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经济学家真能掰:瑞士模式: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三种选择zt
[打印本页]
作者:
STROM
时间:
2005-8-27 09:38
标题:
经济学家真能掰:瑞士模式: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三种选择zt
近年来,关于苏州模式与温州模式的比较,引发了对长三角模式与珠三角模式(以下简称两三角)孰优孰劣的讨论。比较苏州模式与温州模式,或者讨论两三角模式固然重要,但寻找两三角模式之外的第三种模式,在中国由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向均衡区域发展战略转型的今天更具有挑战意义。第三种模式相对于两三角模式来说,应该有不可替代的增长内涵。两三角模式是对“新港澳台”模式的复制
不管两三角模式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有多么不同,也不管它们内部不同地区在所有制结构上有多大差别,从某种意义上说,两三角模式都是1970-1990年代成功的“新港澳台”模式在亚洲大陆沿海和近海地区的一个复制。
“新港澳台”都处在岛屿和半岛屿地区,地理腹地到海岸线不过4-5个小时高速公路的里程,适合大工业时代的制造经济,在原材料购入和成品输出方面具有成本比较优势。因为,近海运输是陆地运输成本的十分之一左右,远洋运输成本则更低,而技术进步路线选择偏向于制造业具有成本比较优势的地区。新加坡和台湾虽然不在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生产地,也不在制造业产品消费中心,但是海洋运输优势使得二者可以规避原料输入和产品售出上的劣势,从而具备制造业竞争力。同理,在广州和上海制造汽车,其原材料购入和成品售出以各自为半径画圆,也都处在近海大陆区域,购入零配件和销售成品汽车,远非地处深山的云南昆明地区或者湖北十堰地区可比。汽车修理厂老板李书福在浙江台州造汽车可以轰轰烈烈,云南红河集团在玉溪造汽车却“躲在深山人未知”。“新港澳台”通过贸易从外地进口原料或初级制成品,在当地加工一个或多个工艺环节,然后售出半成品或成品。这种“两头在外,加工生产”的模式天然会积聚或集群,从而形成集中生产的大车间经济。而珠三角的东莞和长三角的苏州也都处在大陆近海地区,过去25年的发展和“新港澳台”地区技术、资金和管理团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难看出二者都具有浓厚的“两头在外,加工生产”的影子。
“新港澳台”模式是欧洲大陆岛屿与近海地区发展模式的复制
从经济发展的历史上看,“新港澳台”模式并不是四地区的原创。在渊源上,四者更像是对欧洲大陆岛屿与近海地区———英、德、法、意、卢、比、荷———七个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复制。
“两头在外,加工生产”的模式,在1970年代以前就在欧洲大陆及其岛屿区域发展起来了。早年,英国进口欧洲大陆的原材料,生产化工和制造业产品。后来,海岛地区的运输在很多重化工业领域不具备优势,因为更大的消费中心在欧洲大陆。物流与调度、供应链系统和整合信息技术使得汽车生产和重化工生产在欧洲大陆更为节约。英国的飞机制造、罗尔丝罗易斯制造、瑞虎汽车等纷纷被欧洲大陆兼并,就是典型的例子。
欧洲大陆岛屿和近海平原地区在过去一个世纪对人类经济的贡献是,继承了工业革命的早年成果。一些原来只能在大的联合企业才能出现的工业消费品,比如空调制冷产品和计算机,出现在一家一户的家庭中。比较起来,我国几个平原近海地区、岛屿和半岛地区构成的东南沿海区域非常类似上述七国。从这种意义上说,两三角模式的“祖师爷”在欧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三种选择
欧洲大陆平原及岛屿地区的发展模式是否就是欧洲大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二法门呢?瑞士人给出了漂亮的答卷。
瑞士地处欧洲内陆,无一公里的海岸线,不仅不在交通枢纽地区,而且多山。在欧洲平原地区工业经济发展起来后,如果简单模仿欧洲平原地区,显然是将瑞士经济放在了制造业产品运输的成本劣势上。因而瑞士人选择的是钟表等精工制造。精工制造的技术进步路线成功地帮助了瑞士规避了在大工业时代的运输成本劣势。和精密工具制造相关联,瑞士人还在医疗器械、医药分离和提纯、蛋白质三维构造制药、生命科学技术和蛋白质的三维构造制药相结合等方面,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定位。
