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贴 沉默是金-----原创乐评集 (个人觉得很不错的)
[打印本页]
作者:
牧羊人
时间:
2005-12-1 03:55
标题:
转贴 沉默是金-----原创乐评集 (个人觉得很不错的)
沉默是金(原创乐评集)
我不知道把我的乐评发到文学版块是否合适。但是我始终觉得乐评也上文学的一种。它是用文学的方式去讲述音乐。而音乐,也可以激起创作者对于其他方面创作的灵感。比如说王家卫,他通过音乐寻找电影的灵感。我则通过音乐去寻找写作上的灵感。所以我认为音乐与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共通的。
以下是我那么久以来所发表过的全部乐评。只代表个人喜好。并没有特殊的褒贬含义。如果触犯了某个歌迷的审美观,敬请谅解
1、生命中最不能承受之感动
星期二 2002年9月10日21:35:57
忘了是一个难醒的梦 还是一对难忘的唇 忘了是多亲切的名称 还是个多么难舍的人
忘了是如何相依为生 如何共度良景美辰 忘了是有多少寒暑更 在那年轻时相许以身
嘿 就这么样吧 嘿 就这么样吧 就让血液如年轻时 一样是红
要不是有一个你我看 也不会有如是的我 要不是有这个你走过 我的人生将如何浅薄
要不是曾经有那段恋情 这肉身早已埋没 要不是有那张笑容支持 这灵魂早无法解脱
嘿 就这么样吧 嘿 就这么样吧 就让晴空如年轻时 一样是蓝
要不是有一个你我看 也不会有如是的我 要不是有这个你走过 我的人生将如何浅薄
嘿 就这么样吧 嘿 就这么样吧 阔别的脸色不外乎 一样是黄
嘿 就这么样吧 嘿 就这么样吧 复出的脸色不外乎 一样是黄
——罗大佑《昨日的遗书》
VCD终于让懒惰的父亲给修好了,这几天一直在听齐豫和潘越云的《回声》,体会三毛从歌词中透露出的一生的酸辛。今晚也是预备这样的。但,手却触到了一个侧面满是灰的CD盒,那是《为了爱梦一生》。
记得当年听这盘是震撼的,我惊讶于音乐中透出的原始的淳朴的感动。那时并未听过多少杰歌,但却固执地认为这是最好的一张杰碟。而现在有多久没有碰了?半年?一年?还是更久?
取出碟片放入VCD机,听到《为了爱梦一生》那段让我联想到浪潮的前奏,虽然已没有了初听的惊喜,但仍然是震撼的,仍然为了那份原始的执着而感动着。
后来又听了《梦在无梦的夜里》。记得那时办“最佳国语杰碟投票”时我已经没听了,到现在也很久了。我记得当时我有了VCD机后买的第一盘杰碟就是这盘。听到当初我曾抄下来夹在玻璃台板下的《窗外》,想跟着哼唱,但对于歌词的记忆已经是断断续续。CD当中的《冷静》和《最初与最爱的人》曾经很喜欢,但如今也隐退到记忆的某一个角落不肯轻易现身。
记得邰正宵暂别歌坛的那几年我到处找他的CD或磁带,可惜很难找到。终于在一家音像店找到一盘盗版的磁带,要10圆。我没说什么就买下了。那夜很冷,但我很开心。后来那盘磁带终因质量太差报废了,早被我丢弃,而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特惠的正版邰正宵的CD。我没有去买那些CD,只是后悔当初扔掉了那盘磁带——就算不能再听,也是当初听歌岁月中的一个纪念,也是一种感动啊!
还记得10年前很流行小虎队,他们出那盘《蝴蝶飞》时,当中那首《爱》全班都会唱——除了我。班主任在课余时间让我们全班合唱,我只能哼。于是下决心买了磁带回来,只听那一首,终于学会了,而班上的人却又开始唱《蝴蝶飞》了。我终是跟不上大众的步伐。后来那盘磁带就找不到了。磁带中我也总共听过三首歌而已,除了那两首,还有一首《为梦想找个家》。记忆中磁带的封面似乎印了个蝴蝶,还有三个小小的人影。那时连那三个人叫什么名字,外号叫什么,以及他们的长相全然不知,连歌词也不是完全了解,却也傻呼呼地跟着唱“让我们自由自在地恋爱”。那大概是我今生第一次赶潮流。
如果说杰歌的歌词是让我震撼的,那么生命中第一首让我震撼的歌词便是郑智化的《你的生日》。我第一次感觉到除了悲剧电影,原来歌词也可以让人感动。只是我一直以为那首歌叫《祝你生日快乐》,一直到去年郑智化来南京才知道那首歌叫《你的生日》。
周治平版本的《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没有确切地查过是哪一年出版的,但我知道那个女原唱是91年唱的,那时我已经不小了。但我这一生,都为这首歌的旋律所着迷。后来97年拥有了这首歌的MTV,我看着MTV中飘落的花瓣和那个在钢琴旁狂舞的女子,觉得似乎在我一出生就听过这首歌。我这一生,都极爱这首歌的旋律胜过任一首,我不允许除周治平外的任何一个人唱这首歌,包括那个女原唱——我怕毁掉我一出生就拥有的记忆,我这一生最初着迷的所在。
……
在西祠看到一个网友回忆90年的歌坛,他列出了每月所出的专辑,而消息的来源,则是通过短波中广音乐网。在佩服他的同时却也想,当他发这篇帖到西祠时是怎样的一个心情?是感动吗?是感叹自己匆匆而过的青春岁月吗?
后来这篇帖被DJ大卫做成了一个单元在《大卫的私房歌》中播放。有一天大卫也播放了《排球女将》和《聪明的一休》主题曲,竟然就听哭了。我当年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我竟会为了一段很普通的旋律而感动,而这种感动,竟然是我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
2、昨晚听《大卫的私房歌》的感想
昨晚听到大卫(南京知名音乐DJ)读那篇70年代的人写的对歌坛的回忆性文字,觉得有点嫉妒呢。
曾经在一个电视节目上听到有人这样说:“70年代出生的人是有理想的一代人,他们见证了理想实现的过程(大意)……”
而80年代出生的人又有什么呢?
80年代初出生的人对于音乐最早的印象大概就是《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吧?被长辈抱在手里,傻傻看着电视中那个英俊的男子举箭射向天空,那时并不知道剧情讲的是什么,却记住了那段听不懂歌词的旋律,一直印在心版里。
80年代处出生的人正好赶上了小虎队的狂潮,看着别人追星,自己连小虎队长什么样子成员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就苦苦地求爸爸买回一盘磁带,跟着磁带懵懂地唱着:“让我们自由自在地恋爱……”唱着唱着也觉得有点害羞,小学生对“爱情”是敏感的,认为说了“爱情”两个字就不是好学生了。记忆中的那盘磁带封面上划了一个蓝色的蝴蝶和三个小小的人影。那盘专辑中我最喜欢那首《为梦想找个家》。那大概是今生第一次钟情于流行歌曲。
80年代初出生的人会被后来以唱国语为主的刘德华征服,也会痴迷于张信哲《不要对他说》那有点女人味道的声音。80年代初的人有缘在张雨生最后的日子里认识到他并喜欢上他的《口是心非》。
而这一代人,在学校的“考不好要见家长”的压力中听歌,他们在任贤齐的《依靠》和《心太软》中真正开始了这一生对流行歌曲的执着。他们听到了《原来你什么都不要》的张惠妹磁性的嗓音,他们会哼王菲的《人间》企图模仿她酷酷的打扮,会爱上《如果云知道》中的云式唱腔,他们会为了许志安的《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倾倒而过了很久才知道他八几年就出道了,他们喜欢动感的黎明而实际上黎明是唱慢歌出道的,他们会为了嗓音并不好的郭富城疯狂,他们喜欢动感的郑秀文和陈慧琳,他们崇拜装酷的谢霆锋……他们虽然没有邓丽君但他们有孙燕姿,他们虽然没听过多少小虎队但他们遇见了F4。
80年代人所见到的歌坛是有点衰退有点浮躁的歌坛,70年代的人可以为了一首歌而痴迷,而80年代的人可以为了一个歌星而痴迷。70年代的人喜欢清雅一点的歌,80年代的人则喜欢动感吵闹的歌。
而最重要的是,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民歌运动,虽然我们刚开始上小学港台歌坛就已经进入了辉煌期,虽然当下老歌手的复出让很多老歌迷失望,但是我们搭上了辉煌流行歌坛的末班车,我们可以买到还没有被别人买走的老专辑的原版或仿版;而这又是一个怀旧的年代,我们可以从老专辑的再版中认识到当年的歌手当年的辉煌。再说就算如果我们没有钱买唱片,我们还可以从《大卫的私房歌》中听到那些过往的老歌,从音乐中了解上一代人《飞扬的青春》。
不论是70年代的人,或是80年代的人,至少我们曾走过年轻,至少我们都有过狂热和追求,这样就好。
3、关于过去的音乐和现在的音乐
南京地区一位逐渐隐退的很知名的音乐DJ说,过去的听众是有理想色彩的,过去的音乐是与心灵呼应的,现在的音乐只是个背景,甚至听不到了。昨天晚上和妈讨论音乐,妈感慨到,现在的歌手只要有个漂亮脸蛋就可以唱歌了,只要有五线谱和汉字就可以组成歌了……歌坛真的太乱了……我也想到我们宿舍里成天的SHE和Twins,想到什么"爱情像UFO",想到"爱情和面包哪个重要"、“把大象装进冰箱要几步”,我就想吐。我怀念《上海滩》主题歌磅礴的气势,怀念《驿动的心》开头的火车声和口琴,怀念《旅》开头的航空公司声音和小提琴尖利的音乐,怀念《十三太保》中的古典,怀念《北京一夜》和《粉墨登场》中的京剧味道,怀念《爱的代价》、《童年》、《亚细亚的孤儿》、《妈妈我没有做错》、《赤子》等很多很多歌曲的非常优秀的歌词,但,这些,在现在的歌坛已经听不到了,充斥我们耳朵的,就只有"你背叛了我,我恨你怨你……"就连音乐大师李宗盛,也只能写写《懒得管》和《第三者》了……只有一首《深呼吸》还略有点他当年的影子……他真的懒得管了,因为歌坛的大趋势就是这样,用著名音乐创作人黄舒骏的话(其实是一首歌中的独白)说,"全美国都在RAP,全台湾都在R&B,只有流行没有音乐"……看看香港的英皇娱乐,除了陈奕迅和王杰外,还有那个谢霆锋还稍微能提一下以外,其余的全是垃圾……听过罗嘉良唱歌时的嗓子吗?他是玩票性质那也就算了,但陈冠希、F4的嗓子又比他好多少?还是一张张出。如果是个写而优则唱的,我也就不说什么了(毕竟是个音乐人嘛),我想陈冠希、F4大概是演而优则唱越唱越起劲真以为自己有天籁之嗓吧?还有林心如、赵薇,我想大概不会有人说她们的嗓子好吧(不是针对他们,而是举个例子)?今年台湾金曲奖盲人歌手萧煌奇唱功优异,嗓音独特,而费玉清也是嗓音很优秀,他们两个人入围了最佳男演唱人,竟然有杂志就因为这点说金曲奖不伦不类!难道嗓子好的盲人就因为他是盲人而不能唱歌吗?难道3、40年代的流行歌曲(费玉清的专辑主题)就不能唱吗?难道费玉清人老了在歌坛时间久了就不能唱歌不能领奖了吗?现在的歌迷,听歌的初衷很简单,她崇拜某一个明星,就要搜集他的一切,当然也包括专辑,而歌曲质量的好坏,她根本就不会去管。现在的歌迷,永远也无法体会过去的歌迷的听歌感动。过去的歌迷拿着翻录了不知道多少遍都已经听不清楚的磁带用双卡收音机一遍遍地听,磁带转不动了就用铅笔塞进去转,拆磁带,绞带,以及某个按键飞出去,他们甚至在很多年后才知道当年他们所喜欢的歌手的长相。歌手,是的,不是歌星,他们不在乎他们喜欢的歌手是不是明星,长得如何,他们只知道,收音机里的这个人唱得很好,所以他们会跟着短波广播记录榜单,会为了一盘磁带省吃俭用……现在能有几个年轻歌迷体会过?老歌手复出被称作昨日黄花,是他们真的不行吗?是新人太厉害吗?都不是,因为现在的歌坛是个吵闹和浮躁的歌坛,现在的歌坛没有人能静下心来听音乐和做音乐了(甚至就连唱片的封面,现在的也不如以前的做得有创意了,随便拍个照片就搞定了),现在的唱片公司只想着如何带动歌迷的情绪让他们购买唱片,至于买到的是珍品还是糟粕,他们管不了……
(写这篇文章时有点义愤填膺,这点我承认。歌坛中的好作品也还是有很多,但我说的是总体水平在大幅度下降)
(补记:听到罗嘉良过去在华星时期的歌,他当时的嗓子还可以。我不知道是我对那首他演唱的港剧主题曲的记忆出了问题还是他的嗓子退化得那么快。总之我现在很疑惑。但罗嘉良这个例子我不想再对原文做改动了)
4、小议林夕歌词
以前不大喜欢林夕的歌词,现在渐渐喜欢了,他很会为歌手量身打造歌词。
比如王菲和窦唯幸福地在一起,他会写“就算你壮阔胸膛不敌天气,两鬓斑白都可认得你”;
王菲生了女儿,他写了“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写了“天上人间,如果真值得歌颂,他是因为有你才会变得闹哄轰”,比王菲的《童》都来得早;
王菲感情出现问题,他写了“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王菲离婚,他用《邮差》歌词回应了他当年写给王菲幸福婚姻的《约定》:“认错旅店的门牌,认错要逛的街,便当冷了想保存,怎可以乱摆,没有你我的和弦,但有结尾浮线,黄叶会远飞这场宿命,最终只能讲再见”(《约定》的歌词是这样的:“还记得当天旅馆的门牌,还留着笑着离开的神态,当天整个城市那样轻快,沿路一起走半里长街,还记得街灯照出一脸黄,还燃亮那份微温的便当……还记得当天吉他的和弦,还明白每段旋律的浮线……还记得相约看满天黄叶远飞……”)
王菲一个人生活,他写了这样的歌词:“这千金重情书 在夜阑静处如门前大树 没有他依靠 归家也不会撇雨”;
王菲和谢霆锋终于承认了在一起,他写了“懂事之前情动以后长不过一天 哪一天 让一生 改变……”
林夕写了《因为爱所以爱》(“因为爱所以爱感情不用拿来慷慨 谁也不用给我一个美好时代我要你现在”)和《你不会了解》(“你不会了解我守住人间每一夜”),通过谢霆锋的歌声告诉人们那样的一份不被世人接受的爱情。
林夕为王杰写了《漂流物语》(“遇过几个爱恨对象,令我改变过命运 当中多少可以放心 有多少次抱得紧 在哪一角可安分 留得低多少脚印 在你身边可会有幸 找到了安稳”)和《相间欢》(“难道我们当初恨恨爱过是一种折磨……越痛惜的爱情仿佛一般都输了再输 绝对不可理喻但情越浓越不能同住”),一个当年在婚礼上很开心得笑着的幸福男子,最后落魄地一人回来了,他的感情,凝聚在了这两首歌里。
林夕更为具有光辉母亲形象的叶德娴写了很感人的反映家庭血缘亲情的《赤子》:“一生人只一个 血脉跳得那样近 而相处如同陌生阔别却又觉得亲 一生能有几个 爱护你的也是人 正是为了深爱变遗憾……”
林夕还为张国荣写了很能代表张国荣自己心声的《我》:“不用闪躲 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一个同性恋巨星的表白。
而他为电影《玻璃之城》填写的主题曲又是多么感人和紧扣电影主题:“多得这雨势将烟花扑毁 才令我体会凡事会枯萎 多得这刹那不小心脱轨 遗憾才会令你珍惜得彻底 同渡过这盛世 随手都踩到星火的美丽 但我怎知道这份执迷抱入来世仍在你躯体……”已过不惑之年的两个人,各自有家庭,但却仍然为了对方痴迷,仍然珍存着流逝的青春岁月里爱情飘势的岁月……
他用他的《皇后大道东》和《青春舞曲2000》反应了香港的社会……
……
他的歌词并不像黄舒骏、罗大佑、郑智化的歌词那样有哲理性,也不像张洪量、周治平的歌词那样柔美,当然也不会像陈乐融的歌词那样贴心,也没有李宗盛对爱情那样深刻的体会,连刘卓辉歌词中那份真实的赤子情怀也没有,你不会一下子就喜欢他的歌词,但你慢慢的品位,你会发现,他确实是用了心去写歌词,他为每一位歌手写下了属于他们的歌词,他用他的歌词,为每一位歌手说话,说他们心里正要说的,或者根本就不敢说的话。
这就是林夕。
这就是林夕的歌词。
5、内地引进版一直很差且越来越差
1、内地引进版会改变唱片名称
虽然改变唱片名称无关紧要,但是唱片名称也是唱片完整的一部分啊。就好像你明明叫张三我给你改作李四你也不愿意啊……类似的有陈慧娴的某张唱片(内地引进时叫《留恋》),以及王菲的《Di—Dar》(内地引进时叫《迷路》)等。
2、会改掉港台原版的专辑封面
港台原版的专辑封面有很多都是很有艺术感的封面,而内地在引进时竟然变成了一个大头照。如王菲的《胡思乱想》,港台原版的封面是许多残缺的字,很有艺术感,而内地竟然是一张很丑的照片……
3、歌词部分内地偷工减料
港台原版唱片的歌词部分做得很有艺术感,如王菲的《乐乐精选》,歌词背景是灰蒙模糊的公车、出租车和老房子等,上面的歌词是用手写上去的;而内地早期的CD和磁带根本就没有图画,只有白纸黑字。现在就算有图画也偷工减料,远没有港台做得精致。
4、 会删减歌曲
那就听音乐好了,反正唱片主要是用来听的。可是听也不行。
因为有些歌曲没通过就删掉了。例如王杰的《万岁》和《我唔讲粗口》,此外还有陈奕迅《反正是我》专辑中的《低等动物》以及陈小春《抱一抱》专辑中的某一首歌曲等等(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5、会改变歌曲的顺序
那就听剩下的歌曲好了,反正也有得听。
但本人认为一张专辑中的歌曲以这样一种顺序排放一定是有原创作者的一种用意,如果改掉原来的顺序会破坏掉那种连贯性和整体性。类似的情况有伍思凯的《想念》、谢霆锋的《玉蝴蝶》、王菲的《Di—Dar》等。
6、绝大多数的EP和某些专辑根本就不引进
那就不听有改动的唱片,听其他的好了。也不行。
因为EP的歌曲数量很少,所以绝大多数都不引进,如叶德娴的《叶缘》、万芳的《收信快乐》等。甚至连某些专辑也不做引进,如黄小桢的《大溪地》、莫文蔚的《一朵金花》、陈秀雯的《仍旧是旧爱》、林志美的《当林志美遇上鲍比达》等。
7、唱片引进速度实在太慢
喜欢的唱片不引进的几率应该不会很高吧,那就听其他喜欢的好了。更不行了。
本人等伍思凯的《想念》等了半年,实在等不了了就去买了一盘盗版,而正版却在一年多以后才出版发行。更有一盘周传雄的《忘记》大概隔了两年才推出……连盗版都被卖光了才推出!
