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音乐大师Mozart:生平及作品
[打印本页]
作者:
深白的三月
时间:
2004-3-1 17:01
标题:
音乐大师Mozart:生平及作品
W.A.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上图为FRP水泥构件欧式雕塑莫扎特头像展示,下图为莫扎特画像。)
一、生平
莫扎特出生在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写了第1部歌剧。他仅仅活了36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插图为莫扎特故乡萨尔茨堡,上图为米拉贝尔花园,下图为莫扎特广场一隅)
作者:
深白的三月
时间:
2004-3-1 17:03
少年时期(1762~1773) 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10年的旅行演出均获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代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又结识了作曲家J.C.巴赫、G.B.马蒂尼、G.B.萨马蒂尼①等,跟他们学习作曲技术,这使他以后能够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为广泛的一位作曲家。少年莫扎特在旅行演出中一方面熏染了贵族上流社会的风尚礼仪和华丽的艺术风格;另方面因处于市民音乐家的低下地位,也养成了清高自傲、蔑视权贵的性格。而带有商业性质的繁重的演出任务,又摧残了他的健康。(图为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则和莫扎特的姊姊玛利亚·安娜·莫扎特。)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伦敦出版了6首哈普西科德②和小提琴(或长笛)的奏鸣曲,写作了3首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1770)、《卢齐奥•西拉》(1772)等作品。有些作品反映了他受J.C.巴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显示莫扎特创作体裁的广泛性和他对歌剧创作的兴趣。
作者:
深白的三月
时间:
2004-3-1 17:04
成熟时期(1774~1781) 1773年底,莫扎特返回萨尔茨堡,在父亲的辅导下,弥补被中断了的音乐与文化的学习,同时利用旅行中获得的知识与素材,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歌剧《假园丁》(1775)和《牧人王》(1775)。
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他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在1777年9月获得大主教的同意,又跟母亲进行了两年的旅行演出。为了另谋职位,以便永远离开萨尔茨堡,他先后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学、演出,进一步加深了对不平等制度的认识和体会。在曼海姆时,他得到一些市民音乐家的帮助与同情,并接触到当时欧洲重要的曼海姆乐派,听到第一流管弦乐队的演奏。1778年5月,他回到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不得不在1779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
这一时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创作了 2首长笛协奏曲、1 首双簧管协奏曲、7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3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在巴黎,他还写了《巴黎》交响曲、交响协奏曲、管弦乐序曲、长笛和竖琴协奏曲、长笛弦乐四重奏、4首钢琴变奏曲、4首钢琴奏鸣曲等。第2次途经曼海姆时,写了一些宗教音乐、3 部交响曲、小提琴中提琴的交响协奏曲、小夜曲、嬉游曲、两架钢琴的协奏曲、3首风琴协奏曲等。1780年完成了歌剧《伊多梅纽》的创作。
这一时期莫扎特的作品,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因素,如奏鸣曲式第1乐章的呈示部,出现了与第1主题相对比的第2(或更多的)主题;在再现部中,常常改换主题出现的次序,有时对主题材料也进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处理;在第1、2乐章间,有了强烈的力度对比等等。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维也纳时期(1781~1791) 莫扎特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到维也纳谋生。他是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摆脱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作曲家。