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正自守,其介如石 (ZT) [打印本页]

作者: schulmacher    时间: 2006-7-17 20:17     标题: 中正自守,其介如石 (ZT)

《周易》,《豫》卦六二爻辞本义曰:“中正自守,其介如石”,蒋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的。

1942年年元旦白宫对中国驻美大使胡适说:“可告知蒋先生,我们欢迎中国为四强之一。”同年10月10日,民国国庆,英美两国都发表声明放弃根据不平等条约取得的在华特权。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宁波奉化人。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书法家、诗人。1906年,在中学读书时即向家里提出要求到日本学习军事。赴日后,因非公费派遣,不能入军校,只能就读于东京清华学校。1907年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炮兵。1908年春被保送日本东京振武学校,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反清革命活动。1910年入日本陆军第13师野炮兵第19团为士官候补生。辛亥革命时归国,自“二次革命”后追随孙中山。1924年国民政府成立黄埔军校,蒋介石出任校长。黄埔军校是近代培养中国军事人才的摇篮。蒋介石两次指挥东征,避免中国走向分裂,凝聚中华,初步完成中国统一。抗日战争前期,蒋介石主持制定了对日军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在军事委员会下划分若干战区,中国陆海空军大元帅,并一度兼任第一、第三、第五、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及敌后抗击日军进攻,先后进行了平津、淞沪、太原、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1943年1月被同盟军推举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全面负责主持指挥东方战场的军力,牵制抵御抗击日本法西斯。

蒋介石学留日本时就对日本国民性有认识,认为中日必战。一次日本教官在上生物课,指着桌上的一块泥说里面有3万万寄生虫就象中国人一样多,当时激怒了正年轻气盛的老蒋,蒋随即走上讲台将那块泥分成若干,并只着最小一块说,这里面的寄生虫就象日本人一多…… 留学日本22岁时所做一首诗表达了他当时的雄心壮志: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肯且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蒋介石曾在日记中表示他不喜欢政治,他写道:“政治使人过狗一般的生活……道德何在?友谊何在?”,但他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不得不参与政治,并成为高手。1927年秋,蒋介石赴日时曾回答记者说,他最佩服的历史人物是岳飞、文天祥,最崇拜的伟大人物是孙中山。蒋介石上台就已经着手准备对日战争。西方评价蒋介石是远东地区骨头最硬的领导人。1932年在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1932年1月29日在南京召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后蒋介石向报界发表谈话说“余决心迁移政府。与日本长期作战,将来结果不良,必归罪于一人。然而两害相权,当取其轻,政府倘不迁移,随时受威胁,将来必做城下之盟。此害之大,远非一人获罪之比。余早有志牺牲个人,以救国家,他复向所惜哉! ”随后蒋介石通电全国 “同胞惨遭蹂躏,国亡即在目前,凡有血气,宁能再忍? 我十九路军将士即起为忠勇之自卫,我全军革命将士处此国亡种灭,患迫燃眉之时,皆应为国家争人格,为民族求生存,为革命尽责任,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以与此破坏和平,蔑弃信心之暴日相周旋 !中正与诸同志久共患难,今日虽在野,犹愿与诸将士誓同生死,尽我天职。”在蒋公的感召下第十九军、第五军(第五军是后来蒋介石暗中派遣的,参战也是打的十九路军旗号) 将士与上海民众同仇敌忾、奋勇抵抗、浴血奋战迫使日军在30多天的攻势中屡战屡败,迫使东京四易其帅,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1932年3月3日在国联的紧急要求下,中日双方同意停战。“一·二八”抗战,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第一次与世界强国打成了平手,震动了日本。此后,国内外对国民政府领导的抵抗都一致肯定。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反对孤注一掷的作战方法,强调对日作战是一场长时期持久的战斗,必须“以时间为基础, 与敌相持,在久而不在一时”。他反对“一线配备”与“一次决战”,认为那样做,一败之后,将永无复兴之望。他说:“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他把我们第一线部队打败之后,我们再有第二、第三等线的部队去补充,把我们第一线阵地突破以后,我们还有第二、第三各线阵地来抵抗”,“越能持久,越是有利”。1936年6月,蒋介石对英国人李滋罗斯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他还说:“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可见蒋介石早已经料出后来战事的发展进程并为此作了准备。中国国民政府自1935年起前后在上海附近修筑了吴福线、锡澄线、乍平嘉线三道国防工事年1937就已竣工。
史学家黄仁宇在《从大历史读“蒋介石日记”》一书中说,当时蒋介石“深知两方的实力,如即此仓卒应战,只有自取败亡。”因此蒋的策略是,尽量避免全面抗日的爆发,以争取时间组建更多师团,建造兵工企业,构筑能够对日作战的国家能力。1934年,蒋介石就把为抗日而建立的国防设计委员会改组为“资源委员会”,直属蒋直接领导的“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四川、湖北等大后方创建军工厂和重工业。西安事变时落到张学良手里的蒋介石日记中对这些国防设计有详细描述。陈诚是西安事变当事人,随蒋同时被张扣留。陈诚曾说过,张学良在扣下的蒋先生的日记,蒋在日记中表达了与日本势不两立的决心,并有一个长期计划---准备通过德国的易货贸易,德当时急需我国的钨矿,装备80个德械师,一旦时机成熟,发兵收复东北! 张学良看到蒋先生是主张坚决抗战到底的,张非常后悔大感愧疚, 因此有负荆请罪之举……并主动提出护送蒋先生走。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国民党元老张钫说: “安内才能攘外,他们不明白我的意思,而出此下策。我的日记里有计划,风声透漏出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就要升级了。你看目下这个烂摊子,怎样对外?张杨掀起这样的风波,真是坏了我的大事! ”

