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德国最大报纸说中国无能 过几年被印度淘汰 [打印本页]

作者: 本市市长    时间: 2006-4-23 19:24     标题: 德国最大报纸说中国无能 过几年被印度淘汰

怎么德国人面对中国的发展就越来越凶呢? 咱们又没惹他们,以前一直都好好的,不知道德国人对中国的反感突然从哪儿来的?你们说这到底是瞧不起咱们还是害怕咱们呢?

原文请查http://www.faz.net/s/Rub050436A8 ... ommon~Scontent.html

Asien

Adieu, China. Den Zweikampf in Asien gewinnt Indien

Von Winand von Petersdorff


Im Wettstreit mit China erfüllt Indien alle Voraussetzungen, die keinen Zweifel daran lassen, in wessen H?nden die wirtschaftliche Zukunft Asiens liegt. Hier sind acht Gründe, warum China hinter Indien zurückbleiben wird.

1. Das Unternehmertum

Die indische Regierung hegt und schützt ihre privaten Unternehmer. Die gr??ten privaten Firmen in dem Land sind deshalb bis zu zehnmal gr??er als ihre Counterparts in China. Dort haben private Unternehmer Schwierigkeiten, Kredite von den zumeist staatlichen Banken zu bekommen. Die politische Klasse fürchtet eine selbstbewu?te Mittelschicht der Entrepreneure. Das führt in China zu einer Begünstigung ausl?ndischer Investoren. ?In den letzten 20 Jahren hob die chinesische Wirtschaft ab, aber nur wenig lokale Firmen folgten. In Chinas privatem Sektor gibt es keinen Weltklasse-Konzern, der mit den multinationalen Konzernen mithalten kann“, schreiben die Harvard-Wissenschaftler Yasheng Huang und Tarun Khanna. In Indien dagegen werden ausl?ndische Konzerne protektionistisch auf Abstand gehalten. Doch diese Attitüde ?ndert sich nach und nach, seit mehrere indische Unternehmen wie Infosys beweisen, da? sie auf dem Weltmarkt nicht nur mithalten k?nnen, sondern von ihm profitieren.

2. Die Finanzen


Die meisten indischen Banken befinden sich in privater Hand. Ihre Kreditvergabe und ihr Risikomanagement orientiert sich an den betriebswirtschaftlichen Kennziffern und Aussichten des Kreditnehmers. Rund 15 Prozent der vergebenen Kredite sind in Indien notleidend, sch?tzen Experten. In China wird der Anteil der faulen Kredite offiziell auf 25 Prozent taxiert, 30 bis 40 Prozent seien realistisch, behaupten dagegen Experten. Das Bankensystem w?re Bankrott, würde der Staat ihm keine Rückendeckung gew?hren.

3. Die Demographie


Indien ist ein junges Land. Mehr als 40 Prozent der Bev?lkerung sind jünger als 30 Jahre alt. Das entspricht 450 Millionen Menschen im Vergleich zu 400 Millionen Menschen in China. Und Indien vergreist nicht so schnell wie das Reich der Mitte. 2050 wird in China fast ein Drittel der Bev?lkerung 60 Jahre alt und ?lter sein, in Indien betr?gt der Anteil der Alten dann nur ein Fünftel. Dort macht sich die im Land lange propagierte Einkind-Ehe negativ bemerkbar. Vor allem die Versorgung und Pflege armer alter Menschen auf dem Lande birgt in China gewaltigen sozialen Sprengstoff. In Indien k?nnen die Familien die Altersarmut etwas besser abmildern.

4. Die Rechtssicherheit


Für Technologie-Konzerne ist der Schutz des geistigen Eigentums eine wichtige Gr??e. Indien respektiert das Know- how ausl?ndischer Unternehmen deutlich st?rker als China, das laut dem Magazin Far Eastern Review als Hauptquartier der internationalen Produktpiraterie gilt. Die Konsequenz ist, da? inzwischen westliche Konzerne wie General Electric Teile der Forschung und Entwicklung nach Indien verlegen, ohne fürchten zu müssen, da? Innovationen rasch abgekupfert werden. Das indische Rechtssystem fu?t auf dem britischen System und ist für europ?ische und amerikanische Investoren leichter nachzuvollziehen als das politische Recht Chinas.