但是以后他虽然名义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实际上仍然无力抗争封建社会对他的压迫。生活的磨难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维也纳的10年,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的10年。1781年,他和大主教决裂后,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该剧于1782年7月首演,获得很大成功。1782年,他在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的情况下,同一位曼海姆音乐家的女儿康施坦丝•韦伯结了婚。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J.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了四重奏和交响曲创作的经验,并写了6首弦乐四重奏赠送给海顿。1784年,他参加了“共济会”,是维也纳第八支部的成员。他热心地参加了这个带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色彩的秘密宗教团体的活动,对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有强烈共鸣,并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写出了许多作品。
1785年,一度倒闭了的维也纳民族剧院恢复,莫扎特有了从事歌剧创作的机会。他写了一部滑稽戏《剧院经理》(1786年演出)。1786年完成并上演了《费加罗的婚姻》,该剧的影响很大,甚至在布拉格也家喻户晓。1787年《唐璜》完成并得到演出。
在维也纳,莫扎特发现了J.S.巴赫的作品。他对巴赫的复调技法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对他后期的创作起了重要影响。
1789年4月,贫困中的莫扎特,由他的学生卡尔•利希诺夫斯基公爵带领,到柏林、德累斯顿、莱比锡等地演出。虽然轰动一时,却未能解脱他的经济困境。1790年1月,他的歌剧《女人心》上演。2月,皇帝去世,莫扎特向任皇帝利奥波德二世请求接任宫廷乐长L.霍夫曼的职位,得到同意,但未实现。1791年,他写了歌剧《蒂托的仁慈》,未获成功。同年9月写了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并在重病中写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未能全部完成,便与世长辞了。死后被葬在维也纳贫民公墓的一个不知名的地方。
歌剧《魔笛》cd封套
女演员辛迪亚在歌剧《魔笛》中的夜后造型
作者:
深白的三月
时间:
2004-3-1 17:05
二、创作
莫扎特的短暂一生写出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体裁形式涉及到各个领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歌剧 莫扎特的主要创作领域是歌剧。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写了20余部。其中《费加罗的婚姻》、《唐璜》和《魔笛》最具代表性。
《费加罗的婚姻》取材于当时在奥地利被禁演的P.A.C.de博马舍的话剧,歌剧脚本由意大利诗人L.达•蓬泰改编,1786年首演。改编后的脚本虽然削弱了原剧对封建社会的抨击,增添了抒情性的描写,但仍不失原作的批判精神而且揭露和讽刺了以伯爵为代表的封建贵族的虚伪和骄奢淫逸的生活,颂扬了以费加罗、苏珊娜为代表的“第三等级”人民正直、机智、勇敢的品质,表现了同封建主义斗争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莫扎特这部歌剧的主要贡献是没有沿用当时流行的意大利趣歌剧的滑稽、夸张和杂耍式的手法,而着重描绘了人物的性格,进行了心理刻划,增强了歌剧的抒情性,并在剧中发挥了重唱的技巧和表现力。
《唐璜》的脚本也由达•蓬泰改编。1787年首演。它取材于西班牙一个有名的民间传说。当时,该传说有各种版本广泛流传于欧洲各国,并已有话剧、歌剧、芭蕾等艺术形式,莫扎特和达•蓬泰选用了G.贝尔塔蒂的歌剧脚本《石客记》(意大利作曲家G.加扎尼加作曲),在剧情和人物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动。通过贵族唐璜这个矛盾的人物及其欺骗、损害妇女行为的可鄙下场,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烂生活,同时又肯定了主人翁蔑视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一面。这是一部具有伦理道德意义的歌剧,反映了18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德奥知识界对道德伦理问题的兴趣和关心。它是莫扎特在意大利趣歌剧的基础上发展歌剧式戏剧靛重要作品。在处理这部歌剧的音乐时,莫扎特加强了对人物的心理刻划,使人物的形象更为复杂、真实,同时运用戏剧化的重唱,增强歌剧的矛盾冲突。
