,利用金属薄片的移动而调节光圈的大小。使用过传统的反光相机的人都知道,在镜头上,我们可以找到光圈值f,通常所見的光圈刻度为:1.4、2、2.8、4、5.6、8、11、16、22……,光圈级数f越大,表示镜头的口径越小,f值是将镜头的焦距距离与光圈的口径(孔的大小)所除而得的數字,因此数值越大,口径也就愈小。而每一级的光圈级数之间的单位进光量都是相差两倍,但目前有的数码相机,并未按以上级数设置光圈,而是按f2.8,f.5.6,f11,这时,其上下级的进光量,就不仅仅差两倍。


前面说过,光圈是光线通过镜头时的口径大小,然而这只是笼统的说法,光圈的大小还要考虑到本身镜头镜头的焦距长短。长焦距的镜头(望远镜头),其长度较长,从光线的进入达到CCD的距离长,因此投射到CCD上的光线比较弱,因此长焦距的镜头的光圈往往略小一点,若是要作较大的光圈的镜头,就必須把口径拉大,才能把单位进光量提高,但是因为制作大口径的镜头的级数有不少的困难,制作工艺也较高,因而这一类的镜头通常较贵。因为光圈级数f是靠口径的大小和焦距长短的比值计算而得,因此只要光圈级数一样,不管35毫米或是200毫米,其进光量都是一样的。


快门速度值通常标为:1、2、4、8、15、30、60、125、250、500……,这些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是1秒的倒数,所以15是指1/15秒,250是指1/250秒,这比光圈要令人好理解多了,也是和光圈一样,每一格的快门速度间所相差的光量值也是2倍,例如,快門1/500秒的光量值为1/250秒的一半,是1/125秒的1/4而已。


因为光圈与快门都可以用来控制曝光量,只要决定了光圈值f,就可由快门速度来修正曝光量,相反地,你也可以先決定使用的快门速度后,然后借调整光圈来获得曝光量,所幸的是在光量的调正上,都是以2倍的概念进行控制,使我们更容易調整适当的曝光量,例如說:若测出的正确曝光量为f/11,快門1/30秒时,想要把快门提高到1/60秒时,那么光圈也就要开大到f/8,因为快门从1/30秒到1/60秒时,曝光时间减少一半,那么光圈就要大一级,以加倍单位时间得进光量,如此光圈与快门的一增一减,曝光量也就刚好达到平衡。


可是因为光圈与快门各有其独到特别的地方,因此每种搭配产生的效果都不一样,必须依据拍摄物体的需要个人想要表现的方式,选择最适合的组合,才能发挥光圈与快门的实际意义。  


以快门速度来分,可分为高速快门与慢速快门。通常高速的快门能将移动中的物体给与「固定」,固定后的物体的动作细节和质感鲜明地加以描绘,使得物体更富有立体感。通常快门速度在1/30秒到1秒,甚至1秒以上的B快門都是属于慢速快門的范围,慢速快门常用的方法:第一种是将相机固定后,再由较慢的快门速度,使移动中的物体产生模糊图象,而让背景(静物)的清晰可以更加衬托主题的动感。第二种就是让相机随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平移或是转移,如此,和第一种方法刚好相反,背景会变得相当模糊,而主题会有点模糊却带有清晰,同样也是能把主体和背景分离出来。第三种,就是一不作二不休,干脆整张照片都模糊不清,借着迅速摇晃相机器而得来的。这三种方法,各有其特色在,如何适时的运用看就各人喜好的所在。  


我们常用慢速快门来拍摄夜晚得城市,因为流动的车辆,留下了红色和白色的车灯轨迹,而由数十条的光线汇成长长的光龙,十分绚丽,将繁华的不夜城描绘出来。或是用来拍摄流水,拍出的感觉相当的柔和和细腻。


在选用用慢速快门时,要特别注意一点,因为每一级得慢速快门,相差得曝光时间很大,不像高速快门的1/250秒和1/500,拍出來的效果难以比较,在用慢速快门拍摄流动的景象时,若快门过快,则会不小心冻结景象;若快门太慢,则会整体看起来过于朦胧,失去了想要表現的效果,因此尝试每一格的慢速快門都拍拍看,就能得到理想的作品,也能看出其差异所在。


比起快门,光圈就稍微复杂一点,光圈除了用来调节曝光量外,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画面「景深」的大小,所谓的「景深」就是在调焦使影像清晰,在焦點的前后有一段距离内的区域,能够清晰显现,而这一段范围我们称之为景深,景深越长,那么能清晰呈现的范围越大;反之,景深愈小,则前景或背景会变得模糊,模糊是因为聚焦松散所形成的一种朦胧现象。从光学理论来看,在镜头的焦距下,能够清楚呈像的只有在一物距上的平面,在此面外的景物都会模糊。


影象景深有三种因素:(1)景深与焦距的长短成反比,换言之,就是镜头焦距越长,则景深越短。(2)景深与景物拍摄的距离成正比,相机若是离景物越近,则景深越短。(3)景深与光圈级数的大小成正比。若是镜头的焦距和物体的被拍摄距离距都维持不便,光圈越大,则景深越短,就是說光圈由f/16→f/11→f/8→f/5.6→f/4……時,则景深越来越短,景深外的景物其也更加模糊不清,而正确对焦到的主体,生动而清晰,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前后的杂乱景物,而美化朦胧,这种朦胧美和因相机震动而导致的模糊不一样,富有优雅而柔和的光彩,就像被渲染的彩墨,使得色调更加浅薄,能营造出相当程度的气氛,和景深內的主题产生分离的透視感,具有衬托出主体的特色,因此常用在人像摄影上,模特儿的背景模糊,而使人门的焦点放在漂亮的模特儿上,同时也因为大光圈的运用,可以有更多的光量,借以提高快门速度,防止相机的震动,使影像更加锐利而明晰,还有若是处在昏暗的光源下,没有三脚架的帮助下,想捕捉当时的环境和气氛,或是无法用更慢的快门时,都是大光圈运用的地方,破坏了画面的气氛,因此大光圈的镜头向来是影友爱用的装备之一。


若把光圈越小,由f/5.6→f/8→f/11→f/16→f/22……时,则景深的范围就越大,对于景物的描绘就更加的真实,极富有真实性,画质比大光圈更加清晰明锐,且因为景深的范围广,焦点涵盖的面积更大,因此有泛焦点的效果,就是前背景的事物都一一表现出来,且在对焦困难的环境下,例如高速移动的物体或是昏暗的光源下,那么泛焦点可以避免因为对焦的失誤,而造成主题的失焦模糊,此外,小光圈能使镜头的接像不良,或透光不勻的像差等减低,获得高画质的作品,还有小光圈可以拉低快门速度,可由慢速快門制造流动感。


对于专业级的数码相机,一般您可手动控制相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但对于于商用及家用的数码相机,由于相机自动控制光圈和快门速度,因而您不需要自己控制,对于非专业用户这点是非常好的。但是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用户在选择数码相机时,为适合更广阔的使用环境,数码相机的光圈范围和快门速度的范围越大越好,另外光圈最好能够按正常的级数连续设置,而不是跳跃性设立,另外也得注意数码相机在开启和关闭闪光灯时,其快门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2-2 16:06     标题: 手动曝光模式 解析[图]


