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深度专访:一度断代的德国足球内幕
[打印本页]
作者:
Lohengrin
时间:
2006-7-9 12:49
标题:
深度专访:一度断代的德国足球内幕
克里斯蒂安.施特莱希原为德甲球员,现在是弗莱堡18岁以下青年队教练,被视为德国最出色的青年足球教练之一。他对德国之声记者谈到,为什么现在会有一批21岁的年轻人冒尖德国国家队;德国的后防能力为何能大幅提高;1990年后德国足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还透露,4年后德国足球真正出色的不见得是现在这批人,因为现在18岁左右的有更出色的。德国足球青黄不接的时期已经过去。这篇采访录由德国之声和搜狐体育联合发表。
德国之声
:施特莱希先生,德国是本届世界杯的一个惊喜。大赛前不久,人们还担心会丢人现眼,甚至有人提出临时撤下克林斯曼。而今天克林斯曼却成了民族英雄。是什么导致这支球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巨变的呢?
施特莱希:克林斯曼在世界杯前有几周的时间。而球员们都感觉到了巨大压力。球员们意识到,他们论单个不具备英国、阿根廷、意大利或者巴西那样的可能性。球队作了大量的团队教育,球员们懂得了,他们只有捏在一起才能达到什么。此外作出了优秀的科学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有计划的训练,但也保持了足够的休息时间。此外,米歇尔.巴拉克发展成了球队的绝对领袖。由于他更防守性地演示他的作用,他给了后卫球员以更大的安全感。
德国之声
:后卫一度被视为最令人担心的孩子,甚至在首场以4:2战胜哥斯达黎加的比赛后。在第二场比赛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克林斯曼为什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给人深刻印象地巩固了后防呢?
施特莱希:战哥斯达黎加的时候被破门两次,原因是一个问题:在中场和后卫之间没有衔接。四后卫之链没有能够坚持线条,右后卫弗利德里希两次往后跑,破坏了越位战术。这是很容易破坏的。但我跟助理教练略夫很熟,我知道,他对后防球员是不加批评的。他只是跟球队的这个组成部分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地模拟有关情况,指出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办。从第二场比赛开始后防得到改善的另一个原因是巴拉克的防守角色。通常,有他和弗林斯两名球员站在后卫前面的位置,来堵塞后卫和中场之间的裂缝。
德国之声
:防守成了本届世界杯的王牌。在2004欧洲锦标赛时,相当大一部分比赛还是以进攻为主的,这在2006几乎看不到了。世界杯还从来没有过破门这么少的现象。这种防守战略是从哪里来的?
施特莱希:很难说。足球总体上不是周期性的。踢好防守球当然比踢好进攻球来得容易。当然了,球队和球员之间从来不象现在这样相互熟悉。几乎所有南美人都在欧洲踢球,几乎已经不存在秘密了。可以很早就开始研究有关进攻球员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对付他的准备。象罗纳尔迪尼奥这样的球员也完全可以被废掉,只要总是有两名球员跑到他身边就行。尤其在八分之一决赛里看得到压力之巨大,在淘汰赛第一轮里就被淘汰掉,对象英国、葡萄牙等传统球队来说当然是一个大耻辱。出于这恐惧,自然就踢得特别注重防守了。
德国之声
:假如前锋的秘密不成秘密,跑动的空间越来越窄,防守球员越来越棒,将来会始终只有那么一点点破门吗?
施特莱希:这是让人担忧的。但我相信,比赛会清洁自身。也许这只是一个防守性的阶段。今后什么时候,媒体会施加压力,而且总会有不满意0:0的教练产生,新的球员一代会到来。这些因素或许会引发一个过程,使2010年世界杯破门数创许多年来之最。
德国之声
:几年前,人们还特别担心德国足球后继无人的问题。在2006世界杯上,德国带给世人的是最年轻的队伍之一,现在大家都说他们有光辉的未来。最年轻的年龄上也有了很好的人才。德国现在又把青黄给接上了吗?
施特莱希:有这么多年轻人上场踢球,是因为缺了整整一代球员,尤其是来自德国西部的。巴拉克和施奈德在前东德长大,这不是偶然的。我们有10年的时间没有给青少年工作以足够的投入,因此缺了宽度。现在,所有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后继人才中心,通过加强青少年工作,已经使今天的德国21岁以下队几乎都由德甲球队的主力队员构成。在6、7年前,这些21岁以下队成员在他们所在的俱乐部里,一个赛季也许只能上场3次。在今天的德甲赛场上,有30名主力队员年龄在21岁以下。德国衔接上了。这大大地中和了2006这支球队的光辉前景:在下届世界杯上,他们是否还会出现在场上,我表示怀疑:球队的组成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会有更好的人到来,即那些现在18岁的人,到那时22、23岁,在个人能力上会更好。宽度已经得到极好的改善。只要基础对了头,从这么个宽度上会不断有球员冒尖。从前景上看,我们将回到跟法国、英国、意大利一样的高度,这是毫无疑问的。
德国之声
: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积极发展?