5. Die Bildung


Beide L?nder unternehmen gewaltige Anstrengungen, um ihre jungen Bürger gut auszubilden. W?hrend China frühzeitig auf die Alphabetisierung der Bev?lkerung setzte, st?rkte Indien die akademische Bildung. Indien hat nach Berechnungen der Unternehmensberatung McKinsey 14 Millionen junge Universit?tsabsolventen. Das sind 1,5 Mal so viele wie China (und fast doppelt so viele wie in den Vereinigten Staaten). 80.000 Inder sind zur Zeit in amerikanischen Universit?ten eingeschrieben. Dem gegenüber stehen nur 62.000 Chinesen. Dieses geballte Know-how ist attraktiv für die Wirtschaft. Gleichzeitig sind - anders als in China - viele Inder noch des Lesens unkundig.

6. Die Technologie


Microsoft-Gründer Bill Gates will 1,7 Milliarden Dollar in Indiens Computerbranche stecken. 4000 Inder arbeiten bereits für den Softwarekonzern. Chip-Produzent Intel und Netzwerkausrüster Cisco investieren je eine Milliarde Dollar und best?tigen das Image Indiens als guter Standort für Informationstechnik. Indische Technologie-Unternehmen wie Infosys und Wipro sind l?ngst auch im Westen bekannt. Inder, die im kalifornischen Silicon Valley gro? geworden sind, kehren jetzt in ihre Heimat zurück. Eine vergleichbare technologische Erfolgsgeschichte kann China noch nicht vorweisen, wenn auch das Land Milliarden in die High-Tech-Entwicklung investiert.

7. Die Sprache

Die gesamte indische Elite in den Metropolen spricht die (noch) wichtigste Handelssprache der Welt: Englisch. Das gibt dem Land einen natürlichen Vorsprung gegenüber China, das zumeist auf seine in Amerika und England ausgebildeten Bürger angewiesen ist, um sich international zu verst?ndigen.

8. Die Politik


Indiens Premierminister Manmohan Singh gilt als Marktwirtschaftler. Seine Reformen in den neunziger Jahren haben zun?chst Indiens B?rse für Ausl?nder ge?ffnet. Branche für Branche wird für ausl?ndische Investoren und den Wettbewerb ge?ffnet. Die Reformpolitik fu?t auf einem gro?en politischen Konsens über Parteigrenzen hinweg. Indien mu? noch gewaltige Summen in die Verkehrsinfrastruktur stecken, um wenigstens an China heranzukommen. In Armutsbek?mpfung, sozialer Sicherheit und medizinischer Versorgung hat China ebenfalls noch einen gro?en Vorsprung gegenüber Indien. Das Reich der Mitte hat schon viel früher mit einschneidenden Reformen begonnen und sich für den Weltmarkt ge?ffnet.

Beobachter hegen allerdings leichte Zweifel, ob die Reformpolitik in China nachhaltig ist. Es mehren sich die Stimmen, die Chinas ?sozialistische Marktwirtschaft“ als Versuch der politischen Nomenklatura werten, die ?konomischen und sozialen Probleme in den Griff zu bekommen, ohne die eigene Position zu gef?hrden. Wenn das nicht klappt, wird eben was anderes versucht.

Text: Frankfurter Allgemeine Sonntagszeitung, 23.04.2006, Nr. 16 / Seite 44
Bildmaterial: picture-alliance/ dpa/dpaweb
作者: 当年今日    时间: 2006-4-23 19:54

但是文章说的也不无道理
毕竟中国目前为止还是个巨大的世界加工厂,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KNOW HOW的能力。
而印度同样拥有世界上最大部分的人口,人口密度比中国东部沿海城市还要大,他们不但具备了世界加工厂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了高科技研究和发展的能力,特别是电脑芯片。在这点上中国是比不上的。
文章中写的虽然刺眼疙耳,可是却揭露了某些程度的真相,这些不轮到中国不去承认。