  大家可能觉得自己的数码相机已经拥有了光圈优先曝光模式、快门优先曝光模式、肖像曝光模式、夜景肖像曝光模式、运动场景曝光模式等等曝光模式,可以解决所有遇到的难题了吧?!还用得上听起来那么复杂和麻烦的手动曝光模式吗?
  下面我们来仔细了解一下手动模式,我们可以在相机的模式转盘中看到手动曝光模式,用字母 M表示(如图 01)。有些高端的数码相机没有模式转盘,而是提供了模式按钮( MODE),结合右侧的旋转盘可以调节不同的曝光模式(如图 02)。另外, 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的曝光模式转盘设计稍有不同,有的模式转盘在相机顶部的左侧,有的在右侧(如图 03);还有的设计在相机的后面(如图 04)。

图01

图02

图03

图04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数码相机都有手动曝光模式,一般在中高端数码相机上才会有这种曝光模式,而普通的家用和中低端的数码相机主要考虑到使用者操作的方便性,只是提供了一些操作简便的曝光模式。
  手动曝光模式要求我们每次拍摄时都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对于抓拍瞬息即逝的景像,这样做很不方便,时间更不允许。如图 05 ,拍摄好动的小猫,如果我们在它停留的瞬间调整光圈和快门恐怕它已经跑掉了。像足球、篮球、短跑等高速运动的摄影,最好还是使用自动曝光模式。

图05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几个使用手动模式的情况。
  使用手动曝光模式,可以方便摄影师制造不同的图片效果,自主性很高。如图 06 ,拍摄雨景时,需要雨丝运动轨迹的图片,我们可以加长曝光时间,使用三角架把快门速度降低到 1/8-1/30 ,同时还要调整光圈,保证画面的景深;这时,使用其它曝光模式都是无能为力的,手动曝光模式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如图 07 ,需要制造暗淡迷离的夜色效果,光圈开大,模糊调焦,虚化灯光;同时要使车灯的轨迹出现在画面中。如图 08 ,想留住美丽的夜景烟火,就需要我们使用手动模式设置光圈(缩小光圈,增大画面景深)和快门速度(降低快门速度几秒至几十秒)。

图06

图07

图08
  我们平时拍摄时,还会遇到画面背景是大面积的亮或大面积的暗,例如拍摄雪景、湖面、天空和夜景等,都极容易造成曝光失误。如图 09,是我一次在湖边拍摄的,由于光线照射比较强烈,湖面比较亮,按照对仙鹤的测光来曝光,背景湖面必然曝光过渡。如图 10,拍摄城市夜景和傍晚深蓝色天空,也要用到手动曝光模式。通常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多次曝光,例如先按照天空的亮度值曝光,等城市和建筑的灯光开亮后,再曝光一次;也可以一次曝光完成拍摄。

图09

图10
  拍摄雪景时,使用手动曝光模式更为方便一些。因为无论何时拍摄,也不管拍摄时的光线强度如何,要想使照片中的雪景呈现自然的雪白,那就不能依赖相机自身的测光。若按照相机本身的测光拍摄,雪会是灰色的。这时可以在原测光值基础上,使用手动模式开大 1— 1.5级光圈,或降低 1-2级快门速度 (如图 11)。

图11
   使用手动曝光模式,主要是摄影师可以主观地控制一些不同寻常的画面效果,解决一些拍摄中的极端情况。怎么样,想不想试试?以后我们就可以拿着相机所向披靡了!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2-2 16:07


  [S]模式的全称是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它的工作原理是:拍摄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手动设定快门速度,然后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给出相应的光圈值,从而完成正确的曝光参数组合。
  不同于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只能给出一系列固定的“快门、光圈”参数组合的特点,快门优先曝光模式可以让拍摄者自由选择相机的快门速度,同时与其配合的光圈值也是全程连续可变的,因此在一些对拍摄速度有特殊要求的曝光场所,如飞驰的汽车、体育比赛等,快门优先模式具备很强的自主性和实用性;而对于一些喜欢利用曝光速度上的技巧进行拍摄的摄影者来说,S模式可以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S]模式在相机上的设置位置。如图01这样通过转盘来选择[S]模式的方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实际使用时我们只要直接将模式转盘拨到S,相机就设定为快门优先曝光模式了。

  另外一种常见的选择方式是通过LCD上的菜单设定,如图02所示就是这样的一款机型,我们需要先将模式转盘拨到A/S/M档(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手动),然后再在对应的菜单中设定S模式,如图03所示。

  当然,关于快门优先模式的代表字符,除了常见[S]以外,还有些相机厂家则使用[Tv],如图04所示,就是相机上的[Tv]快门优先曝光模式的标识样式。关于不同厂商的这些标识的不同,请在实际使用时参考相应的相机手册。

  在选定快门优先模式之后,在我们的LCD上一般就会显示“快门、光圈”的参数,如图05所示,就是奥林巴斯C-740数码相机在选定S模式后显示的曝光参数。其中显示为绿色的1/10就是快门值,是可以通过右边的上下箭头按钮进行手动调节的,而白字的f2.8字样就是相机根据手动设定的快门值而自动给出的光圈值。

  在我们改变快门值的时候,相应的光圈值也会随之而变,以保持一个合适的曝光参数。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保持选定的快门值不动,但是移动相机改变取景视角,由于对应的场景亮度发生了变化,曝光参数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此时,光圈值就会自动调整到合适的数值,从而确保快门优先自动曝光的准确性。
  但是,这样操作有时会遇到一个问题,如图06所示,当我们将相机取景视角从原先室内桌面上的笔筒移到窗外的建筑物时,尽管光圈值已经自动地提升到了f8.0,但是快门值却出现了红色报警,同时在其下面还有向上的小箭头示意我们需要提升快门速度,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款数码相机配置的最小光圈只有f8.0,但是由于室外光照亮度太高,“1/10s、f8.0”的参数组合还是无法满足正确的曝光参数需要,如果此时就直接进行拍摄的话,就会得到一幅曝光过渡的照片。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对自己选定的快门值作一下调整。如图07所示,当我们将快门速度由原来的1/10秒提高到1/400秒,红色警告消失,这下我们就可以放心地拍摄了。

  反过来,从明亮的场景转到较暗的场景时,也有可能会碰到类似的问题,只不过这个时候容易出现的是曝光不足的现象,我们需要将快门速度降低,如图08中红色箭头所示,将1/400秒变更为1/10秒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所以在实际使用时,我们一定要记着根据拍摄现场的光照条件及时调整我们选择的快门值。

  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有个疑虑了:既然事先手动设定快门会有这么麻烦的事情,还用什么快门优先,不如直接用P程序模式得了?呵呵,不要急,我们还没有讲到快门优先模式的真正优势所在。
  所谓快门优先,就是我们在拍摄时要优先考虑快门速度,那么什么时候需要我们这样做呢?很明显,就是在对快门速度十分敏感的拍摄场合,如前面已经提到的一些运动物体,以及我们手持拍摄时轻微的抖动,这些都对曝光时的快门开启时间有特殊的要求,下面我们以飞驰而过的汽车为例作简单说明。
  如图09就是采用P模式拍摄的汽车,快门速度是1/60秒,但是画面中的汽车却是模糊不清,和实际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什么原因呢?问题就出在这个快门速度上,由于快速移动的缘故,即使只有1/60秒这样短暂的快门开启时间,这辆汽车在CCD上的成像画面还是飞速地移动了,所以被记录下来的画面就变成我们眼前看到的、留有移动痕迹的汽车了。

