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香港商人找到了高达几十亿吨的惊天大油田?( [打印本页]

作者: Fatimah    时间: 2006-4-10 19:28     标题: 香港商人找到了高达几十亿吨的惊天大油田?(

  在油价高悬的今天,谁手中有油田就几乎相当于拥有财富金矿。石油,是每个投资家都虎视眈眈的紧缺资源。今年2月从香港传出消息,两个香港商人在马达加斯加找到了远景资源量高达几十亿吨的惊天大油田,这个消息立刻在社会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中国人真的在海外拥有了这么大的石油资源吗?这是个神话,还是个谎话?

 一、一份迷雾重重的石油评价报告

  今年2月27日,香港商人刘梦熊和许智明联合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的一个内容,是宣布许智明控股的马达加斯加石油国际有限公司,获得了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两块总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的油气区块的勘探开采权利,而另一个内容则是宣布由刘梦熊担任执行董事的香港信用卡防盗系统有限公司,以1亿港元的代价,购买马达加斯加石油国际有限公司10.5%股份。

  这原本只是企业并购的一个活动,却因为这两个香港商人拿出了一份《马达加斯加石油地质条件评价》报告,在业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因为这份报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其中一个石油区块,就有21.2亿吨的远景石油储量。刘梦熊讲21亿2千万吨的石油的概念大致上是等于大庆油田高峰期年产量的40倍左右。




就是在这个至今没有过大量产油记录的小岛上,刘梦熊声称发现大量石油
  大庆油田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油田,曾连续27年保持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在马达加斯加找到了相当于大庆年产量40倍的石油区块,究竟能产生多大的效益呢?刘梦雄担任执行董事的香港信用卡防盗公司曾在香港联交所发布了这样一则公告,公告声称,这个区域“发现之石油储备不少于150亿桶。”按照近期国际石油平均每桶60美元计算,马达加斯加的这块油田其市值将高达9000亿美元。这个巨大的好消息,让信用卡防盗公司的股票一下子成为香港股市中的香饽饽。

  9000亿美元,这是个什么概念?中国一年的GDP,也就才2万亿美元多一点,这个油田一下子就让刘梦熊和许智明这两个香港人拥有了富可敌国的财富。但真有这样的好事吗?可上市公司对所发布公告的真实性,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而且刘梦熊和许智明向新闻界展示了他们委托专业机构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做的勘探报告。勘探工作是由辽河石油勘探局的7位专家做的,报告上专门附着这7位专家的专业资质证书,看来都是很有权威的专家,而且这份的每一页,都有这7位专家的联合签名,看来这7位专家对这份报告的态度是极为严谨和细致的,而这个9000亿美元的油田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另外一位中国科学院石油专家刘光鼎,却对这份报告提出了强烈质疑。他说:“此报告不足以做出油气评价,因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刘光鼎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曾任中国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副局长、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在第一线做实地油气资源勘探的研究长达40 年时间。当他仔细阅读了刘梦熊向记者提供的石油勘探报告后,发现了其中致命的缺陷。刘院士说,石油勘探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地球物理勘探,而负责对马达加斯加这块油田进行勘探的7位专家中,只有一位从事地球物理勘探的专业。他实在难以想象这些专家是怎样在两个月内完成这么大区域的勘探工作的。“这份报告的数字连我都看不明白,看不懂。”刘光鼎说。

  一方面是信誓旦旦的石油神话,一方面是业内专家的强烈质疑,究竟哪一种观点更接近事实?记者也特意查询了马达加斯加的相关资料,这个印度洋上的岛国,位于非洲东南部,除了出产矿石、宝石之外,至今没有大量产油的记录,相反石油是该国最主要的进口商品。面对专家的质疑,刘梦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刘梦熊:3102区块也是打出石油出来啦,也有一些地方,几十年下来,老百姓都到那些地方,把油砂扛回家做燃料。

  3102区块是邻近刘梦熊、许智明所宣称的储量不少于150亿桶的2104区块的一个区块,在刘梦熊所提供的评估报告中,我们看到了报告对3102区块出油情况做了这样的描述:“3102区内有6口井有生产石油、天然气的记录,从1916年至今90年的时间里,累计产油140立方米。”

  记者:“这么多年累计产油140立方米,你觉得这意味着什么?”