而且现在中国的廉价劳工已经不如以前那么“廉价”了,很多前几年聚集大工厂的城市,已经不能再提供如以往那样廉价的劳工和厂房地盘,更加边远的地区现在进入此列范围。问题是,离港口机场越远,涉及到的运输费用则越高,个个环节都是矛盾,同时也是矛盾着发展。文章提到的也没错,中国政府对私人企业提供的援助的确不够,而且地方与地方不同。就拿浙江和广东来说,在浙江的工厂能够提供比广东工厂提供的价格低的多的价格,因为当地政府大力鼓吹出口,当地的工厂就算亏本,也要出口,因为出口后,当地政府一样提供补偿,所以反到最后还挣钱了。而广东政府对当地企业没有提供这样的“优惠”政策。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国度,一不小心就不好控制了。
作者: 本市市长    时间: 2006-4-23 21:24

原帖由 当年今日 于 2006-4-23 20:54 发表
但是文章说的也不无道理
毕竟中国目前为止还是个巨大的世界加工厂,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KNOW HOW的能力。
而印度同样拥有世界上最大部分的人口,人口密度比中国东部沿海城市还要大,他们不但具备了世界加工厂的能 ...


你说得没错,目前国内问题还很多、也很严重。这一点谁也没有怀疑过。不过关键问题在这儿:

第一:印度也好不到哪儿去。你说中国政府支持小公司不够是没错的。在印度,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都比较自由,只要你有钱谁也拦不住你,政府也不管你。不过印度政府不管大公司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根本管不着!印度当了几十年的殖民地,没有共同民族感,也没有共同的民族语言,所以只能用以前侵略者的语言来交流。他们是搞民主,不过他们的民主也是被英国人逼出来的,每次投票的时候发生严重的意外,到最后议员们选政府的时候失败者也不服,所以所谓的政府不能发挥自己的职能,自然就管不着大公司。难道你希望我们也向他们那么混乱吗?这种自由我看我们还是免了吧。。。
中国人为什么只能看到自己不好的地方?而为什么论国外的时候只能看到人家好的地方呢?我承认我们问题不少,不过以前更多,而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当中还没出现过一个克服不了的障碍! 我们就为什么一直那么自卑呢?

第二:还有,就算那个人说的有道理:在德国,这种说中国哪里哪里不好之类的文章在最近几个月里多了很多。我的问题其实很简单:这是为什么?就当我们不好,我们也没比以前差,怎么就最近才发现我们那些问题?
作者: 半人马    时间: 2006-4-23 21:32

媒体的一家之言,谈不上什么德国人看不起中国人这样的高度,LZ不必太敏感!

有时候看看这些中国的负面报道挺好的,通过这些可以发现自己国家的不足,中国国内现在这样的批评性报道太少了,太少的原因却并不是中国的问题少。

就算说的不中肯也不必太过计较,对一个几千公里外的国家有些误会也算正常,国内报道国外的消息同样也有很多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

人家在更多的批评你的同时也说明人家在更多关注你,没有关注哪来的批评……
作者: 当年今日    时间: 2006-4-23 22:09

原帖由 本市市长 于 2006-4-23 22:24 发表


你说得没错,目前国内问题还很多、也很严重。这一点谁也没有怀疑过。不过关键问题在这儿:

第一:印度也好不到哪儿去。你说中国政府支持小公司不够是没错的。在印度,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都比较自由,只要你 ...

呵呵,你偏激了。
我也只是以事论事。
我没说我希望中国出现混乱的状况,我的字里行间也没有透露出这种想法,不知道为何你会这样想。
中国人没有只看到自己不好的地方,我也没有。谈论到过外,中国人没有都看到人家好的地方,我也没有。我只是就你发的这个帖子发表我的意见,说明为什么德国报纸会有这样的想法,会写出这样的文章,我的意思是他们这样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作为一个中国人,有的只是自豪和开心。不过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隐患,却是个不可不承认的事实。与其天天自豪开心,不如冷静下来发觉自身缺点。世界发展太快,竞争太激烈,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繁荣的表面下存在的隐患,只有得到大家的认识,才能得到大家的努力改善。
另外,不知道你从何看来我的言语有民族的自卑心理?