  要想将这样飞驰而过的汽车拍摄清楚,我们可以将快门开启时间尽可能地缩短,使其在CCD上曝光记录的瞬间接近静止。如图10就是使用了1/1000秒快门速度的拍摄结果画面,此时我们看到,疾驰而过的汽车已经基本上被我们凝固下来了,看上去就和停在路边似的。

  从上面的实例中我们会发现,慢速快门无法凝固快速移动的物体,但是却可以显示出它的运动轨迹;高速快门可以将高速移动的物体变成静止的画面,但却失去了原本运动的状态。这两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所以在实际使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拍摄意图灵活设定合适的快门值,以便换取我们希望的画面效果。
  这里我们就举一幅利用S模式优先设定快门的特性拍摄的照片。如图11所示,是一幅焰火上升然后绽放的画面,要想展现这样的一个过程,如果我们仅仅靠测光结果将焰火曝光正确(1/30s、f2.8),就只能得到图12这样星星点点的画面,一点没有放焰火的氛围。但是,如果此时将快门速度设为1秒,效果就完全不同了,拍摄下来的画面就如图11那样璀璨。

  当然,关于拍摄焰火还有其它很多诀窍,有兴趣不妨查看相关教程。关于快门优先模式的使用技巧还有很多,特别是配合闪光摄影,更是能拍出许多神奇效果的照片。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2-2 16:07


   [A]模式的全称是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它的工作原理是:拍摄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手动设定光圈参数,然后相机根据测光结果自动给出相应的快门值,从而完成正确的曝光参数组合。
  不同于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只能给出一系列固定的“快门、光圈”参数组合的特点,光圈优先曝光模式可以让拍摄者自由选择相机的光圈值,同时与其配合的快门值也是连续可变的,因此对于一些相对要求严格的曝光场所,光圈优先模式具备更强的自主性和适用性;而一些喜欢自己控制拍摄过程的摄影者,A模式也是获得更完美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A]模式在相机上的设置位置。关于[A]模式在相机上所处的位置,其实都是大同小异,我们在相机外壳上一眼就能发现。如图01是两种[A]模式,这样通过转盘来选择[A]模式的方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实际使用时我们只要直接将模式转盘拨到A,相机就设定为光圈优先曝光模式了。

图01 两种[A]光圈优先曝光模式
  另外一种常见的选择方式是通过LCD上的菜单设定,如图02所示就是这样的一款机型,我们需要先将模式转盘拨到A/S/M档(光圈优先/快门优先/手动),然后再在对应的菜单中选择A模式,如图03所示。

  当然,关于光圈优先模式的代表字符,除了常见[A]以外,还有些相机厂家则使用[Av],如图04所示就是相机上的光圈优先曝光模式的标识样式。关于不同厂商的这些标识的不同,请在实际使用时参考相应的相机手册。

  在选定光圈优先模式之后,在我们的LCD上一般就会显示“快门、光圈”的参数,如图05所示,就是数码相机在选定A模式后显示的曝光参数。其中显示为绿色的f2.8就是光圈值,是可以通过右边的上下箭头按钮进行手动调节的,而白字的1/8字样就是相机根据手动设定的光圈值而自动给出的快门值。

  在我们改变光圈值的时候,相应的快门值也会随之而变,以保持一个合适的曝光参数。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保持选定的光圈值不动,但是移动相机改变取景视角,由于对应的场景亮度发生了变化,曝光参数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此时,快门值就会自动调整到合适的数值,从而确保光圈优先的自动曝光的准确性。
  但是,这样操作有时会遇到一个问题,如图06所示,当我们将相机取景视角从原先室内桌面上的笔筒移到窗外的建筑物时,尽管快门值已经自动地提升到了1/1000妙,但是光圈值却出现了红色报警,同时在其下面还有向上的小箭头示意我们需要减小光圈,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款数码相机配置的最高快门速度是1/1000妙,但是由于室外光照亮度太高,“1/1000、f2.8”的参数组合无法满足正确的曝光参数需要,如果此时就直接进行拍摄的话,就会得到一幅曝光过渡的照片。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对自己选定的光圈值作一下调整。如图07所示,当我们将光圈值变小,由f2.8变为f3.5时,快门值就变成1/650妙,这下我们就可以放心地拍摄了。

  反过来,从明亮的场景转到较暗的场景时,也有可能会碰到类似的问题,只不过这个时候容易出现的是曝光不足的现象,我们需要将光圈口径变大,如将刚才变更的f3.5变回到f2.8,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所以一定要记着根据拍摄现场的光照条件及时调整我们选择的光圈值。
  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有个疑虑了:既然事先手动设定光圈会有这么麻烦的事情,还用什么光圈优先,不如直接用P程序模式得了?呵呵,不要急,我们还没有讲到光圈优先模式的真正优势所在。
  如果像图08这样的画面,的确直接用P模式也可以直接搞定,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是,如果我们将笔筒和花瓶前后拉开距离,笔筒靠镜头一些,花瓶则远离镜头,还是按光圈f2.8进行拍摄,就会得到如图09所示的画面,左边花瓶上的文字、胶卷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右边笔筒的一侧也是模糊的,只有靠近对焦区域(图中红线框所示)的范围比较清晰。

  如果要想求得前后景比较清晰的画面效果,我们就需要作一些技术上的处理,此时,光圈优先模式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在不用改变相机拍摄距离、焦距等其它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只需将光圈值调整为f8,此时快门值自动修正为1/2妙,然后我们又重拍了这幅画面,结果发现:原先模糊的花瓶、胶卷和笔筒一侧,现在都已经变得清晰了很多,如图10。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呢?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光圈小景深、小光圈大景深”的摄影原理。根据拍摄场景的实际景深需要,我们利用光圈优先模式,手动设定合适的光圈值,然后相机自动给出对应的快门值,从而快速完成合适景深表现的完美照片拍摄,这就是[A]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最重要的特点和优势。
  利用A模式的这个特性,我们就可以在拍摄人像、花卉等特写画面时,选用较大的光圈(数字越小,光圈越大,如f2.8,f2.0 ,f1.8,……),从而有效地虚化背景,获得突出的主体画面,如图11所示。而在拍摄前后景都要求具备一定清晰度的照片,如风光、产品广告等,我们就要缩小光圈以求得大景深的画面效果,如图12所示。

  其实,相对于35mm的胶片相机(传统相机)来说,现在大部分的数码相机由于成像面积较小,镜头口径也相对较小,因此比较容易获得大景深的效果。另外,对于一些高级用户来说,一般相机都有一个“最佳光圈”的问题,通常会是f5.6或f8(通常是从相机的最大光圈往最小光圈值数3-4档),因此在实际使用时也要全面权衡。在一些特殊场合,可能需要闪光灯来配合使用,详见相关闪光摄影教程。
  以上我们主要介绍了[A]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的原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了解了之所以采用A模式的动机所在。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2-2 16:15     标题: 夜景数码场景曝光模式


