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其他] 124万大学生毕业面临失业,中国人才真的过剩了? [打印本页]

作者: jangtse    时间: 2006-11-17 22:42     标题: 124万大学生毕业面临失业,中国人才真的过剩了?

In diesem Jahr schlossen in China 4,13 Millionen Menschen ein Hochschulstudium ab, 750.000 mehr als im Vorjahr. Gemessen an der Rate der Erstbeschäftigung finden etwa 1,24 Millionen Absolventen nach dem Studium nicht direkt eine Arbeitstelle. Dies sagte Chinas Minister für Arbeit und Soziale Absicherung Tian Chengping am Donnerstag.

Tian führte aus, dass der Staatsrat großen Wert auf die Beschäftigung der Studierenden lege, und eine Gemeinschaftssitzung der zuständigen Ministerien organisiert habe, um über das Problem zu diskutieren. "Meiner Meinung nach sollten wir entsprechend der wirtschaftlichen Entwicklung mehr Arbeitsstellen schaffen, um die Ansprüche der neuen Arbeitskräfte, einschließlich der Studierenden, zu befriedigen."

Einer Prognose zufolge befürchtete man, dass in diesem Jahr 9 Millionen neue Arbeitskräfte auf den Arbeitsmarkt drängen würden, aber bis Oktober waren es im ganzen Land bereits 10,21 Millionen. Die Zahl wird Ende des Jahres schätzungsweise 12 Millionen erreichen.

"Außerdem müssen wir eine Vorzugspolitik ausarbeiten und die Absolventen ermutigen, an die Basis und in Entwicklungsregionen zu gehen, wo qualifizierte Arbeitskräfte fehlen." Weiter sagte Tian, es habe auch etwas mit den hohen Erwartungen der Studierenden an ihre Arbeitsstelle zu tun. "In Beijing gibt es viele Hochschulen aber nicht genügend Arbeitplätze für die vielen Absolventen, die sowohl aus Beijing als auch aus anderen Teilen des Landes kommen. Deswegen sollten sie ihre Beschäftigung nach rationalen Gesichtspunkten auswählen."

Das Ministerium für Arbeit und Soziale Absicherung hat ein Registrierungssystem für Studierende, die nach dem Studium nicht direkt eine Arbeit finden, errichtet. Sie können sich bei den Arbeitsbehörden als arbeitslos registrieren lassen, und die Arbeitsbehörden bieten ihnen Beratung, Ausbildung und andere Services an.

http://www.chinaview.de/?action_viewnews_itemid_353.html
作者: fishkid    时间: 2006-11-17 22:47

是因爲很大部分的大學生都不能稱其為人才
作者: cactus    时间: 2006-11-17 22:53

国家真狡猾,大学扩招,赚足了学费,等学生毕业了,又降低了劳动成本
作者: 驴子    时间: 2006-11-17 23:05

原帖由 cactus 于 2006-11-17 22:53 发表
国家真狡猾,大学扩招,赚足了学费,等学生毕业了,又降低了劳动成本


国家绝对不会希望出现这种情况

想想100万个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和100万个失业的只有中学教育水平的人,哪个对政权产生的威胁大?
作者: cactus    时间: 2006-11-17 23:20

原帖由 驴子 于 2006-11-17 23:05 发表


国家绝对不会希望出现这种情况

想想100万个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和100万个失业的只有中学教育水平的人,哪个对政权产生的威胁大?



政府有权有势的,一个芝麻大的大学生能干什么啊
作者: 蟋蟀    时间: 2006-11-17 23:24

搞那么多大学有屁用,还不如搞些技校,出来最起码会用车床,现在出来的大学生,眼界比天高,身上没一点儿真本事。
作者: 做个新人    时间: 2006-11-18 11:19

大学生为什么难找工作,这0.6%打断了中国的脊梁------【如果我国不造火箭,钱学森也没有竞争力】
Wednesday, 20. September 2006, 07:12:55

为什么毛周争取到的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我们丢掉了?为什么以前造出大飞机,现在不行了。为什么80年代以前中国那么贫穷?为什么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人才过剩吗?一切因为这0.6%,GDP成份论。