8、价格太贵
香港个人月收入大约1.5万圆人民币,而CD卖80--100圆人民币,而内地个人月收入1500圆人民币左右,CD却卖48--90圆人民币,难道还不贵吗?值得欣喜的是很多CD已经开始降价了,不过降价的同时拜托质量可不要下降啊!
6、如果大卫离开(只是如果)
一遍遍地听黄凡的《七月》。那是Radio版。喜欢这个版本多于那个女歌手的版本。喜欢当中穿插的黄凡的说话声,以及淡淡低低的伴奏,黄凡的声音是很好的。
当张国荣死时看到有人写张国荣死了他们那一代的青春断了。不知道黄凡走了,多少人的青春又断了。
如果大卫离开,或许我的青春也断了。
对于一个酷爱音乐的人来说,了解一首歌曲,总是要通过媒体的传播。对于我来说,一向不喜欢在电视上看歌。由于有些歌没有拍MTV,所以在电视上只能听到拍过MTV的歌,有很多好歌就这样错过了。电台不一样。喜欢听一个DJ放歌,不只放主打歌,也放因他喜欢而推荐给我们的歌,甚至放很少人注意过但真的很好的歌。喜欢听DJ说他对那首歌的感触。
总觉得音乐节目的DJ是用心去做音乐节目的,而不单只是推荐完歌曲就了事。
其实黄凡走了是有前兆的。黄凡曾经在节目中说,他年龄不小了,还要被迫接受这么前卫的歌曲(大意)。那是2002年的某一天,他放了一首当时很新的歌曲后这么说的。
在台庆上听到他高声唱齐秦的歌曲,可以感觉到那一代人的少年和青春的岁月。看到他们的梦想,还有理想。
周六大卫节目的专题也不知道做了多久,总之是回顾台湾歌坛一直回顾到2000年。不断有歌手进入歌坛,也不断有歌手离开歌坛,从最初真挚淳朴的音乐到离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近越来越时尚和吵闹的音乐,看到成长的足迹,看到时光的影子。
那些是曾经爱过疯狂过的歌曲。那些是自己梦想和理想的代名词。
经由大卫的推荐,我们听到它们,喜欢他们;再经由大卫的“复播”,我们回顾它们,也回顾我们过往的岁月。
现在周六的节目越来越短,很担心就和其他那么多节目那样,在某次台庆后消失。
不听新歌推荐(包括《流行歌曲现在时》),不听排行榜,只听老歌。
我问我自己,如果节目没有了,如果大卫离开了,我还可以听什么?
7、最灿烂的女声及歌坛衰退论
2003年9月27日星期六11时21分25秒
先说说我认为最灿烂的女声,再由此引入关于歌坛衰退的问题。
我所说的灿烂不是单纯地指嗓音好。嗓音好的女歌手很多,嗓音好得有个性的女歌手也很多。我要说的是灿烂。就是指这个歌手的音色不仅好,而且不单一。
邓丽君。她的中、低音很甜,让人听了心里很舒服。而她的高音部分声音变得很亮(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专业词语我不大会用),在她的很多歌里都有体现,比如很多歌的副歌部分。
王菲。这里说的王菲是指早期的王菲,即从第一张专辑一直到《胡思乱想》那张专辑止。如果你听过王菲在《执迷不悔》那张专辑中那个版本的《执迷不悔》,相信你会惊为天人。她早期的嗓子高音部分音色相当亮,一改中音低音部分的清脆。这张专辑是王菲嗓音的高峰期,然后王菲的嗓音开始下滑。她唱《暧昧》已经明显暴露了嗓音的不足。到现在王菲的嗓音就只剩下空灵去骗骗新歌迷了。建议听听《有缘的话》和《多得他》。
顺子。并不怎么关注顺子的歌,但她的嗓子很有外国人的特质。尤其她在唱略有些蓝调风格的外文歌时,如果你并不知道这是顺子在唱,或根本就没听过顺子的声音,或许你会以为是个外国人在唱。至少我就有过这样的感觉。低音低沉,中音浑厚,高音像外国人那样亮,而到了音色的极限声音又很尖很空灵像鸟鸣。我很喜欢这样的声音。可惜的是顺子虽然有好嗓子但一直没爬到天后的地位。建议听听顺子的《Without Love》,收录在《我的朋友Betty Su》专辑中。
那么最近的歌坛新人中没人了吗?说说本多RuRu吧。不知道是不是外国回来的歌手都比较强,就像当年外国回来的画家都比较吃香一样。顺子是美国回来的,RuRu是日本回来的。她的第二张专辑我没听过没,但第一张却很认真听的。她的嗓子有点像早期的王菲,不是说音色像,而是说声音的变幻很像低音中音都很清脆,到了高音变得很亮。建议听听《美丽心情》专辑中的《寂寞的游戏》和《午夜彩虹》。当然本多RuRu的嗓音和前面三位已经不能比了,但跟当今歌坛很多的歌手比起来还是算不错的了。
***************************************
我认为港台流行歌坛的衰退是从香港开始的。曾经听人说香港歌手卢巧音是实力派歌手。在我买的《玻璃之城》原声上有她的一首歌。后来又在电视上听过她的歌,是和一个国际著名口琴师合作的。我感觉她的嗓子也不过如此啊,感觉她的歌过于平淡,一点感觉也没有。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至少我听的这两首是这样的),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实力。还是老老实实做偶像派好。还有容祖儿的歌也听过,也不谈她的嗓子如何了,听过的那几首歌旋律都过于简单。再说Twins,她们嗓子不好是人人皆知的,就不多说了。最近听闻英皇又出了个什么Boy's,又听说英皇想邀一个15岁的女孩出道……雷声大雨点小,根本不是做音乐,而是卖音乐赚钱。和不法商贩没什么区别。
看看香港歌坛,除了那些老歌手能上得了台面外,有几个歌手有那样的实力?空长了一张漂亮脸蛋。更有甚者连漂亮脸蛋都没有,都不知道靠什么走红的。先不说歌手的实力,就说歌曲本身:什么爱情像UFO,还有很多歌词肤浅旋律简单的歌曲……大家都说陈奕迅的嗓子好,但跟老将相比也不过如此(这里不是要贬低他,而是举个例子,他确实算是个好歌手)。被人称作嗓子好的陈奕讯的嗓子也不过如此了,那些没人说好的歌手的嗓子也就烂到家了。
台湾歌坛虽然也在衰退,但还是有一些有一定实力的新人在撑着。而且歌曲的风格旋律歌词也略比香港好一些。至少还能写出温馨如《我的朋友Betty Su》,感人如《只为你唱》这样的歌。当然也有一些垃圾歌曲,如“把大象装进冰箱要几步,把爱情怎样要几步(歌词淡忘了)……”,“公园里,谁家狗狗在大便”……这么不雅的词汇拜托请不要放到歌曲中来!
某天在电台听过一个叫萧淑慎的女歌手翻唱《萍聚》,且不论她在歌曲中加了说唱,光听她的嗓子就感觉烂!我都不知道这样的嗓子又怎会让她唱歌的!想必这一定是位大美人了!
被人称作好嗓子的周蕙其实也不怎么样,其他的也就更……
唱片公司希望在短时间里收到高效益,所以在选择歌手方面“顾脸不顾声”,在出专辑选歌方面有失水准,而过度的包装也遮盖了歌手本来的特制,再加上盗版的侵略,以及现在的小歌迷有失欣赏水准只知道一味追星,导致歌坛最终衰退!
从1980年歌坛开始慢慢走向成熟到现在2003年歌坛开始衰退,23年的时间。那么请问,再过23年,我们的下一代,以及到时也许仍喜欢听歌的我们可以听什么?或许到时歌王歌后的桂冠要颁给公鸭嗓了!
8、我们不怕天黑
2003年10月18日星期六11时17分56秒
我看不清楚你的面孔 却能感觉到一些视线的温度 我看不清楚挥动的手 只相信将希望付出一定能握住 关与爱 我以为不是用眼泪召唤眼泪 所以我教会我的吉他唱着世界很美 让孩子们睁开眼看着最美的蓝天 约好了明天的太阳 我们不怕天黑
——小林《约好了明天的太阳》,作词:叶风
如果我能看得见 就能轻易地分辨白天黑夜 就能准确地在人群中牵住你的手
如果我能看得见 就能驾车带你到处遨游 就能惊喜地从背后给你一个拥抱
如果我能看得见 生命也许完全不同 可能我想要的我喜欢的我爱的都不一样
眼前的黑不是黑 你说的白是什么白 人们说的天空蓝是我记忆中那团白云背后的蓝天
我望向你的脸却只能看见一片虚无 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忘了掀开
你是我的眼 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 你是我的眼 带我穿越拥挤的人群
你是我的眼 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 因为你是我的眼 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萧煌奇《你是我的眼》
很喜欢这两首歌。第一首是在一个晚会上听见一位盲人(是弱视患者,接近盲人的程度)演唱的,我迅速记下了歌词。第二首歌昨天刚刚拥有。
我很喜欢“关与爱 我以为不是用眼泪召唤眼泪 所以我教会我的吉他唱着世界很美”这句,这才是对生命最正确的态度。
至于第二首歌,虽然也是用了歌手自身是盲人来做卖点,但是没有从坚强那方面去写,而是写了爱情的那方面,很有新意。“因为你是我的眼 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很感人的句子。
昨天报纸上报道了盲人歌手萧煌奇将来大陆做巡回宣传,并且和10年前的郑智化作比较,还说郑智化因为一首《水手》红遍歌坛。其实郑智化的那首《水手》可以算被很多人骂过,大家都觉得烂(虽然跟以前的作品比是有些差,但我觉得还好)。郑智化的成名作是他的第一张专辑《老幺的故事》,里面根本就没有《水手》。《老幺的故事》,一首真的很好很好的歌(郑智化的好歌很多很多,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来大陆演出都只让他唱《水手》。这对歌手和歌迷来说,甚至对歌坛来说,都是一种悲哀)。郑智化能进入歌坛,是凭他创作上的才华,根本无意用他自身的缺陷来做卖点。
萧煌奇的嗓音真的很好,如果光论嗓音的话,他完全可以算“歌王”。但在唱片文案中看到,这张唱片的出版是离不开台北市劳工局的经费挹注的。或许唱片公司肯发行它,是因为歌手是个盲人,有卖点。
也许是我想得太现实了。
总之祝你成功吧!
9、青春之歌
2003年10月25日星期六15时1分
买到一盘引进的唱片,名叫《长青树2》。是香港七、八十年代歌手的合辑。总之不管他们是否当红,当中有一些歌手在那个时代的大陆是鲜为人知的。
明知道是一盘主打歌的合辑,没什么收藏价值,而且又是引进的,但依然很高兴的买了。
当中的歌手都有着好嗓子,就算有被人称作偶像派的歌手,也比现今的歌手嗓子要好。
一首首地听,都是具有古典风格或是很安静的歌,听下去让人觉得心里很宁静。就算是磅礴如《铁血丹心》,搞怪如《柔道龙虎榜》的歌,都让人觉得心里很宁静。
现在唱机里张德兰在唱歌,唱的是《明月千里寄相思》的粤语版本。张德兰的嗓子不是很甜,也不老气,但听起来是那样贴心。试想一个歌手的嗓子听起来都不舒服,再好又有什么用(我的意思是别人都追捧他/她好,其实也不过如此嘛!听起来一点都不舒服)?更何况有很多歌手连好嗓子都没有就出来唱了。
在书店看李碧华的专栏,她说她怀念姚苏蓉、邝美云和另一个歌手(六十年代台湾的,名字一下忘了,可能是婉曲)合唱的《今宵多珍重》,她问现在有几个年轻歌手能体会到这份感情?李碧华在很多文章中都提到了流行歌曲的问题,还说很久都没有买新歌了。
我家里不是没有新歌,但也只听过而没有感动。虽然也好听,但终是没有老歌那样扣人心弦。还记得那曲《京华春梦》吗?歌词的精练和旋律的婉约打动了多少人(遗憾的是我至今还不曾拥有。阿姐不仅是令人敬佩的好演员,更是令人敬佩的好歌者)!
而现在充斥我们耳朵的,全都是无聊的不知所谓的煽情的爱情。听听过去的歌手真挚的发自内心的热情,听听过去的歌手的嗓音,对歌的诠释,自己亲自去听听过去的歌吧!
我听一位著名的香港作词人说,现在给歌手作词必须要作关于爱情方面的,不然唱片公司不收!什么道理啊!难道流行歌曲就等于情歌吗?有没有听过内地对罗大佑的评价:听了罗大佑的歌才知道,流行歌曲不只是风花雪月、靡靡之音!说流行歌曲等于情歌的人是多么无知啊!他在破坏我们的音乐——人类文明的瑰宝!
