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百强中学排行榜被指作弊 2000元可上"十强" 文章来源: 新闻晚报
[打印本页]
作者:
wuwei
时间:
2005-11-15 20:07
标题:
中国百强中学排行榜被指作弊 2000元可上"十强" 文章来源: 新闻晚报
中国百强中学排行榜被指作弊 2000元可上"十强" 新闻晚报
如今排名风愈刮愈烈,就连中学校园也不能“幸免”。近日,2005全国中学名校校长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上,国内首次针对中学教育的全国性评选活动———《2005中国百强中学》评选结果正式公布。本次公布的《2005中国百强中学》中,本市的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南洋模范中学、上师大附中被选入其中,上海人心目中公认的“四大”名校中的复旦附中和交大附中“名落孙山”。
现象 全国首现“百强中学”
据该排行榜项目负责人高广介绍,《2005中国百强中学》评选是第一次由民间机构组织。排名历时三个多月,经过学校筛选、问卷设计、市场调查、专家访谈、媒体意见等阶段的实施,主办机构向国内著名中学发出邀请,建立学校数据库及调查问卷数据库。同时,通过对大学大二在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在读大学生对自己毕业中学的满意度,最终依据一万份调查问卷,结合专家意见,评选产生排行榜。
上师大附中校长助理何美珑老师作为本市唯一的中学校方代表,参加了这次论坛活动。他认为,中学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全国地区差异这么大,如果真的评出百强中学,从教学方式、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培养、学生的成才率等指标来评价,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学校肯定远远高于内地的中学。从目前社会的评价标准看,学生的升学率、升入名牌大学的比例、学生获得更好发展的机会就是判断学校好坏的依据。
2000元可排上“十强”
“现在,我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交纳2000元就可以评上十强中学。其实一些所谓的评选就是一些社会机构收费的幌子。”
昨天,本市一示范高学校长向记者介绍,从去年开始,自己就经常接到一些电话,自报家门是某某评估机构的,现在要排十强名校,只要交纳2000元就获得参与评选的资格。
观点 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上海一位名校长说:“对中学进行排名,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我想问问:你们排名究竟要把中学引到哪里去?”这位校长说,本来,中学与中学之间是有差异的,市区的高中和郊区的高中之间存在差异的,市重点高中、区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之间的生源也是不一样的,各个高中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生活动等方面也是不一样的,社会要尊重各个高中学校之间的差异。其实,对高中是没有必要排名的,只要学校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有发展态势、能够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和特长,这就是一所好的学校。
人为扩大学校不平等
“这种评选方法有没有科学的标准?在评选过程中是否公正?有没有监控?这种评选其实是跟‘状元秀’没什么大的区别。”市教科院教学评估专家沈教授说,“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倡的是一个均衡的概念,鼓励每个中学办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简单地去追求升学率这样一个指标。比如这次被评选上的一些中学无非只是一所升学率较高的学校,并不是在基础教育领域里素质教育实施得最好的。”
沈教授说,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个评选是一种民意的反映,但选择什么样的群体进入调查范围大有讲究,不同的调查群体会得出不同的调查结果。搞这样的没有根据的百强评选显然是跟教育大背景相违背的,人为地扩大了校与校之间的不平等,对家长、学生、社会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中学没必要搞评选
“高中学校没有必要搞什么评选。”浦东新区教育处唐老师表示,现在很多这样那样的评选大多具有功利性,没有科学依据的评选根本不能反映各个学校的实力。办学校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按自己的战略计划发展。如果为了追求指标排名,正常教学就没法搞了,何况每所学校的历史背景不一样,简单地排行也有失公允。
排名使好学校增值
毕业于华东师大教育学专业的龙琴小姐告诉记者,新加坡每年都会根据中学的会考成绩排出10所最佳中学排名榜。这么多年来,新加坡教育部为学校排名,已达到两个目标: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表现以及让学校和校长知道与其他学校相比之下,自己的表现如何。
排名会增加学校的压力,应是毋庸讳言,但排名制度为好些学校产生了增值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事。要做到两全其美,当然是谈何容易,但只要学校教育素质因此得到全面提升,人们对教育有了更加正确平衡的认识,相对而言,还是获益不浅的。
理性看待学校排名
学校排名利弊这个问题百辩不厌,利弊互见,难下定论。金勇先生的女儿今年已从南洋模范中学考进复旦大学,尽管如此,他还是很关心中学的排名,去年年底本市公布了第一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没有南洋模范中学的名字,金先生觉得很吃惊,多次打电话咨询。
专家建议家长在为子女、学生在为自己选校时,应该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排名,不要只是把眼光盯着“市重点”、“区重点”、“百强名校”上,更应该看看其他各校之中,在栽培“后进”学生的任务上,却是成效卓著,或能在某些课外活动上发展出自己的品牌。父母在为孩子选择高中时,不应该只是以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或以自己对学校先入为主的看法为依据。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