《魔笛》是莫扎特1791年逝世前几个月写完和演出的最后一部歌剧。其脚本是由莫扎特的老朋友、热心于德国民族歌剧的一座小剧院经理E.希卡内德提议并编写的。歌剧取材于维兰德的神话《露露》。通过主人公为追求理想而进行艰苦斗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思想。这部歌剧所反映的思想,和莫扎特追求启蒙主义和对“共济会”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几个主要角色可能隐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中的人物。例如大祭司萨拉斯特罗使人联想到前不久去世的共济会首脑、莫扎特的朋友博恩。莫扎特采用了典型的新教众赞歌式的音乐塑造,使他的音乐具有庄严、崇高的性质;反面角色夜后,则可能是影射玛丽亚•特蕾西亚(她在位期间曾镇压共济会),这个角色需由技巧较高的花腔女高音扮演,其音乐表演难度较大而没有内在的感情;剧中的英雄塔米诺王子可能是比喻同情共济会的约瑟夫二世,他的音乐优美动人,采用的是正歌剧中的抒情咏叹调;帕米娜是人民高尚精神的象征,音乐十分优美;半人半鸟的幻奇性人物帕帕盖诺及其妻子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他们的音乐带有鲜明的德奥民间风格。这部歌剧是莫扎特在德国及奥地利歌唱剧和神话剧的基础上,发展德国民族童话歌剧的代表作,它标志着18世纪德奥小歌剧发展告一段落,并为后来德国的浪漫主义歌剧的产生打下了基础,成为后者的先驱。(下图为魔笛主题变奏曲的吉他谱。)
作者:
深白的三月
时间:
2004-3-1 17:06
交响曲 莫扎特一共写了约50部交响曲,其中41部有编号,并象其他器乐作品一样可以分为若干组。交响曲大部分是早年受各种不同音乐风格影响写成的,因而带有模仿不同风格的痕迹。其中可以看到J.C.巴赫,G.C.瓦根赛尔M.G.莫恩,特别是海顿以及以J.斯塔米茨③为代表的曼海姆乐派等风格的影响。
莫扎特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有7部。其中《第三十一交响曲》(《巴黎》)是为当时欧洲最杰出的交响乐团之一的巴黎交响乐团谱写的,具有巴黎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响;《第三十五交响曲》(《哈夫纳》)实际上是一首小夜曲;《第三十八交响曲》(《布拉格》)常被人们称作“没有小步舞曲的交响曲”,它只有3个乐章,不再是对意大利交响曲的风格模仿,而是一部地道的维也纳交响曲;《第三十六交响曲》(《林茨》)反映了莫扎特受海顿交响曲创作的影响。
莫扎特的最后3部交响曲──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是他最优秀的交响乐作品。它们都写于1788年6~8月的 6个星期之内。人们通常将它们划归为一个组,但三者之间各有其特点: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了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 Molto Allegro、 Andante、Minuetto (Allegretto)、Finale (Allegro assai))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庇特》)(Allegro vivace、Andante cantabile、Minuetto (Allegretto)、Molto allegro)宏伟豪迈,乐观向上,预示了L.van贝多芬的英雄性交响曲的出现。
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最后3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重视各乐章之间以及乐章中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协奏曲 是除歌剧以外,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贡献最为突出的体裁之一。他一生写了50余部各种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这些作品在巴罗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3个乐章对比并置的套曲结构(第1乐章奏鸣曲式,第2乐章是类似咏叹调式的抒情乐章,第3乐章具有舞蹈性或通俗性格);双呈示部;独奏乐器有技巧性的华彩段等。同时加强了独奏乐器的地位,强调了它不同于协奏乐队的音乐性格。由于莫扎特的这些成就,使协奏曲不再片面表现技巧,而使之具有与交响曲同样深刻的意义。莫扎特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
在莫扎特的协奏曲中,钢琴协奏曲占有突出的地位。共写了27部,其中代表作有d小调、c小调、A大调等。此外,还有7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G大调、A大调、D大调的3首比较突出。在管乐协奏曲方面,《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第一首、第二首、第三首)也很突出。其他是4首圆号协奏曲,1首《长笛、竖琴协奏曲》等。(插图为罗马利亚女演奏家Haskil的作品封套,哈丝基儿留下的录音不算很多,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她演绎的近10部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作者:
深白的三月
时间:
2004-3-1 17:07