中日全面战争迟早要打,但越晚打越对中国有利。因为中国正在高速崛起,而日本却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甚至出现国力下划趋势。可以大胆说,如果中日全面战争晚打5年,中国的损失会减少一半。如果在晚开战10年,中日可能打个平手。如果在晚开战15年,那中国就有可能击败日本。正是中国这只沉睡百年的雄师已经觉醒,使日本人恐慌,他们害怕中国的强大。抗日战争前七七事变的中日形式是,日本国力强大,而中国国力弱小。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1927年-----1937年)这黄金十年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改革开放后的十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正是这中国黄金十年为抗日打下了基础,国民政府用GDP的40%用于军事事业,准备对日战争。蒋并非不抗日或被迫抗日,只是时机选择而已。最大的遗憾是“西安事变”打乱了蒋的部署,否则的话,牺牲更少,战果更大。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937年在上海“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淞沪会战是蒋暗中主动布置,迫使日本把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战争,使日本陷入了全面战争的泥潭。中国出动了七十几个步兵师及配属的特种部队,日本也出动了九个完整的师团及其他附属部队,双方海空军也都出动作战。“国民党官兵每小时的死伤数以千计,主力各师补充兵源达四、五次之多,原有下级军官和士兵伤亡达三分之二,旅、团长伤亡竟达半数以上”。其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抗敌御侮的历史上鲜有其例。淞沪会战死伤达27万余人。蒋介石的嫡系在抗日前期就拼得差不多了,光“淞沪会战”就把把蒋的几个精税师拼完!中央军3/5部队参战。后来的几个“抗日铁军”都是在抗日过程中重建的。自1929至1933年,从中央军校毕业的大约二万五千名军官中,就有一万名牺牲在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四个月。蒋的爱国壮举感动着国人,他的榜样力量,使各地方杂牌军都甘心情愿的能听他指挥,为国奉命。血战台儿庄时,当蒋介石听说奉命死守腾县的第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壮烈战死。亲自从武汉飞往徐州前线祭奠王铭章。时恰遇敌机空袭,警卫要护其掩蔽,蒋介石挥臂挡住,“小小的飞机,不要理它。”炸弹在不远处爆炸,蒋介石不为所动,一直坚持到祭奠仪式完毕。
1937年8月12日,国民党最高国防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一致推举蒋介石为三军大元帅通领陆海空军。8月下旬又授予蒋介石组织大本营,有号令三军统帅权。一般人认为国军只是正面抵抗而共军做敌后抵抗,这是相当错误的看法。八路军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共产党八路军只是第二战区在阎锡山管理之下的一个集团军,第二战区处还有第六、第七、第八、第十三集团军。新四军更是连集团军都不是,只是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统制下第二十三集团军下的新编第四军。八路军、新四军都是国民革命军都是领受着国民政府的津贴装备的军队。日本军的占领地只是点与线 ,而不是面。中国革命军队都是在用各种方法抵抗包括游击、运动战。即便是日本军的占领地,中国的特务工作员能自由的潜入,以汪伪南京政府为首的各级官公厅,甚至军队里都有不少重庆的间谍特工占据了汪伪要职。总之在以蒋介石领导下中国人民及其军队在用各种方法战斗模式和日军对抗。1937年末,蒋介石就派出60个师到敌后去打游击。1938年11月25日,蒋介石在湖南召开军事会议。会上蒋介石说:“……第一期为诱敌深入,消耗敌人,可以说是纯军事行动;第二期则为转败为胜,转守为攻,政治与军事同时进行。在第二期抗战中,要政治重于军事,民众重于士兵,精神重于物质,游击重于正规,从而达到转败为胜,转守为功的目的……”蒋根据敌情重新划分了战区,设八个正面战场和两个敌后战区。蒋介石简化了指挥层次,将原来的七级变为四级,取消广州西安重庆三个行营改,设天水和桂林两个行营统一指挥北方和南方战场的作战。

