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蓝海策划】历史上的今天--4月15日 今日最有影响事件投票
[打印本页]
作者:
蓝海
时间:
2006-4-15 08:43
标题:
【蓝海策划】历史上的今天--4月15日 今日最有影响事件投票
4月15日
·1907年4月15日俄国和日本军队撤离满洲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后沉没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图片集
·1919年4月15日《新青年》提倡男女公开社交
·1968年4月15日捷克斯洛伐克实行自由化政策
·1975年4月15日黎巴嫩内战爆发
·1985年4月15日中美合作制造飞机协议生效
·1986年4月15日美国空袭利比亚
·1989年4月15日英国发生希尔斯堡足球惨案
·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
·1994年4月15日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文件签署
·1997年4月15日圣城麦加莫纳地区发生大火
·1998年4月15日美国国民银行与美洲银行合并
出生
1452年——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画家(逝世1519年)
1707年——伦哈德·欧拉,瑞士数学家(逝世1783年)
1797年——阿道夫·梯也尔,法国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1800年——詹姆斯·克拉克·罗斯,英国探险家(逝世1862年)
1832年——威廉·布施,德国诗人(逝世1908年)
1892年——蔡廷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
1912年——金日成,朝鲜领袖(逝世1994年)
1920年——理查德·冯·魏茨泽克,德国政治家,联邦总统
1930年——维迪斯·冯保加道狄尔,冰岛女政治家,世界上第一位民选女总统
1944年——迪奥卡尔·杜达耶夫,车臣领导人,军人(逝世1996年)
逝世
69年——鄂图,罗马帝国皇帝(出生32年)
1765年——罗蒙诺索夫,俄国学者、诗人
1865年——亚伯拉罕·林肯,美国总统(出生1809年)
1980年——让·保罗·萨特,法国哲学家(出生1905年)
1986年——蒋兆和,画家
1990年——葛丽泰·嘉宝,美国女影星
1998年——波尔布特,柬埔寨红色高棉领袖(出生1925年)
1999年——舒巷城,香港作家(出生1921年)
作者:
蓝海
时间:
2006-4-15 08:44
1912年4月15日
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后沉没
“泰坦尼克”号在靠近纽芬兰的海域沉没
1912年4月15日,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骄傲泰坦尼克号在其处女航中在距离纽芬兰150公里处误冰撞山而导致沉没。
泰坦尼克号长约269公尺,排水量为46000多吨,头等舱的票价相当于如今的50000美元。这艘巨轮有16个排水舱,号称永不沉没。有史以来最大、最豪华的巨轮,原订于16日抵达纽约港。
4月10日,泰坦尼克号由英国南安普顿开始其处女航,为赢得北大西洋远洋轮的最高荣誉--蓝飘带奖,船长爱德华-史密斯选择了一条较短的夏日航线横越大西洋,冬季的航向通常不走这条航线以避免与冰山相撞。但船长史密斯仍以22节(等于时速41公里)全速穿越北大西洋的冰川地带向前航行。14日23时45分这条全长269公尺的巨轮与冰山相撞,右舷至船身中央被撕开一道90公尺的裂缝,海水大量涌入船身。船长史密斯立即发出CQD(速来,危险)及SOS求救信号,并下令放救生艇。由于救生艇数量太少,无法容纳全部的2224名乘客,因而船上秩序大乱。装载着许多富人和名人的泰坦尼克号终于在4月15日凌晨2时20分沉没,有1513名乘客丧生,仅有711人生还。死者中包括一些工业界的精英人物,如创建著名的美国麦西百货公司的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和伊希多-施特劳斯,以及泰坦民克号的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
显然,大多数乘客没有意识到出事。船与冰山相撞时,轮船只是稍稍颤动一下,没有激烈地颠簸。一开始,乘客们对此并没在意,他们仍在舱内穿衣服,准备去吃饭。
街头的人们从报上获悉不沉之舟沉没的消息
多种因素增加了这次海难的受害人数:救生艇数量不够,许多没装满人就放下了水,一些人愚蠢到宁愿呆在大船上也不愿把性命交给这些小艇;一些过路船只不相信它们收到的求救信号而没迅速赶到。此外,由于气候很冷,船沉后虽有不少人浮出水面,冰冷的海水却意味着浸在其中的人仍将很快死亡,救生背心几乎没有什么用处。有两只载满从泰坦号上逃下来的人的救生船被泰坦尼克号下沉时形成的旋涡卷进海底。
在逃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感人事迹:船上的管弦乐队直到船沉的最后一刻还在演奏;船上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妻子拒绝抢救,她们在船上与丈夫手拉着手,随着泰坦号沉入大海;百万富翁约翰-雅可布-阿斯特把他的新娘放进了救生艇自己留在船上,人们从此后就再也没见到过他......