记得那时看港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当时还小,只觉得当中的歌好听,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会和春天有个约会,春天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春天的意思是比喻没有冻结的感情吧,或者也隐含了没有冻结的生命的热情,即青春的意思吧。
当张国荣死时有人写文章说他们那一代人的青春断了。后来Beyond来北京开个唱,当歌迷看到黄家驹的影像后都哭了。也看到网友说当年省钱买磁带的经历,以及听到DJ当年听歌的感动……有时候我们怀念一首歌,难道真的只是在怀念一首歌吗?我们是借着怀念这首歌去怀念我们仓促的青春啊!
李碧华说看到无线台有个综艺节目搞老歌回顾,请到了叶振棠,虽然节目不多,但仍然很开心能有那么一期。我也在报纸上看到张德兰离开歌坛十几年后意外复出,出了旧曲重唱的碟,卖得多么多么好。
不断地有歌手离开歌坛甚至永远离开我们,不断地有歌手在记忆中尘封;但同时也不断地有老歌手传出新闻甚至复出,不断地有老歌手出唱片。
我们是幸福的,不管他们是离开或是回来,不管他们带给我们的是伤心、失望,或是欣喜,我们都不曾后悔。我们经历过我们的青春,飞扬的青春。
夜阑人静处 响起了一诀幽幽的Saxaphone 牵起了愁怀于心深处 夜阑人静处 当听到这一诀幽幽的Saxaphone 想起你茫然于漆黑夜半
在这晚星月迷蒙 盼再看到你脸容 在这晚思念无穷 心中感觉似没法操纵 想终有我日我面对你 交低我内里情浓 春风哪日会为你跟我重逢吹送
夜阑人静处 当天际星与月渐渐流动 感触有如潮水般汹涌 若是情未冻 请跟我哼这幽幽的Saxaphone 于今晚柔柔地想我入梦中
夜阑人静处 当天际星与月渐渐流动 感触有如潮水般汹涌 若是情未冻 请跟我哼这幽幽的Saxaphone 它可以柔柔将真爱为你送
若是情未冻 始终相信我俩与春天有个约会 I have a date with spring。
——刘雅丽《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作词:钟志荣
10、最近在听的好歌
2003年10月27日星期一19时20分
《爸爸的草鞋》
原来并不喜欢台湾的校园民歌,觉得够老土。因为叶佳修写的一首《爸爸的草鞋》,开始喜欢台湾校园民歌。
如果你是一个对生活很热爱,有着美好向往的人,那么你就一定要听校园民歌。
叶佳修写的《爸爸的草鞋》,张明敏唱的。我不知道由香港人唱出来算不算是校园民歌。张明敏的嗓子不算是很好,但听起来很舒服。虽然他的国语发音并不是很标准,但歌词却写得相当好。
“爸爸有双草鞋 搁在鞋柜上 他常默默地盯着他望 仿佛注视着茫茫海上的一艘船 泮且一颗泪滴到鞋上 映出这段故事好长好长
“草鞋是船,爸爸是帆 奶奶的叮咛载满舱 装满少年时的梦想 充满希望的启航启航 船儿行到黄河岸 厚厚的黄土堆上船 夜来停泊青纱帐 天明遥遥山海关
“草鞋是船 爸爸是帆 奶奶的叮咛载满舱 一股离乡的惆怅噎满腔 蓦然回首又要启航启航 一路跋涉到江南 洞庭湖景无暇看 峨眉山下好荒凉 不堪回首泪暗弹
“草鞋是船 爸爸是帆 故国的叮咛不敢忘 强忍无奈小别的悲怆 信誓旦旦又要启航 船儿航行到澎湖湾 多了妈妈来操桨 深情款款撑起疲惫的帆 又冲破了许多风浪
“草鞋是船 爸爸是帆 远远的故乡在召唤 满载半世纪漂泊的沧桑 倦航的船儿快乐靠港
一家人和乐生活的场景 ,一个男人漂泊岁月的再现,但更多的,是表现出了一个人的赤子之心:对祖国、对家园的热爱。原来表现这么深沉的感情并不需要磅礴的气势,这么简单的音乐就可以表现出浓浓的真挚的感情。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并不喜欢邝美云的国语版本,喜欢刘雅丽的那个版本。歌词中说到Saxaphone,伴奏中也真的有Saxaphone。歌手的嗓子并不算老,也不甜,也不尖细。她用冷静的声音吟唱着心中澎湃的感情,越冷静越让人觉得澎湃。一首电影的主题曲,一首很安静的歌曲。最后一句是全歌的画龙点睛之笔:“若是情未冻 始终相信我俩与春天有个约会 I have a date with spring。”
《大亨》
徐小凤的声音跟我想象中的并不一样。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那般洪亮。这样就好。歌词很好。喜欢粤语歌曲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歌词中有很多都是劝人清心寡欲导人向上的。喜欢这个声音,也喜欢这首歌。只是听她用粤语唱“何必呢 何必呢”这句因为听不习惯而觉得有些别扭。
《故乡的雨》《每当变幻时》
我不知道薰妮是谁。我觉得她的声音有点像邓丽君。《每当变幻时》不想多说什么,只想说很喜欢副歌部分薰妮的嗓音。至于《故乡的雨》是翻唱自日本的《北国之春》。邓丽君也唱过。两个类似的声音,邓丽君唱出了柔弱缠绵,一个女人得到爱情时的心声;而薰妮却可以唱出完全不同的风格:游子思乡的情怀,使得歌曲更加大气。薰妮的嗓子不见得比邓丽君好,但她却有邓丽君完全没有的一种气质。虽然我是邓丽君的歌迷,但这首歌我更加喜欢薰妮的版本。
《相识也是缘分》
《明月千里寄相思》的粤语版本,不知道多少人唱过了。听过蔡琴和徐小凤的版本,都是很老的嗓音。张德兰的嗓音不同。是略有点尖的甜甜的嗓音。她也是唱出了与别人不同的风格,使得歌曲更加婉约小巧,更具有女子细腻的情怀。一首歌不同的声音可以诠释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伤感雨天》
我不知道方丽盈是谁。只觉得她的嗓子很多歌手都有类似的嗓子。这首歌觉得很耳熟,而且我也会哼,但就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到底是翻唱了哪一首国语歌曲(高手帮忙想想吧)。觉得香港的音乐人真是厉害,不论台湾的或是日韩的歌曲,拿来后都能翻唱出自己的风格来。
《在水中央》
林子祥的歌听得不多。我是喜欢具有古典风格的歌曲的。80年代的香港有很多具有古典风格的歌曲。例如这首《在水中央》,前奏是古筝(?我对乐器不大了解,说错了别见笑)林子祥的嗓子在这首歌中很清淡,会让人联想到游山玩水的潇洒诗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林子祥可以如《男儿当自强》中那样豪迈,也可以如《在水中央》中的这样书卷气。一个很好的歌手。
《十三太保》、《雪山飞狐》
分别是罗文和关正杰的。为配合电视剧而唱的歌。它们的编曲让我想到了京剧的开场。或者粤剧也是这样的。编曲给人的感觉是:剧情正在进入高潮,正在最紧要的关头。
都是一些当年很红的主打歌曲。是否主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没有错过。
11、王菲《将爱》听后感
2003年11月11日星期二15时33分
《将爱》
“将爱进行到底”的缩写。这句歌词很俗气,因为内地也有一首歌叫《将爱情进行到底》。
这首歌让我想到《寓言》中的《再见萤火虫》和《王菲(2001)》中的《光之翼》。王菲总喜欢在她的专辑中带上这种很大气的歌曲,连唱腔都很相似,是用了粗嗓子在高歌。
编曲神秘而诡异。
《空城》
是陈晓娟对《推翻》和《流年》的延续吗?不是。是莫文蔚《爱》的延续。旋律和编曲风格都和《爱》雷同。大概两首是同时作的吧?钢琴低低的伴奏,王菲空灵的嗓音,听起来很舒服。清凉的夏天让人有寒冷的感觉。
《不留》
前奏和整首歌的感觉不太一样,很喜欢前奏。喜欢鼓声在当中的搭配。王菲前几句的嗓音经过处理,处理得很好听。王菲一贯略带些另类的曲风,刚听会有些不习惯,听过了会越听越有味道。张亚东的编曲真的很不错啊!只是歌词……抱歉,金曲奖的评委们:我和李宗盛一样看不懂。
《美错》
有个著名的音乐DJ说专辑中最喜欢的歌就是这首。
同感。我最喜欢的也是这首。
同《红豆》、《当时的月亮》、《笑忘书》、《流年》一样好听,旋律相当流畅。但于前者不同的是,比它们要更为空灵,更为清淡,旋律很轻快,也更能让人回味。郭子继《矜持》后的又一好作品,总能表现出最好的王菲,最适合大众口味但又不商业化的王菲。我个人感觉一首难度很高的歌曲。
《乘客》
同样是适合大众口味但不商业化的歌曲。王菲用低雅的嗓音懒洋洋地演唱,配上林夕很随意的歌词。让人想起公路上很惬意游车河的人。这样一首歌,我认为具有巴黎庸懒浪漫的情调。
《阳宝》
王菲的词曲。我没有太大的感觉。
《旋木》
袁惟仁的曲一向是可以用简单的伴奏突出歌者的气质的,而流传度也很广。这首歌歌词很温暖,但也很感伤。或许王菲自己就是旋转的木马吧。淡淡的吉他伴奏,突出王菲的空灵嗓音,会想到上一张专辑的《等等》,也是用吉他衬托出王菲嗓音中的空灵。没有了《执迷不悔》中高亢地向全世界告白要走自己的路的勇气,多了一份没有去办法选择的哀伤。
《四月雪》
据说是纪念张国荣的。另类的歌曲。估计接受它的人不多。歌词没什么太大感觉。很喜欢张亚东的编曲。
《夜妆》
觉得太过于另类,估计很少有人接受。就像那年的《Di-Dar》专辑,太过于另类。歌词半古典化。张亚东是内地我很喜欢的一个音乐人,他的作曲和编曲,那样不偏离主流的另类。
《烟》
不知道内地为什么要改名叫《缘》。整首歌描写的就是抽烟上瘾的感觉。喜欢旋律营造的烟雾袅绕的感觉,让人迷醉。
《MV》
林夕的歌词是说一位歌手在拍MV的情景。不是说谢霆锋会被隐去姓名吗?估计也无法隐去,因为其他的都是名音乐人。旋律实在很难听。
《花事了》
《乘客》的粤语版,不多说了。
《假爱之名》
引进版被删除,不说了。
12、关于王杰,或者不是
2003年12月5日星期五13时49分
我有很多偶像,王杰、王菲、叶德娴、张洪量、罗大佑、李宗盛、周治平、万绮雯、郑智化等等……或许跟很多人比起来,我并不算是一个Fans,因为我不会为了他们存钱买绝版,不会疯狂搜集他们的一切消息,不会跟踪他们的行踪,甚至不会在见到他们后尖叫。包括对天下杰缘的主角——王杰,他来南京参加综艺节目,我也没有去。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没有在天下杰缘发过言。王杰的唱片我拥有的不全,新歌我又没太大的感觉,我不想对他的音乐多做评论了;而我也不愿意参加那些狂热的崇拜,因为我根本就没有狂热过。
这几天的压力很大,因为工作。每天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听歌。每晚临睡前都不想睡。因为我害怕,害怕一睁开眼睛天就亮了,我就要离开家。
之前几天比较轻松,我一直在听王菲、罗大佑和李宗盛。而这几天我离开了我生命的支柱之一:音乐,我感到自己快要崩溃。
公司里放的是公司的店歌,不然就是很嘈杂的时下流行的音乐,这些都不是我要的音乐。我要的音乐在我的书架上,但我只能看着它们却无法聆听它们。
昨天晚上实在忍受不了,打开电脑写日记。
又想到那年,那个冬天,从冬天一直到夏天。每天晚上都不想睡,夜夜听歌不睡,不然就听广播。我不希望明天到来,虽然不睡觉这样的做法很愚蠢,但……我真的很恐惧。
那时听的是王杰的老歌。我试图用歌声来安慰自己。
电脑里没有王杰的老歌。我是喜欢一边用电脑写东西一边听歌的。我拿了几张王杰的唱片,拷进去几首我非常喜欢的歌,设立了播放列表。
那首《心痛》。这么久以来我一直认为歌词写得狂烂。但他的编曲,歌者的唱腔,营造了一个何其安静的世界。或者说宁静。没有任何一种音乐会是静的,但这样有点“老土”,或者说和时下流行的音乐格格不入的老歌,让人的心一下子静了下来。我需要这样的静。
连续听了很多首歌曲,都是曾经喜欢过的杰歌,曾经在那些个夜晚听过的歌。
最后终于想起,我一定要把那首歌给拷进去。歌词至今仍然夹在玻璃台板下,我的座右铭。没有一首歌的歌词能像这首这样契合我的心境。一首自己唱给自己听的歌曲。有伤痕的人在劝慰自己,想要填补内心的空洞。
在那热闹的街上走过 忽然有一种孤独的落寞 从来没人告诉我如何冲破这迷惑
自己曾经在心中问过 这一切到底为的是什么 每天不变的生活就像打转的漩涡
是谁呼喊着我 一定是我内心的我 哦别再难过 要尽情拥有
不要躲在阴暗角落 不要害怕失去太多 这是成长必然的经过
朋友请你相信我说 你要勇敢面对自我 生命需要自己去掌握
——王杰《心里的呼喊》,作词:洪光达(远)
旋律不见得优美,歌词不见得深沉,但却是我最爱的一首歌。
林夕的歌词诡秘,罗大佑、郑智化和黄舒骏的歌词冷眼看人生,李宗盛的歌词儿女情长,相比之下,王杰歌曲的歌词写得并不算很好,但听了那么多歌,到最后,真正契合自己心境的只有他的歌。
只有他给我安慰。
其实我真的算不上王杰的歌迷,没有他的照片,不关心他的新闻,买过盗版、仿版,见到他也不会心跳加速呐喊助威。我甚至不知道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表达我的感动,还是抱怨现实让自己逐渐远离了梦想。
那天在电视上看见了英皇的盛会。其实就是英皇的群星秀,非要和肝炎扯上一点关系。整个演出中除了陈奕迅、容祖儿和谢霆锋,其他歌手都走调(我是根据电视上播放的那些来做出论断的)。看到英皇培养出来的新人调子不知道歪到哪里去了,我真是佩服英皇选新人的眼光。王杰出场了,依然是唱那首让很多人有点腻的《一场游戏一场梦》。他的嗓子没有了当年的清脆,也没有了粤语版本时期的清亮,歌曲也做了降调处理。老爸说,怎么这么难听?老妈说,看王杰胖的。
宝刀已老。不只是他,每一个歌手,包括我们都要老去。我们随着他们的老去而成长,然后我们也同样地老去。
我终于要告别我的青春梦。只希望在老去的日子里,还能记得曾经爱过的一首歌,和那首歌背后的故事,那样就好。
13、我的垃圾收藏(按姓名字母排序)
2003年12月12日星期五20时54分
张国荣《粤语经典专辑》
真的都是一些经典的歌曲。可惜的是正版的质量还不如盗版:包装粗糙,歌词大量的错字,最后一首歌竟然还是现场版的。如此不负责任的态度导致了内地引进版一直很差且越来越差。
张国荣《大热》
《我》,张国荣在很多演唱会中用这首歌做压轴,因为林夕填写的歌词很能体现张国荣的心声。同性恋歌星向大众的表白。个人更偏爱国语的歌词。专辑中除了《大热》和《我》外没有让人印象很深的歌曲,歌曲旋律普遍都不是很动听。而张国荣嗓子明显很沙哑,有很多音唱不到位。那首《奇迹》可以看出林夕是很用心填词的,写出了张国荣这些年来的感情历程,可惜张国荣的烂嗓子把好歌给毁了。连那首很好唱也很好听的《没有爱》也没唱好。
游鸿明《五月的雪》
不管你去日本北海道拍雪景也好还是送写真也好,歌曲才是最重要的。《五月的雪》相当动人。除了《五月的雪》、《孟婆汤》、《七月一号》三首外再找不到一首稍微好听一点的歌了。
萧煌奇《你是我的眼》
主打歌《你是我的眼》中特别的歌词和非常好的嗓子打动了很多人。听过整张专辑,没有在其它9首歌中找到适合流传的歌曲。要么你就做大众化的歌手,要么就搞另类给喜爱艺术的人听,两者都达不到,就只有唱给自己听,再好的嗓子也没用。希望下一张和陈升合作的专辑能有一些亮点。
伍思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狂讨厌《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特别个没完没了。还是找不到几首动听的歌曲。一张专辑,好听是最重要的,不是吗?《寂寞公路》相当精彩。
王杰《爱与梦》
也许是为了掩饰嗓音的不足,或者也是为了追求自我音乐的需要,开始尝试另类。可惜老歌迷不大喜欢自己喜爱的歌手改变风格。个人很喜欢风格的改变。《想雪》,一首近期华语歌坛难得的佳作,可惜被高音上不去的嗓子毁了。其他的歌没太大的感觉。最大的垃圾产生源还是嗓子的缺憾。
王杰《忘了所有》
另类歌曲虽然只有一小部分的人才能接受,但总算还是有人能接受的。另类歌曲不是另类到只唱给自己听。专辑中的另类歌曲另类失败。《Am I Crazy》,淡淡的伴奏和口白,非常耐听的歌曲,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像在看一部精彩的悲情电影。《男人心》,可以与张镐哲《好男人》媲美的歌曲。嗓音开始滑坡,《忘了所有》不自然的拖音,加上失败的另类,造成专辑销量惨败。而我收藏回来,收听率也惨败。
罗文《纪念专辑(下)》
歌曲除了前三首电视剧主题曲外都是国语歌曲,罗文的嗓子很好,只是那些国语歌曲……不好说,自己听听吧。幸好只是电台送的,我自己是根本就不会去买的!
