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祸水三千 之 惜福zt
[打印本页]
作者:
whisper
时间:
2005-9-9 02:39
标题:
祸水三千 之 惜福zt
祸水三千 之 惜福 (一)
在本篇的开始,请欣赏汉朝皇帝的合唱:我家的表舅数不清。
我家的表舅数不清
低于三品的没几人
虽说是,虽说是亲戚又不相认
可老婆说他们都是自己人
。。。
原来,他们和爹爹都一样
都有一颗想当皇帝的心。
一
外戚和宦官一直是中国历史上威胁皇权的两大害虫。外戚问题在汉朝尤为严重,西汉政权就毁于外戚的杰出代表王莽,他通过和平演变,不流一滴鲜血,就成功地把刘氏政权改为王家天下。后来到了东汉,外戚更是横行一时,大司马,大将军等大字辈官职几乎成了皇后娘家的囊中之物。不过,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外戚都那么邪恶,有一小撮在开始时抱定了跟着皇帝走,做他的一条狗的坚定信念,但是后来逐渐为形势所迫,才踏上大逆不道的不归路。霍光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霍光与皇室的关系用外戚两个字是不能准确形容的,他应该被称为外外外戚,因为严格说起来,他其实与皇帝没有任何直接联系。让我们把这跟皇家裙带从头捋顺吧:像“北方佳人”里提到的那样,汉武帝的皇后是卫子夫,卫少儿是子夫的妹妹,也就是皇帝的小姨子,卫少儿在嫁人前曾经与一个叫霍仲孺的杂役私通,生下霍去病,那么霍去病就是武帝的私生外甥。少儿在姐姐大贵后,毅然决然地抛弃仲孺,嫁入豪门,而仲孺这个郁闷的男秦香莲也只好另娶妻室,他与这个老婆生的孩子之一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霍光。所以说,霍光实际是皇帝老婆的妹妹的儿子的同父异母弟弟,无论如何与皇亲这个称谓也是沾不得边的。可见子夫这个皇后当的有多么经济。一人得道,不只自家鸡犬升天,连隔壁圈里和自家母鸡勾搭过的公鸡另下的鸡蛋也得了仙气儿,变成金蛋。
既然一切始自子夫,让我们还是从子夫说起吧。由于当年被废的陈皇后没有子嗣,那么子夫的儿子就当仁不让地成为太子,这就是武帝的第一个太子,刘据。武帝在二十九岁那年才有了刘据,因此十分宠爱,可是刘据年纪渐长后,武帝发现他并没有继承自己心狠手辣,好大喜功,喜怒无常的性格,而这时,他的众多小老婆们又产下若干皇子,武帝对皇后和太子的宠爱不由得日渐衰退。
俗话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刘彻性格狠辣,任用的也多为酷吏。比如说皇帝的宠臣张汤就以罗织罪名,冤狱陷人而著称。他因与大农令颜异不和,便设计圈套,陷颜异于死地。汉朝时候的赃官比起后世还多了一份敬业精神,无论怎么费尽周折,总要编出些具体罪状来,才好名正言顺地杀人越货。不像秦桧,连这点心思也懒得费,只拿“莫须有”三字搪塞过去,就要了岳飞的命。从张汤的身上,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力不只体现在指南针和火药上,在人文领域,凭着超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对于“如何成功陷害别人”等严肃命题也曾有过重大贡献。因为颜异正直清白,张汤这只苍蝇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裂缝下蛆,不久以后,有人就突然适时地检举了颜异的一项罪状,这位“有人”可真是个好同志,纵观中国历史,他比宋江更当得“及时雨”的称号,因为他总是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说话,帮助他们完成一些本来根本不可能的使命。这一次,有人兄检举的是这样一件事:颜异和客人聊天,客人议论说有些法令曾经带来不便,颜异没有回答,只是嘴唇微微翻了一下。根据这一举报,张汤认为颜异身为高官,听说法令有不当之处,不向皇帝禀报,却在肚子里诽谤,应当处死,这就是著名的“腹诽”的由来。由于这项伟大的发明,中国官场的复杂程度一下子比欧洲进步了若干世纪,陷害别人的程序也被大大的简单化。如果看谁不顺眼,你既不用化装成盆景,经年累月地蹲在他家窗台下收集证据,也不用苦心创造人证物证,好使罪状看起来煞有介事,只要祭出“腹诽”的法宝,包管不费吹灰之力就将那人砸得死无葬身之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当之无愧地获得当年的科技进步奖。你想想,如果某甲打定主意要陷害某乙的话,他一定是百折不回,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所以与其让他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罗织罪证,倒不如使用诬以腹诽法,简单便捷地搞定仇人,如果他心情愉快的话,也许还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为朝廷办点实事,真是善莫大焉!