  刘光鼎院士(掩面而笑):“140立方米也就是产了140吨,这叫什么油气!这份报告研究程度不够,现在做这个结论,油气评价结论下得太早。”

  二、做这份报告的专家更加神秘,有的甚至不存在

  刘梦熊向记者提供的这份报告,从表面上很像那么回事,可一经专家的评点,就发现其中疑问重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辽河石油勘探局的七位专家是怎么做出这份报告的呢?我们的记者决定前往辽河石油勘探局一探究竟。辽河石油勘探局位于辽宁省盘锦市,记者来到盘锦后,首先找到的是在报告上签名的专家崔欣(辽河石油勘探局石油储运工程师)。

  崔欣告诉记者,他确实去了马达加斯加,但当记者问起崔欣在马达加斯加勘探远景石油储量的过程中做了什么,他却给了记者这样的回答。

  记者:你在勘探当中是负责设什么工作的?

  崔欣:我是搞地面工程的,和地下没有关系。

  记者:什么叫地面工程?

  崔欣:地下确定了有油之后,我才能做地面建设。

  这就让记者非常纳闷了,明明是要找到了油以后,才能从事石油储运工作,那在勘探石油的过程中,崔欣具体做了些什么呢?

  崔欣:我没干什么活。



21亿2千万吨的石油的概念大致上是等于大庆油田高峰期年产量的40倍左右。
  记者:没干什么是什么意思?我看那份报告每一页都有你的签名?

  崔欣:对。

  记者:那意思是什么?签名就应该说参与了这个工作?

  崔欣:因为我参与了,去过,只是从这么说。

  记者:勘探到什么样的东西,有什么结果,可以跟我们简单介绍吗?

  崔欣:这个我介绍不了。

  崔欣声称自己对勘探的细节并不知情,建议记者找其他的人了解情况。记者决定去寻找其他的专家。记者来到辽河石油勘探局规划建筑设计院,寻找院长李海龙。院长办公室的门开着,桌上还放着刚沏好的茶,可人却不知道去了哪里。那么他的专业跟石油勘探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李海龙的同事,规划建筑设计院的副院长这样告诉我们:“这些东西他(李海龙)肯定不懂。 要是盖楼,这些东西我们都懂,我们是做建筑设计,不是找油。我们这个单位就是做住宅楼,就是住宅楼、办公楼这些东西。”

  在等待了半个多小时以后,还是不见李海龙的身影,记者只好去找下一位专家,石油地质专业高级工程师李喜海。

  这一次,迎接记者的是紧锁的大门。李喜海的同事告诉记者,他出国了。那么作为地质专业的工程师,是否有相应专业知识参与石油勘探呢?

  李喜海的同事:我们应该是搞油气开发,勘探找油是处于最早最前期的事。

  记者:你们部门的人一般参与不参与?

  李喜海的同事:一般不参与。

  记者又继续寻找石油地质勘探专业高级工程师王绍斌和钻井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柳现民。记者了解到这两位专家都在辽河石油勘探局国际事业合作部工作,但国际事业合作部的门卫告诉记者,柳现民和王绍斌去大连出差了。但很快记者又从王绍斌的同事听到另一种说法,说他去内蒙了。

  方炳钟是这七位专家中唯一一位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的高级工程师,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他的工作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最为重要。那么他能向记者介绍在马达加斯加的具体工作吗?但由于报告上没有显示这位叫方炳钟的工程师在辽河石油勘探局哪个部门工作,记者经过多方打听,也始终没能找到认识他的人。于是记者只好求助于辽河石油勘探局人事部,但人事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库里没有相关的资料。