黄品源《简单情歌》
台湾音乐人真能搞,刘文正的几首经典老歌加上黄品源的新歌也能拼成另一首全新的歌《三月小雨》。《小雪》有韩剧的感觉,可惜本人抗拒韩剧。《小薇》那样活泼的歌曲不大适合我的口味。《笑着让你走》努力想营造出《那么爱你为什么》的效果,可惜我听不懂台语,而且虽然是同一个作曲,此曲明显没有《那么爱你为什么》的旋律流畅,可见灵感永远只有一次。《雨衣》获过奖吧?我怎么觉得那么平淡啊?根本就没有旋律。黄品源的歌从一开始浓情蜜意的《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到现在听之无味的《简单情歌》,是不是进入了新世纪,感情变简单了,旋律也变简单了?
周迅《夏天》
本来买这张专辑就不是为了音乐。我只是很喜欢它的内页设计就买了回来。我喜欢略带点电子风格的另类音乐。周迅的嗓子不怎么样,而我也适应不了大陆清淡型的另类音乐。
郑秀文《舍得》
前面几首歌还可以。听到最后就难听死了。最后几首歌暴露了郑秀文嗓音的不足。袁惟仁永远那么优秀,无论为谁都可以写出风格统一的袁式歌曲。这次写给郑秀文的是《懂得》。《808》着实让我着迷了一阵子。买这张专辑也就为了这首歌。《半空中》更喜欢书店中放的钢琴独奏的版本。郑秀文的国语太差,唱歌没有感情。此人的歌不喜欢。
袁凤英《天若有情》
专业的唱片收藏家一定会收藏她的专辑,虽然明知道不好听。她唱歌唱不红,演港剧也是演配角(甚至已经离开了娱乐圈)。这大概就是她的命运。在网络上找到她的近况:去年在香港教小孩子唱歌。她的嗓子真的可算是具有中国古典女人的特质,听起来相当舒服。翻唱自凤飞飞《追梦人》的《天若有情》以及翻唱自黄莺莺《葬心》的《戏迷情人》完全唱出了与原唱不同的感情。没有好歌,没有好的角色,人生的道路上也没有好的机遇。想不到罗大佑会把那么烂的歌给她,不怕败坏了自己的名声吗?
王菲《胡思乱想》
翻唱自张宇的《天与地》感觉中气不足。与窦唯合作的《誓言》相当精彩。这张专辑中嗓子还可以,就是歌曲不好听:好听不足,另类不到家。本人买的是早期的引进版,早期的引进版整个就是垃圾,买过的人都知道。
王菲《讨好自己》
嗓子已经开始退步。《出路》是王菲当时心声的体现,港台最早的说唱歌曲吧?《爱与痛的边缘》无论演唱、编配还是歌词都远不如国语版。《天不变地变》,黄舒骏写的音乐本来就是给他写的歌词做陪衬的,作曲找错人了。《平凡最浪漫》,和《爱与痛的边缘》一个毛病。其它歌曲印象不深。
王菲《迷路》
用《流星》和《暧昧》去弥补也是没有用的。在那个还不知道什么是另类的年代里唱一直到现在我才刚刚可以接受的另类,是不是过头了?估计林夕也忍受不了这种另类了,填出来的歌词一塌糊涂。
王菲《弄假成真》
4首歌的EP。王菲用日文演唱的日剧主题曲两个版本以及伴奏,外加用英文演唱的电脑游戏主题曲。歌词连个中文翻译都没有(竟然有英译日,我气死了)。纯粹是骗人钱的玩意儿。花了我48圆人民币。
孙燕姿《我要的幸福》
因为《Leave》那张专辑相当精彩,让我以为《我要的幸福》这张也会很精彩。结果我发现我没法忍受所谓的当下的抒情音乐。当唱片在唱机中转完第三遍开始跳到开头的Demo1时,我终于按捺不住站起来取出碟片换另一张。《Leave》是《我要的幸福》的后一张专辑,她的音乐有进步,还是应该恭喜她。
梁咏琪《Amour》
没有专辑的时候狂想听,买回来后就不想再去碰岭。我和我身边有这张专辑的朋友都有这个感受。我不是生活在言情小说和追星生活中的小女生了,我正逐渐地远离《爱情海》这样甜蜜肤浅的小女生情歌。《关于爱》,如果没有那个小女孩的英文演唱,也将是一首不怎么样的歌曲。《花火》更喜欢郑秀文现场演绎的版本。《Amour》旋律很出彩。喜欢林夕为《聊天》填的歌词。其实歌曲倒还好。最大的垃圾是梁咏琪的嗓子。她的嗓子高一点的音都上不去,只能用假音,而她的假音就好像劣质音箱放爆掉的那种感觉,相当难听。
陈洁仪《心痛》
这个歌手的嗓子我相当喜欢。她的嗓子低音甜美但不腻,高音很亮,有外国女歌手的特质。为了这个嗓子我买了这个专辑。有好嗓子没有好歌是没有用的。一个有好嗓子的歌手的第一张专辑往往都没有好歌。我听了很多遍才找出了一首好歌,在专辑的最后:《走出黑暗的世界》。
没办法。无法预先知道一张专辑里有多少好歌。就算知道,有时候为了那仅有的几首好歌或者其他原因也会去买。既然买了,就放在那里吧。说不定哪一天会喜欢。
14、友情岁月
2004年3月17日星期三10时54分2秒
一直想给陈小春的歌找一个合适的形容词,但找不到。后来某次采访中陈小春自己说他过去的歌很调皮。
对,调皮这个词很好。但我向来不喜欢调皮的歌,例如SHE的“大象进冰箱”,TWINS的“爱情像UFO”,徐怀钰的《我是女生》、《向前冲》,范晓萱的《健康歌》……
但是陈小春的歌和上面的不同。他的歌里还带有现实和温暖。以往情歌里所没有的现实和温暖。
《她最好》。一个男人死心塌地地爱着一个头发和外表不漂亮的女人,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MTV的导演竟然让陈小春和猪抱在一起,让这首歌变得如此搞笑。但不得不承认,歌曲是出色的,“她是我的宝贝 就算她变成一个老太太”,“她是稀世珍宝 好在别人一直看不到”,这样深情而实在的句子,让我想到李宗盛的《鬼迷心窍》:“有人问我你究竟是哪里好 这么多年我还忘不了 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在如今的歌坛,陈小春的这支作品更胜过那些三角恋歌曲。
《人情味》。一首很有人情味的歌曲。旋律很流畅,歌词虽是大白话,但也能让人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这首歌被作为电视剧《龙堂》的主题曲。一个香港男人独自来北京,处处受到礼遇,用这首歌再适合不过了。又是一首很实在的歌曲。
《没那种命》。我身边的光棍朋友说这首歌很适合他的心声。虽然是有点搞笑,但更多的是无奈。“英雄和美人哪是一国的”,现实也正是如此残酷。编曲蛮出色的。现在很少有人会这样编曲了。看了一下,洪敬尧大师。
《女人不该让男人太累》。诚然,很多贪慕虚荣的女人都让男人太累。“我不怕辛苦 苦到什么地步 只要你满足 但你何时满足”?
《叱咤红人》。韦小宝故事最浓缩的概括。一首很符合剧情的歌曲。听过了太多歌不对剧的主题曲了,终于听到一首专门为电视剧量身打造的歌曲,让人觉得欣喜。看看歌词就知道了,创作人是用了心的。一个调皮的角色,加上陈小春调皮的演唱方式,一首虽然谈不上好但也有一定可听性的歌。
《背影树》。情歌?友情歌曲?我宁愿当它是一首友情歌曲。或者歌曲写的是青梅竹马的爱情。借此歌怀念一下逝世的词人林振强。“长青不怕有风雨 而夜里树叶总会轻轻地响 叙述我俩追过最美狂想 无尽愿望挂在树上”,这首歌让我想到周治平的《青梅竹马》和王杰的《我还好》。不管歌曲写的是爱情或是友情,在如今的歌坛我们很少能听到真挚的情感了。人们懒得去回忆美好的时光,而乐于抱怨不平的现状。
《爱妻号》。如果我没有记错,应该是某品牌洗衣机的型号。“我要漂白你失望 排除肮脏 无泡状况 柔顺似白雪飘降 我爱你有如洗烫 你每次遇上风浪 仍然干爽”。真服了陈少琪了,连爱情也能用洗衣服来比喻。
……
最喜欢的陈小春的两首歌:《友情岁月》和《扑火》。
《友情岁月》。光看歌名就很吸引人。“天真的声音已在减退 彼此为着目标相距 凝望夜空 往日是谁 领会心中疲累”,“在美梦里竞争 每日拼命进取 奔波的风雨里 不羁的醒与醉 所有故事像已发生飘泊岁月里”,一首旋律很静的歌曲,让人听了觉得有一点感伤。这样的歌曲,应该边听边联想电影的情节。
《扑火》。林夕不愧是林夕,写情歌都动人。“如能让我为你犯错 宁愿没有做对过”,“要是我为你犯错 能换十秒愉快渡过 为什么不奋身扑火 就像灯蛾……”一个女人拥有一个男人这样动人的情话,应该无撼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音乐。或许属于如今这个时代的音乐就应该是过分煽情和过度幼稚。陈小春的音乐并不算雅,或许在很多人的眼里他根本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歌手。但至少他的歌里有其他所谓大雅音乐中所没有的那份真,那种勇于表白的力量。
在某个颁奖典礼上看到陈小春边跳边唱《黄豆》。我在心里感叹道:完了。我们已经失去了罗文、张国荣和梅艳芳,现在连陈小春也变了……
15、我最喜欢的10个声音
2004年5月25日星期二21时33分
1、 邓丽君——天生的歌者。很多人说她的嗓音甜美。我觉得她的嗓音抑扬顿挫:低音清脆、中音甜美、高音洪亮。
2、 王 菲——早期王菲的声音类似邓丽君的声音:低音清脆、中音甜美、高音洪亮。但又无邓丽君声音中的风尘味道。而现在王菲的声音越加空灵,仿似不食人间烟火。
3、 薰 妮——喜欢她的嗓音是觉得她的嗓音很像邓丽君。但与邓丽君不同的是,低音不清脆,高音不洪亮。她唱歌时随嘴唱来,是一份看破世事的平静。
4、 袁凤英——古典的声音,柔情优雅。让人想到穿旗袍拿扇子的古代女子。这样的声音唱起快歌来又是那么狂野,让人想起在马背上驰骋的巾帼英雄。中国女子的最佳典范。
5、 刘雅丽——永远都是那样沙哑低沉。再激烈的情感从她略显冷淡的声音里传出仿佛都只是在说别人的故事。
6、 林子详——我所认为的最空灵的男声。有时候带点书卷气,有时候又有点不羁。
7、 谭咏麟——不温不火。像一杯红酒,越酿越醇。只有慢慢品位的人才能发掘出他声音的好。
8、 张明敏——清纯干净。让我回忆起我那逝去的爱做梦的校园生活。
9、 许冠杰——田园派的嗓音。在他的声音里,永远只得恬淡与宁静。让听者卸下人生路途中的疲累。
10、罗文:一件可以完美演奏任何旋律的乐器。恕本人表达能力不行,实在无法准确形容他的声音,只好修改了别人的语句(听听那首《十三太保》就知道他的嗓音和唱功有多么好)。
(注:其实还有很多,王杰、周治平、汪明荃、叶德娴、陈慧娴、林记莲、张德兰、顺子……)
16、我最不喜欢的10个声音(非演而优则唱)
2004年5月25日星期二21时41分
1、 齐 豫——声音太过于虚假。除了高音部分的空灵,低音和中音部分就只有浑浊。
2、 梁咏琪——高音上不去。稍微高一点的音就失去了中低音的甜美,有如放爆掉的劣质音箱。
3、 S H E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有时候不需要原因吧?
4、 萧淑慎——至今不知此人是谁。在电台听过她翻唱的《萍聚》,先不说歌曲中添加的Rap,光她的嗓音就令人想吐。拜托,唱不好就不要唱!
5、 周 蕙——她被她的嗓子给局限死了。翻唱的老歌难听得一塌糊涂。《约定》还是喜欢王菲的。
6、 蔡依琳——如果没有绚丽的包装不知道此人会否红。嗓音空洞。
7、 TWINS——请不要再唱现场。严重走音。
8、 莫文蔚——台湾金曲奖的评委真讽刺:把最佳女歌手的奖给了她,又说她唱歌像说话
9、 黄舒骏——我很欣赏他的创作才华。但我也真的很讨厌他的嗓子(那时电台送了一盘他的精选,把歌词读了N遍后听歌,听到倒数第三首时终于听不下去了,按了停止键。从此后再不碰那张唱片了)。
10、 阿杜——这是一个很独特的嗓子,但独特的嗓子不等于好嗓子(拜托请不要再翻唱王杰和周治平的歌了,请尊重一下这两位我很喜欢的歌手)!
(注:以上是作者个人观点,只代表个人喜好,写作目的也只为娱乐,并无抨击歌手本人之意)
17、给张艺的一封信
2004年5月15日星期六0时48分52秒
张艺:
你好!
