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德国商人:“中国人是目前世界上最残酷的仿冒者。” [打印本页]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6-7-25 15:25     标题: 德国商人:“中国人是目前世界上最残酷的仿冒者。”

每一个在展览会上打手机的中国人都是可疑的



面对这些来自中国的兔子,德国商人哈特穆特怒火中烧:他左手抓住兔子的耳朵,右手抡起榔头,一只兔子顷刻被砸得粉碎。哈特穆特似乎还不解恨,又亲自驾驶铲车,将兔子碾得粉身碎骨。



哈特穆特不是仇恨动物的变态者,因为他施暴的对象不是鲜活的兔子,而是中国假冒的塑料玩具兔子。哈特穆特是德国鲁尔区波鸿市一家生产装饰与礼品的小公司的老板。他手下的40多名员工今年就靠他们四月复活节准备上市的玩具兔礼品来养家糊口了,而这些兔子在德国的商店里刚被摆上货架,德国海关就扣下了来自中国的八箱塑料兔子。这些来自中国的“假兔子”与哈特穆特公司的“真兔子”形神兼似,只有兔子身上的小马甲颜色不同-假的是粉红色,真的是红色。



哈特穆特说:“中国人是目前世界上最残酷的仿冒者。”哈特穆特现在在展览会上怕中国人到自己的展台,更怕中国人在他的展台上打手机,因为他怀疑,中国人用手机将他的展品拍照并发回国内,然后过几天之后中国人就仿制出了以假乱真的产品向德国出口。



上面这个由德国“时代周刊”简述的故事印证了近年来德国商人对中国人侵犯知识产权的恐惧与憎恨,因为现在被假冒的不只是名牌,一些无名的小商品也成为中国人仿造假冒的对象。近几年来,在德国的一些消费品展览会上,德国厂商对“微笑的东方人”越来越怀有戒备心甚至敌意,展会上中国展商的展品因涉嫌假冒而被海关强制没收的情况屡屡发生。



TCM = 偷盗、抄袭、模仿?



TCM是德国最大连锁店之一的Tchibo集团为它的小商品注册的商标名字,这些打有TCM标志的商品大都由中国制造。这家本来是经营咖啡生意的汉堡公司近年来在德国零售业中迅速崛起,成为德国最大的寄售公司。Tchibo“以小搏大”,靠它的星罗棋布的咖啡小店销售从时装到小电器在内的种类繁多的日用消费品系列,销售策略是每周推出一个新的、应季的系列,每个系列通常只在不大的货架上摆放一两个星期就被撤换下来。这些系列的特点是在价格上可以与著名的低端廉价商品店如Aldi和Lidl匹敌,而在设计上又是向同类的高段商品看齐,创造出TCM就等于“价廉而物美”的神话。



Tchibo的成功让众多惨淡经营的德国商家和厂家眼红,在他们眼里,TCM的成功秘诀就是在产品设计上进行“偷盗、抄袭和模仿”。“时代周刊”讲了如下连个例子:



一家德国小厂商总共用了相当于五名设计师一年的劳动设计出一款可折叠随身听耳机,但是他们的产品上市不久,Tchibo就推出一个按同样方式折叠的耳机。这家小厂商通过法庭紧急起诉,阻止了Tchibo进一步销售这一款耳机。



还有一家厂商则除了叹气别无它法。该公司2004年推出一款图案为小天使手捧心型图案的桌布,售价为40欧元;不久之后Tchibo也销售几乎是同样图案的桌布,售价不到10欧元。虽然在该厂商通过法律渠道做到了让Tchibo不再销售这款桌布,但是在第二年圣诞节前,Tchibo又推出一款类似图案的桌布,不同的只是小天使这回手捧的是小星星。再次被告上法庭的Tchibo辩解说,小天使图案是常见的图案,任何人都可以用,不是什么人的专利。



面对众多侵权指责,Tchibo表态说:TCM品牌的产品都是Tchibo独家设计;Tchibo的人当然要参加各种展览会,考察流行与时尚的新动向,但是从来没有刻意去抄袭去偷盗设计,很多时候Tchibo的设计师并不知道一款设计已经被一家小公司注册了专利;如果出现这种设计类同的情况,只要有法律依据,Tchibo都会承认对方的知识产权。



“时代周刊”认为,更多的公司面对Tchibo只能选择吃哑巴亏,因为Tchibo规模庞大,所涉及的官司争议金额也就异常大。对于小公司来说,如果没有十分胜算把握,是不敢盲目与Tchibo对质公堂的,因为一旦输掉官司,小公司是支付不起巨额的律师费和法庭费用的。
作者: schulmacher    时间: 2006-7-25 15:32

我们都在低端抢活,对德国构成不了实质威胁
作者: 新荼    时间: 2006-7-25 16:08     标题: LZ从哪里抄来这篇文章的?

LZ从哪里抄来这篇文章的?还是原创?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6-7-25 16:23

原帖由 新荼 于 2006-7-25 17:08 发表
LZ从哪里抄来这篇文章的?还是原创?

西陆转来的。
作者: 小满    时间: 2006-7-25 16:49

原帖由 新荼 于 2006-7-25 17:08 发表
LZ从哪里抄来这篇文章的?还是原创?