从张汤身上,我们能够隐约看到刘彻的影子,而太子刘据与这个影子的形状相去甚远。他天性宽厚仁慈,因此经常会出手撤查冤狱,减免罪刑,这样一来二去,执法的酷吏们对他颇多怨言。可惜刘据太过老实,不会熟练使用“腹诽”这项必杀技,否则的话,只要他稍加留心,那些官员们对他的微词恐怕不是“腹诽”可以形容,大概是心肝脾肺肾一起诽之了。而且,这些刻薄寡情的酷吏们还化腹诽为实际行动,经常在皇帝面前陷害刘据,对他百般中伤。
让刘据卫子夫母子的处境雪上加霜的是卫青之死,卫青是子夫的弟弟,平阳公主的继夫,太子的舅舅,皇帝的大将军,他死之后,小人们不用再惧怕大将军的势力,对太子更加肆无忌惮地无礼起来。在中国的皇权时代,外戚和皇帝的关系十分微妙,保持着一种精致的动态平衡。你看,在皇后皇妃年轻时,皇帝出于对她们美貌的欣赏和爱慕,将其娘家人一一加官进爵,这也可以看成皇帝对该容貌持有者缴纳的美貌消费税,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该皇后/妃的身价一再贬值,不能再吸引皇帝的消费兴趣,这时候,她就反倒要依仗娘家多年来累积的势力在宫中占有一席之地了。换句话说,皇妃们在年轻时为娘家人求得官职,就好像投保了一份养老保险,使得她将来老年有恃,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皇家后院安枕无忧。如今卫青毫不负责地撒手人寰,仿佛一份高额保单骤然失效,子夫母子在宫里一下子失了根基,地位岌岌可危。
二
此时的刘彻就像一只火药桶,膛中塞满对太子的猜忌和不满,一触即发。公元前九十一年,这只蓄势待发的火药桶终于一飞冲天,将亲生儿子炸得粉身碎骨,尸骸无存。这是一桩高质量的宫廷阴谋,有着深远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当时,在京城内外,朝野上下,巫术横行,巫师们经常进出后宫,教导美人们怎么禳灾祈福,其方法很简单,就是把小木人埋在土里,以做祭祀之用,但它的后果有时却是灾难性的,一旦美人之间因嫉妒而发生龌龊,就会互相指责对方在用巫术诅咒皇上,这种诬告的效验几乎是百无一失,因为巫蛊事件群被刘彻处死的宫女,美人,连带大臣,有数百人之多。让我们来想象以下场景:
场景一:
太监甲:喂,太监乙,你不在你们乙娘娘宫里伺候,乱晃什么呢?
太监乙(指指手里的木人):唉,我们娘娘前两天和丙夫人吵架了,咽不下这口气。这不,我刚领了她的吩咐,到丙夫人宫里偷埋个木人去,我们娘娘正给皇上写折子准备告发呢。你呢?
太监甲:我可不也是吗,我这是上丁夫人那儿。我比你还倒霉,我们娘娘心眼儿小,讨厌的人多,喏,看看,今儿一天我也完不成啊 (说着,太监甲从背上拖下一个装满木人的大口袋,给太监乙看)
场景二:
皇帝:来人呀,给我挖,就算把戊夫人的房子拆了,也得把那个诅咒我的小木偶给找出来。
太监丁:哟,皇上,不用不用,奴婢知道在哪儿,以您站的地方为中心,就在东北45度角方向。
壮丁们按照太监丁的指示,果然顺利挖到了木人
太监甲:哦,太监乙,太监丁对戊夫人的木人怎么这么门儿清?
太监乙:嗨,你还不知道,那不就是他埋的吗。咱们整日介就顾着往别人宫里埋木偶了,那自己屋里的肯定都是别人家干的啊。
虽然大肆杀戮,刘彻的被害妄想症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总觉得全国人民都在偷偷害他。有一次他白天睡觉,梦到在反巫蛊运动中被他烧害的数千木人持棍向他杀来,醒来以后心中惊悸不定,更加不安。
这时候,一个叫江充的人借机跳了出来。他早与太子有隙,所以总害怕皇帝上西天后会被太子诛杀,这次瞅准机会,一心要置太子于死地。正巧武帝做了这个噩梦,江充忙报告说,经他分析,害得皇帝心神不宁的巫蛊源头就在宫内,于是武帝任命他为使者,在宫中搜罗漏网的木偶和魇镇者。江充先从很少能见到皇上的美人着手,接着就将大挖掘延展到宫中每一个角落,掘地三尺,以致于皇后和太子宫内连支床的地方都没有。
(癸夫人宫)
江充手拿挖出的木偶:这。。。这是什么,为什么要在地上埋一个木猴子?奇怪!撤~~
癸宫女一:幸亏咱们夫人从来没被宠幸过,也没见过皇帝,才雕不出皇帝的样貌
癸宫女二:是啊是啊,另外她手又太笨,雕刻技术太差,刻得人脸也是猴子样。阿米陀佛,真是老天保佑。
长安城的无辜百姓在听到宫内轰轰烈烈的反巫蛊近况后,也有很大反映,一位在都城外种地为生的老伯这样说道:“江充是个好娃,真卖力气,可是老汉年纪大了,不大明白,那宫里要想种庄稼,还买不起头牛是咋?非得让个大活人去翻地?”