已经有7个月没有听节目了。距离那个为了广播而痴迷的岁月已经很遥远了。而我的手,也已经握不好那支心爱的钢笔,取而代之的,是电脑的键盘。
工作,早班和晚班。早班太早,晚上11点已经带着不睡觉就起不来的任务上床;而晚班,晚上11点正在做最后那一点工作,为了回家而奋斗。
渐渐地,我已经麻木了。书架上的那两排CD和三排书都尘封了。《都市夜归人》于我而言只是一个叫做张艺的女子在说很多话。她说过什么究竟有什么吸引过我,我已经没有时间去回想了。
还在继续深造的朋友最近问我,你现在还听广播吗?我说不了。然后笑。那一年,我和志同道合的朋友都迷恋广播。我还记得那一年我们俩共同的听节目计划表:晚上6点听黄凡的《华人音乐世界》,7点是张艺的《897音乐网》,8点听大卫的《流行歌曲现在时》,9点是吴继宏的《非一般音乐空间》或李强的《乐人谷》,10点是张耿的《今夜星光灿烂》,11点不用说,张艺的《都市夜归人》,12点刘伟的《蓝色音乐田》。但凡喜欢音乐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一张表。那一年,我深迷音乐和文学。所以,我也深迷《都市夜归人》。
(那时最爱星期一的节目,因为可以听歌。星期三的也喜欢,因为张艺随便说。最不喜欢周五的节目,因为我不写信,所以也不喜欢听别人写的信)。
黄凡离开以后很久,我才知道这个消息。在网上看到的。有一点难过。觉得属于自己青春岁月里的东西就这样消逝了。突然惊觉自己已经脱离了那个做梦的年龄。
这几天意外地连休。突然想到张艺的节目。在抽屉里翻出那个半导体。我早就把电池给拿掉了。买了两节电池装上。时间已经是晚上11点20了。张艺说她正在搬家,一万张唱片被打包。然后放了《最浪漫的事》。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很羡慕音乐节目DJ的,因为他们可以把他们喜欢的歌推荐给听众。因为他们有那么多的收藏。
刚才特地等着听节目。周五,是读信,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改变过读信的时间。忧郁的张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蜕变,让我觉得有那么一点浮躁。而节目的时间也缩短了。安静地听着过去最不喜欢的单元,听到张艺的声音,觉得温暖,就好像冬天里那一碗热稀饭的温暖。她又放齐豫。她总喜欢放齐豫和张艾嘉,放到让我厌烦(当然现在不会了)。在晚上10点15分的时候,惊讶地听到了吴继宏的声音,她在放陈升。她依然那么喜欢陈升。事实上她离开975以后,我就不听她的节目了。
张艺在节目中说出书的事情。没有太大的激动,也没有太大的期待。连崇拜过的偶像站在自己面前都可以不尖叫了。年龄的增长磨灭了自己的激情。张艺说出了这本书以后,不论她做什么决定,都觉得不欠大家了。
黄凡走了,难道张艺也要走吗?大卫现在的节目量也越来越少,下一个是大卫吗?原来我曾经喜爱过的人或事,终要一样样的消失。就如同过往的时光,再也找不回来。
张艺,你有你的选择,我无权干涉。但只求你,如果,你真的走了,请偶尔上西祠发个帖好吗?我,或者应该是我们,真的不想我们曾经爱过的人,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再无半点消息!
还记得那时把所有的零用钱用来买唱片,和那个朋友谈论最多的就是广播、唱片和书。我记得我买了一盘张洪量的《青春梦》的磁带后,反复倒带,把那首《杀手挽歌》听了不下100遍。后来我工作了,花了很多工夫买到了一盘《青春梦》台湾原版CD。于是那盘CD成了房间的装饰品,我没时间去听了。
张艺,虽然我有,还是请你放一首《杀手挽歌》吧。其实你放不放都无关紧要了,因为我的晚班还在继续,我根本就无法听到。
不管怎样,还是要谢谢你,因为你和你的节目,让我的青春如此精彩!让我在以后的岁月里有了值得回顾的理由!谢谢!
此致
敬礼
Fish Lee
2004年5月15日星期六0时48分52秒
18、给大卫的一封信
——其实是给自己
2004年5月21日星期五1时17分26秒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朴树《那些花儿》
大卫:
你好!
梅艳芳去世后高晓松对记者说,我认为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我喜欢他那句话,胜过千百句深情的悼文。
张国荣死后有网友在网络上发表怀念的文字,说他们那一代人的青春断了。
梅艳芳、张国荣都是离我们很遥远的,在内地引进机制不完善的年代,我们只有通过广播间接地去认识和了解他们的音乐。
黄凡走了,大卫退隐了,李强很久没有了消息,而张艺也说她出了书后,不管做什么决定都觉得自己不欠听众了。我以为,属于我的青春过早地断了。属于我们的时代结束了。我们被迫从梦想走入现实。
有7个月不听《都市夜归人》了。有6个月没听《大卫的私房歌》。有将近两年我沉浸在老歌中不能自拔而不再听《流行歌曲现在时》。在服务性行业工作的我周末是别人的工作日。就算上早班,也不会想起哪天是周六。那个每周六必听的《大卫的私房歌》,甚至连次日毕业考,头一天都不会错过的《大卫的私房歌》,就这样被遗忘了。
直到有一个周六的晚上7点突然醒悟过来打开广播,却发现再也找不到熟悉的节目(后来知道调到了中午)。
还在继续深造的朋友最近问我,你现在还听广播吗?我说不了。然后笑。那一年,我和志同道合的朋友都迷恋广播。我还记得那一年我们俩共同的听节目计划表:晚上6点听黄凡的《华人音乐世界》,7点是张艺的《897音乐网》,8点听大卫的《流行歌曲现在时》,9点是吴继宏的《非一般音乐空间》或李强的《乐人谷》,10点是张耿的《今夜星光灿烂》,11点张艺的《都市夜归人》,12点刘伟的《蓝色音乐田》。但凡喜欢音乐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一张表。
记得中学时听《流行歌曲现在时》是中午12点。11点45放学。我发疯似地闯过一个又一个红灯往家赶,回家书包都来不及放就打开广播。周二是《大卫的私房歌》。大卫老是放邓妙华,其实我根本就不喜欢此歌手,所以那首送相片的歌我永远也记不得名字。后来节目变成了12点半。而我1点10分要上学。于是边听节目边穿外套、穿鞋、整理书包,还不停地看表,不到最后一分钟都不肯出门。那个时候天天咒骂电台安排节目不合理。那段日子,是美好幸福的,但现在想来又那么地令人心酸。
那天夜里突然想到广播。找出半导体,去苏果便利买了两节电池。打开广播的时候已经是11点20。听到了张艺熟悉的声音。她说她在出书,出了书之后不管做什么决定都觉得不欠大家了。然后由她想到了大卫。渴望再听一听大卫的声音。
次日晚等着《流行歌曲现在时》。题头出来了,变得更加嘈杂,“大卫监制李翼主持”。虽然早有心里准备,但还是哭了出来。
那晚的《流行歌曲现在时》李翊回顾第10届台湾金曲奖。当《大卫的私房歌》成了一个独立的单元在周六晚上播出后,所做的第一个专题就是台湾金曲奖回顾。第二个专题是香港金曲奖回顾。后来做了冗长的1980——2000港台歌坛回顾。听着按年代顺序排列的歌曲,听到那些歌曲由宁静逐渐变得喧闹,感叹时间飞逝。
而如今,已经不听也听不到大卫的声音了。就如同那年那么深迷王杰的歌,现在也只能让他的CD在我的书架上尘封。
原来成长的代价就是逝去。
记得2001年5月26日,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那天(因为第二天我要参加新生入学考试)。那晚大卫在节目中放了王杰的那张专辑《一场游戏一场梦》。他特地提到了那首《心里的呼喊》,说很契合自己某一段时期的心境。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那首歌词就是我的座右铭,从我的中学时代就一直夹在玻璃台板下一直到现在工作还在。只不过一开始是手抄的,后来是用打印机打印的。
事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那晚听到节目的题头要哭呢?或许我哭并不是因为大卫离开,而是因为我再也找不回我的青春岁月。
我想我不会保留一盘大卫节目的录音。因为有些感动已经在心里根深蒂固。
大卫,写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挽留什么,只是想纪念。在这里真诚且郑重地对你说一声谢谢。谢谢你和你的节目,让我的青春如此精彩,让我在以后的岁月里有了值得回顾的理由!
此致
敬礼
Fish Lee
2004年5月21日星期五1时17分26秒
19、碟评:张洪量《全世界只有你不知道新歌+精选》
2004年6月22日星期二13时37分
首先包装是我所讨厌的。盒子那么大,我在想我该如何插入书架上那么多CD中间。那么长的CD,插进去凸出来一块(幸好不是容祖儿那种手提袋式的包装,不然更加没法放)。
封面仿佛水墨画,张洪量在当中很不突出。典型的胡子。
新歌中那三首《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到不了》、《我多么羡慕你》是张洪量写给别人的歌,现在由他自己来唱。不可否认张洪量的曲同时具有流行度和艺术感。但我也要说张洪量的曲若没有张洪量的词搭配将会很逊色。不管旋律多么好听,这三首歌也只是暴露张洪量唱功缺点的滥作。那么好听的三首歌曲,尤其是《我多么羡慕你》,当初听江美琪唱惊为天人,结果被张洪量唱得一点旋律都听不出来。还有另外两首新歌,《全世界只有你不知道》,张洪量的歌词。歌词没有了以前的震撼力,旋律一般般。《我能带走你的什么》,是属于迎合市场的滥作。伍佰的歌词。不是张洪量的歌词我也不想细看了。或许张洪量真的如62岁的李白(张洪量自己说的,李白61岁时想要抗击安禄山的叛军,62岁去世),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才华。
精选部分。我很喜欢的《罪人》变成了混音版。我不知道这样改编来改编去有什么意义。我个人认为《情定日落桥》唱片中5首新歌除了《纽约》歌词太简短可以略去外,最好的一首就是《双城》,但可惜这首没有却有一首《广岛之恋》。也不想想是什么人听张洪量。我想真正喜欢《广岛之恋》的大概只有莫文蔚的歌迷而非张洪量的歌迷。《青春梦》专辑中我最喜欢的《杀手挽歌》也没有。至于以前的唱片,只不过是蜻蜓点水象征性地选择了一些最最主打的歌曲。至于专辑中不是主打的经典歌曲则一首也没有。张洪量早期专辑中最画龙点睛的莫过于演奏。但我知道这样的非演唱曲目一定不会收录在精选辑里。我最想听的张洪量的《祭文》、《英国友人的故事》和《中国的小孩》三首歌也没有收录进来。此次收录的《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分手的那一夜》、《美丽花蝴蝶》、《整个给你》、《相思三态》五首老歌和《情定日落桥》那张唱片中的精选撞车。
我一直觉得王杰和王菲是一类人,嗓子下坡了,但音乐并没有下坡,在歌坛仍然风光得体。而张洪量和黄品源是一类人,曾经有那么丰盛的才华,就因为唱片公司要捧偶像经费不足这个根本不成立的借口,使得他们一下子失去了唱片的主动权,埋没了所有的才华。就像黄品源的那张《简单情歌》,除了《三月小雨》外我没有找到其它好歌。
这是一张失败的新歌+精选。新歌+精选。看来唱片公司既想发掘张洪量身上的剩余价值,又不想把太多的资金“浪费”在他身上,所以来个新歌+精选……听着那首《我多么羡慕你》,感到悲哀。
(注:在买这张唱片之前已经根据网络上搜罗的曲目和歌词写好了一个大概的碟评。在写时我还想也许那几首新歌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抱有一点希望。现在是彻底失望。那几首老歌真的很好听,听得很舒服。但是我想问,什么时候歌坛变味了?这张唱片仅有的两个优点就是:1、是张洪量的唱片,买到了很兴奋;2、歌词很大很厚,有种满足感。可惜打开歌词一看只有三张图,其余页面都是白纸黑字)
20、迟到的碟评:张洪量《青春梦》
2004年6月25日星期五20时33分
如果你对电视上和电台里狂轰乱炸的《昙花》和《你是我的青春梦》感到厌倦,你可以选择专辑的第二首《杀手挽歌》。我就是因为这首歌而决定要买这张专辑。在一张名叫《8216》的精选专辑上听到此歌,歌曲是清淡的钢琴和不时配合起来的萨克斯,营造了极其浪漫的气氛。于是下定决心买了原版。再看歌词,写的是一个杀手和一个乖乖女相爱了,但身份的差异使得两人不能在一起。杀手先说“我的命不值钱 别再把我当成宝贝 别以为你一片痴心能感动谁”。女子不肯放手。杀手痛苦得没有办法了,就说“到底你懂不懂 我俩没有明天 难道你非要缠到我掉眼泪”。最后杀手认命了,只有希望来生“还能再见面”、“我变你不要变”。张洪量的歌曲是浪漫的。
当我心爱的小狗丢掉后我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昙花》。“着魔的瞬间 世界变好美 以为一直这样会到永远”,“人说爱痛到极点 什么都可以谅解 为什么我都不能体会”,“为何会爱上你 连我自己都不能了解 我是多么地想你 多么地想看到你”……这样真实的心情。伤心到最后所有的渴望都抛开了,只希望能再看看你。
“你是我的青春梦 唯一经过多年无法驯服的渴望”。“甜蜜似糖的负担”,“很幸福但是悲哀”。有点嘈杂的《青春梦》。很喜欢那几句歌词。一首让人开始回忆往事的歌曲。正如席慕蓉的诗中说的“青春透明如醇酒 可饮 可尽 可别离 但终我俩多少物换星移的韶华 却总不能将它忘记”。那样深刻但又渐渐淡薄的一份感情。
飘,或者Gone with the wind,一部英文小说的名字,一首张洪量的歌名。一语双关。张洪量是喜欢把文学和音乐结合起来的。例如之前的《广岛之恋》应该也是一部小说的名字(好像是杜拉斯的小说)。而川端康成的描写舞女和少年纯真爱情的小说《伊豆的舞娘》到了张洪量的歌里却变成了描写舞女生活糜烂的讽刺作品。手风琴和打击乐器搭配着,还有鼓,一个充满烟酒味的欢乐场所,欢乐散去,有谁温暖寂寞的心情?编曲是精彩的。张洪量还是一贯的走音,但并不影响听的效果。
《烟花坑》。喜欢开头的钢琴和当中的合唱。歌曲宛如圣歌般圣洁。描写的是妓女和某个男人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这样圣洁的旋律只有配上这样纯洁的歌词才最适合。张洪量是善于根据旋律来写歌词的。
那首因有脏话而备受争议的《装鸟》旋律很好听。但我不认为必须要用脏话才能表达出歌手的本意。
还有那首《因为》,开头又是一段萨克斯,还是给人浪漫,让人想到西洋的音乐。而歌词并不浪漫。描写两个人吵架的场景。“为了拯救这份感情 表现出来完全失控仇人般的嘴脸”,“因为爱你 不知不觉由爱生恨 做出许多自己无法原谅的行为”,“为了挽救这份感情 表现出来不可理喻虐待你也自虐”,“因为爱你 不知不觉又爱生恨 才会想要你尝尝受苦的滋味”。张洪量的情歌,与一般的情歌不同,他对爱情的描写不像周治平那么沧桑,也不像李宗盛那么唯美,他总是把感情中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大家。
又是手风琴,和“啦啦啦”很随意的吟唱,夜市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感觉就营造出来了。手风琴是这张专辑中的一个亮点。《夜市小恋曲》,不论旋律、编曲还是歌词方面都具有台语歌的感觉。歌曲有一种落魄和沧桑的苦情味道。
听了那么多大起大落的旋律,最后一首清淡到几乎没有任何感觉的《樱桃的滋味》为整张专辑做了一个完美的收尾。就仿佛宴席中最后一道水果。之前再澎湃的感受,到了这里也给一扫光了,只留下一种结果叫回味。《樱桃的滋味》,一部电影的名字。那是部好电影,我不知道这首歌的灵感是否来源于那部电影。涵义不名的歌词,留给人遐想的余地。
喜欢这张专辑在内页中打出了详细的工作人员名单,包括各种乐器的演奏者,还有企宣人员等等。词曲和编曲都是张洪量。那样出色的词曲和编曲。很少有人会如此用心地去做音乐了。
看封面上艺术字体的“青春梦”三个字和满脸胡子的张洪量。如果满分是一百分,扣除张洪量的演唱分不计,这绝对是一张可以打满分的专辑。我知道当年的销量一定不好。
在《青春梦》专辑的包装宣传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创作人再创经典新作《你是我的青春梦》
《广岛之恋》精彩继续《昙花》
《我多么羡慕你》原汁原味原作新民谣《杀手挽歌》
我觉得应该把那三首别人的歌换成张洪量自己的歌。
看来唱片公司对张洪量的才华也不大肯定,而要依靠所谓的当红歌手来为张洪量做宣传,企图激发小歌迷的购买欲。真是可悲。
21、迟到的碟评:张洪量《情定日落桥》
2004年6月25日星期五21时35分
张洪量的《情定日落桥》让人震撼的第一感不是他的音乐,而是封底夕阳中的市贸大厦的美景。还有《情定日落桥》那样一个浪漫的名字。
老歌都是经典的,就不说了,就说那5首新歌。
我始终觉得这5首歌是连贯的,《情定日落桥》中和女友分开了独自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在《双城》中遇到了一个像女友的人于是怀念起台北的女友,到了《编织恋爱梦》中就和那个女子开始了第一眼就不想分离的爱情,《广岛之恋》两人结束了短暂的爱情,累了,倦了,想回家,终于想离开《纽约》。