  在好多数码相机的模式选择中,我们都会找到一个类似星星月亮的图标(如图01所示),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夜景模式,是专门设计用于黄昏或者夜晚时拍摄的一种自动曝光模式。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十分简单,说白了就是长时间曝光,只不过,它的曝光时间是自动设定的,所以使用起来十分简便,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图01
  首先,我们要理解夜景的概念,通常是在黑暗的场景中有一些灯光闪耀。要想拍摄这样的画面,如果单纯利用其它的自动曝光模式,相机自动测光很有可能会片面考虑灯光的亮度,而设定相对较快的快门速度,结果只会拍得如图02所示样子,除了那些灯光以外,其它几乎是漆黑一片,这当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图02 (程序模式,1/125s、f5.0)
  现在,让我们使用夜景模式再重新拍摄一次这个场面,如图03所示,一幅灯火辉煌的照片诞生了,和前面拍摄的画面相比,气氛完全改观了,这才是我们期待的夜景照片。

图03 (夜景模式,1/10s、f 2.8)
  对比图02和图03两幅照片,我们发现在曝光参数上,夜景模式下的快门速度要低得多,这就意味着在我们选用夜景模式进行拍摄时,快门开启时间会相对较长,此时如果相机有哪怕轻微的晃动,都会造成拍摄画面发虚了,如图04所示。

图04 (夜景模式,手持拍摄,1/6s、f 3.2)
  我们可以放大看一下局部,如图05所示就是图04中黄色方框内画面的局部放大,可以看到所有的轮廓线条都出现重影,整体画面模糊不清,这样就十分可惜了。

图05(手持抖动造成画面模糊)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那就赶紧使用三脚架吧,如果手头一时没有的话,也可以把相机放置在台阶、桌面等固定物体进行拍摄,千万不能手持,这一定要注意。另外,在进行夜景拍摄时,建议使用延时自拍或遥控拍摄,因为手指按快门钮时产生的抖动也会影响成像质量。

图06(夜景模式,延时自拍,三脚架,1/6s、f 3.2)
  图06就是使用三脚架重新拍摄的那幅夜景照片,放大局部画面我们可以发现,三脚架起到了很好的稳定作用,细节线条都表现正常,如图07所示。

图07(利用三脚架稳定相机拍摄)
  有效固定相机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获得完美夜景照片的其中一个关键所在,特别是对于一些光线低暗的场景,有时曝光时间长达十几秒,此时不固定相机就无法拍到清晰的夜景照片。
  讨论了单纯的夜景场景,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怎么在夜景前面留个影呢?我们以南京路的雕像作为假想人物主体为例,看看其中需要什么技巧?
  还是使用夜景模式,放在三脚架上进行拍摄,但是这次我们得到的却是像图08这样的画面,背景中的夜景已经拍得很不错了,而作为主体的雕像(相当于实际拍摄时的人)严重曝光不足,甚至成了剪影。这样情形我们以前一定经历过,感觉是不是很沮丧呀?不要急,其实很简单,只要把我们的闪光灯打开,问题马上就解决了,如图09所示。

图08(夜景模式,1/2s、f 3.2,未闪光)

图09(夜景模式,1/2s、f 3.2,已闪光)
  不过有人会有疑虑:闪光灯一开,快门速度岂不是会提高,因为闪光时间是很短的。其实不用担心,夜景模式设计的曝光方式,即使是在使用闪光灯的时候,快门速度也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拍摄对象的实际需要,会自动延长快门时间。这样,短暂的闪光照亮了前景中的被摄体,然后长时间曝光又完美记录下整个夜景,这幅照片就完整了。

图10(夜景模式,1/4s、f 2.8,已闪光)
  不过此时,除了相机保持不动以外,那个被拍摄的人也是尽量站在原地不动,要不很容易出现虚影,如图10中正在走动的人。
  好了,夜景模式的的原理和注意事项主要就是这些,现在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在美丽的夜景前面给自己拍一张漂亮的纪念照片了吧!对了,就是使用“夜景模式+闪光”,有些机型可能将这一组合单独设置为“夜景肖像模式”,原理都是一样的。
  
  最后,随便提一下噪点的事情,由于长时间曝光,数码相机很容易产生噪点,所以很多机型在使用夜景模式时会自动调用降噪功能。从图11和图12局部细节我们可以看到夜景模式下,长达4秒的曝光时间,有降噪和无降噪的画面表现有很大的差别。如果你的夜景模式没有降噪功能,不妨自己手动设定一下。

图11(夜景模式,无降噪,4s、f 2.8)

图12(夜景模式,降噪,4s、f 2.8)

图13
  关于夜景模式在相机上的位置,也因型号不同而有所差别,如图13是一款夜景模式标识,而另外一些相机则需要通过LCD上的虚拟转盘来实现,如图14所示的袖珍数码相机上的虚拟模式转盘。

图14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2-2 16:48     标题: 肖像数码场景曝光模式


   现在很多中档的所谓半专业级数码相机中设定了一个旋钮sp(如图1),称为数码相机场景曝光模式,有些品牌相机的模式曝光多达到15余种,即使是不懂摄影的朋友也可完成拍摄工作。数码场景曝光模式的产生是为了能让摄影爱好者及刚入门的初学者拍出更绚丽多彩的照片。

图 1
   多数数码相机的场景曝光模式分为肖像、风景、运动、夜景等模式(如图2)。其中风景模式一般相机程序会考虑到景深问题,运动模式则偏重比较高的快门速度,肖像模式会偏重适当的大光圈等,电脑芯片所决定的曝光组合往往要比一些初入门者的决定要理想得多。


图 2
  我们先简单理解一下曝光模式的含义。曝光英文名称为Exposure,曝光模式即计算机采用自然光源的模式,通常分为多种,包括:快门优先、光圈优先、手动曝光、运动曝光等模式。照片的好坏与曝光量有关,也就是说镜头应该让多少光线通过才能使CCD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快门速度决定通光时间的长短,光圈大小决定单位时间的通光量。
  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讲专业知识很难在短时间里理解!很多摄影爱好者也对这些繁琐的相机原理感到头疼!大家都希望眼前看见的美景能直接展现在照片上而不用去计算光圈和快门,数码场景的曝光模式就是为了能让您轻松又方便的拍摄。
  所以我们在拍摄人像时就可以采用肖像数码场景的曝光模式。拿到一台不太熟悉的相机时,我们只要选择肖像数码场景的曝光模式(如图3),拍摄的照片十有八九就不会有问题,因此这个肖像数码场景的曝光模式在各类数码相机上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这个看似简单的肖像数码场景的曝光模式要想真正用好它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图 3
   拍摄肖像的时候最忌讳人的面部曝光不足,尤其是爱美女士都希望自己的皮肤能被照的白皙水嫩。现在我们在逆光条件(面部背对光源)下拍摄肖像,利用自动曝光模式P档拍摄一张失败的肖像(如图4),脸部是灰暗的。因为是P档所以测光系统会根据整个画面来测光而不会考虑到人的脸部,(相关内容在测光章节中会有介绍)。

图 4
   现在我们再选用肖像数码场景的曝光模式,(如图5)白皙水嫩的肌肤就再现了,因为选用肖像数码场景曝光模式时,相机里的测光系统就会考虑到这一点,然后来进行曝光补偿。但图4与图5的曝光值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查看照片的EXIF信息(EXIF信息就是照片拍摄参数)。

图 5
   但对男士而言面部棱角分明才能再现男人本色及阳刚之气(如图6)。图6是在下午3点左右落地窗前拍摄的。根据当时的光照条件(侧光),如用肖像数码场景的曝光模式拍摄,人物右面部的阴影就会被进行曝光补偿,就达不到侧光的效果了!所以选用肖像数码场景的曝光模式也要针对拍摄对象以及要达到的效果来运用。