奏鸣曲套曲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等,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3个乐章的奏鸣曲套曲形式。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完成了从哈普西科德风格到钢琴风格的过渡。在他80年代的钢琴奏鸣曲中,已使钢琴的效果和音域得到了发挥,如《A大调钢琴奏鸣曲》(1783)、《c小调奏鸣曲》(1785)等。前者体现了他的生活风俗性的特点,后者显示了尖锐的对比并置与戏剧性的力量,预示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诞生。莫扎特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从意大利A.科雷利④、G.B.萨马蒂尼等人的影响中逐步解放出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从1778年开始,莫扎特就将钢琴和小提琴两件乐器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如降E大调(1781)、降B大调(1784)、降E大调(1785)、A大调(1787)等几首都较成功。
室内乐 在莫扎特写作的23首弦乐四重奏中,最好的是献给海顿的6首(1773),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莫扎特的思想和风格──真挚亲切、明快开朗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状态。与海顿、贝多芬不同的是莫扎特的天才不是表现在四重奏方面,而表现在五重奏上。其中最为突出的是《C大调弦乐五重奏》(1787)和《g小调弦乐五重奏》(1787)。前者在曲式结构、主题处理等方面有创新;后者是一部悲剧性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思考。此外,《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和几首中提琴五重奏也被誉为他的代表作。
宗教音乐 由于职务的关系,宗教音乐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占有很大部分。其中以他临终前创作的《安魂曲》⑤最有代表性。这部作品注入了作者对整个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现了他作为市民音乐家一生所遭受到剥削、屈辱、冷遇、贫困的痛苦和他对光明欢乐始终不渝的追求与向往。莫扎特写了乐曲的大部分,剩下的由他的学生F.X.叙斯迈尔忠实地按照他的计划和风格予以完成,并于1793年12月以瓦尔泽格伯爵作曲的名义演出。(图为莫扎特死前不久的胸像和其亲笔签名的《安魂曲》乐谱,并在上面提前写下了1792年。)
除上述各种体裁外,莫扎特还写了大量的嬉游曲⑥、小夜曲、舞曲等。在这些风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采用了民间音乐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间音乐的联系,它们大都具有轻松活泼的特点。其中《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首、第二首、第三首、第四首)影响较大,它既包含了清新欢畅、生动活泼的情绪,又具有宽广、纯朴的抒情性。
总的说来,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它们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人的尊严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反映了上升时期的德奥资产阶级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注释:
①G.B.萨马蒂尼(Giovanni Battista Sammartini),意大利作曲家。生地不详。1775年 1月15日卒于米兰。父亲是定居在意大利的法国双簧管家。他从小随父学习音乐。1720年在米兰公爵皇家剧院的乐团里任双簧管师。从1728年起几乎终身任至圣恩蒂耶罗礼拜会的乐长。1730年任教于贵族学院,C.W.格鲁克曾从其学习。萨马蒂尼是当时米兰最活跃的音乐家,根据年鉴记载,他曾同时在许多个教堂兼职。他的创作活动自1724年作清唱剧开始,连续写了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和舞台音乐作品。他的交响曲从3乐章结构过渡到4乐章结构,从部分(快板乐章)采用奏鸣曲式到几乎全部采用奏鸣曲式,成为欧洲最早的交响乐创作的首要人物。他作有200多首室内乐和独奏曲。同他的管弦乐相比,它们则更为抒情,装饰较多,节奏复杂,1760年出版了他的6首弦乐三重奏鸣曲。他共作歌剧3部。其他主要作品有《降E大调重奏协奏曲》(1756年出版)、舞剧《爱的凯旋》(1773)等。萨马蒂尼是18世纪富有创造性的交响音乐作曲家,对维也纳古典乐派风格的形成起了奠基作用。