由于这次海难,1913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海上生命安全会议,要求加强安全及救护措施。
1985年9月1日“泰坦尼克”号残骸在纽芬兰附近被发现。
不沉之舟沉没
作者:
蓝海
时间:
2006-4-15 08:44
1912年4月15日
泰坦尼克图片集
建造中的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船长
首航中的泰坦尼克号
乘客逃离泰坦尼克号
作者:
蓝海
时间:
2006-4-15 08:45
1919年4月15日
《新青年》提倡男女公开社交
1919年4月15日,《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发表署名杨潮声的文章《男女社交公开》,主张“破除男女界域,增进男女人格”。
他在文章中说,我想男女同是人类,除了生理的组织稍有不同外,井没有两样的地方。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因为这两个字,生出种种的问题呢?照我个人看起来,都是受古人遗传下来的“礼教”两个字的毒。我们人类在上古的时候,没有什么“礼教”不“礼教”,就没有什么男女问题。自从有了这“礼教”两个字,那么男女有起界域来了!有起礼防来了!男女的交际秘密起来了!男女的情感,变成不可以对人说的了!一个四万万人的中国,几乎变成二万万人的两个中国,这不是一件可笑的事么?
他指出,所谓“礼防”,不过是一种假面具,哄哄人的。惟其防得严,一旦抉破起来,更不得了。假使向来男女看得一样,就也不至于有鬼鬼祟祟的秘密行为了。我们不设“礼防”,看人类一律平等,那么,交际自然不秘密而公开,情感不滥发而专一!他又说,女子是人,不是东西。有人格的男,和有人格的女,交际就是人与人交际,无所谓“礼防”不’礼防”。“道德”是真的,善的,美的,“礼防”是伪的,虚的,有“礼防”并不足以致道德,无“礼防”并不就是不道德,并且可以致道德。所以要守旧道德,也不妨使男女之界域破除,交际公开。至于口说维持礼教而多妻多妾者,劝他不必再说了。
作者:
蓝海
时间:
2006-4-15 08:45
1968年4月15日
捷克斯洛伐克实行自由化政策
1968年4月15日, 在捷克斯洛伐克,冬天到来而又逝去,其速度比冰雪融化还快。在布拉格,现在具有着一种清新的政治自由感。希望,使布拉格人的面孔精神焕发。在以往人们慢悠悠散步的市中心各个广场上,人们高谈阔论,互相拥抱,彼此争辩。那些年纪太小,还不记得皇帝是什么模样的十几岁的孩子们, 衣服上钉着印有弗兰茨-约瑟夫头像的扣子。学生们为共产党领导人亚历山大-杜布切克的温和政策欢呼、叫好。 杜布切克相信,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和个人的自由融合于一起,即所谓的“长着人面的社会主义”。
最受人们欢迎的惊人的变化就是报纸面目的恢复,报纸不再满足于重复刊登共产党的宣传。卡夫卡的回忆录向人们讲述各种恐怖故事,揭发秘密警察的暴行。其中一个故事讲到了把犯人用旅行客车送到劳改营,这些犯人在劳改营从地下提炼铀。但对他们之中的任何人都未提供免遭辐射伤害的保护。
捷克斯洛伏克人目前正试图重写历史。诺沃提尼总统说:“最近这几年是我们战后历史的污点。”
作者:
蓝海
时间:
2006-4-15 08:45
1975年4月15日
黎巴嫩内战爆发
贝鲁特随处可见战争中被毁坏的建筑物
4月15日,当炸弹爆炸声和机关枪射击声震撼贝鲁特窗户的时候,巴勒斯坦游击队和基督教长枪党民兵之间的战斗在小小的国家黎巴嫩爆发。这一天死亡总人数接近100人。
右翼基督教长枪党在这个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各占一半的国家有着牢固基础。这个国家的人民在这一冲突中同样分为两派。长枪党反对巴勒斯坦从黎巴嫩领土进攻以色列。这次战斗主要涉及巴勒斯坦游击队将来的家园问题,他们是在1970-1971年被侯赛因国王从约旦驱走的。
这场内战断断续续持续了16年之久。
在贝鲁特进行巷战的民兵
号称“东方巴黎”的贝鲁特已是千疮百孔
巴勒斯坦人在贝鲁特与基督教民兵交战
作者:
蓝海
时间:
2006-4-15 08:46
1986年4月15日
美国空袭利比亚
一道道炮弹光划破长空,爆炸声震耳欲聋(大图)
小图为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坐在轰炸后的废墟旁
1986年4月15日,美国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发动大规模空袭,造成上百名居民伤亡;利比亚宣布击落三架美机,并用炮艇轰击了意大利兰佩杜萨岛上的美军雷达站。入夜,炮火仍未平息,一道道炮弹光划破长空,爆炸声震耳欲聋。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这次空袭中受伤,他的一个养女在空袭中死亡。
从英国基地起飞的美国飞机对利比亚城市的黎波里和班加西进行了轰炸,由于法国和西班牙拒绝为美军飞机开放领空,美军飞机通过空中加油才得以完成轰炸任务,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第一次。这次空袭显然是对据称利比亚卷入了柏林一家夜总会的爆炸事件作了的反应。
轰炸之后的的黎波里
作者:
蓝海
时间:
2006-4-15 08:46
1989年4月15日
英国发生希尔斯堡足球惨案
希尔斯堡足球场惨案
1989年4月15日下午3时,在英国设菲尔德市希尔斯堡体育场,利物浦队和诺丁汉森林队开始了英国第108届足总杯的一场半决赛。
