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历史揭秘:慈禧的少女时代生活曝光 [打印本页]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6-3-6 19:23     标题: 历史揭秘:慈禧的少女时代生活曝光

慈禧书画及代笔人

慈禧(1835——1908),民间百姓俗称“西太后”,是位妇孺皆知的人物。慈禧除善弄权术、热衷政治外,生活中喜爱书画,尤其爱以“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群臣,以示恩宠,笼络人心。实际上慈禧本无艺术才华,其书画多由人代笔,钤上慈禧专用的印章即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所以,严格地说,将慈禧的书画称为慈禧款的书画更准确一些。

那么,慈禧亲手所作的书法与绘画是什么样子呢?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慈禧于光绪30年(1904年)7月2日用朱砂墨书写的《磐若波罗蜜多心经》,由此可窥慈禧亲书的真实面目。此经文其字结构呆滞松散,笔力孱弱稚嫩,毫无生气,属于初学墨书的水平。至于慈禧亲笔绘画,可见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慈禧“蓼花螳螂”画稿,画上有老师所作的批语,其中不乏“板墨甚有佳处”、“好”、“有笔意”等阿谀之词。然而细审其画,同样属于初学者的水平;蓼花几如断枝枯叶,枝与枝之间杂陈不接,叶与花零乱,其用笔畏缩迟疑,全无功力;一只螳螂也画得离骨岔气不合章法。由此可见,慈禧的绘画能力还远没有达到独立成画的水平。

为慈禧代笔的画家叫缪素筠(1841年——1918)名嘉蕙,云南昆明人,是慈禧绘画的最重要代笔者。缪素筠入宫后,因惯于官场世故,又加之她唯喏承上、和气对下,故博得上至后妃、下至宫监的一致赞赏,尊称她为“女画师”、“缪先生”。慈禧对她优礼有加,赏三品服色,月俸二百金,免其跪礼,常令缪素筠位居其左右,随时教她画画,或为她代笔作画。而清末宫廷画家屈兆麟则为慈禧代笔画松、鹤、灵芝等。

慈禧本人艺术鉴赏力、表现力的低劣,导致了她执政期间宫廷绘画以平庸著称。这期间既没有培养出有创造力的画家,又没有创作出对当时的画坛,或对未来的画坛有影响力的作品。晚清的宫廷绘画在来自民间的、艺术上生机勃发的“海派”绘画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苍白无力,以致常使人们忽略了它的存在。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6-3-6 19:25

近日对外开放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代绥远大将军署衙内展出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有一部分陈列讲述的是慈禧太后少女时代在绥远城(现呼和浩特市)生活的情况,这一情况至今鲜为人知。

将军署衙大堂西侧原为官房,是将军以外的官吏处理公务或休息的场所,目前这里辟为慈禧太后少女时代家庭生活的展室,展出慈禧手绘的两幅国画及家庭生活用品铜盆、铜壶、银锭等。

慈禧之父名惠征,是镶黄旗人,惠征由安徽的后补道台升任归绥兵备道台,便带着15岁的女儿兰儿(慈禧小名)及全家来到绥远城,先后在庆丰街(呼和浩特现有东落凤、西落凤街)等三处生活居住。

从一些历史资料上看,少女时代在绥远城居住的慈禧对文学、书画和历史非常有兴趣,她在此读书、学画、下棋、弹琴,且经常骑马射箭。对于少女慈禧的长相史书中并无记载,野史中描绘她:“每一出游,旁观者皆喃喃做欢喜赞,谓天仙化身不过是也”。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6-3-6 19:26

慈禧后裔揭谜慈禧身世

在北京东城区朝阳门内芳嘉园11号,有一座青砖灰瓦,朱漆大门的漂亮院落,门内建有照壁、水池,院内的两架长势旺劲的紫藤萝,以及一株尚在结果的秋海棠,和闲置在墙边的抱石门墩,废弃在屋角的剥落砖雕,似乎还能让人寻觅到这里昔日作为公爵府邸的遗迹。在这座典型的中国古代套院的大门上高悬着一块由爱新觉罗·毓垣所书“桂公府”三个大字的匾额。当年,就是从这里,走出了两位大清皇后,即慈禧和隆裕。一门两皇后,两世皇国丈的特殊身份,也使居住在这座“桂公府”里的叶赫那拉家族,门庭显赫,后世清史专家也将这座“桂公府”誉为“清末两代皇后的凤凰窝”。 近日,笔者特意去了这座北京城里的“凤凰窝”,并有幸见到了从这个“凤凰窝”走出来的一位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后人——慈禧的四世曾孙叶赫那拉·根正。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6-3-6 19:26

叶赫纳拉氏的起源与大清第一位皇后

据叶赫那拉·根正说:“关于叶赫那拉氏的起源,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元末明初时,已在叶赫河建立了叶赫城的叶赫那拉氏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氏族发生了一场战争,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头领为了使叶赫那拉氏臣服,就指着大地说道:‘我们是大地上最尊贵的金子(爱新觉罗就是金子的意思)!’而叶赫那拉的首领听了一阵大笑,他指着天上的太阳说道:‘金子算什么,我们姓它!’叶赫那拉氏最后打败了爱新觉罗,成为当时东北最大的一支部落。”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6-3-6 19:27