  不仅方炳钟在辽河石油勘探局人事部的数据库里没任何信息,另一位叫吴兴录的石油地质专业高级工程师,也没有任何资料。记者再次核对了石油评估报告中对这两位专家的介绍,白纸黑字,写的他们都是辽河石油勘探局的高级工程师。可查遍了全局的人事资料,就是没有发现方炳钟和吴兴录的任何信息。

  拿着这份盖着辽河石油勘探局公章的石油远景储量评估报告,记者越来越感觉到迷雾重重,这份报告宣称是由该局7位专家勘探完成,而其中一些人竟然根本不存在,而另一些记者见到的人也表示不清楚勘探的情况,那么这份报告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在盘锦逗留的几天,一直期待辽河石油勘探局负责人能够接受采访,但是该局却 始终拒绝记者的采访要求。但记者拿到了辽河石油勘探局与许智明的马达加斯加石油国际有限公司所签订的一份《备忘录》。其中这样写着:受现有资料、调研时间等客观因素制约,评价只是对3113及2104区块进行油气资源前景的初步评估,仅供甲方(马达加斯加石油公司)参考。甲方因引用此评价内容及评估所产生的一切后果,自行承担,乙方(辽河石油勘探局)不负责任。

  一份评估报告,就连做报告的单位也不愿负责,对于它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不能不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按理说,石油公司委托勘探公司做报告,当然希望报告越准确越科学越好,可从双方签订的这份备忘录来看,这起石油神话,在最初就有许多问题,许智明和刘梦熊更是心知肚明。但他们无论是在新闻发布会,还是香港联交所的公告中,都没有提到这些问题。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为什么接受并认可一份被石油界业内人士称为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报告呢?

  三、推出9000亿美元石油神话,刘梦熊下一步如何设计?

  现在为止,唯一能做为马达加斯加大油田直接证据的那份地址条件评价报告,不仅被权威专家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甚至就连出具报告的辽河石油勘探局也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按理说,做为油田投资方的许智明和刘梦熊,面对这些疑点,应该你我们更谨慎。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他们两人一直对报告中的结论表现的信心十足。

  记者:如果说做出这份报告的人也不是这方面最专业的人,你怎么能相信这份报告呢?

  刘梦熊:我对这个报告里头我们的信心在于什么呢,只是说对有油没油这个方面来讲,我们是相信有油,他们本身也肯定是有油。

  记者:怎么能证明有油?

  刘梦熊:他们说是肯定有油。

  记者:谁是他们?

  刘梦熊:就是那些专家们。

  记者:可是他们并不是做石油地质勘探的专家?

  刘梦熊:但是来讲,你想想看,辽河石油勘探局本身是一个专业的机构,

  按照刘梦熊的说法,这份报告是不是专家做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由一家专业的机构出具的。刘梦熊不重视专家的专业背景,也不管专家干了些什么,而只看重专业机构的名气,他图的究竟是什么呢?

  水皮是中国报界最为活跃的财经评论家,对于这起石油神话,水皮的解读是,有人在编故事。水皮:“ 资本市场经常这样编故事,因为这个上市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编故事的过程”。水皮认为,这一次刘梦熊联手许智明,就是选择了现在股市中最流行的概念——能源。

  记者:“打动您,让您投资这个项目的是什么?”