施特莱希:德国1990年成为世界冠军实际上成了个问题。人们开始相信德国反正会赢球的神话,相信德国在身体素质上的优越性,实际上当时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比如非洲国家的球员也非常健康,在身体素质上至少不相上下。后来,慢慢的,训练方法改变了,更加重视技术了,大约从1998年开始,德国足联对后继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巨大的改革。现在有300多个基地,每个职业俱乐部都必须建立自己的青少年尖端培养中心,青年少联赛被推出。此外,我们也去考察其它国家是怎么训练的,比如在法国,意大利和阿根廷。可以说,我们从高头大马上下来了,去适应现代足球。为了从自己的错误里吸取教训,我们用了10年的时间。
德国之声
:青少年尖端培养中心从原东德体育学校的经验中有所得益吗?
施特莱希:有些结构在东面还保留着。在德累斯顿和耶拿,小伙子们每周训练8次、9次,10次。由于文化主管权在德国掌握在各州的手里,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在我们巴符州,很难在学校里建立体育班,从而给少年们更多的训练时间。这对我们青少年教练来说是个问题:一个巴西或者阿根廷的球员到17岁时已经有2至3万个小时是跟足球一起度过的,这对一个欧洲人来说是永远赶不上的。这可以跟一个钢琴家相比:一个每天练6小时的到某个时间会比每天练3小时的优秀,无论他是否有更多的天赋。尤其在足球上,练习时间更重要:这是用脚进行一种全面的、复杂的游戏,跟手不一样,脚在正常情况下只是用来走路的。必须要非常多地玩球,用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小时。这方面南美人走在了前面,当然他们也有了别的问题。我在圣保罗的尖端体育中心看到,小伙子们一整天地玩球,晚上9点上课,上课时理所当然地就睡着了。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结构。我们在这里要做到的是,让少年们获得训练时间,就象在英国的Aston Villa那样,那里每周训练9次。他们在那里每周也只上12小时的学校。而我们这里是33小时。当然了,那里的教练们对一些球员最终不能成为职业球员怎么办的事情根本不关心。这在我们这里是不可想象的。
德国之声
:对现代职业球员的要求是什么样的?
施特莱希:每个教练都可以列出一个表来,列出球员要想长期高水平地踢球必须达到什么要求。有那样的球员,他们可以在很高的层次上跟得上几场比赛,然后就不行了,因为他们只是拥有一种杰出的特质,还需要人们去适应之。也有另外的情况:在FC巴塞罗纳,人们不去计量12、13岁的少年今后会达到什么样的身高。这在医学上是做得到的,其实也是所有俱乐部都做的事。在巴塞罗纳,他们说的是球员必须有“第3只眼”,比如说就象里克尔梅那样后脑勺上还长着一只眼睛。他能看见在他的背后对方球员的动作。也就是说,一个球员需要有一种先知的、周边性的观察的巨大能力。在什么时候一个球员能看见什么,他能怎么样迅速地传出球去,这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就象在一场好的象棋比赛里一样,空间是扭曲了的。此外当然还要加上杰出的技术和巨好的体质。在现代足球里,为了使两名球员能够传出一个球,必须有5名球员同时奔跑。
德国之声
:能把第3只眼称为创造性吗?
施特莱希:也许吧。创造性的前提是先做好高度有纪律的工作。就象毕加索,他的作品90%是手工技巧,剩下的是他个人的体现,他的思想的体现。齐达内就很象这种情况。
德国之声
:德国队甚至在外国也引起了兴奋。您作为教练感到高兴吗?
施特莱希:我很高兴他们能尝试着踢攻势足球。德国队里有些球员对比赛有一种伟大的心和许多的感情投入,比如拉姆,或者克洛泽。他们是一支踢出了真诚的、明晰的足球的球队,始终想着要破门。这也让国外的人喜欢,只要是喜欢足球的人,当然要比对那些在世界杯上成就更大、但却是踢防守足球的球队更喜欢。
德国之声
:德国真的是世界顶级了,还只是主场优势的体现?
施特莱希:德国只是有几年不处在世界顶尖上,但所有的国家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总不会永远在最上面。足球是这样,其它领域也一样。
德国之声
:德国队从这次世界杯中能学到什么?
施特莱希:不能把结果挂得太高,不能沉醉到自我满足里去。关于德国体质优越和胜利意志超凡的古老传说当然是荒唐的,这些东西每支球队都有,从多哥到意大利无不如此,只要品质对头。德国必须努力地去看,其它国家在做什么,然后去研究学习,然后怀着对自己之强大的巨大自我信心去行动。因为我们现在又重新拥有了许多非常出色的足球运动员。(采访人:Sonia Phalnikar)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
作者:
菠萝
时间:
2006-7-9 13:03
德国队这届踢的很不错,但严苛的说,东道主因素占其中多少成分还未知
检验是欧洲杯和下届世界杯
作者:
deadman
时间:
2006-7-10 16:15
yes.gifyes.gifyes.gif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