据那根正先生讲,努尔哈赤是用36年的时间统一蒙古与东北其他各部之后,最后才向叶赫那拉氏宣战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叶赫那拉最强大;其二,叶赫那拉的汗是他的亲舅舅,各守关的将领都是他的表哥、表弟,都是亲人。当时,努尔哈赤带着他的千军万马,包围了叶赫城,但他没有马上宣战,而是跪在城前三天三夜,请求叶赫那拉氏投降,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明朝政权。可是叶赫纳拉家族认为,你是我们家的姑爷,你不听我的指挥,还要听你的,那哪行呀!坚决不同意。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努尔哈赤下了一道令,凡是愿意投降的,一律高官厚禄,凡是反抗的不管是谁,我六亲不认,一律尸首分家。就这样,努尔哈赤向叶赫那拉宣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努尔哈赤最终杀进城去,杀了几万人,而叶赫那拉氏的那些被包围的首领也纷纷自杀,宁死不降,直到最后,老一代的都死了,剩下年轻的看到大势已去,大势所趋,才向努尔哈赤投降了。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6-3-6 19:28

叶赫那拉·桂祥与慈禧身世之谜

前面所说的桂公府的主人叶赫那拉·桂祥是慈禧的弟弟,爵位是三等承恩公,满洲镶黄旗副督统。他的大姐是咸丰皇帝的皇后即慈禧,他的二姐是咸丰皇帝的弟弟醇亲王福晋。他一共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被指婚许配给“老五太爷”绵愉的长孙辅国公载泽;三女儿被指婚嫁予孚郡王的嗣子贝勒载澍;二女儿由慈禧做主,成了光绪皇帝的皇后。桂祥一生无所作为,但因了自己一门出了两位皇后的缘故,而门庭显赫。

那根正先生告诉笔者:在桂祥的二女儿入宫被选定为皇后之后,她若从皇宫回来,按照当时的情况,桂祥夫妇要举家在大门外跪迎,要洒扫出宅院的正室供其居住,父母姐妹不能再行家人之礼,而且内有宫女,外有侍卫,甚至亲友的来往都受限制。女儿做了皇后,尽管还没有正式入宫,但这个消息却早已传遍京城,当日贺喜的文武百官200余大员便群集于桂公府外,向府内遥拜,行三拜九叩的大礼,桂祥也摆宴三天,宴请百官。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6-3-6 19:29

不过,桂公府是慈禧的父亲惠征被追封为承恩公,由桂祥承袭之后,才被清廷赐予桂祥的,慈禧并不是出生在这里。那先生告诉笔者:关于慈禧的身世之谜,争议最多的就是她的出生地问题。关于这一点,史学界探讨了许多年,而且还为此成立了慈禧研究会来研究此事,尤其山西长治市有一个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叫刘奇,还出了一部书叫《慈禧童年》,就是根据当地老百姓的口传,和他自己的了解写的,他认为慈禧出生在长治市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叫王小慊,是汉族人。在她4岁时父母因为家庭贫困和疾病,双双去世,而成了孤儿,后来被人送给了他们村中的一个姓宋的富裕户,宋家养了她十年,她也改名叫宋娥龄,在她14岁时,因为宋家败落了,又把她送给了当时的山西作知府的惠征,作使女。有一次她给惠征的夫人洗脚,在洗脚的时候,惠征的夫人说,你慢一点,我的左脚心有一颗黑痣,这是女人富有和前途的象征。宋娥龄说:“夫人,您脚上有一颗黑痔,这算什么呢?我的两只脚的脚心上都各有一颗黑痔。”夫人听了不信,说你拿出来我看看,于是,她脱下了鞋,夫人一看大吃一惊,果然两脚上都各有一颗黑痔,说这是大富大贵,顶天的大富,将来皇后的命呀!因此不敢再拿她当使女,认了一个干女儿,并随了惠征家的民族和姓氏,取名玉兰,后来在皇家选秀的时候进宫。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6-3-6 19:30

慈禧与颐和园

在历史上,慈禧曾经三次垂帘听政,执掌清朝皇权48年,是一位影响巨大却又颇具争议的人物。据著名历史学家、安徽省社科联的翁飞先生称:“慈禧虽然多年执掌大清皇权,但她文化程度不高,留下的文字非常少,研究起来很困难!” 慈禧的曾孙那根正先生也称:“慈禧是个百年之谜,这已是一个社会上的共识,她身上的谜团特别多,同时史学家和一些研究清史的人员,对慈禧也是知之甚少!但说到慈禧的文化程度不高,这是不正确的!慈禧从小聪明过人,对古今中外的文化学得比较扎实。慈禧四岁时,她的父亲也就是我曾祖父的父亲叶赫那拉·惠征,就给她请了两位家馆(家庭教师),教她满汉文化,其中,满文学得非常好,满汉书法留下不少,满语说得也非常好。而且,她从小生得婷婷玉立,美丽出众,并且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聪明才智。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6-3-6 19:31