5首歌中最喜欢的是《纽约》。凌乱清淡的吉他声中,那简短的9字歌词:烂吉他 破城市 想回家。所有的情感都浓缩在其中了。
其次喜欢《双城》。屠颖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职业编曲人。他适合给那些抒情的音乐编曲
而且能够编出很浪漫的味道。双城,让人遐想联翩的名字。不可否认,张洪量的歌曲歌名是很吸引人的。歌曲还有一个副歌名:《-1度黑色星期天》。
《情定日落桥》,副歌名:《是你让我无法再爱》。也是一首浪漫的歌曲。
《广岛之恋》因为大街小巷的狂轰乱炸让我心生厌恶。两个人的声音都很差,尤其是莫文蔚。这样的歌对她来说是有一些难度的。一部小说的名字,一段含义不明的歌词。相比更喜欢MTV中有莫文蔚独白的那个版本。
《编织恋爱梦》,副歌名:《第一眼第六感》,喜欢开头的和声。一首轻松的歌曲。
其实这张专辑几乎每首歌曲下面都有文案。
听着新歌,再听着老歌。这是属于张洪量的音乐。很舒服。
22、迟到的碟评:王菲《寓言》
2004年7月15日星期四20时44分
大气而宏伟的前奏,仿佛一出舞台剧的序幕,引出那个由前世纠缠到今生的故事。人的耳朵被叫醒了。在甜腻的过度煽情地“只有流行没有音乐”的时代,我们有多久没有听过这样的音乐了呢?配合着这样的音乐,王菲的嗓子也灰暗带着诡异的感觉。张亚东的编曲,有种神圣的感觉。林夕的歌词:故事从一双玻璃鞋开始……而专辑也由这首由王菲作曲的精彩的《寒武纪》开始了。
抱歉我对乐器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一直没弄清楚《新房客》的编曲中的乐器。在旋律背后,我听到嘈杂的人声,应该是在机场。还有滴水的声音。王菲在这首歌中并没有运用演唱技巧,很随意地唱着。一首含义不明的歌词。喜欢鼓的搭配,庸懒中透着一种坚定的目的性。依然是张亚东的编曲,王菲的曲,林夕的歌词。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香奈儿》的前奏让我想起大太阳的天气。刚听这歌觉得很难听,听久了觉得别有一番味道。林夕的歌词,我依然没有搞清楚含义。又是鼓的节奏。喜欢最后连续的几句“香奈儿”,让人回味……
《阿修罗》开头的钟声不免让人想起当年的《约定》。当年浪漫的钟声到了这里充满佛教的意味也充满了杀机。旋律也充满了杀机。阿修罗,在《寓言》的花絮中听了王菲的介绍才搞清楚是战神。整首给都透露着诡异的感觉。王菲在中间有一段空灵的唱词,没有听懂在唱什么。整首歌若没有那段唱词将会黯然失色。最后又是钟声。故事结束了。
这张专辑乃至所有王菲的歌中最喜欢的便是《彼岸花》。5分多钟的歌曲,歌词不长,也就只唱了一遍。长长的前奏,后奏。几乎要让人以为没有演唱只有旋律了。如同潮水般暗涌的前奏,那是属于彼岸前生的记忆。歌曲只唱了一遍。最经典的也就在此。一段不长的歌词若反复去吟唱也就失去了本应有的震撼力。带着淡淡的回音的王菲的嗓音,是那样的空灵。曾经有个网友跟我说这歌她不喜欢,她没听懂。我想我听懂了,但有些东西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作家安妮宝贝也很喜欢这首歌,根据这首歌写了一长一短两部小说。
王菲与张亚东在这张专辑中的合作结束了。下面是香港人作的下半部分。虽然是一首主流的《如果你是假的》,也是一首慢热的歌曲,需要你慢慢品位才能有更深的感觉。那个前奏很奇怪,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喜欢王菲在当中的声音。就算写一个女的怀疑一个男的变心,也用了那样含蓄的句子。林夕的歌词。
这张专辑中最喜欢的是《彼岸花》,其次喜欢的就是《不爱我的我不爱》,喜欢清淡的旋律,以及此歌的歌词。“什么时候 我期望过 拥抱会锁定整个世界 我只能感谢 你能够给我的一切……什么时候 谁答应过 天亮会否定所有黑夜 我们拥有的多不过付出的一切”,个人认为这样的歌曲是适合放在专辑最后一首的,可以把之前所有大起大落的旋律都吸收掉只剩下回味。
对《你喜欢不如我喜欢》没有太多的感觉。只是觉得前奏很特别,让人听来特别舒服。整首歌让人特轻松,就好像《将爱》中的《乘客》。好久不见潘协庆了……不知道现在在做什么……
我不得不佩服C.Y Kong。张国荣有一首《梦到内河》用简单的钢琴衬托出一个起伏挣扎的内心世界。而他对于王菲,给了她两首截然不同风格的歌曲。
《再见萤火虫》的编曲不亚于张亚东的编曲。开头的前奏依然是诡异的,让人想到月黑风高的晚上的古堡。还有王菲那个拉长的“果”字,那些个隐约的合声,更衬托了那种神秘的氛围。把爱情比做燃烧自己的萤火虫。这首歌比较喜欢国语版本。
《笑忘书》,一部小说的名字。钢琴搭配一个温馨的世界。喜欢粤语版本,觉得粤语的歌词更好一些。王菲单身了,所以林夕在歌词中劝勉王菲:“没有他依靠 归家也不必瞥雨”,这首歌是情歌,但与王菲过往的歌词不同,既不诡异也不煽情,朴实而感人。“请不也灰心 你也会有人妒忌 你 仰望到太高 贬低得只有自己……”
最初买这张专辑只是觉得电台推荐的那首《笑忘书》好听到极至,加上封面上王菲的报纸裙和网袜很养眼。买回来后初听《寒武纪》给那个前奏吓了一跳。觉得整张只有《笑忘书》好听。慢慢地耐下心来听觉得每首都是经典。前5首歌的连续,后5首的风格迥异……在这张专辑里,我们欣喜地发现王菲彻底做了她自己。
23、炮轰《超级女声》两评委:我实在忍不下去了
2004年7月26日星期一16时8分
最近湖南卫视和南京某个电视台办了一个轰轰烈烈的《超级女声》活动,从一万多人中选出一个人来当歌手。在转播的赛场节目中,评委的严苛遭到了观众的质疑。对于两位评委在报纸上的狡辩我有话要说。
评委夏青,我很赞同她对于歌手的某些直接的评价,比如说她会对歌手说你的声线不适合唱歌。你走音了。这是教导人往好的方向去的好方法。但是您不觉得您有时候太过分了吗?比如说有一位选手还没唱完您就嘲讽地笑了起来,并对身旁的另两位评委说:受不了。其中一个评委就回应你说:你受不了还要把它听完啊?当时话筒开着,那个选手就在现场。您难道不知道您的跟前有一个话筒吗!这是对于一个选手的缺点的恰当评价吗?这根本就不是评价是讽刺和嘲笑!不要说那个选手了,连我在家里看到电视上这段都觉得想哭!您在报纸上说如果是您的孩子您就会拿棍子去打,又说选手不尊重评委。请问您尊重过选手了吗?选手已经上台并且报出了号码和姓名,你们的讨论却还在继续。而且有很多次我看到您在选手唱歌时做出睡觉的姿势。我知道这样的海选是很累人的,但做评委就是您的工作,您觉得累完全可以拒绝这样的工作,不必在选手面前摆出累样,这是对选手最大的不尊重。
至于李文君,有人问你为什么戴着墨镜。你说有很多选手形象不好,为了养眼,所以戴着墨镜。我还是那句老话,来做评委是你的工作,你既然选择了评委这样的工作,就势必要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美的,丑的,甚至恶心的,你觉得选手太丑伤害了你的眼睛,请问你为什么还要来做评委?你完全可以不用来!你以为你是谁?王家卫吗?你在报纸上说你要用歌星的标准来要求选手,因为她们是未来的歌星。我想请问你有没有一点最基本的逻辑!很多歌星在正式成为歌星之前都在唱片公司的保密情况下进行了半年到一年甚至更久的封闭式训练,从音乐知识到肢体语言,什么如何正确地发声,如果避免走音等等等等。而我们的选手呢?也只不过是听过几首歌而已,也只不过是唱过几次卡拉OK而已,很多人没有专门的学过音乐,她们除了学生时代音乐课上的政治歌曲外,根本不知道一些歌星都知道的音乐知识,比如说如何正确发声,如何避免走音,如何听伴奏并跟着伴奏正确唱出歌词,以及良好的台风等等……就算是流行乐坛的天后如王菲,或民族歌坛的天后如彭丽媛,在唱现场的时候也会走音,更何况是一个普通的选手!用歌星的标准来要求普通的选手你不觉得太过分了吗?很多歌手才唱了几个字就因为走音被喊停,你听清楚她的嗓子了吗?你怎么知道被走音掩饰的是否为一个好嗓子?走音是可以后天纠正的,而嗓子的好坏是天生,歌曲的开头是最难把握的,尤其是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或许你毁掉了一个好嗓子你都不知道!你批评那些唱歌木纳没有节奏没有表情的选手说“你不是来唱歌的”,人家不是来唱歌的人家来这里干什么?专诚来这里听你的嘲讽吗?她们不是专业的她们什么也不懂,你可以直接跟她说你唱歌木纳没有节奏没有表情,你这样一句泛泛的评论“你不是来唱歌的”请问对选手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只会刺伤女孩子脆弱的心灵而已。
一个是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制作人,一个是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录音师,你们有什么资格对选手指手画脚!武汉赛区的胜出者说大概是因为她的舞蹈和歌曲很配合所以胜出。如果真是这样的我想说,选手是来唱歌的,我们选的是超级女声,不是超级女声+超级女舞!唱歌就是唱歌,跳舞就是跳舞,音乐是无任何附加条件的!
个人认为所谓的《超级女声》只不过是关于湖南卫视、关于湖南卫视娱乐节目、关于湖南卫视娱乐节目这两个幕后的一场炒作!在这里忠告所有喜爱唱歌的还在梦想中的女孩们,有许多没有嗓子的漂亮美眉还不是照样走红,这对你们是不公平的!就算你们有好嗓子,没有好的音乐也一样不会红!《超级女声》的投资方宣称胜出后会请香港制作人来给你们量身打造歌曲。请来香港制作人就一定能做出好音乐吗?好音乐不代表大众化的街歌巷歌!在这个商业化的歌坛,就算当上顶级天后,也不过是唱片公司手里的一个赚钱工具,没有任何的艺术价值!
24、罗文VS许冠杰
2004年8月9日星期一22时3分
从上海回来后养成的习惯,在听完罗文后听一点许冠杰的歌。
罗文,一把可以完美演奏任何旋律的乐器。我这样形容他。我真的认为他的嗓子是华语男歌手中最好的嗓子,可以激昂,又可以柔情。具有侠者风范。罗文中期的嗓子不是很好,但也不差,只是听惯了早期的好嗓子,在听中期的嗓子尤其是听翻唱过去自己的歌,觉得很不舒服,激昂没有了,只剩下岁月带来的一份无奈。罗文后期的嗓子已经唱不出高音了,但那样的嗓子竟然别有一番滋味,很有味道也很好听。
但我却认为罗文的声音太浓烈,听多了会腻。于是就需要许冠杰的音乐来中和一下。
个人认为在那个时代,许冠杰的嗓子不算好,或者用差来形容也不为过。他的嗓子单薄,有点沙哑,但是却那么干净。这样的嗓子配合着简单的音乐是那么地惬意。尤其是唱到转折的部分他声音生硬地转折,不知是故意为之还是天生如此改不过来,那一份生硬就和周华健的破音一样,让人回味无穷。一直觉得许冠杰是个田园派的歌手,他的歌在任何时候听都能让你觉得心灵恬静。不过对于他嬉笑怒骂的歌没有太大感觉,主要是歌词都是方言看不大懂。
罗文死了,成千上万的送葬人群,大把的精选。许冠杰复出了,个唱爆满。这样的一副场景只能说明歌坛的衰退。如果真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又何来老歌手的立足之地呢?曾经有某歌手论坛的斑竹反驳我,说过去那些歌曲的歌词让他想到青葱诗舍。不管过去的歌词是否像诗,至少在当今的歌坛,除了好听这个最基本的理由外,我们再找不到撞击我们心灵的歌词了,再找不到触动我们心弦的旋律了,再找不到具有个性的编曲了……我们需要的不是偶像,我们需要的是好嗓子和好音乐。就这样。
25、歌与梦想
2004年9月6日星期一16时18分
在一个好久没去的音乐论坛里搞“歌与梦想”的征文活动。征文的主题与我过去写的那些差不多:成长路上喜欢过的歌和尘封的梦想。喜欢这个征文的主题。于是猛烈地把自己过去写的那些文字都发了上去。有些东西,是不忍轻易忘记的。就像那些歌。
无法盗版的青春。罗大佑的全集的宣传口号。我喜欢这短短的7个字。每个人都有青春,但每个人的青春都不同,所以说无法盗版。我记得自己曾经有一个版,名字叫逝风的永恒。往事随风逝去了,但却是永恒地停留在心里的。
我永远记得二年级时,那个年轻的女教师给我们唱《老外》。我永远记得三年级时,全班大合唱小虎队的《爱》。我不会唱,于是求爸爸去买了盘磁带回来。还有4年级——6年级,那些为了港台电视剧主题曲而疯狂的日子。我和好友用我那台破旧的小收音机录电视里的歌,录出来全是杂音,歌曲声音很低,但我们却很开心,跟着收音机唱:“山川载不动太多悲哀,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爱江山更爱美人,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那样单纯的岁月,没有多少零用钱,录电视上的歌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最迷恋音乐的岁月,是中专。尤其是中专第三年,平均每个月买三—五张唱片。从一放学回家就开始听电台的音乐节目,搜寻所有的歌曲资讯,一直到睡觉。那个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想当个幕后的音乐人,最好是当个作词人或者编曲。还记得光良的那首《第一次》大范围的征求歌词,我当然也是参加的。可惜落选。但对音乐的热情依然不减。慢慢地把对时下流行歌曲的热情转移到了老歌身上,觉得歌坛最大的魅力在老歌。大专那两年一直到工作,都在听老歌,尤其是那些很不知名的歌手。在那段时间,我“遗弃”了我曾经的偶像王杰,迷恋上了香港的许冠杰、罗文、袁凤英……
我以为人生就可以永远这么美好,一切都是按照自己所想的走下去……工作越来越忙,公司里的歌曲轰炸得人耳朵受不了,回到家里只想睡觉……于是那些个唱片孤单地摆在书架上尘封了,我的唱机没有人再去碰它了,我电脑的音箱因为长久不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坏了一个……
终于我背离了我的梦想。幕后音乐人,一个很遥远的梦,不会实现的梦。看着那些少女们在唱片店里搜寻偶像的唱片,兴奋地讨论着偶像的行踪,我羡慕他们。我也有过疯狂的岁月,但是我终于不得不成长。成长的代价就是逝去。
再听一遍那首歌吧,曾经被我当做是座右铭的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再见了,王杰,我最初的偶像。再见了,我的青春梦。
在那热闹的街上走过 忽然有一种孤独的落寞 从来没人告诉我如何冲破这迷惑 自己曾经在心中问过 这一切到底为的是什么 每天不变的生活就像打转的漩涡 是谁呼喊着我 一定是我内心的我 别再难过 要尽情拥有 不要躲在阴暗角落 不要害怕失去太多 这是成长必然的经过 朋友请你相信我说 你要勇敢面对自我 生命需要自己去掌握
——王杰《心里的呼喊》
26、两种
2004年9月14日星期二16时42分
公司楼下的珠宝店搞活动:周华健为新人证婚。大批的记者,大批的凑热闹的市民。挤在玻璃前的人群中有人喊:周华健是谁啊?男的女的?哦,唱《花心》的那一个啊……都是些无聊的问题。
和电视上没有什么差别。长头发,鱼尾纹,笑呵呵的一张脸。远远看过以后,在休息室的玻璃外,隔着玻璃和玻璃上的暗色帘子,看到一张贴在玻璃上做鬼脸的脸。那时我的脸也几乎贴在玻璃上。我们之间的距离不会超过10公分。在那一瞬间,想到那首《两种》。
他在给新人的红卡片签名。然后又对着休息室临街的玻璃招手和做鬼脸。我们这里离他坐的地方最近,他不时地冲我们招手。有人向他招手。而我只是笑。
他永远是那么具有亲和力。不论在任何年龄。这个我从没有崇拜过的男歌星,这个我曾经很喜欢很喜欢他的歌的男歌星。我永远记得那一年,初二,当全班同学都迷醉于张惠妹的《姐妹》、《Badboy》和张雨生的《口是心非》时,我一遍遍地听着老爸从别人车子上顺手牵羊牵来的一张盗版。绿色的封面,不清楚的人影。我反复倒带听着那首《明天我要嫁给你》。一个男人,去唱女子的心事。在那个对爱情懵懂的年代,我很爱这首歌。我不爱李度的版本,我不爱我偶像王菲的现场,我不爱任何一个女人的版本,只爱这个男人的版本。
后来喜欢《两种》更胜于《明天我要嫁给你》。音乐永远都是带给人感动的,不论是欢笑或是泪水,永远触动你的心弦。查过资料,出自《让我欢喜让我忧》专辑。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这歌,我不知道周华健本人是否还记得。虽然我完全不够格在音乐的领域里探索,但我一直以为,一个歌手最大的成功不是名声,不是歌迷的人数,不是演唱会的轰轰烈烈,更不是颁奖典礼上的风光。一个歌手最大的成功是,在若干年后,还有人记得他的一首歌,还依然为了那首歌而感动着。
曾经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个司机随意播放的卡带上,听见他在一首歌中使用了破音。终于明白什么叫触电,什么叫震撼。当场愣在那里。虽然今天我已经记不得那段旋律,但仍然震撼。余音绕梁,岂止三日不绝?从此我由爱上了这个人的歌变成了爱上了这个人的嗓音。
一度开始喜欢忧郁的歌曲,忧郁的歌手。一度将他遗忘。其实心里呼喊着的希翼着的,无非就是一起吃苦的幸福。一直很喜欢《风雨无阻》的开头,发条声,音乐盒的声音。初二,我一直想,如果老爸的那个西门子手机里有这个铃声就好了。多好听啊,多单纯的感动啊!