这样的文章还有必要置疑它的真伪吗? 中国的仿冒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最清楚的了.
作者: zhao    时间: 2006-7-25 17:05

imitation不能只说不好,也有好的地方。只是不能一直imitation....
作者: 陈进男    时间: 2006-7-25 17: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九月鹰飞    时间: 2006-7-25 19:28

仿冒不好吗?我看未必,发达国家也曾走过仿冒之路,甚至是技术偷窃,例如景泰蓝。他们自己仿冒,不以为耻,

反以为豪。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人身上,他们就发雷霆之怒,真是难以理解!似乎他们还对己所不欲,务施与

人缺乏足够的理解吧?

[ 本帖最后由 九月鹰飞 于 2006-7-29 05:31 编辑 ]
作者: 九月鹰飞    时间: 2006-7-25 19:30

原帖由 小满 于 2006-7-25 17:49 发表

这样的文章还有必要置疑它的真伪吗? 中国的仿冒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最清楚的了.


外国佬就不仿冒吗?难为你还是个中国人?
作者: 五湖散人    时间: 2006-7-25 19:48

西方人开始觉得中国人“残酷”了,体会到了压力和威胁,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在我个人看来,说明我们开始争气了。
但是如果总是停留在仿冒的水平上不思进取,这就不是一件好事,更谈不上争气了。
作者: 九月鹰飞    时间: 2006-7-25 19:58

我看西方的怒气倒不是因为仿冒这一表面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与中国商品的全方位竞争,市场份额在缩小,

盈利在急剧下降,放在谁身上都不会心平气和。但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他们利用战争敲开中国市

场,而如今面对中国商品的竞争,他们却懦弱的只能以一些细枝末节来反击,但这也只能是螳臂挡车,经济全球化

必然导致竞争全球化。西方人不在自己的产品上做文章,那就离死期不远矣。

[ 本帖最后由 九月鹰飞 于 2006-7-29 05:31 编辑 ]
作者: 九月鹰飞    时间: 2006-7-25 20:02

原帖由 五湖散人 于 2006-7-25 20:48 发表
西方人开始觉得中国人“残酷”了,体会到了压力和威胁,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在我个人看来,说明我们开始争气了。
但是如果总是停留在仿冒的水平上不思进取,这就不是一件好事,更谈不上争气了。


仿冒只是一个历程,日本不是也走过吗?甚至是更严重的技术偷窃。

我对中国的后续发展有充分的信心。
作者: dinkie    时间: 2006-7-25 20:33     标题: 又见温州人

温州人的仿冒完中国的产品,终于开始仿冒世界级产品了.yes.gif

先挤垮了中国的企业,终于走上了国际舞台.

为温州人喝彩!

造假无国界,温州人带你打世界!

假货之都,温州义乌!

[ 本帖最后由 dinkie 于 2006-7-25 21:37 编辑 ]
作者: schulmacher    时间: 2006-7-25 22:27

原帖由 dinkie 于 2006-7-25 21:33 发表
温州人的仿冒完中国的产品,终于开始仿冒世界级产品了.yes.gif

先挤垮了中国的企业,终于走上了国际舞台.

为温州人喝彩!

造假无国界,温州人带你打世界!

假货之都,温州义乌!


浙江不可否认,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有过仿冒的事例,但现在浙江在保护知识产权上是走在整个中国前列的,楼上的言论,让人听得很不舒服
作者: 做个新人    时间: 2006-7-25 22:31

名牌消费,本来就是西方人制定的对自己有利的不合理的世界秩序。中国要想赶上西方国家,就不可避免的改变这种秩序,至少是一部分。
作者: 半人马    时间: 2006-7-25 22:46

我们可以说很多人都这样做过,也可以列出很多理由说我们不得不这么做

但这些理由都不能证明剽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无论如何剽窃他人的知识产权都不是件可以理直气壮的事,既便也许这个世界很多人都在剽窃
作者: 小满    时间: 2006-7-26 01:27

原帖由 九月鹰飞 于 2006-7-25 20:30 发表


外国佬就不仿冒吗?难为你还是个中国人?

是中国人就一定要说自己的仿冒好吗tu.gif

[ 本帖最后由 小满 于 2006-7-26 02:41 编辑 ]
作者: dinkie    时间: 2006-7-26 01:36     标题: 说浙江在知识产权保护上走在全国前列,河南人笑了

对事不对省份,义乌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浙江能够在保护知识产权上走在整个中国前列?!简直是天大的笑话.你知道民生银行有多少的资本是来自这些不法商贩?别的我不清楚,你去看看国内灯具市场,国内五金市场,有多少假冒伪劣产品来自浙江?!当然不能说整个浙江如此,只是个别城市罢了.欣赏温州人敢冒风险,敢为人先.但是冒险不应是欺骗,不应是不择手段.
原帖由 schulmacher 于 2006-7-25 23:27 发表


浙江不可否认,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有过仿冒的事例,但现在浙江在保护知识产权上是走在整个中国前列的,楼上的言论,让人听得很不舒服

作者: 陈进男    时间: 2006-7-26 08: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陈进男    时间: 2006-7-26 08: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engb    时间: 2006-10-4 13:53     标题: 哈哈

仿冒怎么了
有本事他们拒绝啊
哈哈
中国制造  天下无敌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