这样的龌龊故事一般都是没有悬念的,江充如愿以偿地在太子宫中缴获到最多的木偶,当时皇帝正在甘泉行宫,江充兴冲冲地派人前去邀功领赏。太子则不知所措,只好去找自己的老师商量对策:
“老师,我该怎么办,江充这个大坏蛋把我这么多年辛苦收藏的木偶都抢走了,有芭比娃娃,泰迪熊,辛巴,铁臂阿童木,机器猫。。。”
太子的老师因为害怕被连累诛杀,做出了一个不那么明智的决定―――他撺掇太子起兵,用暴力手段劈杀江充这捆废柴。据说刘彻开始的时候对太子还保有一丝怜惜,并且对局势还有清明的认识,他说:太子必定不是造反,他只是因为害怕,又对江充满怀愤怒才会一时丧失理智。之所以说据说,是因为我很怀疑以刘彻的智商和情商会有如此人性化的认识,他下狠手诛杀亲生孩子已经不是第一次,就在同一年的正月,刘彻因为两个成年女儿牵涉进一桩巫蛊案件而毫不留情地将她们杀毙,而这也正是太子过于恐惧,拥兵自卫的原因之一。所以说,武则天大可不必因为曾经亲手扼死襁褓中的女儿而洋洋得意,这不过是重蹈武帝的覆辙而已,而且人家武帝一下子就能杀俩,这种魄力和胆识可不是武媚娘的小家子气可以比拟的 (武帝早年自白:妈的,等咱有了权,生俩闺女,早上杀一个,晚上杀一个。。。)。
总之,不管这番理智与情义并重的舐犊深情是否真的出自武帝,勿庸置疑的是,刘彻同学很快由对儿子的怜悯跃升至抓狂状态,开始张牙舞爪地向刘据反扑,此时在他的眼中,只有逆贼刘据,而没有儿子这个概念了。所以说,同志们,阶级斗争是非常残酷地,它可以超越一切友情,亲情,爱情,把活生生的人类变成冷酷无情的宇宙超级大怪兽。刘据兵败之后,逃到河南一个偏僻的村落,主人家虽然贫穷,却很有侠义心肠,靠卖草鞋供养太子。但是霉运当头的刘据不能安贫乐道,听说有个旧相识同住在湖县,而且还很富有,就派人和他联系,一下子被发现行踪,在地方官包围他的居处时上吊自杀,卖草鞋的主人也在保护刘据的战斗中被格杀,同时死于非命的还有刘据的两个儿子。所以从历史经验来看,勤劳善良的河南人民还是可以信赖地,谁要是再发表中州自古出刁民的谬论,俺代表刘据的冤魂第一个跟他没完。
刘据死去的时候三十八岁,他的妻妾,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若干儿媳全被诛杀,唯一幸存下来的,是他在这一年出生的孙子刘病已,这个只有几个月大的皇曾孙被收押在郡邸狱中。请大家先勉为其难地记住这个名字,他是本章后半部分的重要演员之一,号称中兴汉室的汉宣帝。
[
Last edited by whisper on 2005-9-9 at 19:36
]
作者:
whisper
时间:
2005-9-9 02:39
祸水三千 之 惜福 (二)
波罗揭谛
于2005-04-14 11:29
--------------------------------------------------------------------------------
三
其实如果追溯源头的话,巫蛊之祸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刘彻本人。刘彻喜好黄老之术,为了能够长生不老,他礼敬巫师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比如说吧,有个叫栾大的人,很擅长吹牛,又有一定的想象力,如果生于当代,必定可以成为一名好作家,但是汉朝时没有这个职业,他就只好委曲求全,当个巫师混口饭吃。也许称栾大为魔术师更为恰当,因为在刘彻给他的资格考试上,他表演的既不是以招魂和驱鬼为代表的东方巫术,也不是以玩魁地奇和殴打摄魂怪为代表的西方魔法,他的法术十分淳朴有趣:在庭院中树立旗帜,旗帜在栾大的指挥下开始自动互相攻击。
武帝:喂,太监,那些旗杆怎么这么古怪,足有一人粗细?
太监:是啊,皇上,而且动起来笨笨的,不知道是不是幻觉,我都看到旗杆底下露出两只人脚诶。
武帝对栾大在这次资格认证考试上的表现非常满意,认为他已经达到了一个合格神仙的水平,于是授给他四个头衔: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不仅如此,武帝还把亲生女儿卫长公主许配给栾大。卫长公主,顾名思义,就是刘彻和卫子夫的长女,她的身份虽然尊贵,比起她携带的嫁妆来就有些微不足道了,这份嫁妆庸俗却实在:黄金十万斤。十万斤,就是5万公斤,就是50吨,怪不得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50吨黄金的光芒的映射下,就是牛粪也会显得赏心悦目如鲜花一般吧。
太监:“皇帝啊,十万黄金是不是太多了些?意思意思就可以了吧?”
皇帝:“去,你懂什么!”
皇帝转头对栾大道:“女婿啊,俺送你黄金十万斤做为嫁妆,东西就在国库里,国库管理员卯时上班,申时下班,你找个合适的时间自己去搬就是了,可千万别客气啊!”
刘彻为了通过栾大巴结到神仙,对于他非常优待,前往存问的使节在道路上穿梭往来,络绎不绝。最搞笑的是,刘彻后来为栾大刻了一枚写有“天道将军”的玉印,却不直接颁发给他,而是要个使者装神弄鬼一般,三更半夜的,披了羽毛衣裳,站在白茅上,让那个栾大也披了羽毛衣裳,站在白茅上,接受玉印,以此说明自己不敢把栾大当作臣属,而是礼敬他为客人。这个刘彻,凭了该作品,真可以当之无愧地获得“进水最多的脑子”奖,而且他脑子里进的大概不是一般的水,而是腐蚀力极强的王水 (刘彻:你懂什么,俺这是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东西,现在的时尚青年们都懂,这叫COSPLAY!)。因为刘彻对巫师的特别优待,良莠不齐的巫师们从全国各地涌向京城,场面蔚为壮观,当时长安城的城墙上都涂满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大还丹”这样的口号。
然而栾大的命运和其他巫师一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把戏玩尽;而刘彻随着脑子里的王水浓度逐渐稀释,也开始清醒认识到该巫师的真实水平,于是乎勃然大怒,将他砍得稀烂以泄愤。栾大在逍遥一年后,从长安出发,宣称要到海上寻找他的神仙师父,可是东至海边以后,又不敢入海,只到泰山祭祀。刘彻在多年来与巫师的糊弄与反糊弄斗争中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他派人跟踪栾大,早将他的行踪摸得一清二楚,栾大毫不知情,回去向刘彻报告说他已经见到了神仙,刘彻一点不含糊,揭露了他的虚伪面目后,立马腰斩。
武帝:“栾大,你看这个人,他看起来是个轿夫,实际是我的情报员;这个人,看起来是个厨子,实际是我的情报员;这个人,看起来是个护卫,实际是我的情报员;这个人,看起来是个情报员,实际。。。他还就是我的情报员。。。所以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掌握之中,你还有什么话说吗?”