图 6
   通过前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肖像数码场景曝光模式也不是万能的,我们要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意图来选择模式。一般在拍摄肖像时还会经常用到光圈优先模式[AV](如图7)。小光圈可以表现细节,大光圈可以虚化前景和背景(如图8)。小光圈可以把人物脸部细节展现的淋漓尽致,(图9)背景虚化能表达另一种意境,其它模式在这就不详细介绍了。

图 7

图 8

图 9
   很多另类的个性人像摄影,都是肖像数码场景的曝光模式所不能达到的。这也是它的缺点所在。(如图10、11)但如果把肖像数码场景的曝光模式与侧光模式相结合使用的话,效果也会非常不错。

图 10


图 11
   今后在碰到有特别要求的拍摄场合时,建议放弃肖像数码场景曝光模式,而改用快门优先或光圈优先模式,甚至手动模式。不过,现在很多的便携式自动相机,只有一个自动拍摄档(基本上都是P模式)而没有其它模式可选或者数码场景曝光模式的按钮为SCN如图(12),它分为低照度、风景、肖像模式,如图(13)。但原理是一样的。

图 10

图 11
   以上就是我们在使用肖像数码场景曝光模式时遇到的问题,只要仔细认真对待,我们就可以利用肖像数码场景曝光模式的优势同时避开其缺点来留下完美的精彩瞬间。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2-2 16:50     标题: 运动数码场景曝光模式


  现在的相机特别是数码产品,一般多设置有各种曝光模式,如图(1)所示为相机的指令拨盘。其中,包括一些根据特殊拍摄环境和不同拍摄对象而设计的各种场景曝光模式,如图(2)所示为场景曝光模式区。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对象,以及拍摄现场的环境变化等因素,去选择合适的场景曝光模式,就能以更方便、快捷的方式去捕捉最精彩的画面。

图01

图02
  在这里,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其中的一种场景曝光模式——运动场景曝光模式,如图(3)所示。顾名思义,运动场景曝光模式是针对拍摄运动的物体而设计的,即在动体摄影中的运用。

图03
  我们都知道,动体摄影须在被摄对象显著甚至急速的变动中进行拍摄。所以,与拍摄静态的物体相比,动体摄影的难度要更大一些。动体摄影中,快门速度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在拍摄动体时,快门速度的运用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快门速度快了;二是快门速度慢了;三是快门速度适中。运用三种不同的快门速度,会产生相应三种不同的动态效果:一是,快门速度快,动体影像被“凝固”,其优点是影像能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如图(4)所示。现在的相机都拥有很高的快门速度,有的达到1/2000秒或1/4000秒甚至是1/8000秒,这对凝固动态瞬间就更轻松了。二是,快速度慢,动体影像虚糊,具有强烈的动感,如图(5)所示。三是,快门速度适中,动体影响虚实结合,既能表现出动体的面貌,又能表现出动感,如图(6)所示。

图04

图05

图06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意图选择相应的快门速度。运动场景曝光模式,就是针对动体摄影的第一种情况而设置的。当我们启用运动场景曝光模式时,相机将自动测试现场环境下所需要的曝光量,并自动将光圈值设置为镜头的最大口径,也就是在准确曝光的前提下,设置最高的快门速度,以达到凝固动体的动态瞬间的目的。
  我们在相机正常运作的情况下,通过模式转盘选择运动曝光模式(当然,先选择好运动曝光模式,再打开相机也是可行的)。图(7)所示是一般数码相机的运动曝光模式(常见的运动曝光模式的图标是在场景模式曝光区域内,一个运动状态的小人)。有的数码相机可能在模式转盘上没有运动曝光模式的图标,需要我们通过相机的主菜单里去找,打开主菜单后打开“场景曝光模式”的选择钮,就会出现各种场景曝光模式,然后通过选择钮选择运动曝光模式(运动小人图标)即可。如图(8)所示。

图07

图08
  由于动体摄影过程中,被摄体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下,就不允许我们像在拍摄静态物体一样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反复聚焦,这给我们在对被摄体聚焦时,带来了许多的困难。根据不同的动体以及动体不同的运动状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聚焦方法:
1、定点聚焦法
  所谓定点聚焦,就是在拍摄之前先找准一个代替物作为聚焦对象。如图(9)所示,先以篮筐为聚焦对象,当运动员持球上篮时按下快门。当然,这需要我们事先对动体的运动状态(方向)做出一个预测,当动体进入拍摄位置时,我们就可以捕捉精彩的画面了。

图09
2、区域聚焦法
  所谓区域聚焦法,就是根据我们需要的景深范围进行聚焦,例如当我们需要的景深包括“∞(无穷远)”时,就可以利用超焦距点距离(镜头聚焦到无穷远时,从镜头至景深近界限的距离。它会随着光圈、镜头焦距和模糊圈变化而变化)的聚焦法。这种聚焦方式也要求我们对动体的运动范围做出提前预测。
3、跟踪聚焦法
  所谓跟踪聚焦就是不停地跟踪动体进行聚焦。理论上说这是一种最为理想的动体摄影聚焦方式,但这种方式一般只局限于自动聚焦镜头。对于非自动聚焦镜头,难度就很大。当然现在的数码相机都能自动聚焦,所以这种聚焦方法是我们比较理想的选择。如图(10)所示。

图10
4、自动跟踪聚焦
  现在的数码相机,如D70,就有自动聚焦的功能,当我们启动运动场景曝光模式时,将自动启动跟踪聚焦功能,在聚焦区域内追踪被摄物体进行连续对焦,如图(11)所示。

图11
  虽然运动场景曝光模式给我们提供了非常简捷的方式去捕捉动体的精彩瞬间,但在动体摄影中还需要我们对动体的运动状态有一定的预见性以及在拍摄之前打好提前量。这就需要我们对动体的运动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在按快门之前作出一个提前反应。这需要我们在平时多做观察和练习。
  由于在动体摄影时(特别是在体育摄影中),我们往往不能接近被摄体,所以使用一个长焦距镜头就显得很重要。如图(12)所示,这样的画面一般需要焦距在200毫米以上的镜头。
 

图12
  虽然使用三脚架会给我们拍摄动体时带来一些不便,但对于运动幅度并不是很大的动体来说,使用三脚架或独脚架,有利于提高成像的质量。
  只要我们在熟悉自己手上的相机的情况下,合理的运用运动场景曝光模式,并综合相机的其他一些功能和摄影知识,要拍出运动物体的精彩瞬间就不会显得那么困难了。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2-2 17:53

图六 在另一辆车上拍的这一辆车?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2-2 18:00     标题: 数码相机常用技术白皮书