楼上的半人马写的我比较赞同,的确不时有对中国的付面报道对中国来说其实挺好。在国内听到的只是大好的发展形式,党中央的得力领导。不时有人泼泼冷水,只会让自己冷静下来,便于思考,看清事实。
楼主偏激了!
作者: ghyhj    时间: 2006-4-23 22:09

原帖由 半人马 于 2006-4-23 22:32 发表
媒体的一家之言,谈不上什么德国人看不起中国人这样的高度,LZ不必太敏感!

有时候看看这些中国的负面报道挺好的,通过这些可以发现自己国家的不足,中国国内现在这样的批评性报道太少了,太少的原因却并不是中 ...


yes.gifyes.gifyes.gif
作者: liu123    时间: 2006-4-23 23:02     标题: 我们的问题

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但是假如给它评分应该是勉强及格。文章的作者提出了一个让人警醒的话题,但是却没有能够看出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看这篇文章:一是文章作者提出这八个方面的问题是不是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能力的标准;二是我们国家目前经济发展的真正的问题之所在。

文章中的8个标准

文章开始就提出了假如用西方人(欧洲人,或者确切的说西欧人)的标准来衡量,印度会在亚洲的竞争中胜出。遗憾的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欧洲标准不能决定一切。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就是这篇文章里提出的几个问题的确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比方说他提到的国家对企业主政策问题、金融问题还有政治稳定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初期,因为特殊的政治体制,假如不对外国投资者提供优惠的条件。可能就没有人去中国投资,而一个国家在发展初期最需要的就是资金。实践已经证明当时国家采取的那种政策是正确的。并且我们国家目前对外资企业的政策也在逐渐的改变,对他们优惠的政策已经取消或者开始取消,转为重视发展我们自己的企业品牌!而印度能有一到两个私人大企业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国家目前也不是没有国际上的知名品牌,比方说大陆的联想,海尔等,香港和台湾的一些就不用再说了。并且我们很多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上是遭遇的双重标准,是美国和欧洲给我们设置了很多的障碍。而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出身,英美自己养的一条看家犬,当然要容易些。话又说回来我们国家的企业要想在国际上市场上站住脚,就一定要改变经营理念,改进管理方式。

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的确存在很多问题,银行的死帐烂帐,股市的乌烟瘴气都会严重国家经济的发展。可是国家在改革,在学习欧美在这方面的先进的东西。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文章中提出的政治体制问题,社会稳定问题是能够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不能说明我国的发展会缓于印度!首先我们国家目前处在发展阶段,社会体制存在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反观目前印度的政治体制,就会发现印度要差很多。印度是邦联制国家,政府职能分散,根本就没有能力对国家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而一个国家在发展基础建设过程中,需要的就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印度由于地方的割据,他们的政府恰恰没有能力搞好发展阶段的建设。这有怎么能说明印度会在发展过程中超过我们呢?

作者还在文章中提到了法制建设和尖端技术问题。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建设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政府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在逐步解决。所以在这些方面不能导致我们滞后于印度。我国目前也只是在计算机芯片的开发和相关技术上落后于印度,而在航空航天技术和其它方面则远远领先于他们。

可笑的是作者竟然把语言和教育还有人口说成是中国在未来竞争中落后于印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先说说语言,印度因为混乱的体制问题没有自己统一的语言,作为英国殖民地英语成了他们的官方语言。假如说因为他们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就能成就他们的话。那我们怎么去看非洲呢?非洲作为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会说英语也不见得很少?他们的竞争潜力在何处?假如拿作者的语言观点来衡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发展潜力就要超过日本,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另外,如果语言能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相信所有的国家都会尽全力的推广外语教育。不是印度人选择了英语,而是英语选择了印度,而印度无法去选择! 并且一种语言的推广程度,取决于持这种语言的国家的经济实力!在欧洲说德语的人比说英语的人还要多!几十年前有谁去汉语?你在看看现在学汉语的人有多少?从语言上来说,中国的竞争力不会落后于印度。

再从教育上来说,这一条可以结合语言一起来讨论。作者竟然把在美国大学注册的各个国家的学生人数作为一个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标准。只能说明他盲目的崇拜美国!难道每一个人只有去了美国才会有竞争力吗?去美国读书的印度人多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印度本国的高等教育很失败!没有那么多的位置供他们工作和学习!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是,基础教育不够灵活,传授的内容过于陈旧,还有收费的高等教育,这是失败之所在!而不是提出的要给中小学生减压,小的时候就应该多学东西!而印度是采取的西方的教育方式,而又没有西方的财政基础,再加上西方的教育也不是很成功,所以说印度在教育方面不会超过中国!