  刘梦熊:“是基于我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来讲,对能源的巨量需求,跟中国地大物不博之间的矛盾一定要好好去解决,要布局海外的能源市场,为我所用,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我们的企业精神就是追求一个全球眼光,中国情怀,香港精神。”

  那么许智明和刘梦熊又是如何编这个故事的呢?记者发现,早在2005年6月,许智明在位于加勒比海的英属处女群岛上注册了一家公司,名为马达加斯加石油国际有限公司,需要注意的是,它除了名称中包含了“马达加斯加”这几个字之外,跟远在南印度洋上的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并无任何关系。半年之后的2006年1月,许智明又在英属处女群岛上注册了另外一家名叫希望之星的公司。注册资金为100美元。这家公司的所有业务,就是投资他之前注册的马达加斯加石油国际有限公司。

  时间仅仅过去了一个月,2006年2月6日,乌鸦变凤凰的奇迹发生了,刘梦熊担任执行董事的信用卡防盗系统有限公司宣布,以4002万港币收购这家资产净值为100美元的希望之星公司,从而获得了马达加斯加石油国际有限公司约10.5%权益。

  花4002万港币的代价去收购一家资产净值仅仅是100美元的公司,刘梦熊疯了吗?

  刘梦熊:“到目前为止,起码我在这个方面,对信任我的投资者,还没有失败过”。

  刘梦熊在香港股市人称“买壳教父”,炒作题材概念,包装上市公司,正是他的拿手好戏。2月27日,信用卡防盗公司宣布再次出手,以约1亿港元,又购买了马达加斯加石油公司10.5%股份,使得信用卡防盗对马达加斯加石油公司的股份增至21%。公告发布后,一天内,信用卡防盗的股价从6港分,最高上涨到8港分,涨幅达到30%,而且当天成交16亿股,成交股数在香港1000多支股票当中排名第一。

  水皮:几分钱的股票太多了,香港,往往你比如说,公布一个模棱两可事实而非的消息,可能这个股价在短期中间,半天的时间中间能够涨两分钱,三分钱,那么我们大陆投资者觉得一分钱,两分钱算什么概念,但是你要知道按仙股的这个价格来算,一分钱,两分钱可能折算下来就是10%,20%,他如果量大的话,的确也能够混水摸鱼。

  混水摸鱼能摸到多大的鱼?信用卡公司所发行的股份有103亿股,如果每股涨两分钱,这家公司的市值就上升了两亿港元。虽然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但水皮告诉我们的记者,对于那些编造故事的资本玩家来说,好戏才刚刚开场。他要拉大家一起来做,推出一个更大的融资圈钱计划。

  刘梦熊说,他确实有一个“1+9”计划,就是说,他用1美元,如果吸引“国家政策性银行也好,大企业也好,只要带个头,加上民间资金、私营企业资金和外资企业资金,我就有办法去拿到9块钱美金,做“1+9”这个投入。

  在刘梦熊的这个“1+9”融资计划里,最重要的就是国有大石油企业加盟,为他的马达加斯加石油勘探项目竖起标杆。刘梦熊告诉记者,他正在和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中的某一家,进行合作开发马达加斯加石油的谈判。他说:“预期这个作为三大石油公司之一过来,市场上所有怀疑眼光就一扫而空。”

  水皮:就是故事细节了,这个就增加可信度的问题,你比如说他当然是一个信用卡公司,他怎么可能自己采油呢?他必须找一个权威部门来还合作,甚至必须出让股份,找中石油,中石化或者中海油来合作,那么这样大家才会相信,

  究竟谁会相信这个马达加斯加找到惊天大油田的故事呢?

  水皮:马达加斯加在我的印象中,总是跟我们传说中的爪哇国那种地区是联系在一起的,那是一个你无法去验证,查证的地方,所以我们以前都说编故事都编到爪哇国去了,现在故事都编到马达加斯加去了,你说你可能去马达加斯加吗?

  马达加斯加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远了,哪里究竟有没有刘梦熊所宣称的150亿桶油呢?可能很多人难以验证。因为难以验证,所以这个神话就有市场,就在最近几天,刘梦熊担任执行董事的香港信用卡公司宣布他们将在更改公司的名称,新名字叫“智富能源金融集团”,智谋、富裕、能源、金融,这一连串的名词正是这起9000亿石油神话的几大要素。然而,不管公司叫什么名字,最后石油是采出来的,决不是吹出来的。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