②哈普西科德(harpsichord),拨奏弦鸣乐器。16~18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曾译“拨弦键琴”、“羽管键琴”、“拨弦古钢琴”等。哈普西科德外形近似现代三角钢琴,通常有2层键盘操纵演奏,每层键盘约有5组琴键,上层键盘主要用来奏高八度音(现代制造的还能奏低八度音)和某些不同音色的音。哈普西科德至少有两套琴弦,它们与键盘成直角张列,每根弦都配有拨杆和拨子。拨子用乌鸦羽管或皮革制成,按键时靠杠杆作用上升拨弦发音;手指离开琴键时,拨杆下落,并有制音器制止振动。哈普西科德的历史,可推溯到14世纪后半叶英、法和西班牙的一种拨弦键琴“棋盘琴”。在巴罗克时期哈普西科德是弹奏数字低音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也是重要的独奏乐器。J.库瑙为它创作了第 1部奏鸣曲《圣经故事奏鸣曲》。F.库普兰、D.斯卡拉蒂、J.S.巴赫等都为之作有大量的乐曲。W.A.莫扎特的钢琴作品,实际都是为哈普西科德写的。哈普西科德音量单薄,对指触的力度变化反映甚微,音响的强弱对比性极差。到19世纪初,哈普西科德为钢琴所取代,20世纪新古典乐派兴起又出现于乐坛。同哈普西科德的机械结构相仿的拨弦键琴有维吉纳和斯皮内特。维吉纳主要是指长方箱式的拨弦键琴,琴弦同键盘平行,每音一弦,特别为英国人所喜爱;斯皮内特主要是指五边形的拨弦键琴,琴弦与键盘约成45°角张列,每音一弦,键盘只有一层。这3种拨弦键琴的名称早期曾彼此混称,后来通常作如上的区分。
③J.斯塔米茨(Johann Stamitz),捷克作曲家、小提琴家。1717年6月19日于波希米亚的涅梅茨凯布罗德受洗,1757年3月27日卒于曼海姆。自幼从其父学音乐,后入耶稣会学校受音乐教育,演奏小提琴并开始作曲。1741年受到贵族赏识,入曼海姆乐队并从事创作。50年代中期曾旅居巴黎。斯塔米茨是曼海姆乐派的创建者,在创作和演奏方面具有新颖的“曼海姆风格”:清晰的功能和声语言,鲜明强烈的力度对比,明快的旋律,具有动力性的动机展开,4乐章交响曲结构,新颖的管弦乐法等。这种新的音乐风格为后来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出现开辟了道路。斯塔米茨的创作包括约50首交响曲、近100首管弦乐的三重奏曲,以及单簧管协奏曲、双簧管协奏曲、键盘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和若干声乐作品。
④A.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1653年2月17日生于富西尼亚诺,1713年1月8日卒于罗马。初在法恩扎学习音乐,1666年赴博洛尼亚深造4年,曾从G.B.巴萨尼学过小提琴。17岁成为博洛尼亚爱乐学会会员。1675年以演奏家和作曲家的身份定居罗马。1687年任枢机主教B.潘菲利的宫廷乐长。科雷利在音乐史上的贡献是发展了小提琴音乐艺术,写出很多卓越的小提琴作品。尽管他用音从不超过第3把位,但是他把意大利的声乐写法移植到小提琴上,很多慢板乐章都写得非常抒情、柔婉,如同人声;相比之下快板乐章却较为逊色,这大概是受当时的技巧限制。他的室内三重奏鸣曲和大协奏曲,为J.S.巴赫和G.F.亨德尔等人的独奏奏鸣曲和管弦乐协奏曲打下了基础。他的三重奏鸣曲采用慢—快—慢—快为序的套曲组合,为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初期的作曲家们所仿效。其主要作品有:三重奏鸣曲24首(作品1、3,后改称教堂奏鸣曲),室内三重奏鸣曲24首(作品2、4),独奏奏呜曲12首,大协奏曲12首。
⑤又名《追思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生命中最后一部杰作。据说,当时,一个神秘的黑衣人来请他作一首安魂曲以悼念亡妻,不速之客的造访使莫扎特产生了巨大的悲痛与不安,因为他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已经临近(但事后证明,那个令他恐惧的黑衣人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叫做瓦尔茨格伯爵的使者而已)。他全身心地投入作品的创作中,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到:“…你知道,创作对我来说至少不比休息更累,况且我也不能无事可作。我预料有些事情将在我身上应验。钟声响了,我只能用标点符号向你表示…”。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作品真的成了他为自己所作的安魂曲。
莫扎特这部《安魂曲》采用了传统的《安魂曲》形式,用的是拉丁文歌词,音乐一如莫扎特一贯的曲风,非常真挚、动人。虽然在生命最后几年,他受到了穷困的折磨,但是在他的音乐中却一直没有痛苦的呻吟,而只有纯净的欢乐。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尤其是在结尾的合唱部分,充满了热情与奋进的感觉,仿佛他正向着天国进发,灿烂的光芒正照耀着他……
[ Last edited by 深白的三月 on 2004-3-1 at 17:09 ]
作者:
深白的三月
时间:
2004-3-1 17:24
以下是Mozart安魂曲的结构和中文唱词: (点红色链接就可以听到曲子)
ⅠIntroitus
进堂咏
Ⅱ Kyrie
垂怜经
Ⅲ Sequenz 继抒咏
1. Dies irae
末日经
2. Tuba mirum
神奇号声
3. Rex tremendae
赫赫君王
4. Recordare
求你垂怜
5. Confutatis
受判之徒
6. Lacrimosa
爱怜颂
IV Offertorium 奉献经
1. Domine Jesu
圣主耶稣
2. Hostias
牺牲祈祷
V Sanctus
圣哉经
Ⅵ Benedictus
迎主曲
Ⅶ Agnus Dei
羔羊赞
Ⅷ Communio
领主曲
作者:
深白的三月
时间:
2004-3-1 17:25
一、进堂咏
主!请赐给他们永远的安息,
并以永远的光辉照耀他们。
天主!西婉的人要歌颂你;
他们要在耶路撒冷向主还愿。
请垂听我祷告!
