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ICH LIEBE MATHEMATIK, TROTZDEM MAG SIE MICH NICHT. [打印本页]

作者: 班超    时间: 2005-9-9 07:34     标题: ICH LIEBE MATHEMATIK, TROTZDEM MAG SIE MICH NICHT.

Bernoulli(贝努利) 家族 (1)  


这是一个生产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部落,有着十几位优秀的科学家都拥有这个令人骄傲的姓氏。

John Bernoulli(约翰·伯努利)在1696年把最速降线问题在一个叫做《教师学报》的杂志上面提出,公开挑战主要是针对他的哥哥Jacobi Bernoulli(加可比·伯努利),这两个人在学术上一直相互不忿,据说当年John求悬链线的方程,熬了一夜就搞定了,Jacobi(加可比·伯努利)做了一年还认为悬链线应该是抛物线,实在是很没面子。那个杂志好像是Leibniz(莱布尼兹)搞得,很牛,欧洲的牛人们都来做这个东西。到最后,John收到了5份答案,有他自己的,Leibniz的,还有一个L.Hospital(洛比塔)侯爵的(我们比较喜欢的那个L.Hospital法则好像是他雇人做的,是个有钱人),然后是他哥哥Jacobi的,最后一份是盖着英国邮戳的,必然是Newton(牛顿)的,John自己说“我从它的利爪上认出了这头狮子。”据说当年Newton从造币厂回去,看到了Bernoulli的题,感觉浑身不爽,熬夜到凌晨4点,就搞定了。这么多解答当中,John的应该是最漂亮的,类比了Fermat(费马)原理,用光学一下做了出来。但是从影响来说,Jacobi的做法真正体现了变分思想。

Bernoulli一家在欧洲享有盛誉,有一个传说,讲的是Daniel Bernoulli(丹尼尔·伯努利)(他是John Bernoulli的儿子)有一次正在做穿过欧洲的旅行,他与一个陌生人聊天,他很谦虚的自我介绍:“我是Daniel Bernoulli。"那个人当时就怒了,说:“我是还是Issac Newton(牛顿)呢。”Daniel从此之后在很多的场合深情的回忆起这一次经历,把它当作自己曾经听过的最衷心的赞扬。

Bernoulli家族 (2)

John & Jacobi这两个Bernoulli人,都算不出来自然数倒数的平方和这个级数,Euler从他老师John那里知道的,并且给出了π2/6这个正确的答案。

法国有一个哲学家,叫做Denis Diderot(丹尼斯·狄德罗),中文的名字叫做狄德罗,是个无神论者,这个让叶卡捷琳娜女皇不爽,于是他请Euler来教育一下Diderot(丹尼斯·狄德罗),其实Euler本来是弄神学的,他老爸就是的,后来是好几个叫Bernoulli的去劝他父亲,才让Euler做数学了。Euler邀请Diderot来了皇宫,他这次的工作是证明上帝的存在性,然后,在众人面前说:“先生,( a + bn ) / n = x,因此上帝存在;请回答!”Diderot自然不懂代数,于是被羞辱,显然他面对的是欧洲最伟大的数学家,他不得不离开圣彼得堡,回到了巴黎……

未完待续. :)

[ Last edited by 班超 on 2005-9-9 at 15:44 ]
作者: 花儿就是红    时间: 2005-9-9 09:42

太好了, 继续.
作者: toothy    时间: 2005-9-9 09:46

班超又复活了。。~
作者: 班超    时间: 2005-9-9 10:13     标题: :)

Originally posted by toothy at 2005-9-9 09:46:
班超又复活了。。~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他非.

大家共同学习知识.:D
作者: 班超    时间: 2005-9-9 10:14     标题: 继续

四色定理  


一次拓扑课,Minkowski(闵可夫斯基)向学生们自负的宣称:“这个定理没有证明的最要的原因是至今只有一些三流的数学家在这上面花过时间。下面我就来证明它。”……,这节课结束的时候,没有证完,到下一次课的时候,Minkowski继续证明,一直几个星期过去了……一个阴霾的早上,Minkowski跨入教室,那时候,恰好一道闪电划过长空,雷声震耳,Minkowski很严肃的说:“上天被我的骄傲激怒了,我的证明是不完全的……”

1942年的时候,Lefschetz(莱夫谢茨)去Harvard(哈佛大学)做了个报告,Birkhoff(伯克霍夫)是他的好朋友,讲座结束之后,就问他最近在Princeton(普林斯顿大学)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Lefschetz说有一个人刚刚证明了四色猜想。Birkhoff严重的不相信,说要是这是真的,就用手和膝盖,直接爬到Princeton的Fine Hall去。
作者: jale75    时间: 2005-9-9 10:18

Originally posted by 班超 at 2005-9-9 10:13:


大家共同学习知识.:D

yes.gifyes.gifyes.gif
作者: 班超    时间: 2005-9-9 15:07     标题: 继续

做数论的人 (1)  

Lev Landau(朗道)这位俄国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惊叹道:“为什么素数要相加呢?素数是用来相乘而不是相加的。”据说这是Landau(E.朗道)看了Goldbach(哥德巴赫)(哥德巴赫)猜想之后的感觉。

术业有专攻呀......