可容纳54000人的希尔斯堡球场内座无虚席,连球门后面的站席看台上也挤满了观众。球赛开始后,场外4000余名无票球迷和迟到者心急如焚,他们势如潮涌,向一个16英尺宽的大铁门入口挤去。3时零6分,大铁门被打开,数千球迷如洪水决堤直冲球门后面的站席看台。看台上正在欣赏球赛的观众毫无准备,有的被撞得人仰马翻,有的不由自主地被推向球场边的防暴网。在大门通向看台的过道上,人群象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连一个倒下,后来者又被迫从倒地者身上踩过。看台上顿时乱作一团,惨叫声、哭喊声四起。被挤压在防暴铁网上的球迷最为遭殃,后来死亡人数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此时主裁判被迫中止比赛。
希尔斯堡足球场一角
十几分钟后,大队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但已造成9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遇难者大多为30岁以下的年青人,其中还有数名妇女。年龄最小的才10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对这一惨案深感震惊和悲痛。撒切尔夫人宣布政府动用50万英镑抚恤受害者。美国总统布什、法国总统密特朗、意大利总统科西嘉、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等纷纷致电表示对死难者家属慰问。罗马教皇保罗二世亦对这场惨重的灾难表示深切哀悼。据意大利卡塔尼亚反体育暴力国际会议上公布的数字,自1946年足球场上第一个重大惨案发生以来,至1989年共有1200多人死于足球惨事,4000多人受伤。
希尔斯堡足球场惨案
作者:
蓝海
时间:
2006-4-15 08:47
1991年4月15日
“希望工程”开始实施
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
1991年4月15日,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自1990年9月以来邓小平、江泽民和李鹏同志为“希望工程”的题词。并宣布从当日起在全国实施“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计划,旨在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希望工程”,尽快使我国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1991年4月摄于安徽省金寨县双河乡张湾小学。当时的“大
眼睛”苏明娟获“希望工程”资助现在已是一位高中生了
“希望工程”受到全社会的支持
“希望工程”发起人是
青基会负责人徐永光
作者:
蓝海
时间:
2006-4-15 08:47
1994年4月15日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文件签署
1994年4月15日,1百多个国家参与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文件签署。
1993年12月15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会议终于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结束。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出席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署了乌拉圭回合协议最后文件和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谷永江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上述文件,至此乌拉圭回合谈判正式宣告结束。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达成协议使全世界舒了一口气。据预计,这一迄今为止最复杂、最庞大的贸易谈判将使全球的贸易量增加。但同时,人们注意到,关贸总协定几乎因欧美在一个“标点上”的分歧而使已经进行了七年之久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前功尽弃。
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于1945年1月提出了“扩大世界贸易与就业方案”,其核心就是削减关税、消除一切贸易壁垒、取消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并提出在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两大原则基础上恢复多边自由贸易。这一方案明确建议成立“国际贸易组织”。1946年2月,美国政府改变自行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的原设想,以上述原则方案为基础拟就“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提出由联合国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联合国成立了一个筹委会并多次举行会议,在1947年4-10月第二次筹委会在日内瓦召开之际,谈判过程中自然形成、并由与会的23个国家签署了一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这个协定便一直作为关贸总协定成立的生效文件至今。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