还有作者居然说到了,印度的年轻人比中国人多。这也是他们有更好的竞争力的原因之一!可见他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之所在。目前印度年轻人很多只会有两条出路:一是人口继续保持现在的速度增加,那就是说印度的人口将成爆炸式增长!请问谁来养活那些孩子?印度有那个能力吗?难道他们欧洲人忘了几年前提起的“黄”祸问题,说中国人人口过多给世界造成了压力!难道印度人就不是人吗?第二个出路就是:印度实行计划生育,那就意味着印度几十年后,印度的年轻人将要养活比中国更多的老人,也就是说他们将面临更严峻的老龄化问题!而我们呢?我们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现在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调整,来解决这个问题!印度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我们已经在考虑怎么去解决了。难道说这也能成为我们落后于印度的原因吗?

以上只是简单的对作者的一些观点的评价和分析,接下来谈谈我国发展中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我们的问题

我认为将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问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没有提到的三大问题:台湾问题、美日外交问题和国家内部的稳定问题!

台湾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台湾战争-将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定时炸弹!台湾问题将会影响国家的大政方针。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实力有限,不解决台湾问题,就要不停的加大军事投资,相应之下就减少了经济投资和对社会体制改革的投资!同时还要协调和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外交关系。有时甚至要牺牲经济利益来换取暂时的稳定!不解决台湾问题,我们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就不能够最大的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因此台湾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问题!

和日本的东海争端是潜在的战争危机,也是影响我们发展的重要因素质之一。这些矛盾的背后,都隐藏着美国的黑手!再加上和美国的贸易争端,强迫我们人民币升值!都是我们发展的不确定的因素(详见我看人民币升值一文)!

台湾问题和与美日的外交问题都是短期问题,国家的内部问题是长期而又严峻的问题!这里就要谈到体制问题(贪污腐败)、愈来愈大的贫富差距问题和稳定问题。 这些问题都要通过国家的法制化建设进程来解决。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可能落后于印度的问题之所在。

我们不能讳疾忌医,担心别人对我们的评论;但也不能妄自菲薄,轻易相信别人的评论,被人所左右。俗话说:毁人者不美,而受人毁者遭一番讪谤便加一番修省,可释回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横逆便长一番器宇,可以转祸而为福。听听别人的议论,遭遇一些不公正的对待也是一件不错的事。关键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的问题之所在,然后去思考我们的出路。

文章的作者帮我们提出了很深刻的问题,尽管他没有看出问题的实质之所在。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感谢他。


草草几笔,请大家指正!

[ 本帖最后由 liu123 于 2006-4-24 00:46 编辑 ]
作者: 咽呜的韦小宝    时间: 2006-4-24 00:11

搂上的厉害啊,可以去央视的时事访谈做嘉宾了。
作者: inabayern    时间: 2006-4-24 07:15

印度也是个发展中国家,它现在被某些人看好就像当年中国被看好一样,其实每个国家都存在自身特有的问题,印度虽然有它的优势,但是很多制度上的缺陷也不容被忽视,往往在一个国家大搞发展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好的方面。作为中国人,永远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在发展中不断地解决问题,越来越好,这样我们的后代就不用跋山涉水这么可怜了。
作者: 窗外城    时间: 2006-4-24 18:24

太长了...... 慢慢看

好想说几句话!关于教育的

等会说

刚刚回来比较忙,呵呵

[ 本帖最后由 窗外城 于 2006-4-24 21:23 编辑 ]
作者: 窗外城    时间: 2006-4-24 19:08     标题: 关于教育

别的方面嘛,我知识不够,见识不够。但关于教育问题我想说几句话!

印度高等重视教育,他们国家并不富裕,但对教育投入很多,几年内年投入要达到GDP的6%!他们陆续已经有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低调了那么多年,印度理工突然就敢喊出:“ Why do we need MIT if we have IIT!” 这样的口号!

