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读懂大便常规 LZ
[打印本页]
作者:
冰雨人生
时间:
2006-9-13 06:05
标题:
读懂大便常规 LZ
大便常规在临床上常被简写为“大便
Rt
”,正常小儿粪便由已消化的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无机盐和水分等组成。粪便检查对了解消化道及肝、胆、胰等器官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等疾病,了解胰腺及肝胆系统的消化与吸收功能状况有重要参考价值。其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查、细菌学检查。
一般性状检查主要包括:大便的量、颜色与性状、气味、寄生虫体以及结石的检查。正常儿童大多每天排便
2
~
3
次,婴幼儿排便的次数相对增多。大便的量随吃的食物的多少、种类及消化器官功能状态而异。若粪便量明显增加说明胃、肠、胰腺有炎症或功能紊乱而致消化吸收不良。正常儿童大便排出时为黄褐色成形软便,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久置后颜色可加深。儿童大便呈绿色粥样或水样变时,常见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如
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等;黏液性或脓血性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炎等。凝乳块便,见于婴儿乳汁消化不良、婴儿腹泻等;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等;黑便及柏油样便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服用活性炭、铋剂、口服铁剂以及食用较多动物血、肝等也可排出黑便;白陶土样便最常见的为阻塞性黄疸。正常粪便因含蛋白质分解产物而有臭味,当患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时常有恶臭,阿米巴肠炎时呈血腥臭味,脂肪及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时粪便呈酸臭味;服用驱虫剂后于粪便中肉眼即可分辨蛔虫、蛲虫及绦虫等较大虫体或其片断;应用排石药物后,粪便中可见到胆石、胰石、胃石、粪石等。
[
本帖最后由 冰雨人生 于 2006-9-13 07:11 编辑
]
作者:
冰雨人生
时间:
2006-9-13 06:13
显微镜检查主要是寻找细胞、寄生虫卵、细菌、原虫,并观察各种食物残渣以了解消化吸收的功能。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白细胞,当中性粒细胞增多时,可见于小肠炎、结肠炎等。嗜酸性粒细胞较多时,常见于过敏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当出现红细胞时,可见于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息肉等。伪膜性肠炎时,粪便中还可见到肠黏膜上皮细胞。正常粪便中的食物残渣系已消化的无定行细小颗粒,仅可偶见淀粉颗粒和脂肪小滴等未充分消化的食物残渣。当大便中见到大量淀粉颗粒、脂肪小滴时,常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时。
[
本帖最后由 冰雨人生 于 2006-9-13 07:14 编辑
]
作者:
冰雨人生
时间:
2006-9-13 06:14
化学检查主要包括潜血检查、胆色素检查。当大便潜血为阳性时,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伤寒、溃疡病、肝硬化等的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当大量进食动物血、肉类时可出现假阳性。胆色素检查主要包括粪胆红素检查和粪胆原与粪胆素检查。当粪胆素和粪胆原为阳性时可见于溶血性黄疸和肝性黄疸;当粪胆红素为阳性时可见于溶血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但是在婴幼儿因正常肠道菌群尚未建立,使胆红素未被或来不及被肠道细菌还原时,粪便呈深黄色,胆红素定性试验呈阳性。
细菌学检查主要是肠道致病菌的检查,大肠杆菌、厌氧菌和球菌是粪便中主要的正常菌群,当致病菌为阳性时,常见于细菌性痢疾、伤寒、肠结核、急慢性肠炎等。
作者:
星占
时间:
2006-9-17 10:59
:han.gif
前两天丸子的便便突然从每2、3天一次变成每天2、3次,不放心,带去看医生,被告知,小孩子每天拉5次以上才叫Durchfall..........
作者:
wwfrei
时间:
2006-10-26 14:24
感觉有爸爸妈妈疼的孩子真幸福...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