  单纯比较GDP多少是没有意义的。做1亿条裤子和造1架飞机的GDP是一样的。但是造飞机的是富国,做裤子是穷国。就是造100亿条裤子也比不上1架飞机。国家的穷富不是看GDP的多少,而是看GDP的成分。要论GDP,大清国是小日本的4倍,但是大清国的GDP是茶叶、瓷器和裤子,日本的GDP是大炮轮船。甲午战争,日本的大炮GDP一下就把大清国的裤子GDP打回原形。

  所以要看看清楚,这GDP是做裤子呢还是造飞机。如果是做裤子,不管你多有钱,你永远是个穷国。如果GDP是造飞机的,那么也许你现在很穷,但是你很快就富了。 二战刚结束,日本被美国炸平了,一无所有,还得赔钱,GDP是负数。那时候日本穷得很,物资缺乏,搞配给制,发肥皂票什么的。但是日本会造飞机。所以“改革”了20几年,很快就富了。

  解放后,领导层认准了造飞机的路子,脱了裤子当当,派1万8千多留学生去苏联东欧留学,学习造飞机,所以国家很穷。不过到1980年,中国终于会造100多吨的大飞机,比日本的还大。如果继续发展造飞机,像战后日本一样,很快也会富,但是中国放弃了飞机,选择墨西哥、阿根廷那些拉美国家的路子,给美国人做裤子。而且铁了心做裤子,科技投入从改革前的1.3%急剧下降到0.6%。

  我国的科技投入在0.6%的水平上一直徘徊了20年。可以说一心一意做裤子。结果韩国在这20年突飞猛进,科技超越了我国。而我国眼见要陷入拉美化的深渊,工人们工资低,大学生没工作。为什么大学生都找不着工作,因为国家不做飞机,做裤子。造飞机才要大学生,做裤子只要小学生就够了。

  很多人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素质差没有竞争力。其实不然。如果我国不造火箭,钱学森也没有竞争力。反之,我国造原子弹的时候,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没经验,一边干一边学,都成人才。大学生的需求量是由经济结构决定的。在一个“打工换外汇”、“市场换技术”理论盛行的国家里,大学生过剩是必然结果。

  1980年我们可以造100多吨的喷气客机。改革开放后,因科研经费压缩(1.3%到0.6%),飞机下马。造飞机引擎的厂改产,飞机研究所也不新招大学生了,人员流失,从1000多人到了200多人,出国者有之,下岗者有之,只剩下动不了的老头老太。25年过去,我们再也造不出那么大的飞机,我们就会做裤子,全世界都是中国造的裤子。

  飞机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几乎所有工业门类,诸如冶金、玻璃、橡胶、电子、仪器仪表等等。会造大飞机,说明我国的工业体系已经完成。而这一切,都是在“闭关自守”、“动荡不安”、“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的情况下完成的。设计者是“知识分子被迫害”,制造者“工人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可是从设计到制造只花了10年时间。真是怪呀。

  能够制造100吨以上大飞机的只有4个半国家:美、俄、英、法。中国以前会,现在不会,算半个。刚好是联合国五大常。可见只会做裤子是当不了常任理事国的。

  运十飞机是周总理亲自建议上马的项目,总设计师是马凤山,40岁,算是年轻人。1970年8月,批准立项,所以代号为708工程。

  1975年6月,完成全部设计图纸。

  1976年9月,制出了供静力试验用的飞机。

  1980年9月,由机长王金大驾机首飞成功。

  1984年1月,运十飞机从成都飞拉萨成功。

  1986年,因3000万油费无法筹集,运十停飞。此后国家开始花费巨亿资金,大规模引进麦道飞机、波音飞机。

  1990年总设计师马凤山郁郁而终,年仅61岁。不知道马先生逝世时,是否会想起那个火红的不可思议的激情岁月。“科技的春天”,“尊重人才”。呜呼。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运10总设计师马凤山先生在运10飞机前的留影。照片中马先生身着“土气”的中山装。很多人抨击那个时代带给照片中马先生的清贫,却忽略了他身后大飞机的辉煌。现在知识分子西服裤子无疑精致很多,但是身后的大飞机却没有了。钱投在飞机上,裤子自然土一点;钱投在裤子上,飞机却没有了。回顾近20年我国的科技发展,不由让人深思,这0.6%,是给知识分子买裤子好,还是让知识分子去造飞机好。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科教兴国”、“尊重人才”。