  感光器件 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它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手段,根据需要和想像来修改图像。CCD由许多感光单位组成,通常以百万像素为单位。当CCD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每个感光单位会将电荷反映在组件上,所有的感光单位所产生的信号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CCD和传统底片相比,CCD 更接近于人眼对视觉的工作方式。只不过,人眼的视网膜是由负责光强度感应的杆细胞和色彩感应的锥细胞,分工合作组成视觉感应。 CCD经过长达35年的发展,大致的形状和运作方式都已经定型。CCD 的组成主要是由一个类似马赛克的网格、聚光镜片以及垫于最底下的电子线路矩阵所组成。目前有能力生产 CCD 的公司分别为:SONY、Philps、Kodak、Matsushita、Fuji和Sharp,大半是日本厂商。 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和CCD一样同为在数码相机中可记录光线变化的半导体。CMOS的制造技术和一般计算机芯片没什么差别,主要是利用硅和锗这两种元素所做成的半导体,使其在CMOS上共存着带N(带–电) 和 P(带+电)级的半导体,这两个互补效应所产生的电流即可被处理芯片纪录和解读成影像。然而,CMOS的缺点就是太容易出现杂点, 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设计使CMOS在处理快速变化的影像时,由于电流变化过于频繁而会产生过热的现象。 CCD尺寸说到CCD的尺寸,其实是说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这里就包括了CCD和CMOS。感光器件的面积大小,CCD/CMOS面积越大,捕获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CCD/CMOS是数码相机用来感光成像的部件,相当于光学传统相机中的胶卷。 CCD上感光组件的表面具有储存电荷的能力,并以矩阵的方式排列。当其表面感受到光线时,会将电荷反应在组件上,整个CCD上的所有感光组件所产生的信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如果分解CCD,你会发现CCD的结构为三层,第一层是“微型镜头”,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以及第三层“感光层”。 第一层“微型镜头” 我们知道,数码相机成像的关键是在于其感光层,为了扩展CCD的采光率,必须扩展单一像素的受光面积。但是提高采光率的办法也容易使画质下降。这一层“微型镜头”就等于在感光层前面加上一副眼镜。因此感光面积不再因为传感器的开口面积而决定,而改由微型镜片的表面积来决定。 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 CCD的第二层是“分色滤色片”,目前有两种分色方式,一是RGB原色分色法,另一个则是CMYK补色分色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两种分色法的概念,RGB即三原色分色法,几乎所有人类眼镜可以识别的颜色,都可以通过红、绿和蓝来组成,而RGB三个字母分别就是Red, Green和Blue,这说明RGB分色法是通过这三个通道的颜色调节而成。再说CMYK,这是由四个通道的颜色配合而成,他们分别是青(C)、洋红(M)、黄(Y)、黑(K)。在印刷业中,CMYK更为适用,但其调节出来的颜色不及RGB的多。 原色CCD的优势在于画质锐利,色彩真实,但缺点则是噪声问题。因此,大家可以注意,一般采用原色CCD的数码相机,在ISO感光度上多半不会超过400。相对的,补色CCD多了一个Y黄色滤色器,在色彩的分辨上比较仔细,但却牺牲了部分影像的分辨率,而在ISO值上,补色CCD可以容忍较高的感光度,一般都可设定在800以上 第三层:感光层 CCD的第三层是“感光片”,这层主要是负责将穿过滤色层的光源转换成电子信号,并将信号传送到影像处理芯片,将影像还原。 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35mm为对角长度,35mm胶卷的感光面积为36 x 24mm。换算到数码相机,对角长度约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在单反数码相机中,很多都拥有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例如尼康德D100,CCD/CMOS尺寸面积达到23.7 x 15.6,比起消费级数码相机要大很多,而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为36 x 24mm,达到了35mm的面积,所以成像也相对较好。 现在市面上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主要有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种。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1/1.8英寸的300万像素相机效果通常好于1/2.7英寸的400万像素相机(后者的感光面积只有前者的55%)。而相同尺寸的CCD/CMOS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这也会导致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缩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但如果在增加CCD/CMOS像素的同时想维持现有的图像质量,就必须在至少维持单个像素面积不减小的基础上增大CCD/CMOS的总面积。目前更大尺寸CCD/CMOS加工制造比较困难,成本也非常高。因此,CCD/CMOS尺寸较大的数码相机,价格也较高。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响数码相机的体积重量。超薄、超轻的数码相机一般CCD/CMOS尺寸也小,而越专业的数码相机,CCD/CMOS尺寸也越大。 光学变焦   光学变焦英文名称为Optical Zoom,数码相机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方式与传统35mm相机差不多,就是通过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   在买数码相机的时候,很多用户都会问,什么是数码变焦,什么是光学变焦,下面,我们就用图示来解释一下。   光学变焦是通过镜头、物体和焦点三方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当成像面在水平方向运动的时候,如下图,视觉和焦距就会发生变化,更远的景物变得更清晰,让人感觉像物体递进的感觉。

  显而易见,要改变视角必然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改变镜头的焦距。用摄影的话来说,这就是光学变焦。通过改变变焦镜头中的各镜片的相对位置来改变镜头的焦距。另一种就是改变成像面的大小,即成像面的对角线长短在目前的数码摄影中,这就叫做数码变焦。实际上数码变焦并没有改变镜头的焦距,只是通过改变成像面对角线的角度来改变视角,从而产生了“相当于”镜头焦距变化的效果。   所以我们看到,一些镜头越长的数码相机,内部的镜片和感光器移动空间更大,所以变焦倍数也更大。我们看到市面上的一些超薄型数码相机,一般没有光学变焦功能,因为其机身内根部不允许感光器件的移动,而像索尼F828、富士S7000这些“长镜头”的数码相机,光学变焦功能达到5、6倍。   如今的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大多在2倍-5倍之间,即可把10米以外的物体拉近至5-3米近;也有一些数码相机拥有10倍的光学变焦效果。家用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在10倍~22倍,能比较清楚的拍到70米外的东西。使用增倍镜能够增大摄录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如果光学变焦倍数不够,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加一增倍镜,其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一个2倍的增距镜,套在一个原来有4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上,那么这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由原来的1倍、2倍、3倍、4倍变为2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镜的倍数和光学变焦倍数相乘所得。


数字变焦   数字变焦也称为数码变焦,英文名称为Digital Zoom,数码变焦是通过数码相机内的处理器,把图片内的每个象素面积增大,从而达到放大目的。这种手法如同用图像处理软件把图片的面积改大,不过程序在数码相机内进行,把原来CCD影像感应器上的一部份像素使用"插值"处理手段做放大,将CCD影像感应器上的像素用插值算法将画面放大到整个画面。   与光学变焦不同,数码变焦是在感光器件垂直方向向上的变化,而给人以变焦效果的。在感光器件上的面积越小,那么视觉上就会让用户只看见景物的局部。但是由于焦距没有变化,所以,图像质量是相对于正常情况下较差。