栾大:“只有两个字――我靠!”
说起来,武帝这个麻瓜真是蠢得可以,要分辨一个人是否真巫师实际很简单,只要在最初觐见时要求每个人参加一项砍头测试即可,一砍就死的自然是不中用的花架子,只把砍而不死的留用察看,既省时间又不浪费感情。
栾大死了之后一了百了,可怜的是卫长公主,生生儿被自己的亲爹变成了寡妇。不过在武帝与卫子夫所生的三女一子中,她的命运还算是最好的,其余三个 ―― 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和太子刘据分别因为两桩巫蛊大案而被刘彻屠杀。就连卫子夫,也因为牵连进太子的案子而被迫自杀。所以,姑娘们,一定不要随便做别人的第三者啊,否则下场很悲惨的。
作者:
whisper
时间:
2005-9-9 02:40
祸水三千 之 惜福 三 [精华]
波罗揭谛
于2005-04-17 01:23
--------------------------------------------------------------------------------
(那个那个,向版主大人鞠躬--估计只有汗青一个活斑竹了罢--俺觉得罢,都跟在下面那贴里有点乱,不方便大家阅读,反正这里人烟稀少,俺就又开了个新贴。俺拿片叶子挡着,你看不见,你看不见~~~)
四
刘彻穷兵黩武,追求长生的表现使得他像极了一个人 ―― 那就是暴君界的泰斗秦始皇。但是两个极其相似的人在后世的口碑却截然不同:一个是遭人唾弃的亡国暴君,另一个却是开疆扩土的一代令主,让人不禁要问一句凭什么!先让我们来看看几个著名暴君的代表作吧:商纣发明的是如今烧烤器具的前身―――炮烙;周幽王是东方的“狼来了”―――烽火戏诸侯;而秦始皇的罪证却是伟大的万里长城。后世无知群众在享受长城荫庇的同时,为了表示自己强烈的正义感,还杜撰出一个孟姜女来,作为始皇帝暴政的目击证人,天可怜见,原来统一六国的千古一帝并不是在出游途中病死,而是实实在在地被冤枉死的。将秦皇汉武相提并论,并非毛泽东在沁园春中的首创,当年司马光评价汉武帝时就认为他跟秦始皇没有什么区别,之所以能够勉为其难地延续汉家香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临终前所托得人,将儿皇帝托付给了忠良之辈,而这个忠良之辈,主要指的就是霍光。
要知道,这次托孤实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因为武帝的接班人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时只有八岁(刘彻生这孩子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真是老当益壮啊),故正是做傀儡的适龄期,如果所托非人,后果不堪设想。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身世颇奇特,据说她一生下来,就双拳紧握,只是在见了武帝之后,手掌才霍然展开。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刘弗陵,武帝对于这一异常现象颇感到惊喜,因为据传说,当年尧的母亲就是怀了他十四个月才生产的?
尧的父亲帝喾对尧母说:“你二月份生尧,那么应该是去年夏天怀孕。。。可是。。。可是。。。我夏天的时候根本不在这里哇!”
尧母(平静地):“老头子息怒,所以说我们的儿子不寻常吗,我根本就是去年初你快离开家的时候怀上的啊,一怀就怀了十四个月。”
帝喾转怒为喜,心甘情愿地戴上绿油油的帽子,从此与尧和尧他娘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因为这个典故,武帝将赵婕妤所住宫殿的大门命名为尧母门。
宫女:“恭喜赵婕妤,贺喜赵婕妤,真是好彩头。”
赵婕妤(擦擦头上冷汗):“唉,好险啊,如果再多怀四个月,和大象的孕期一样长的话,岂不是要被命名为象母门?”
一般来说,人们对老来所得的幼子总会特别喜爱,武帝虽然特例独行,与众不同,在这点上也未能免俗。他宠爱刘弗陵,而且还觉得这个儿子与自己特别相似,于是暗暗动了传位给他的心。
武帝(抱着小弗陵):“哈哈,太监你看,这儿子跟我多像,我老胳膊老腿站不住,他也站不住;我牙掉得差不多了,他也没有牙。只有这个儿子像我,别的儿子都不像,我就喜欢弗陵。”
太监:。。。
在太子刘据被冤杀后,刘弗陵通往王座的路上再没有障碍,武帝在临死前封弗陵为太子,但是可怜的弗陵娘却没能等到这一天。汉书上说有一次赵婕妤跟武帝到甘泉宫玩耍,因为犯了错误惹皇帝不满,于是特别忧愁,愁着愁着就愁死了。不过班固这老鬼的话是否可信还有待商榷,他为司马迁做传时曾经批评马迁(哈哈)不够识时务,才会遭受腐刑,这样说起来,谁知道班老先生自己会不会因为某种原因而为尊者讳呢?反正一般为大家所接受的说法是这样的:刘彻担心赵婕妤还在壮年,儿子又小,自己死后会发展成一种垂帘听政的畸形状态。 于是就先逼迫赵婕妤自尽,再把帝位传给幼子。总之,不论真相如何,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刘弗陵在八岁登上帝位时,已经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了。或可安慰的是,因为儿子的原因,赵婕妤在死后被追封为皇太后,不过,这样虚无飘渺的称谓,对于一个死人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吗?