  到70代中期,我国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完成。那个时候,中国的科技全面开花,卫星、火箭、高产水稻、大飞机。70年代我们开始输出机车、战斗机和高产水稻。坚持科技投入,我国的工业产品会越来越多,品质越来越好。加上当时我国和非洲拉美的良好关系。接下来,按照计划,中国援建的铁路和火车源源不断地运来非洲拉美的资源,再把中国的工业制成品源源不断地销往非洲拉美。

  一个国家现代化所需的三个经济条件,工业生产、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此时都已经具备。可以说当时虽然物质生活不丰富,但是科技、文化处于一个大爆炸的前夜,非常类似于二战刚刚结束时后的日本。日本战后用30年时间建成经济强国,而75年周总理也提出要用25年时间,也就是在20世纪末完成四个现代化。可惜,毛周一去,继任者就放弃了这种路线。科研经费剧减一半,从1.3%降到0.65%,科研平台放弃,科研队伍解散。

设想一下,如果改革开放后,坚持毛周提出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科研平台不放弃,75年周总理提出的在20世纪末完成四个现代化绝对不是不可完成,至少我们会多很多有竞争力的产业。看一下毛周时代的工业遗产,航天坚持自主,结果现在接近世界水平;反之航空和美国合作,结果航空工业灰飞烟灭。卡车坚持外援为辅,现在中国卡车竞争力超强;反之轿车搞外援为主,结果沦为生产车间,连小小韩国都不如。轮船搞外援为辅,结果现在竞争力紧逼日韩。

  科技和工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文革结束,虽然我们有点穷,但是科技发展的不错,就像一个成长期的少年,有点面黄肌瘦,但是骨骼发育很好,需要的是加强一点营养。欧美经济黄金时期,各国的研发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最高比例在1.5%至2.6%之间。中国1950-1979的最高年份是2.32%,,平均1.28% 。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应该在科技上加大投入,加上0.6%,变成2.0%。可惜,我们选择的是减去0.6%。

  呜呼,加上这0.6%,我们就是走一条工业化的GDP道路。减去这0.6%,我们就是走一条去工业化的GDP道路。中国,就是被这0.6%打断了发展的脊梁(此句该不该加?)。

  80年代90年代我国的科技投入一直在0.6%徘徊。由于连年投入不足,我国科技最高奖国家技术发明奖98年以后连续6年空缺,科技界到了青黄不接的窘届。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到1999年。因为99年发生了一件大事,美国轰炸了我国的大使馆。然后江主席说了一句最中听的话,“历史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花钱买不来的”。同年,江主席主持了两弹一星有功人员的庆功大会。持续了20年的“造船不如买船”的科技政策才开始慢慢扭转。

  不管什么主义、什么经济,矿产资源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最近汽油涨价,可见资源单靠国内是不够的。毛周去后,总有人抱怨对亚非拉的外交援助太多,其实这和我国放弃四个现代化路线有关。按照周总理的规划,实现工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源,从美国苏联那儿买资源是不可能的,所以亚非拉这些朋友是非交不可的。再次引用江主席的话,“有些东西是花钱买不来的”。资源也是。苏联在石油管道问题上向我们漫天要价。你说亚非拉这些朋友要不要呢。

  飞机代指科技。很多人举出反例说,科技并不那么重要,法国的的裤子几千美元一条,做裤子也可以赚钱云云。这是没有说服力的。中国这样的大国,裤子产量太大,一下子生产成百亿条,全世界每人好几条,价格无论如何是卖不到那么高的。就算是法国,裤子虽然赚钱,法国总统来中国也是推销空中客车的飞机,而不是几千美元一条的裤子。
作者: 蟋蟀    时间: 2006-11-18 12:48

说飞机远了点。最直接的是汽车产销量,汽车产销量的排名就是国家经济地位的排名。美国,日本,德国。。。
作者: pavis    时间: 2006-11-18 13:05

教育产业化得悲剧。那教育部的那些狗饰应该引咎辞职
作者: RSPCA2001    时间: 2006-11-19 02:29

很简单,大学生自视甚高,都向着白领什么的方向找,想管人不想被人管,基层工作没人瞧的起。
我再德国也看到这样的宣传画,一边是2个建筑工人,一边是无数密密麻麻的建筑工程师。。。题目好像叫 房子多久能造好呢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