一切生灵都要来归于主。
二、垂怜经
上主求你垂怜
基督求你垂怜
上主求你垂怜
三、继抒咏
1、震怒之日
达味和希比拉作证;
尘寰将在烈火中熔化,
那日子才是天主震怒之日,
审判者未来驾临时,
一切都要详加盘问,严格清算,
我将如何战栗!
2、号角响彻四方
号角响彻四方,
墓穴中的已死众生,
都将被逼走向主的台前。
受造的都要复苏。
答复主的审讯,
死亡和万象都要惊惶失措。
展开记录功过的簿册,
罪无巨细,无一或遗,
举世人类都将据此裁判。
当审判者坐定后,
一切隐秘都将暴露,
无一罪行可逃遣罚。
可怜的我,那时将说什么呢?
义人不能安心自保,
我还向谁去求庇护?
3、威严赫赫的君主
威严赫赫的君主,
你救了你所预简的,
完全出于你白白的恩赐!
仁慈的源泉,请你救我。
4、慈悲的耶稣
慈悲的耶稣,请你怀念,
你曾为我降来人间,
到了那天,勿殄灭我。
你为觅我,受尽辛劳;
又为救我,被钉死于十字架上。
但愿这些苦难,并不付诸东流。
报应的审判者是公正的,
愿在清算的期限前,
恩赐宽恕我的罪愆。
我如囚犯,声声长叹,
因我有罪,满面羞惭;
天主!恳求你,饶恕我吧!
你曾赦免了玛利亚-玛达雷娜,
你又怜恤了右盗,
求你也给我一线希望。
我的祷告固不足取;
但你是慈善的,请你包涵,
勿使我堕入永火。
请你使我厕身绵羊群内,
使我能脱离山羊,
请将我列于你右翼之中。
5、羞惭无地
你使该受指责的人羞惭无地,
又将他们投入烈火,
请你招我,与应受祝福的人为伍。
我五体投地向你哀求,
我痛心懊悔,心如死灰。
求你照顾我的生死关头。
6、痛哭之日
这是可痛哭的日子,
死人要从尘埃中复活,
罪人要被判处。
然而天主啊!求你予以宽赦。
主!仁慈耶稣!
求你赐他们以安息。阿门。
四、奉献经
1、主耶稣基督
主耶稣基督,光荣之王!