瑞士经济作为一种模式,不仅是精密工具制造、蛋白质三维构造制药等成功地规避了运输成本劣势,而且整个主导产业群都和瑞士的地理区位及资源构成所允许的技术进步路线相匹配。比如,瑞士人发展了雀巢类跨国集团,突破自己地理疆界狭小的局限。雀巢类产品的生产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设置加工车间,瑞士人提供的是品牌、信用和管理技术,这和明清时代地处内陆的徽商在整个中国大陆发展了营销网络技术是何等的相像。瑞士人还发展了金融产业,保管着世界四分之三的私人长期储蓄,瑞士保险业拥有世界排名前三名的大企业,这和明清时代地处内陆的晋商在整个中国大陆发展票号的技术进步路线何等类似。但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山西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丢掉了干干净净、环境优雅的金融保险产业的发展选择,而是让“傻、大、黑、粗”的产品出现在世人面前。其实,安徽何尝不是将徽商的桂冠让给了江浙地区。丢掉了自己的传统优势,在无奈之下,又安安心心地做起保姆和打工仔。而在云南和河北的旅游和中药、湖南的出版集团和卫星电视等产业发展中,也能够找到中国人不自觉走“瑞士技术进步路线”的影子。
瑞士经验表明,一两个产业具有和本地资源匹配的技术进步路线还不足以称为一种模式,而是经济中的主导产业群和本土的经济资源所内涵的技术进步路线相耦合,形成一股强大的正加外部性,才可以和沿海岸线经济区的发展相匹敌。
中国适合瑞士发展模式的地区
从国际比较来看,地区发展模式可分为以“新港澳台”为代表的制造业出口导向型模式、以加拿大及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资源深加工模式和以瑞士为代表的内陆服务业发展模式等。而世界上学习瑞士模式已经近一个世纪。19世纪中后期,美国加州淘金热是一部分人异想天开的一场闹剧。但是,随后洛山矶地区发展好莱坞“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一个创造。加州缺水现象比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要严重。如果搞冶金和制造一定是自取其辱。电影摄制产业规避了这一劣势。整个电影生产过程,消耗的水分恐怕就是演员喝的饮用水。沿着电影摄制产业,派生出了好莱坞奥斯卡会展经济,会展经济派生了旅游、主题餐馆、音像产品制造与租用等全国性总部经济。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是另外一种极端意义上瑞士模式的例子。
当然,学习瑞士模式不是要摒弃两三角模式,而是说不同地区复制同一发展模式时,在成本上有所不同。一味地照搬两三角模式,恐怕不是增加收益而是增加成本。在中国广阔的中西部地区,我们根本无法复制温州模式和苏州模式,而瑞士模式值得借鉴。瑞士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它绕开了成本高的重化工业之路,发展旅游、金融保险和精工制造等产业,实现了国强民富,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人均收入最高、人居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
中国推行瑞士模式的试点应该在云南。云南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亚洲大陆的瑞士”,没有海岸线,多山,交通不便。早前云南也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制造基地,但运输和流通的高成本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几十年来,人们并没有刻意去改变云南的产业结构,但现在市场选择的结果是,云南的烟草业和旅游业在全国是很有实力的,而汽车业却始终做不上去。这实际上暗合了瑞士模式的产业结构。
除了云南,还有贵州、南昌、泉州、安徽大部分、承德、太原和西安等地区,都可以推行瑞士模式。湖北的十堰是一个反面的印证,十堰是二汽的老家,但地处山区,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现在二汽不得不搬到武汉,而十堰也开始大力发展本地的特色种植业。
中国发展应该走多种模式,让内陆地区完全照搬两三角模式,会因损失效益而影响发展速度。
(曹和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现挂职云南大学副校长)
作者:
STROM
时间:
2005-8-27 09:39
真TM高瞻远瞩,哈哈
作者:
守洞
时间:
2005-8-27 11:45
蛋白质三维制造
是不是就是做奶酪啊?
作者:
托洛茨基
时间:
2005-8-27 12:09
真像抽死这帮sb"经济学家"
真tmd SB!!
[
Last edited by 托洛茨基 on 2005-8-27 at 12:10
]
作者:
STROM
时间:
2005-8-27 12:10
干吗这么激动?
作者:
托洛茨基
时间:
2005-8-27 12:44
Originally posted by
STROM
at 2005-8-27 12:10 PM:
干吗这么激动?
我最讨厌这类文章了
好像有点道理,其实全是胡话
这些有中国特色的学家,全都是垃圾
欢迎光临 人在德国 社区 (http://csuchen.de/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