五
武帝临死时封霍光为大将军。史书上记载霍光为人小心谨慎,沉静安详,证据如下:宫中的官员曾偷偷观察,发现霍光每天上下朝,出入宫殿门时的地方都一成不变,不差分毫。不过这也许只能代表他有严重的强迫症,而不能说明其他问题,就好像你每天离家前都要锁三遍门并不能表示你生活作风严谨,有板有眼一样。然而不论如何,勿庸置疑的是霍光在那段岁月里的确对于整个历史的走向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辅佐汉昭帝,粉碎一次叛乱,在昭帝英年早逝后,废了一位不称职的见习皇帝,又主持了新一届的皇帝选拔,慧眼相中中兴汉室的宣帝。在那一时期,每桩大事记里都一定有霍光的名字。
不仅如此,通过不断向皇家输出霍氏女子,霍家与皇帝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霍光的外孙女和女儿分别当选两位皇帝的皇后。我出一毛钱赌你一定以为他的女儿是前任昭帝的老婆,而外孙女是继任宣帝的皇后,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霍光的外孙女上官在刘弗陵登基四年后被封为皇后,那时她才只有六岁,而她的小丈夫汉昭帝十二岁。
上官小皇后的爷爷上官桀也是武帝晚年宠信的重臣之一,他得宠的原因非常与众不同,既不是因为曾经在疆场上驰骋一方,也不是因为在后方运筹帷幄。他早年曾经是一名皇家弼马温,为武帝看管一厩的御马。有一次武帝大病,病好后视察马厩,发现马匹大多瘦弱,勃然大怒,想象力又开始信马由缰地驰骋起来,一口咬定上官桀是认定自己将一病不起,所以才放心地对马匹们疏于管理。在武帝时代,犯错误有时候出人意料地致命,因为刘彻同学比红学家们的理解力还透彻,往往能从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洞察出某人的狼子野心,上官桀并不是唯一有幸见识过这种洞察力的人,有一次,刘彻在甘泉宫生病,回京城的路上,发现道路失修,他也大怒,认为是京畿官员有意为之,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再也不会痊愈,所以用不到这条道路了。好在上官桀头脑还算机灵,分辩说自己听到皇上龙体欠安的消息后,内心忧虑,根本没时间顾及马的感受。更为了不起的是,他话未说完已经泪流满面,把刘彻感动得一塌糊涂,以为自己终于发现一个大忠臣,于是对他倍加亲近。其实史书上大概还漏记了后面一段:话说在上官桀禀报过原委后,突听有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道:“皇上啊,不是这样的。”众人寻找半晌,发现竟然是马厩里的马儿开口了,那马接着说道:“皇上啊,我们之所以变瘦,实在是因为关心皇上的健康,无心吃草,臣马一片忠心,皇上也看着赏些吧。”
所以说武帝的眼光不是不准,而是非常之不准,他百年之后,正是自己当年亲自遴选的上官桀挑头叛乱,造成政局动荡,人心惶惶的局面。
六
当初霍光将女儿嫁给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为妻,生下个女孩。小女孩五岁的时候,上官父子看上了宫里的小皇帝,一心想把女儿嫁入皇宫,做皇帝的小老婆(注:这里的小老婆,并非指审美值大于妻,而小于“偷”的那一类人,而是直指岁数小的老婆),这样一来可以捞个皇亲国戚当当,二来省了一个人的口粮,真是大大的划算。霍光当时一朝权在手,皇上的外廷内宫尽在掌握,因此这类事情也要先向他申报立项,然而霍光却认为外孙女岁数还小,不宜谈婚论嫁。
霍光:“乖乖不得了,咱们小丫头五岁的时候,皇帝十岁,整整比咱们大了一倍,那咱们丫头二十岁的时候,他就四十岁了,嫁个老头子怎么行?”
虽然在霍光处碰了钉子,上官父子却不死心,改走曲线救国路线。凑巧的是,当时正好就有这么个空子可钻。话说皇帝的姐姐鄂邑公主(谐音竟然是“恶意”公主,由此可知不是什么忠良之辈)在小皇帝登基后搬回宫里,照顾弟弟的饮食起居,而她此时正和一个叫丁外人的奸夫打得火热,嗅觉敏锐的上官兄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就跑去和丁外人讲条件,他设计的这项以官易官的交易还是很实际的:公主在内廷活动,接上官小丫头进宫,而他们父子在外朝交际,给丁外人弄个爵位,促成与公主的好事。丁面首听了以后大为亢奋:终于可以由外人做成内人了,岂不激动!于是忙不迭地请示公主,公主自然无所不允,颁诏封上官妹妹做婕妤,第二年开春就转正成了皇后。如今合同的乙方丁外人已经履行了义务,上官父子也不是言而无信的人,为了完成对外人的允诺,又打起霍光的主意来,没想到,霍光再次严辞拒绝了上官的求请。上官父子倒很好说话,看霍光不买帐,就坐地还钱,转而为外人要求光禄大夫一职,霍光竟然再次拒绝,上官父子在霍光处连吞三蛋,直噎得脸色发青,心里暗暗不满,终于起了坏心思。
俗话说的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只得上官父子两人,吃下一斤红烧豹子胆,他们敢做的也顶多是谋杀霍光而已,而偏巧还有另一个“不高兴”也在暗地里瞅着朝廷咬牙切齿,两厢一拍即合,连同鄂邑公主,丁外人等其他几个持不同政见者,索性轰轰烈烈地大逆不道了一回。这个不高兴不是别人,正是刘弗陵同父异母的哥哥燕王刘旦,前几年发掘京郊老山汉墓的时候,燕王作为墓主候选之一,也曾在媒体上频频露面,风光了一回。
公元前八十八年,刘旦的哥哥们自杀的自杀,病死的病死,人口凋零,而武帝还没有另立储君。刘旦此时已是长子身份,满以为排排座,吃果果,大哥死了二哥做,就在封国燕(今北京市一带)上书老爹汉武帝,要求回长安做宫廷侍卫,刘彻(汉武帝)脾气乖戾,看到儿子明表孝心,暗敲竹杠的奏章勃然大怒,当即在宫门外斩杀燕国使臣,可怜这个无名氏,巴巴儿地从北京赶到西安,气儿还没来得及调匀呢就一命呜呼,而且到死大概也不知道为的是啥:
使者:“哥们儿,丫为什么要杀我啊?”