Graham说:“我知道一数论学家,他仅在素数的日子和妻子同房:在月初,这是挺不错的,2,3,5,7;但是到月终的日子就显得难过了,先是素数变稀,19,23,然后是一个大的间隙,一下子就蹦到了29,……”
作者: 班超    时间: 2005-9-9 15:09     标题: 我最喜欢的一则

做数论的人 (2)  


Hilbert(希尔伯特)曾有一个学生,给了他一篇论文来证明Riemann(黎曼)猜想,尽管其中有个无法挽回的错误,Hilbert还是被深深的吸引了。第二年,这个学生不知道怎么回事死了,Hilbert要求在葬礼上做一个演说。那天,风雨瑟瑟,这个学生的家属们哀不胜收。Hilbert开始致词,首先指出,这样的天才这么早离开我们实在是痛惜呀,众人同感,哭得越来越凶。接下来,Hilbert说,尽管这个人的证明有错,但是如果按照这条路走,应该有可能证明Riemann猜想,再接下来,Hilbert继续热烈的冒雨讲道:“事实上,让我们考虑一个单变量的复函数.....”众人皆倒。
作者: laozhang77    时间: 2005-9-9 15:39

班超真是成熟多了,心胸真是开阔。

赞一句,他们不就是想让你不高兴吗,我们偏高高兴兴给他们看。
作者: 班超    时间: 2005-9-9 15:43     标题: 别这么说,

Originally posted by laozhang77 at 2005-9-9 15:39:
班超真是成熟多了,心胸真是开阔。

赞一句,他们不就是想让你不高兴吗,我们偏高高兴兴给他们看。


这些孩子出门在外都挺不容易的, 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作者: laozhang77    时间: 2005-9-9 16:06

哎,他们就是家里惯的太厉害了,以后在社会上还这样就不好办了。
作者: 昭代婵娟子    时间: 2005-9-10 23:11

佩服版主
作者: 班超    时间: 2005-9-12 07:16     标题: Gottingen的传说

Klein(克莱茵)上了年纪之后,在Gottingen的地位几乎就和神一般,大家对之敬畏有加。那里流行一个关于Klein的笑话,说Gottingen有两种数学家,一种数学家做他们自己要做但不是Klein要他们做的事;另一类数学家做Klein要做但不是他们自己要做的事。这样Klein不属于第一类,也不属于第二类,于是Klein不是数学家。

Wiener(维纳)去Gottingen拜访这位老人家,他在门口见到女管家时,问道教授先生在么?女管家训斥道,枢密官先生在家。一个枢密官在德国科学界的地位就相当于一个被封爵的数学家在英国科学界的地位,譬如说Newton(牛顿)。Wiener见到Klein的时候,感觉就像去拜佛,后者高高在上,Wiener的描述是“对他而言时间已经变得不再有任何意义”。



关于Klein还有一个故事,当初王诗宬(宬-chéng)老师请了一个法国的拓扑学家来北大做报告,他讲的东西和双曲几何有些关系,半路上,突然讲到了Klein和Poincare(彭加勒/庞加莱)的故事,说是Klein和Poincare都在研究自守函数什么的,对于2维的的情况,Poincare把自己的结果用Fuchs(富克斯)的名字来命名,因为这个人的东西他曾经看过,并且有很大的影响,Klein感到特别的不爽,他也得到了这样的结果然而Fuchs本人对此却一无所知,如此冠名,他自然觉的很不妥。后来,他和Poincare分别做3维的情况,无奈自己不是Poincare那样的天才,用功过度,体力不支,身体都垮了,从此结束了自己创造性的数学生涯。Poincare自己也不在乎这么东西,于是把3维自己得到的群命名为Klein群。

当时王老师也特别想将这个故事,自己踌躇了半天,后来说这个东西是法国人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还是让这个法国人讲了。
作者: 班超    时间: 2005-9-14 07:56     标题: 呵呵.

有一条小路,穿过田野,通向新南盖特,我经常独自一人到那里去看落日,并想到自杀。然而,我终于不曾自杀,因为我想更多的了解数学。
——B.Russell(罗素)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