  通过数码变焦,拍摄的景物放大了,但它的清晰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数码变焦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不过索尼独创 “智能数码变焦”,据说该先进技术,可以使图像在数码变焦之后仍然保持一定的清晰度。   一台数码相机的总变焦数计算如下:举例索尼的F717光学变焦为5倍,而数码变焦为2倍,所以最大变焦数为10倍。数码相机内的数码变焦一般可以关掉。除此之外还有全新独有的Sony智能变焦功能,可放大变焦拍摄,不会将微粒放大,令放大的影像也能保持原有的细致质素。智能变焦因应不同影像尺寸的选择,提供不同程度的强化变焦功能。有别于数码变焦,智能变焦能保持画质与原本影像相同。   目前数码相机的数码变焦一般在6倍左右,摄像机的数码变焦在44倍-600倍左右,实际使用中有40倍就足够了。因为太大的数码变焦会使图像严重受损,有时候甚至因为放大倍数太高,而分不清所拍摄的画面。如果变焦倍数不够,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加一增倍镜,其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一个2倍的增距镜,套在一个原来有4倍光学变焦的数码相机上,那么这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由原来的1倍、2倍、3倍、4倍变为2倍、4倍、6倍和8倍,即以增距镜的倍数和光学变焦倍数相乘所得。 相当于35mm尺寸   目前数码相机的成像器件面积都小于普通的135胶卷(即35mm胶卷相机)的面积,所以其镜头焦距很短,说到其镜头焦距时常不会涉及到其实际的物理焦距,而说与其视角相当的35mm(国内的135)相机的镜头焦距,也就是说,其“镜头的视角相当于XX”。 35mm胶片的尺寸是36 x 24mm,也就是我们平时在照相机馆中看到的最为普遍的那种胶卷,由于35mm焦长的广泛使用,因此它成为了一种标尺,就像我们用米或者公斤来度衡长度和重量一样,35mm成为我们判断镜头视野度的一种标注。例如,28mm 焦长可以实现广角拍摄,35mm焦长就是标准视角,50mm镜头是最接近人眼自然视角的,而380mm镜头就属于超望远视角,可捕捉远方的景物。   根据相机的光学原理,焦长越小,视角就越大,焦长越大,视角就越小,这对于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而言都是不变的道理。现在相机的焦长都是由mm(毫米)来标注的,而无论相机的类型是什么:35mm传统相机,、APS或者数码相机。镜头的焦长代表的是镜头和对焦面之间的距离,对焦面可以是胶片或者传感器。更准确地定义应该是“焦长等于对焦点和镜头光学中心之间的距离”。   现在通常的数码相机的焦长都非常的短,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数码相机的传感器都很小,往往对角线长度还不到一英时,为了在这么小的传感器上能够成像感光,因此镜头和对焦面之间的距离就很小,这就是为什么数码相机镜头的焦长数值都很小的缘故。   不过在数码相机上采用35mm等值来表现焦长,并非是人们不习惯数码相机上的焦长过短,而是因为每款数码相机上标注的实际焦长往往获得的视野不一样,比如都是6-18mm焦长范围,但是不同的数码相机上这个焦长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数码相机采用的传感器各有所别。 我们来看看3种不同CCD的表现效果: 采用210万CCD的尺寸是1/2" 采用330万像素的CCD尺寸是1/1.8 采用400万像素CCD的尺寸是2/3   这三款CCD不仅对角线尺寸不同而且所含有的像素值也不同。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组成画面的像素和焦长之间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很多具有不同像素值传感器的数码相机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具有相同的镜头和机身设计等等,如果这些传感器具有相同的物理尺寸,那么它们的35mm等值焦长就肯定是相同的。反过来说,这些数码相机上为CCD配套的镜头都具有相同的焦长,比如8mm,但是CCD的尺寸缺不一样,那么这些镜头换算成35mm等值的焦长就肯定不同。它们中间肯定会出现大于标准视野或者小于标准视野的情况。   因此采用标准的35mm等值焦长来标准就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不管采用的CCD尺寸如何,这样各款数码相机之间才有了可比性,这就是35mm等值焦长来历。 对焦范围   对焦范围即数码相机能清晰成像的范围,通常分为一般拍摄距离与近拍距离。相机的一般拍摄距离通常都标示为"**cm--无穷远”,而且大部分数码相机则往往还会提供近距离拍摄功能(Macro),来弥补一般拍摄模式下无法对焦的问题。有些相机就非常强调具有支持1厘米近拍的神奇能力,适合用来拍摄精细的物体。 目前低端的数码相机(300万像素以下)一般都能自动对焦,而且大部分对焦范围都比较广;而中高端的数码相机机除了自动对焦外,还提供有手动对焦,来满足拍摄者的需求。 近拍距离   微距摄影是数码相机的特长之一,用微距拍摄可以把很普通的场景拍成戏剧性的场面,微距特别擅长表现花鸟鱼虫等细小的东西,对细节可以充分展示,而且也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在选题、构图、用光方面的创意,不像拍摄风光、人物、民俗文化等题材,要受很多条件的制约。微距上手比较快,虽然多为小品,但其中也往往包含很多作者的良苦用心,也能称得上是精品。   微距摄影的目的是力求将主体的细节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把细微的部分巨细无遗的呈现在眼前。在微距摄影中,有一个名词是必须要认识的,它就是放大率(Magnificatlon)。因为微距摄影其实就即如放大摄影,故放大率直接影响著微距拍摄的效果。由于放大率是由菲林表面所得的影像和实物主体大小的比例来定义,故此放大率是以一个比例来表达。由于这缘故,放大率又称为「影像比例」。   日常经常听到镜头能拍到1:1、 1:2的微距效果,这些比例便是指镜头的放大率。左边的数值代表菲林平面上影像的大小,而右边的数值则代表实际主体的大小,当镜头能做到1:1的放大率时,即镜头可将实物的真实大小完全投射在菲林平面上。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135菲林的面积为24mmx36mm,若我们使用的镜头能把一个面积同样为24mmx36mm的主体完整地记录在135菲林上,这支镜头便有1:1的放大率,大家应记住左边的数字越大,放大的倍数便越高,2:1的放大率便比1:1高。若右边的数值较左边大,放大率便越小。   现在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微距功能不等,有的为10cm—20cm,有的可以达到1cm—2cm的微距。   对于单反数码相机来说,微距的拍摄能力由镜头所决定。现在,差不多每一支镜头皆有微距功能,但它们所指的微距功能其实是指镜头的近摄能力。一般来说,镜头的放大率要达至1:2甚至1:1,才称得上是微距镜头。微距镜头是最易使用的微距拍摄器材,用家毋须外加任何配件便可立即使用。一般镜头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点在无限远时表现出来的,但微距镜头刚好相反,它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点在近距离时表现出来的,故要拍摄高质素的微距照片,必须选择微距镜头。   为配合不同的需要,市面上有不同焦距的微距镜头可供选择,由20mm至135mm不等。较广角的微距镜头多会连同伸缩腔一同使用。若使用20mm微距广角镜连同伸缩接腔使用,它便能做出高达5:1-12:1的放大率。
光圈范围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我们平时所说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数”,是相对光圈,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径,与光圈的物理孔径及镜头到感光器件(胶片或CCD或CMOS)的距离有关。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光圈F值 = 镜头的焦距 /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当光圈物理孔径不变时,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远,F数愈小,反之,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近,通过光孔到达感光器件的光密度愈高,F数就愈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多数非专业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短、物理口径很小,F8时光圈的物理孔径已经很小了,继续缩小就会发生衍射之类的光学现象,影响成像。所以一般非专业数码相机的最小光圈都在F8至F11,而专业型数码相机感光器件面积大,镜头距感光器件距离远,光圈值可以很小。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快门类型   快门英文名称为Shutter,快门是相机上控制感光片有效曝光时间的一种装置。   目前的数码相机快门包括了电子快门、机械快门和B门。首先说说电子快门和机械快门的区别。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控制快门的原理不同,如电子快门,是用电路控制快门线圈磁铁的原理来控制快门时间的,齿轮与连动零件大多为塑料材质;机械快门控制快门的原理是,齿轮带动控制时间,连动与齿轮为铜与铁的材质居多。前者受到风沙的侵袭容易损坏,后者虽也怕风沙的侵蚀,但是清洁方便。   再说说B门,当需要超过1秒曝光时间时,就要用到B门了。使用B门的时候,快门释放按钮按下,快门便长时间开启,直至松开释放钮,快门才关闭。这是专门为长曝光设定的快门。   