卫士:“这是首都,知道不,有暂住证吗,就满大街溜达,还敢进宫!”
使者:“不是,怎么档子事儿?我北京的啊我!”
卫士:“北京的怎么了,这是汉朝,你们那疙瘩现在算蛮夷,有威风留着两千年以后摆吧!”
使者:“啊~~~~~”
刘彻(汉武帝)逆反心理一直特别强,属于青春期和更年期衔接紧密,中间没有过渡的那种人。刘旦(燕王)这边儿着意巴结,刘彻(汉武帝)反倒对他特别厌恶起来,彻底将他的名字拖入“黑名单”一组,绝了他当皇储的念想儿。后来刘彻(汉武帝)驾鹤西归,刘弗陵,也就是汉昭帝,向诸侯王发送玺书告哀,刘旦(燕王)接到诏书后却不肯哭,而是奇奇怪怪地说道:“玺书的信封这么小,京师不会是有变故了吧?”于是派出几个宠臣到长安,以问礼仪的名义前往刺探消息。
谋士:“大王,依你的意思,京师有什么变动?”
刘旦:“嗯,我看是纸张紧缺,不会是造纸厂倒闭了吧?”
。。。
不久以后,刘弗陵(汉昭帝)下诏赏赐刘旦(燕王)三十万钱,加封一万三千户,刘旦非但不领情,还大怒说:“皇帝本来就该我做,要他赏赐吗?”长期的心理失衡使得原来学识渊博,聪明健谈的刘旦开始在沉默中变态,终于走上了忤逆的不归路。在和上官父子联合前,他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谋反经验,当时因为被内鬼告发而流产,许多人被砍头,只有刘旦因为与皇帝血缘最近,而幸免于难。谁知他却并不死心,反而在犯罪的深渊里越滑越远。这倒也罢了,最可气的是他连上次的教训也没有汲取,这一回依然因为口风不紧而败在了内鬼手中,真是比无间道里的韩琛还冤了。这次受牵连的人数众多,上官父子,丁外人等被族诛,鄂邑公主自尽。上官小皇后(现年九岁)经过智商测试后,被确认没有参与政变的能力,因此得到法外开恩,保留皇后职称。燕王见大势已去,与群臣,妃妾置酒告别后,自尽而死,决然随他而去的王妃和夫人等有二十余人。汉初时,齐国人田横因为拒绝刘邦的招降自杀,他属下的五百壮士自杀以殉,刘旦也俨然有田横之风了。
壮士代表发言:妈妈的,田教主倒死得干脆,明年俺们五百人三尸脑神丹的解药问谁要去?听金庸说,这种毒药发作的时候尸虫钻而入脑,咬噬脑髓,痛楚难当,行事癫狂,理性全失(见《笑傲江湖》),还是自杀了爽快。
特派记者菠萝(眼含热泪地):壮士,难为你了,你最后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壮士:打倒生化武器!世界和平万岁!
史书上对刘旦的评价是“辩慧博学”,从他被收入古诗源的临终遗言也可窥得一二,刘旦继承了父亲简约派的风格,全诗一共五句:
“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术何广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
[
Last edited by whisper on 2005-9-9 at 02:47
]
作者:
whisper
时间:
2005-9-9 02:49
祸水三千 之 惜福 完 [精华]
波罗揭谛
于2005-04-21 03:12
--------------------------------------------------------------------------------
七
让我们迅速地把刘弗陵置于死地,这样,霍光才会明目张胆地开始腐烂变质,让整个故事愈发有趣起来。刘弗陵的死倒没有什么悬念,就在他二十一岁这年一命呜呼,病死在未央宫的大床上。这也不难理解,昭帝刘弗陵八岁登基,这十三年里呼风唤雨,福祉享尽,早已经对大多数美好的东西产生了深深的审美疲劳,恐怕除了死,再没有什么新鲜的了,倒不如死一个试试,把天下让给更需要的人们吧!