大清最后一位皇太后和她的兄弟叶赫那拉·增锡

慈禧去世之后,她的内侄女,也就是隆裕皇后成为了皇太后,但此时的大清朝已是风雨飘摇。本来,她嫁予光绪帝,因光绪帝宠幸珍妃而生活得并不是很幸福,待到做了皇太后,仅扶助宣统皇帝三年,便在内忧外患中,签订了逊位诏书,用她苦涩的泪水见证了大清两百余年最后的幕落。也是在她签下逊位诏书两年之后,也离开了人世,年仅46岁。

随着大清的没落,桂公府也归于沉寂,但叶赫那拉氏家族却在此时,出了另一位英才,他就是桂祥的儿子,慈禧的内侄叶赫那拉·增锡。 增锡是1879年生人,做过御前侍卫,从小在皇家贵胄学堂学习,后去保定军官学校就读(保定军官学校,是黄埔军校一分校的前身),毕业以后分到了清河陆军学堂做教官,民国以后改为清河陆军学校,担任校长。他的学生在国共两党做官的很多,可以说桃李满天下,最著名和他最要好的一个是傅作义。傅作义是1912年到1915年,在清河陆军学校就读,和他建立了极深的师生情谊。北京解放前夕,叶剑英、任弼时亲自到增锡家来,请他出山,参加北平的和平谈判,做说服傅作义的工作。他说我找他去谈判?他是我的学生,还是请他到我这来吧。待叶剑英、任弼时走后,他派人将傅作义请到自己家。傅作义来时,非常谦恭。那时,增锡家有一张慈禧赏给他的紫檀龙床,他让傅作义(华北剿共总司令),睡在这张龙床上,可是傅作义说,学生不能睡,这张龙床我镇不住,必须让老师来住,师生推了半天,谁也没睡,两个人掌灯谈了一宿。增锡告诉他:“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当前大势所趋,蒋介石毕竟不得人心,最后被迫逃往了台湾,只有共产党得人心,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坐江山只有这样光明磊落的党派能坐住,你跟着蒋介石跑,能有什么好处,能有什么出路和前途呀!”……

那根正告诉笔者:“可以说,我的祖父在北平和平谈判中,确实起到了不少的作用,做了一定的工作,也使傅作义在谈判当中,回心转意。北平刚刚和平解放,任弼时到我家来送给我的祖父一枚纯金做的毛主席像章(现在依然保存着),他告诉我的祖父说,他向毛泽东介绍了我的祖父,说我的祖父见过慈禧、光绪、醇亲王、恭亲王;民国时张作霖、吴佩孚、段祺瑞、蒋介石、白崇禧都曾拜访过我的祖父,并且他也为北平和平解放做了的很多的工作。毛泽东听了非常高兴,他告诉任弼时说,这个老先生是三朝元老的见证人呀,应该出来为国家做工作,希望我的祖父能够参加全国政协的工作。任弼时就将这话转告了我的祖父,不幸的是,事后不久,任弼时就去世了。到全国第二次政协召开的时候,想到请我的祖父出来,但那时,他也因病去世了。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6-3-6 19:32

“民间友谊大使”叶赫那拉·根正

那根正先生,是1992年调到颐和园工作的。在这里,作为慈禧的曾孙,他以他特殊的身份先后接待了国内外的文化界、艺术界,包括总统、政府要员在内的数百位名人,向他们传播和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介绍颐和园这座饱经历史风霜的皇家园林里无数的美丽传说,以及曾经在这里住了13年的慈禧留下的轶闻趣事。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6-3-6 19:32

新加坡总统来北京,那先生陪同他游览颐和园。他见到颐和园里亭台楼榭上那些用满文书写的镌刻、楹联、匾额时,就向身边的人问起这些是什么意思,当时包括外交部人员,包括翻译,礼宾司的人,竟没有一个人认识满文的,于是,那先生就给他解释了一下,并向他介绍了一下满族文化,听了那先生的介绍,他不住点头,最后,他微笑着向那先生竖起拇指,说道:“中国历史传承有人呀!”……
作者: shishi    时间: 2006-3-6 19:33

dndtnufv [dndtnufv@sohu] 发表于2006-02-12 20:56:33  [回复] [发留言] [送礼物] [此贴发送手机]  




感觉奇怪,好像全篇文章都在宣传慈禧及叶赫那拉的尊贵。中国现在已没有皇帝了,还提什么“中国历史传承有人呀”什么:“市长先生心里明镜似的,他哪敢和您坐一块呀!在我们日本谁要是能跟皇室的人吃一顿饭,那简直是世代的荣誉。”是不是要光复帝制?慈禧时代为中国最屈辱时期,为什么要大加宣传?其后人就因为是慈禧的后人就可以大加赞赏吗?中国千百年来有多少皇帝,那他们的后代是否都要站出来宣传其祖先当初是多么的辉煌,多么的有才能,多么富有吗?中国历代的皇后的后人是否也要站出来宣传一下其家族承出现过多少皇后?
作者: 小胖子哦    时间: 2006-3-7 00:25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