求主从冥府的刑罚和深渊中
救出全部已故信友的灵魂;
求你救他们脱离狮口;
别让地狱吞噬了他们,
别让他们堕入幽冥。
愿主掌旗天使圣弥额尔把他们都领到圣善光明之域,
因为这是主从前许过亚巴郎及其后裔的。
2、牲品与祈祷
主!请接纳我们为赞美主而向主献上的牺牲和祷告,
为使今天我们所纪念的灵魂,
从死亡而超升入生命的境界,
因为这是主从前许过亚巴郎及其后裔的。
五、圣哉经
圣、圣、圣上主,万有的天主。
你的光荣充满天地,
欢呼之声,响彻云霄。
六、赞美经
奉上主名来的当受赞美。
欢呼之声,响彻云霄。
七、羔羊经
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
求你赐给他们永远的安息。
八、领主咏
主!愿永远的光辉照耀他们,
使他们永远与主的圣人为伍,
因为主是慈悲的。
主!请赐给他们以永远的安息。
⑥嬉游曲(divertimento),原为18世纪欢娱宾客的器乐重奏组曲,常由3~10余件管弦乐器混合演奏,包含4个以上乐章,以舞曲(最常见的是小步舞曲,可以不止一首)、进行曲、变奏曲为主,形式与小夜曲相仿。J.海顿和W.A.莫扎特都作有大量嬉游曲。F.舒伯特的《匈牙利风格嬉游曲》是以匈牙利曲调为基础的幻想曲。法国作曲家A.鲁塞尔为钢琴和5 件管乐器作的嬉游曲和F.布索尼为长笛和乐队作的嬉游曲,都是20世纪的作品。B.巴托克、I.F.斯特拉文斯基、H.W.亨策也写过不同形式的嬉游曲,插入歌剧、舞剧和其他戏剧的游艺舞曲中。
ps:Mozart的主要作品网上均有下载,以下是部分其他作品
1、D大调小夜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
2、C大调弥撒曲(Missa in C “In Honorem S.mae Trinitatis”K.167):
Kyrie
Gloria
Credo
Sanctus
Benedictus
Agnus Dei
3、土耳其进行曲 土耳其回旋曲
4、A小调钢琴奏鸣曲:
Allegro maestoso
Andante cantabile con espressione
Presto
5、第21号钢琴协奏曲
6、小步舞曲
7、长笛协奏曲(长笛:Karlheinz Zoeller/指挥:Bernhard Klee/乐团: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No.1 第一首、第二首、第三首
No.2 第一首、第二首、第三首
8、交响协奏曲(Symphonic concerto)(小提琴:Itzhak Perlman/中提琴:Pinchas Zukerman/乐队: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指挥:Zubin Mozart):
第一首Allegro maestoso(12.3M)
第二首Andante(10.9M)
第三首Presto(6.0M)
[ Last edited by 深白的三月 on 2004-3-1 at 17:26 ]
作者:
深白的三月
时间:
2004-3-1 17:27
虽然这些不是我自己写的,但是花了很多时间查阅资料整理出来查阅资料,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看看~~~累了,休息去。安
[ Last edited by 深白的三月 on 2004-3-1 at 17:32 ]
作者:
深白的三月
时间:
2004-3-1 17:28
附上MOZART的主要创作年表(1756-1791)
1756 第一批羽管键琴作品
1765 第一交响曲 K16
1770 第一部弦乐四重奏 K80
1772 15到21号交响曲
1773 第2到7号四重奏(意大利),8到13号四重奏(维也纳),第5钢琴协奏曲
第25号交响曲(萨尔茨堡)
1774 第29号交响曲,1到5号钢琴奏鸣曲(萨尔茨堡)
1776 小夜曲 K239,小夜曲《哈夫纳》(萨尔茨堡)
1777 第9号古钢琴协奏曲:《年轻人》(萨尔茨堡)
1778 笛子和竖琴协奏曲 K299,第31号交响曲:《巴黎》,第8号奏鸣曲,第11 号钢琴奏鸣曲《土尔其进行曲》
1781 第10号小夜曲《格郎走了》
1782 改编巴赫的赋格曲,《后宫诱逃》(维也纳),第一部给海顿的四重奏 K387
1783 《C小调弥撒曲》K427,第36号交响曲:《林茨》
1784 第14到18号钢琴协奏曲
1785 最后一部给海顿的四重奏,第20、21号钢琴协奏曲
1786 《费加罗的婚礼》,三重奏《小木桩》,第38号交响乐《布拉格》
1787 弦乐五重奏K515、516,第13号小夜曲,〈唐、乔万尼〉
1788 第26号钢琴协奏曲〈加冕〉,第39、40、41交响曲
1789 单璜管五重奏K581
1790 〈女人心〉
1791 第27号钢琴协奏曲,〈狄托王的仁慈〉,〈魔笛〉,单璜管协奏曲K622, 〈安魂曲〉
Nai tiruvantel ar varyuvantel i Valar tielyanna nu .
愿神祝福你在凡间的旅程。
作者:
深白的三月
时间:
2004-3-2 04:31
rose.gif谢谢观赏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