听他用流行歌曲的方式唱民歌:《凤阳花鼓》、《大地飞歌》。那样喜庆的歌曲。他的声音是阳光的。听他唱这样的歌曲完全不突兀,反而觉得自然。反而比原唱更给人喜庆的气氛。那样一个具有亲和力的人,那样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嗓子,一个温暖的让人忘忧的歌声,我们没有理由去拒绝。
我想我扯远了。我只是想看看他而已,想证明一下我的少年岁月里他的歌曾存在过。看到他苍老的脸,虽然没有令人心碎,但也还是老了。这样的场合似乎并不适合他,他需要的,是一帮歌迷,一帮可以与他讨论音乐的歌迷。真正的歌迷。
也许真如高晓松所说,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人群中听到有女孩子说:周华健?没听过他几首歌!我还以为是蔡依琳呢!
呵呵……
(注:因为与周华健的近距离接触,让我想起了被我尘封的那些歌。等这个月底发工资时会去买一盘精选。音像店啊,看在我经常光顾的份上请一定要帮我留一盘啊)
27、再次炮轰超级女“声”
2004年9月23日星期四16时1分
超级女声,想唱就唱。到底是超级女声还是超级女生?我都被搞糊涂了。又要唱歌好,又要造型好,又要台风好,还好长得漂亮性格活跃,再时不时地抖点私生活出来……我都不知道这样搞有什么意思!
张月(应该是王旁加一个月,打不出来),那个近年来歌坛少有的声线很好的一个选手,输给了另一个长相漂亮能跳能闹的偶像性质的选手。她对记者说她不服气。但她没有参加全国总决赛。我不知道她只是单纯地不服还是知道内幕没说出来。当然我承认她也有她的缺陷,就是几乎每次比赛都唱那首《写一首歌》,没有创新。
在全国总决赛上认识了那个叫王提(应该是女旁加一个是,打不出来)的女孩子。听她唱邓丽君的《独上西楼》,前半部分是没有伴奏的清唱。她的声音并不像邓丽君,但却唱出了只有邓丽君才有的那种没有腻感的甜,让人安静。后半部分的Jass,我是相当不喜欢把老歌改编成Jass之类的。但听她娴熟地演唱着,与原来的版本并没有任何的冲突。那样自然。给人的感觉是她不是在比赛,而是在尽情地玩音乐。这是所有唱邓丽君的歌的人中,我唯一一个认同的(甚至我的偶像王菲,因为我不喜欢她翻唱的邓丽君的歌,所以那张《但愿人长久》那么便宜都没买)。李宗盛给了她很高的评价。然后唱《热情的沙漠》。一首古老的歌曲。一般唱慢歌出色的人唱快歌一定会差一点,但是她竟然也唱得如此奔放。能在不模仿原唱的基础上把老歌唱得这么出色,不得不承认她的唱功。后来同事告诉我,这个女子在美国获过唱歌方面的奖。
但是这样一个在美国获过唱歌方面奖的唱功很好的选手,败给了另一个长相漂亮能跳能闹的偶像性质的选手成了亚军。季军根本就没有嗓子,只因为长相可爱被某音乐公司老总签走。冠军没有好嗓子,也被那个老总签走。留下唱功最好的她。
在终极留言中她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失利了你认为会是什么原因?她说:……我了解唱片市场,有实力和市场是两回事。然后录象片结束。我不知道是故意掐断了录象片还是她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很轻的一句话,却相当有分量。
还是重复我说了N遍的话:音乐是无任何附加条件的。我们为什么认为过去的音乐是好音乐现在的歌坛在衰退?过去的音乐人和歌手是有理想的,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不会讨好歌迷,他们只做属于自己的音乐,为了音乐不顾一切。但是,他们的坚持赢得了歌迷的喜爱,也就是说他们非刻意地满足了歌迷的胃口。而现在的音乐人和歌手,他们为了讨好歌迷,为了从歌迷那里得到他们想要的,例如金钱,例如名声等等物质上的东西,他们放弃了梦想的坚持,歌迷喜欢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流行R&B就唱R&B,流行Hit-top就唱Hit-top,一大堆的垃圾被推到市场,到最后反而不知道歌迷到底要的是什么。歌迷也已经腻烦,开始从老歌中寻找经典的东西。
冠军和季军她们没有错,市场需要她们。投票的观众也没有错,他们没有音乐鉴赏力,只是单纯地跟着喜好走。那么到底谁错了呢?我更加迷惘。
不管怎么说,我看不起这个活动的发起人。他们以音乐的名义搞出这样的选秀活动,让歌坛又多了那么多的小丑,我鄙视他们。在这里向那些为了理想还在坚持着的音乐人致敬!
世界上的人有两种 一种喜欢唱歌 一种一窍不通
喜欢唱歌的人有两种 一种歌声不错 一种爱抢麦克风
感动的歌会有两种 一种是让人大声唱出欢乐 另一种是用来安慰
现实生活中的伤痛 只愿你能乐在其中 不管你是谁 希望音乐给你感动
——周华健《两种》,作词:武雄
28、请接受我的一鞠躬
2004年9月28日星期二17时25分
在论坛中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喜欢香港的粤语老歌。虽然我在听歌这方面资历很浅,但我一直朝着这个方面努力着。
说到香港的老歌,不能不提许冠杰,那个纵横了歌坛30年被人称作歌神的男人。
最初听他的歌,是缘于电台周末点歌节目中的《浪子心声》。虽然这是首很滥的歌曲,而且刘德华和张家辉又翻唱了一个很烂的版本,但我还是很喜欢这首歌。本来歌曲的旋律就很轻松,歌词的意境也很轻松,而间奏的口琴就更加营造出轻松的氛围。那个时候在音像店看见一盘邓丽君的精选中有翻唱的《浪子心声》,于是二话不说买了回来。我心想既然得不到许冠杰的版本听听邓丽君的也不错啊。可惜邓丽君的嗓子决定了她只能唱儿女情长的煽情歌曲,她永远无法演绎出歌曲中的轻松氛围。
然后因为刘德华的翻唱爱上了《铁塔凌云》。有过一段喜欢刘德华的歌的岁月。那个懵懂的岁月,并不理解歌词的含义。只是很喜欢很喜欢。后来终于听到了原唱,被那个嗓子迷住。那样田园的一个嗓子,并不是多好但却让人很舒服的嗓子。他唱歌很轻快,不像某些歌手唱歌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纸船》。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当中有生硬的转折。那个转折就和周华健的破音一样很有味道。张国荣唱得再好,也终究唱不出许冠杰特有的味道来。
我喜欢的歌,却不曾拥有。在还没有确定听歌方向的时候,仿版店里有很多许冠杰的碟。当我终于被他折服时,一盘也不剩了。
去上海,在南京东路的一家盗版店看到他的双张,同时还有罗文的三张。如果我不是执意要去某个不知名的弄堂,就不会走到那里;如果我不执意要进那家店,就不会买到那些碟。是注定还是巧合?是天给我这个机会吗?我永远记得那个小店的老板——戴眼镜的阳光男孩的模样。我用标准的普通话问他多少钱,他用标准的普通话回答我10圆一张。一共5张50圆。没有还价,只是欣喜和激动。一直走到了静安寺的地铁,老爸问你刚才没还价吗?我反应过来了,但仍只是笑。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多少钱都是值得的,不是吗?
那首《印象》让我抓狂。让我震颤。如果你是真的喜欢音乐而非听着玩玩也不是粉丝之类的,你就会明白这样的感觉:如同触电的感觉。想哭,又想笑,急切地想拥有,旋律的余音一直在脑海中萦绕。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失去了这种感觉,我以为我已经不再喜欢音乐了。但是现在我又因这首歌而寻回了这种感觉。
许冠杰的好歌有很多很多。当中有情歌,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嬉笑怒骂,也不想再重复别人都说过的赞美。一直很喜欢那首《斤两十足(足版)》。是用许冠杰的很多歌的某几句串联起来的。那样的串联并不让人觉得生硬。于是对着歌词一句句地看哪几句是哪几首歌里的,又在碟里找看有没有这首。将近12分钟,听得很过瘾。个人感觉这样的歌曲是对许冠杰的歌曲的一个总结,可以放在告别和复出演唱会的开场。
许多歌手都写过感谢歌迷的歌。例如刘德华的《给你们的一封信》,张国荣的《风再起时》……还是最爱许冠杰的《急流勇退》。最爱的是最后那一句:期望记住我 今晚分手以后 从旧歌中心灵互扣。后奏是《友谊地久天长》。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一首歌的安慰。
……再多的言语和修饰也无法说出心中的情感。
对于为歌坛做出过贡献的老歌手,一直在心里都是很尊敬他们的。因为我自己很喜欢音乐,我喜欢好歌,所以我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好的作品。所以我尊敬他们。许冠杰,自作自唱的先驱,开创广东歌坛的潮流。我常想,如果当初没有许冠杰,现在的香港歌坛会是什么样子?我佩服他在巅峰时急流勇退的勇气,他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了我们。30年,他红了30年,这30年,香港歌坛都有他的名字在闪耀!听说90年他退出歌坛时开了30几场告别演唱会,场场爆满。这样的辉煌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退出了12年又复出开演唱会,依然引起轰动。他为什么能红而且一直在红?因为他是有实力的!他的实力成为香港歌坛的里程碑!
我知道我以上写的都是废话。你不是我,你不会了解我心里的激动和感动。在激动和感动面前再多的言语都是无以名状的。我常想,如果我有机会近距离见到许冠杰,我真的会对他一鞠躬,并说声谢谢。或许对于许冠杰本人来说他只是一个唱歌的人,只是单纯地唱而已。但我深深地知道一首歌对一个人的影响,一个歌手对一群人的影响!
(注:写到最后两段,情绪已经完全不受控制,敲键盘的手也流畅到极点。写完后很久还沉浸在这种情绪中不能自拔。真的,也许,我是说也许,也许许冠杰本人只是单纯地为了他的物质上的追求去唱歌,但是听歌的人在听的时候是没有物质上的追求的。那种影响,不热爱音乐的人是永远无法了解的,哪怕只是一点皮毛)
29、天若有情
2004年10月18日星期一23时58分
大卫曾经这样评价过:陈淑桦——东方女子之柔情优雅的最佳典范。当然各人的看法不同。我觉得这句话用在袁凤瑛身上更适合。那样一个从来没有红过的歌手。唱歌不红就到港剧中做绿叶,绿叶也没做成功。年初看到一则消息说她在开音乐班教小朋友唱歌。
最初认识袁凤瑛是在音乐工厂的《皇后大道东》的合辑中,那一首《天若有情》让我按了一天的重复,劣质唱机把碟都划坏了。其实对于一首歌就算翻唱唱再好我都会偏向原唱。风飞飞的嗓子很好,把那首《追梦人》唱得如此出色。是那种对于逝去的青春的不舍的眷恋。袁凤瑛的版本让我惊为天人。世间竟有如此独特的嗓音。让我联想到《花样年华》中穿旗袍的张曼玉(抱歉我是王家卫的影迷,所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比喻)。歌曲的编配本身就很古典化,再配上她的嗓音,完全不会让人介意她是翻唱。歌曲里也是对逝去的青春的不舍的眷恋,风飞飞是一种无悔的执着,而袁凤瑛却是一种沧桑的无奈。完全唱出了与原唱不一样的感觉。
爱上了这个嗓音。我想这样一个东方的嗓子一定会打动很多的老外。听她唱《情难独奏》。又是很古典的歌曲。前奏是古筝和二胡(?我真的不懂乐器)。让我想到一出武侠剧。林夕写的古典的歌词。袁凤瑛的嗓音低音圆润,中音浑厚,高音尖但不刺耳。最喜欢听她唱那句:雪月风花后 可爱不可留 永远放面前 昨日在背后……喜爱至极的一首歌曲。
她总是翻唱。翻唱黄莺莺的那首《葬心》的《戏迷情人》。个人觉得袁凤瑛的版本更好一点。就因为她比黄莺莺更古典一些。林夕的歌词。更贴近电影《阮玲玉》的剧情吧。小虫写的歌曲总是那么东方的。古典风格的一首曲子,让袁凤瑛古典的嗓音演唱得游刃有余。开头的哼唱很有味道。喜欢听她清楚的粤语咬字。
《软禁》。有点爵士风格的歌曲。旋律很熟。应该也是翻唱的。我一直以为这样古典的嗓音只能唱古典风格的歌曲。想不到她唱爵士也能唱这么好。古典的嗓音到了此歌中有点迷醉。
那首《听说失恋的女人美丽》有点西洋风格。旋律也熟。应该也是翻唱的。钢琴,营造出一个浪漫寂静的世界。她用细小的嗓音低声唱着,配合着钢琴那样寂静的编曲使得整首歌曲更加寂静。有雨夜的幻觉。
当然中国的女子有诸如《花样年华》中张曼玉那样婉约的,也有如花木兰那样豪放不羁的。《不必骚扰》,节奏有点快,编曲有点狂野。还是林夕的歌词。早期林夕的歌词都是蛮不错的。我很奇怪这样的嗓子竟然能动能静。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刘以达不愧是音乐大师。那首《逃出人间世外》编曲有点前卫,有一点点电子音乐的影子。林夕的歌词总能和旋律如此合衬。她卖力地唱着快歌。唱得没有瑕疵。
当然这些歌曲都好。袁凤瑛的嗓子也好。但是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的专辑中除了主打的几首歌很好其他的歌就都不行了。歌词不说了,就说旋律我耐着性子听了那么多遍还是没法接受。罗大佑在当中也写了一些歌给她,但写给她的那些也有失罗大佑的水准。至少不是让人初听就立刻能喜欢的。我不知道到现在为止还有多少人记得她的。
30、驳某篇文章
2004年11月30日星期二16时20分
在网上看到一则评论,批判张学友把玉置浩二赞扬李香兰的名曲《李香兰》唱红。该文作者认为李香兰是间谍,这首歌根本就不应该在中国流传。
本人不大赞同该文作者的观点。在情感上在思想上,身为南京人的我永远无法忘记三十多万同胞惨死日本人的军刀下,所以对日本高官参拜靖国神舍痛恨不已。但是我们不能在对待日本问题上走极端。
先谈谈李香兰。有一句地球人都认同的话就是: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我不想去深究历史问题即李香兰,也就是山口淑子来中国的目的。就算她是来中国做间谍的,但她至少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很多著名的歌曲,丰富了中国人民匮乏的精神生活。她的那曲最著名的《夜来香》被无数的知名歌手翻唱过,刻在了许多代中国人的心版上,相信还会继续流传下去。就这么一首歌,我们就可以完全肯定李香兰对音乐方面的贡献。对于李香兰对音乐的执着,我本人向她致敬,不管她是哪一国的人,不管她是否做过对不起中国的事情。
再说说张学友翻唱的玉置浩二的名曲《李香兰》。还是那句话:音乐是无国界的。既然音乐无国界,我们又为什么要去区分出日本的音乐?只要是好音乐,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将它传播给更多喜爱音乐的人欣赏。华语歌坛翻唱日本的歌曲很多很多。玉置浩二的原版我没有见过翻译的歌词不想多说什么了。至于张学友翻唱的那个粤语版本,说老实话,从歌词中实在看不出是赞扬李香兰还是批判李香兰,好像只是在说一个故事而已,说得含蓄不清。既然不是赞扬李香兰,与政治扯不上一点边,又为什么要批判这样一首很出色的歌曲呢?