蒋介石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日本侵华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大将,在他当时给军部的报告《关于迅速解决日华事变作战方面的意见》中,明确写道:“敌方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四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于包括地方杂牌军在内之200万抗日敌军,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队的抗日意志。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这份报告存档于日本大本营陆军部。整个军旅生涯都在中国作战的冈村宁次,是不会把他的对手认错的。

1943年1月,蒋介石被盟军推举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越南、泰国亦划入中国战区之内。使中国国家之声誉及地位,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随即派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支援英国盟军对日军作战。蒋介石全面负责指挥东方战场牵制抵御日本兵力,取得的成绩为世界所公认。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中一号曾叱咤风云的人物,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大民族英雄。在面对中华文明的五千年历史上从未有的敌我力量悬殊对比最艰难的形式下,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全面的抵御外强的胜利。废除了列强强加到中国人民身上的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收回了中国失去近百年的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蒋介石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个领导全国军民抗御外国侵略者并取得胜利的领袖。

[ 本帖最后由 schulmacher 于 2006-7-17 21:27 编辑 ]
作者: 天佑中华    时间: 2006-7-17 20:34

老蒋是民族英雄,无愧中国人三个字
作者: Theo83    时间: 2006-7-17 20:43

中正自守,其介如石。
作者: 梁城玮    时间: 2006-7-17 20:57

很多地方并不客观

蒋介石确实做了一些事,但这个人实在是不咋地
作者: 柳漫    时间: 2006-7-17 21:01

我不喜欢任何集团的独裁者。不可否认一些独裁者是明君,推动发展,甚至一生没犯过错误。但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不能让任何个人掌握,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出个明君身上,一国大计不是玩彩票。国家应该有一个机制,保证统治者出问题、搞不好的时候,人民总有机会让他下台。蒋介石的时代没有这个机制。

[ 本帖最后由 柳漫 于 2006-7-17 22:15 编辑 ]
作者: Flea    时间: 2006-7-17 21:07

正是
作者: schulmacher    时间: 2006-7-17 21:13

原帖由 柳漫 于 2006-7-17 22:01 发表
我不喜欢任何集团的独裁者。不可否认一些独裁者是明君,推动发展,甚至一生没犯过错误。但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不能让任何个人掌握,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出个明君身上。国家应该有一个机制,保证统治者出问题、搞不好的时 ...

老蒋没有做到的事情,小蒋做到了
作者: NeuMond    时间: 2006-7-17 21:29

蒋氏父子对台湾的繁荣,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功不可没. 在大陆去台湾的人中,他们是我心中的第二大伟人.
作者: 月*无*影    时间: 2006-7-17 21:38

喜欢这个男人。

文韬武略。
作者: 9月16日    时间: 2006-7-17 21:38

就事论事,军事家实在名不副实.
书法家和诗人也太牵强!
作者: sunbird10    时间: 2006-7-17 21:41

蒋介石原名蒋瑞元,第一次赴日留学应该是1905年,1906年考取保定陆军速成学堂,1908年第二次赴日留学,这次才是被保送去的。能追随孙中山是因为陈其美的关系。呵呵~~
作者: 梁城玮    时间: 2006-7-17 22:03

蒋介石先是混黑社会
后拍上了孙中山的马屁
坐上老大位置后,根本不懂打仗却瞎指挥。手下有猛将不用,却用一些嫡系的狗屎。
对手下人的贪污极其宽容。

私生活来讲,抛妻弃子,出入花柳巷染得一身性病。

另:他这种打老婆的男人,我是把他们归为最下等的
作者: zhao    时间: 2006-7-18 00:04

只可惜他生不逢时,遇上了老毛。。
作者: susi776    时间: 2006-7-18 00:46

哈哈,我嗅出了阴谋的味道。
作者: kingliu1976    时间: 2006-7-18 02: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NeuMond    时间: 2006-7-18 11:37

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生不逢时.
作者: 小白    时间: 2006-7-18 22:22

原帖由 NeuMond 于 2006-7-18 12:37 发表
几乎所有中国人都生不逢时.

经典!不过把中国人换成世界人也行。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