而我国,投入仅仅是2-3%,而且极不平衡!每年那么多钱砸给了北大清华。就算是这两个学校,口号喊了那么多年了,又发了多少文章,几个诺贝尔奖呢?几个人承认他们世界一流?投入产出比,好意思说吗?谁突发奇想竟然把****的杨某某人回去,回去他都干些什么了?真是悲哀啊!

印度一般大学每学期的学费只要几美元,住宿费几美元!书本自愿买!而且充分照顾贫困生,争取让每个人都有学上!

其实很多人对美国的高等学府有误解,觉得一年几万学费好像只是给富家子弟办地一样。实际不然!美国大学给家庭贫困的学生准备了足够的助学金。如果你们下载哈佛、普林斯顿等的申请表时会发现,那上面都写着:你报我们学校时不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条件!

而我们呢?把教育当产业的有几家呢?一年的学费是平均国民收入的百分之几呢?还有多少人能上得起学?今年毕业生多少面临没有工作?上不起的都怎么办?

“小姐” 渐渐成了贬义词,而现在人们提起“女大学生” 呢?

值得深思!
作者: liu123    时间: 2006-4-24 19:54

原帖由 窗外城 于 2006-4-24 20:08 发表
别的方面嘛,我知识不够,见识不够。但关于教育问题我想说几句话!

印度高等重视教育,他们国家并不富裕,但对教育投入很多,几年内年投入要达到GDP的6%!他们陆续已经有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低调了那么多年,印 ...


的确印度重视高等教育,这是事实。我这里有刚查到资料

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其它各类教育发展缓慢,学校的软硬件都难以令人满意。据印度政府1996年的统计,注册上一年级的儿童50%以上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某个阶段退学,有的邦辍学率高达70%。印度1996年适龄人口中初中、高中新生入学比例分别为12%和15%。同时,印度高等教育内部发展也不平衡,1994-1995学年其高等教育在校生40.4%是人文与艺术类,21.9%学的是商业,19.6%学理科,18.1%学工程技术、法律和其它专业,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学农林专业的仅为1%。这使得印度的高校毕业生包括大量的研究生无法就业,当然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也不仅仅是教育内部的原因。

  印度政府一直在努力进行教育改革,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极力扫除文盲,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尽量为所有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由于经费、人口等原因,成效不太明显。印度教育只是处在跨越式进程中,能不能以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带动各级各类教育的推进,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不仅关系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最终成功,还关系到以IT产业为"增长极"的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但不容置疑的是,印度政府把发展高等教育的作为教育跨越发展的福射源,这种努力实现教育腾飞的决心让人佩服,是一种胆识,是一种创新。


印度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确不错,但是他们不搞好基础教育又怎么能再上一个台阶? 高等教育的生源来于何处?
作者: 窗外城    时间: 2006-4-24 20:20

原帖由 liu123 于 2006-4-24 20:54 发表


的确印度重视高等教育,这是事实。我这里有刚查到资料

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其它各类教育发展缓慢,学校的软硬件都难以令人满意。据印度政府1996年的统计,注册上一年级的儿童50%以上在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某 ...


毕竟印度在民族、等级、宗教、语言方面问题多多,那些辍学律和文盲率也许是真的。但我也相信空中阁楼是架不起来的。种种原因造成了初级教育的某些问题。

还有我们都不是印度人,对印度的了解多少有些片面,我觉得这也不是多么大的问题。网上转来的东西也说明不了多大问题。比如泰晤士报的大学排名还把国内某大学排到世界十几呢!和普林斯顿都差不多。可大学聊天室里都是在笑泰晤士报,骂大学把此新闻搬上网站不害臊。

凭我们的一点点耳闻、感觉。高等教育他们毕竟比我们高得不止一点。而IIT更是比某些自称的一流大学高不知几个档次。

当然我觉得那文章,还是市长,都有些偏激,呵呵

PS:你是不是觉得我不务正业?呵呵,你的东西我明天给你!;)

刚回来好累,我回家了!再聊!

[ 本帖最后由 窗外城 于 2006-4-24 21:29 编辑 ]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