无奈的是,觊觎这个天下的远不止一两个人,这都要怪刘弗陵。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在帝王家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短命鬼刘弗陵还没来得及留下子嗣就撒手西去,和皇帝沾亲带故的各方势力都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以霍光为首的内阁评审团紧急集合,对各候选人进行全方面的评比,这种评比大概类似于如今大学里的操行分数,审查的内容看似简单,包括是否貌似忠厚老实,是否定期歌颂党祖国人民学校班级,是否记得饭前便后要洗手等生活细节,实际则暗涛汹涌,真正关乎生死存亡的是与班长支书各种大小委员乃至宿舍长的关系。霍光评选委员会全国上下求索了一番,最终将绣球抛给了昌邑王刘贺。这个昌邑王虽然名不见经传,他的奶奶可大大有名,正是国色天香的北方佳人李夫人。刘贺他爹死得早,没赶上先前那轮储位竞选,谁知风水轮流转,十几年后,皇家绣球不偏不倚砸到了自己儿子脑袋上。从史书上看,刘贺劣迹斑斑,吃喝嫖赌,五毒俱全,不知道霍光当初看中了他哪一点,在把刘贺从封国接到首都,并亲身体验了他的狂放不羁后,霍光对当初的决定大为懊悔,决定废黜这位新立的皇帝。然而你们大概想不到,在下定这个决心后,霍光首先着手的既不是布置兵力,以便将来瓮中捉鳖,也不是努力攒钱,好到黑市上买凶杀人。他首先做的乃是索寻史册,看看古人有没有过这样的事迹,儒家师古的癖好渐露苗头。怪不得后世弑君作乱的事情层出不穷,早有古人鲜明的榜样立在那里,即便高大如商汤和周文王,说到底也是叛君犯上的典型,后世的逆贼们照猫画虎实在有情可原,阿Q说:凭什么和尚摸得,我摸不得?那么:凭什么姬昌反得,我反不得?
既然说到这里,我们不妨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被霍光所引用的历史著名公案之一,伊尹放太甲案,以便大家在学校和单位里实践造反夺权时酌情使用,要知道,历史不只是用来插科打诨,显得自己博学清雅沉毅的装饰性学科,它也是有很广泛的实践用途地。这是商朝立国之初的故事,伊尹和黄药师因心力衰竭而死的老婆同名,都叫做阿衡(见金庸『射雕英雄传』)。他是商朝高祖成汤的辅臣,成汤驾崩之后,相继继任的几个儿子都短命夭寿,龙椅还没有坐热就撒手西去,最后,伊尹立了汤的孙子太甲为帝,可是这个太甲没有继承家族的短命基因,做了几年皇帝,却总也不死,伊尹一怒之下,将他放逐到桐宫,自己摄政监国,当起了大王。据说伊尹这样做是因为太甲暴虐无道,不遵祖训,为了王道的纯洁性,他只得忍痛将太甲赶下王位。史书上还说,后来桐宫的太甲突然良心发现,悔过向善,摇身一变成了一只大大的好人,于是伊尹又把太甲从桐宫迎接回来,将王位归还给他。不过史书里记载的总是一团和气,历经坎坷后,好人和变好的坏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其实,怎么知道不是太甲在桐宫厉兵秣马,卧薪尝胆,最终绝地反攻,杀回老家呢?当年的史家们实在应该对自己的著述采用分级机制,在通俗级和辅导级中大可欲盖弥彰,粉饰太平,在限制级里就不妨真刀真枪,让读者们直面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好全面领教阶级斗争的残酷性。总之,伊尹当初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后世有贰心者的普遍赞扬,他们在阴谋发动政变时,总会以伊尹为榜样,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一面颠覆现有秩序,一面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真是一石数鸟的好买卖。
霍光在发现,发掘乃至发明了伊尹的事迹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罢黜了刘贺。当时,诸位重臣和小太后一起设好圈套,诱刘贺入榖,之后群臣联名弹劾刘贺,罗列他的种种荒唐之处,从史书看来,当时的公诉人很能正确揣摩青少年心理,在方始及笈的小太后正因为这长篇累牍的诉状而昏昏欲睡时,公诉人突然抛出杀手锏,指出刘贺曾经私下动用太后御用的小马车,让宫奴骑乘,游戏取乐。这一招果然效果显著,在得知刘贺不安心为先帝守孝,私自吃荤沉湎女色后都可保持平和的小太后此时勃然大怒,痛骂刘贺不遵臣子之道,悖乱无度。
做皇帝不足一月的刘贺就这样在试用期未满即被炒了鱿鱼,而新一届的灵童搜索委员会则正式启动。这一次,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了身处市井,心系皇宫的皇孙刘病已身上。 也许你还依稀记得在本章前半部短暂出场的倒霉太子刘据,被老爹汉武帝逼至绝境时,他含恨自杀身亡,而太子一支也被族灭,唯一幸存的只有不满周岁的小娃娃刘病已,在太子爷爷冤死后,被收押在长安城的监狱里,孤苦无依,身世飘零。监狱长丙吉因为哀怜刘病已的身世,对他关爱有加。
八
在刘彻晚年,有术士断言长安监狱中发散出天子之气。刘彻这种嗜血如命的亢奋症患者自然不能善罢甘休,他立即派遣出一支杀气队,前往京城各监狱扑灭这股让他寝食不安的天子气。长安各监狱一时血流成河,尸横遍地,囚犯们不论罪刑轻重,一律被诛杀。所向披靡的杀气队只在一处遭到阻滞,那就是刘病已所在的郡邸狱。内廷官员深夜来到狱门前,准备执行圣旨,丙吉却闭门不纳,他说,皇曾孙在此,即使平民百姓没有罪孽尚不能随便处死,何况是当今皇帝的一线嫡传血脉。两人相持到天明,使者硬是被堵在门口,不得进入。恼羞成怒的使者拂袖而去,到汉武帝处弹劾丙吉:
武帝:同样支撑一晚上,怎么你这么快就不行了,没用的东西。
使者:回禀皇上,我跟丙吉根本是不公平竞争。每次我说“快让我进去,我奉皇帝之命来诛杀逆臣”,他只回答“不”,几个时辰下来,当然是微臣元气大伤,丙吉气定神闲了。
武帝此时幡然省悟,终于领会了“上天定的最大”这一重要精神,默许了这枚埋伏在京城监狱中的皇家火种,并大赦天下。长安的无数囚犯中,只有关押在郡邸狱的因为丙吉而得以生还。
刘病已十八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市井民间,游荡于京畿各处时,他得以深切体会吏治得失,人民疾苦。这一年,宫内的灵童搜索组在翻检遍皇族资料后,发现锦衣玉食的皇子皇孙们全都不学无术,口碑甚差,有人突然就想起了平民皇孙刘病已,据群众反应,他品德贵重,学识渊博,于是,在皇位空悬二十七天之后,刘病已登基称帝,也就是中兴汉室的汉宣帝。
刘病已这个小皇帝引起我很多幻想。首先,他身高八尺二寸,要知道,曾迷得曹操神魂颠倒的美男子关云长也不过身长八尺,由此可见,病已同学的身材一定不错。另外,他还不畏权贵,忠于爱情。病已初登基后,第一件要事就是册封皇后。他在贫贱时娶了小吏的女儿许平君为妻,两人育有一子。而称帝后,一干马屁强人想联合推荐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为后。得到这个消息,病已没有直接表态,而是派遣手下人去为他寻找微贱时曾用过的佩剑。这样做,既不是为了表明对宫廷铁匠铺的不满,也不是想为将来办宣帝发迹展提前置办些展品,其实,这是一种我们在语文课上通常称为暗喻的手段,病已只是想暗示大臣们自己心向旧人,不忘旧恩。在破译这一讯号后,大臣们立刻见风转舵,请求立许平君为后,宣帝顺应众意,在即位四个月后,册立糟糠之妻为皇后。
到此为止,这似乎是个完美的故事。但是血淋淋的宫廷斗争不是格林童话,灰姑娘和灰王子还没来得及从此以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恶女巫就开始迫不及待地策划一场阴谋。需要澄清的是,这个恶女巫并不是霍光。霍光似乎对于女儿的落选没有什么异议,只是在皇帝想要加封自己的小公务员岳父时,他以许广汉曾遭受宫刑为由,坚决反对封侯的提议,可怜的广汉兄,被武帝剥夺了做男人的权利,如今又被霍光夺去了加官进爵的乐趣,如果他生在笑傲江湖的年代,还可以凭借优厚的先天条件,苦练葵花宝典,报仇雪恨,可惜这是汉朝,他因此只能隐忍等待。直到一年后,不知道哪个天才琢磨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许广汉被封昌成君。要知道,汉朝时期,“君”可是女士专用的封号,这种莫大的侮辱,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件事情证明,宣帝是“是”,而不是“孰”,因为他不但忍下了这口恶气,还下诏嘉奖霍光安定祖庙的功劳,加封他一万七千户采邑。
按说到此为止,霍家人应该知足了,但是霍光的老婆偏不,不扶女儿坐上皇后的宝座她就寝食难安,如被针芒,她一定要给予许平君最直接最残酷的打击 ―― 干掉她。接下来就很象恶俗港台剧里的情节,许平君怀孕,霍夫人买通御医,下药毒死皇后。皇帝对于这一恶性医疗事故极为震怒,下令整个御医院停业整顿,全体医生下大狱反省过失。霍夫人因为害怕阴谋败露,终于将一切向霍光和盘托出。这时的霍光有两种选择,第一是向皇帝坦白,这样的话,老婆一定呜乎哀哉,搞不好自己也被皇帝的雷霆之怒灼个半死;而如果不说,就等于永远背上了一个大号的定时炸弹,不得安生。权衡利弊后,霍光决定沉默,沉默着为串谋的医生脱罪,沉默着将自己的女儿送入宫中。霍家的小女儿霍成君在先皇后故去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继任。
霍夫人的庞大野心却在继续膨胀,她真是“渔夫与金鱼”中贪婪渔婆的完美化身,永远奋斗在追权逐利的第一线上,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努力。女儿入宫后,她一度企图故伎重施,怂恿女儿毒杀许皇后诞下的皇长子,为自己将来做皇储他外婆扫清障碍。霍光不忍心眼睁睁看着家里的两个女人在罪恶的深渊中越滑越远,于是,他闭上了眼睛 ―― 在女儿封后两年之后死去。霍光的死也是庞大的霍氏家族崩塌的开始,积怨已久的皇帝着手削减霍家势力,霍氏集团人心惶惶,在垂死挣扎时终于走上大逆的不归路,送给宣帝一个完美的口实,将霍党一网打尽,霍夫人被当街斩首,霍皇后打入冷宫。
到底是什么地方出错了呢?为什么这个堪比伊尹周公的汉室功臣死后竟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其实,他的主要错误在于生得太早,没赶上结识宋太祖,并聆听他关于此种没事找抽型犯罪的精辟论述。赵匡胤曾经谆谆告诫他沉溺于华服美衣中的女儿说,你生在富贵之中,应晓得惜福。此一句,当送与全体外戚共勉。
据说当年宣帝忌惮霍光的权势,驾车谒见祖庙时由他在身边陪伴便觉得如坐针毡,汗流浃背,民间传言,霍家的厄运在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处在这样危险的境况下却不自知,还要拼命透支快要用尽的福祗,落得断子绝孙的下场不是很应该吗?
作者:
托洛茨基
时间:
2005-9-9 18:37
赵婕妤。。。。。。。。
小7叫什么名字呢?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