由此可见该文作者对待日本的态度已经严重走了极端。而且此人也不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你不爱音乐,所以你永远无法了解一个喜爱音乐的人听到一首好歌的感动。
音乐是没有任何附加的,也是无国界的。再次重申。
31、谁让不经事的脸 转眼沧桑的容颜
2005年1月10日星期一20时22分
当郑智化跟随着《同一首歌》南征北战,重复地唱着被删了一大段的《水手》,有人惊觉青春流逝了。
还记得2001年11月17日郑智化来《非常周末》,同时来的还有张镐哲。在节目的末尾听到郑智化唱那首我最爱的《你的生日》。在初二最迷惘最叛逆最多愁善感的一年,不懂流行歌曲的魅力,但爱极了这歌。把歌词工整地抄下,夹在玻璃台板下。歌曲一开始是激昂的生日歌,然后是有点悲戚的生日歌,然后郑智化唱。“这世间有些人一无所有 有些人却得到太多”。听了这歌词顿悟了,从此给别人的生日卡上都写了如下的祝福:有生的日子天天快乐,别在意生日怎么过。虽然那只是父亲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一盘拼盘磁带,里面连歌曲都没放完整。那盘磁带我永远只听那一首歌。
学习,工作,新的歌手新的歌。太多的好音乐了。很久都不碰郑智化的歌了。而郑智化的好歌也很多。但我追溯起自己听歌的岁月,我无法否定掉这首歌在我的生命中的意义。有时候一首歌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本身,而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
我一直觉得一个歌手,还有一个作家,他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他们代表的是一种类型的文化,是他们所创造的某种意义的精神生活。就如同某个网友在一篇悼念张国荣的文字中说,某个偶像团体是狗粮,而张国荣是一代人的精神食粮。虽然这样的比喻并不文雅,但是也足以看出一个歌手对一代人的影响。或者说一个歌迷因为一首歌所带来的震撼与感动。这样的震撼与感动是无法用言语去表达清楚的。
“飘过青春的梦啊 惊醒在沉睡中。”当郑智化终于学会了如何唱好一首歌时,他也失去了他创作的灵感和唱片公司的青睐。终于那个时代落幕了。
附: 影响过我人生的10位作家——
1. 席慕蓉
2. 安妮宝贝
3. 琼瑶
4. 刘墉
5. 郑渊洁
6. 李碧华
7. 格林兄弟
8. 卫斯理
9. 周国平
10. 林清玄
影响过我人生的10位歌手——
1. 刘德华
2. 周治平
3. 郑智化
4. 邰正宵
5. 黄品源
6. 王杰
7. 王菲
8. 张洪量
9. 许冠杰
10. 罗文
32、每当变幻时 长歌当哭
——含泪献给那个时代以及逝去的青春
2005年1月13日星期四16时35分
怀缅过去常陶醉 一半乐事一半令人流泪 梦如人生 快乐永记取 悲苦深刻藏骨髓
韶华去四季暗中追随 逝去了的都已逝去 常见明月挂天边 每当变幻时便知时光去
怀缅过去常陶醉 想到旧事欢笑面常流泪 梦如人生 试问谁能料 石头他朝成翡翠
如情侣你我有心追随 遇到半点风雨便思退 常见红日照东方 每当见夕阳便知时光去
——薰妮《每当变幻时》,作词:卢国沾
让我们来算一算吧:慎芝,黄家驹,陈百强,邓丽君,张雨生,罗文,林振强,张国荣,梅艳芳,黄霑,梁弘志……
我永远记得高晓松在梅艳芳死后说的一句话:我认为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一直在想,是否一个时代的结束就一定要让代表着这个时代的人逝去或老去?看(我们现在已经臣服于去看而不是去听)谭校长用苍老的声音翻唱刀狼的歌,看郑智化频频在一些歌曲没品位的晚会上唱着被删了一大截的《水手》,只有心痛。
著名作家周国平写过,人是有灵魂的,因为人不以肉体的满足而满足。而对于灵魂的精神层面的抚慰就格外让人觉得震颤和难以忘怀。
一个歌手或音乐人,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足以代表那个时代的歌手或音乐人,他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食粮,让我们匮乏的灵魂变得丰盈,是灵魂深处的激荡。从事文娱方面的人也许是不务实的,他们无法解决老百姓的温饱。但是他们给我们的东西却是绝大多数务实的人所无法给予的。
罗文唱过这样一首歌:歌声句句唱出愉快少年事 好歌一生伴着您……这歌唱一次 你会即刻记住 里面带着笑与泪。这句歌词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喜欢听歌。
当你听到一首过去听过的歌,你会想到什么?想到你当年第一次听那首歌的情景,想到你当年的疯狂与冲动。一首歌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本身,而是一段难忘的岁月。我们怀念一个歌手或音乐人也不仅仅是怀念这个歌手本身,更重要的是一段岁月。
谭校长当年的劲敌张国荣死后梅艳芳也紧随而去。三足鼎立的盛世如今只剩下谭校长一人苦苦支撑。当林夕被推崇为词圣后,黄霑辞世,不信人间尽耳聋也终究只是刻在印章上的一点自我安慰。香港哭了。乃至整个华人世界都哭了。当送葬的队伍堵塞了殡仪馆门口的交通时,我们不相信啊,我们不得不相信啊,原来我们的青春已经从指缝间悄悄溜走。
愿望就是明天 世态变化万千 共聚时光片刻也怀念 日后但愿重见替你献上劲歌 暂别惟说一声再见……好歌哪会完 依依再唱这一曲 热情何其温暖 惟求共你歌声中再见……
知否世事常变,变幻原是永恒。再唱起这句歌词时只有唏嘘。作词和歌手都已经不在了。
能做的也只有回忆。然后长歌当哭。
长歌当哭也许是怀念一个歌手或音乐人的最好的方式了。
33、好歌献给你
——旧话题一则
2005年1月13日星期四20时19分
当罗文病重入院时,香港各大报纸刊登了罗文瘦得不成人形的照片,并且据说有很多报社已经把罗文的死讯和生平给写好了,只差填个逝世日期了。
我以为,一个歌手的好坏,评判他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他的作品而不是花边新闻。罗文从艺这么多年来演唱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中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的10首歌曲风靡了几代人,《狮子山下》更成为香港财政司长亲点的励志歌曲。而他本人还致力于舞台剧的演出,甚至赔钱也在所不惜。光从这两点来说罗文就是一个值得人尊敬的歌手。而他的一生没有什么大的花边新闻,抗癌历程也成为坚强的典型事例。这样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歌手的逝世是香港歌坛甚至整个华语歌坛的遗憾。我真的不明白香港的某些报社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们整日守在罗文的住所和医院前,就为了得到罗文的死讯借此大做文章。他们已经失去了媒体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一个人的最基本的品质。
罗文终于死了。他们没有白花力气。他们的报纸上整版整版地刊登着罗文的死讯。当华语歌坛在哭泣时,有人因为报纸的销量大增而偷笑甚至庆功。
张国荣死后听过一个笑话:我(某报社记者)得到消息张国荣死了,我大笑,太好了,又有大新闻了,不愁交不出稿了。然后我又哭了,他妈的!张国荣是我偶像啊!
这是传媒界的悲哀,也是整个华语歌坛的悲哀!
34、细评罗文的嗓子
2005年1月25日星期二21时22分
电台DJ大卫认为齐豫的嗓子是一把乐器。对于他的观点不想多说什么。我改动一下,本人认为罗文的嗓子是一把可以完美演奏任何旋律的乐器。
那样一个唱广东大戏《山伯临终》的嗓子,从《千愁记旧情》的古典和柔美中走来,又可以把《绝代双骄》、《十三太保》唱得那样侠者风范,不得不让人佩服。
《满江红》、《长城谣》的抑扬顿挫让人心潮起伏,爱国情感随之澎湃。
《铁血丹心》中与甄妮的分声部对唱成为对唱歌曲中的经典之最。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首交响乐伴奏的《红棉》成为他自己都无法再超越的绝唱(罗文后来翻唱的版本远不如之前的版本)。唱功发挥到极至。
就是这样一个唱了很多古典风格歌曲的嗓子,也可以唱好不带一点古典风格的《几许风雨》。
就是这样一个时而激昂时而柔美的嗓子,也可以用最平静的状态随着最简单的伴奏演唱着平淡的《亲情》。
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回复到最平静的嗓子,也可以娇媚和挑逗地唱着节奏有点活泼的《波斯猫》,仿佛一个歌剧演员活跃在舞台上,浑身充满活力。
翻唱自女声的《掌声响起》带着浓浓的情感,几乎要使人忘记了原唱。
土得掉渣的大陆的《南泥湾》从他的嘴里唱出竟成了一首时尚的流行歌曲。他的嗓子已经不行了,却仍带着强烈的磁性。
《我要你的爱》,一首旧上海老歌。最后的英文饶舌使得这位歌坛前辈引领潮流。
是的,不论他唱什么都那么出色。试问当今歌坛谁人能比?
他曾立志《好歌献给你》。当他离去的时候我们只有长歌当哭:知否世事常变 变幻原是永恒。
这就是本人对罗文的嗓子的一点浅见。向罗文致敬。
35、我为什么喜欢老歌
2005年2月2日星期三14时10分
我为什么喜欢老歌更甚于新歌呢?就因为老歌当中的人文气息。因为它对人的心灵的激荡。
许冠杰在90年时出过一张精选叫《香港情怀》,封面是一对情侣或夫妻在渔船上劳作与生活。这是真实的旧香港的写照。而许冠杰的歌曲也大多反映香港小市民的心声,对社会有褒有贬。在他的歌曲里,我们看到了浓浓的对香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罗文唱过很多关于香港关于祖国的歌曲,《狮子山下》、《中国梦》、《长城谣》……黄霑的歌词是生动的:除了对家国的热爱,《亲情》的温暖,《家变》中“知否世事常变 变幻原是永恒”的一针见血,都让人感动和共鸣。
……
除了香港,台湾的校园民歌如《外婆的澎湖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燃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爸爸的草鞋》通过一家人生活的变迁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一部分人生活的变迁,用最平静和简单的字句表现出了最深厚的爱国之情。《鹿港小镇》对都市迷茫的生活的抨击。《补习街》,更加尖锐地把矛头对准了教育制度。
……
情歌方面,张艾嘉的《爱的代价》“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 看世事无常 看沧桑变化”,让人唏嘘不已。一曲《茉莉花的日子》就如同清晨沾着露珠的绿叶一样新鲜,把一个小女人的心事表露无遗。
……
现在的歌曲,除了没有意义的爱恨纠缠和无病呻吟,我们听不到对生活的感悟对家国的热爱。我们已经离人文气息越来越远。我们拥有的只是商业气息。音乐的鹿港小镇被都市的霓虹给湮灭了。
也许你会说《铁血丹心》中的分声部演唱已经过时。但它确实红了20年而且现在仍在红。《缠绵》歌如其名,当中的男女对唱也确实给人缠绵的效果。不说现在的歌手唱功如何,如何靠一张漂亮的脸蛋不务正业,过去的流行歌曲确实也是欧美的舶来品,但是过去的音乐人在音乐中加入了自己的东西,吸收再利用;现在的流行歌曲一味跟风,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很多人抨击周杰伦。但不可否认周杰伦在他的音乐中加入了中国的民族的东西,这点做得很好。
我不知道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样子。到最后是不是连歌词都写不出了。附上一首经典的歌词大家一起品位一下吧。
(白):爸爸有双草鞋 搁在鞋柜上 他常默默地盯着他望 仿佛注视着茫茫海上的一艘船 泮且一颗泪滴到鞋上 映出这段故事好长好长
草鞋是船,爸爸是帆 奶奶的叮咛载满舱 装满少年时的梦想 充满希望的启航启航 船儿行到黄河岸 厚厚的黄土堆上船 夜来停泊青纱帐 天明遥遥山海关
草鞋是船 爸爸是帆 奶奶的叮咛载满舱 一股离乡的惆怅噎满腔 蓦然回首又要启航启航 一路跋涉到江南 洞庭湖景无暇看 峨眉山下好荒凉 不堪回首泪暗弹
草鞋是船 爸爸是帆 故国的叮咛不敢忘 强忍无奈小别的悲怆 信誓旦旦又要启航 船儿行到澎湖湾 多了妈妈来操桨 深情款款撑起疲惫的帆 又冲破了许多风浪
草鞋是船 爸爸是帆 远远的故乡在召唤 满载半世纪漂泊的沧桑 倦航的船儿快来靠港
——张明敏《爸爸的草鞋》
36、怀念我的盗版时代
2005年2月2日星期三16时42分
当大家都在提倡正版的时候我却格外怀念我的盗版时代。
过去当想买到一盘喜爱的唱片时就会想到盗版。一开始是买盗版磁带。后来因为盗版磁带的音质实在太差就改买盗版的CD。我永远记得我这一生第一次自己买磁带是花了正版的钱买了一盘盗版的刘德华的磁带。还有那一年的冬天傍晚,天很冷很冷,我哆嗦着去找邰正宵的盗版磁带。那两盘磁带我听了无数遍。最后声音已经模糊不清,我仍然在听,并为着当中的歌曲感动着。
盗版的好处就是所有你喜欢的歌曲都可以在一张碟中找到。比如说我买的罗文的盗版有三张60首歌。许冠杰的双张48首歌A碟是抒情歌曲,B碟是嬉笑怒骂歌曲,分得清楚仔细。那一年为了黄品源的《狠不下心》去找了一盘盗版碟,那首歌在唱机中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
而如今很少买盗版。因为盗版中没有图片没有附赠包装和印刷太差,因为盗版没有收藏价值,因为要支持歌手……在功利性的社会里我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感动。当初对着唱机修改错误的歌词,冒着碟片被划坏的危险重复一首歌,而如今怕把碟听坏不敢随意重复某一首歌,买到想听的原版不去拆封把它高高供起。
我赞同支持正版的长远的建设性。但是我也要说:一个因为支持歌手而买正版的人永远无法体会一个因为喜欢歌曲而买盗版的人的感动。
作者:
zycoc
时间:
2005-12-1 04:00
好长好长,看了个开头,看了个结尾,陶醉了,就够了
作者:
牧羊人
时间:
2005-12-1 20:24
挺怀念以前大学时候在外边小摊子上买盗版录音带的日子
作者:
我终于失去了你
时间:
2005-12-2 01:08
帖子不错,为何没人欣赏?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