快门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为了保护相机内的感光器件,不至于曝光,快门总是关闭的;拍摄时,调整好快门速度后,只要按住照相机的快门释放钮(也就是拍照的按钮),在快门开启与闭合的间隙间,让通过摄影镜头的光线,使照相机内的感光片获得正确的曝光,光穿过快门进入感光器件,写入记忆卡。   至于单反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 完善的快门通常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必须具备有能够准确调控曝光时间的作用,这一点是照相机快门的最基本的作用; 二是必须具备有足够高的快门速度,以利于拍摄高速动动全或有效控制景深; 三是必须具有长时间曝光的作用,即应设有“T”门或"B"门; 四是具有闪光同步拍摄的功能; 五是具有自拍的功能,以便于自拍或在无快门线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曝光时,使快门开启。 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是数码相机快门的重要考察参数,各个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使用某个型号的数码相机来拍摄景物时,一定要先了解其快门的速度,因为按快门时只有考虑了快门的启动时间,并且掌握好快门的释放时机,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画面。   通常普通数码相机的快门大多在1/1000秒之内,基本上可以应付大多数的日常拍摄。快门不单要看“快”还要看“慢”,就是快门的延迟,比如有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用来拍夜景足够了,然而快门太长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点”,就是照片中会出现杂条纹。另外,主流的数码相机除了具有自动拍摄模式外,还必须具有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光圈的大小,然后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光进入的多少,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照静止物体。而快门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快门的速度,然后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所以,快门优先模式就比较适合拍摄移动的物体,特别是数码相机对震动是很敏感的,在曝光过程中即使轻微地晃动相机都会产生模糊的照片,在实用长焦距时这种情况更明显。在选购数码相机时,你最好选购具有这几种模式的机型以保证拍摄的效果。   至于单反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 短片拍摄功能   短片拍摄功能即数码相机具备拍摄视频文件的功能。有别于DV(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只可以把视频文件存放在记忆卡里面,由于记忆体的空间有限,所以视频文件的质量跟大小都比较差。   集中用于数码相机拍摄短片的文件多为AVI,有少数的照相机可以MPEG4来储存视频文件。以AVI格式记录的视频文件分辨率为320 x 240,每秒16帧的速度记录图片,这样的视频文件非常大,10分钟就可以消耗2G的空间。另一种是MPEG4格式的视频文件,以分辨率为320x 240,每秒16帧的速度记录,以这种格式记录视频,体积较小。因为画质高,占容量少,MPEG4的记录模式已经在多款数码相机上使用。   索尼推出的数码相机,可以分辨率为640 x 480,每秒16帧的速度记录短片,在分辨率上已经接近DV短片的720 x 576 (PAL制),但在记录速度上,还是有所不及DV的25帧每秒。而另一种记录格式是以160 x 112的分辨率,每秒30帧的速度记录短片,在记录速度上超过了DV带,而分辨率上有所差距。   一些数码相机在拍摄短片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带的麦克风进行现场录音。大部分的其它功能,例如变焦、白平衡调节等,在拍摄短片的时候都不可以使用。 存储介质   数码相机将图像信号转换为数据文件保存在磁介质设备或者光记录介质上。如果说数码相机是电脑的主机,那么存储卡相当于电脑的硬盘。存储记忆体除了可以记载图像文件意外,还可以记载其他类型的文件,通过USB和电脑相连,就成了一个移动硬盘。市面上常见的存储介质有CF卡、SD卡、SM、记忆棒和小硬盘。 电池类型   数码相机需要电池以维持正常运作。一般情况下,数码相机可以采用干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电池等作为其电源。 碱性锌锰电池   这种电池是我们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得到的5号电池,他们的没有经过特殊的材料和技术改造,使用这种电池的数码照相机多为底端产品。因为市场销售面广,所以用户不需担心这种电池的价格,但是,也因为技术普通,其供电量和持久力远远比比不上其他几种的电池。有的时候,他的电不足以带动数码相机的启动,甚至会对数码相机造成影响。 镍氢电池   这种电池是早期镍镉电池的替代产品,相对于镍镉电池来说,镍氢电池具有更加引人注目的优势。它大大减少了镍镉电池中存在的“记忆效应”,这使镍氢电池的使用更加方便,循环使用寿命更加长久(可达1000次)。此外,镍氢电池还具有电容量高、放电深度大、耐过充和过度放电、充电时间短等明显的优点。最重要的是镍氢电池不再使用有毒的重金属作为材料,可以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在电学特性方面与镍镉电池基本相似,在实际应用中完全可以替代镍镉电池而不需要对相机进行任何的改造。   当然,镍氢电池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它的高温特性比较差,在4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以及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环境下,镍氢电池将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根本无法启动相机;另外,这种电池的自放电率也是比较高的,存放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它的电能明显减少;还有一个是镍氢电池也存在着轻微的记忆效应。 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价格比较高,但它具有重量轻,容量大、能量密度大的优点,与镍氢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比较轻便,而能量比却高出60%。正因为如此,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和销售正逐渐超过镍氢电池,成为现在数码相机主要使用的电池之一。此外,锂离子电池几乎没有“记忆效应”以及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也是它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锂离子电池和锂电池的技术状况、性能都比较好,只是价格略高一些,使用起来也比较讲究、复杂,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器必须要“专用”,它不能与其它电池的充电器兼容。碱性锌锰电池,虽然单价低,消费者买得起,但其寿命短,长期使用让普通消费者也难以承担费用。相比之下,镉镍电池、氢镍电池是目前在制造技术上较成熟,价格也较合理的蓄电池。   如果你使用的是不匹配的电池或是不注意节省,电池就会在你没拍摄几张照片时耗尽。以下办法可以节省电池用量:第一,尽量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变焦操作;第二,避免频繁使用闪光灯,闪光灯是耗电大户,大家尽量避免使用;第三,在调整画面构图时最好使用取景器,而不要使用LCD。因为大部分数码相机都会因开启液晶显示屏取景而消耗更多电力,将它关闭可使电池备用时间增长两三倍;第四,尽量少用连拍功能。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大都利用机身内置的缓存来暂时保存数码相片。如果经常使用这些缓存的话,所需的电力非常多。因此,减少使用连拍和动态影像短片拍摄功能,对节电有很大帮助。
作者: TK_CA    时间: 2007-2-2 18:40

原帖由 大米 于 2007-2-2 17:53 发表
图六 在另一辆车上拍的这一辆车?


不是。

是站在路边拍摄的,相机一直追着拍摄对象移动,移动过程中按快门。这叫做“追拍”

这种方式,快门速度太快了是不行的,慢点反而好,有运动感。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7-2-2 19:37

追拍又叫摇摄,顾名思义,最好使用is或vr镜头
作者: Valentino    时间: 2007-2-2 21:42

慢慢消化吧。
如此执着的精神值得表扬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2-3 00:48

原帖由 Valentino 于 2007-2-2 21:42 发表
慢慢消化吧。
如此执着的精神值得表扬


一定再接再厉!看到了文章,觉得对初学者很有帮助,就发上来了~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2-3 00:50

什么叫 is或vr镜头??:astonishment:
作者: ieye4u    时间: 2007-2-3 00:55

is :佳能防抖镜头
vr :nikon得防抖头
作者: 大米    时间: 2007-2-3 01:19

又学知识了!这就去练

[ 本帖最后由 大米 于 2007-2-3 16:25 编辑 ]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