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8 22:51 发表
如果对20世纪音乐作品感兴趣的化,可以从后期浪漫乐派的马勒交响曲听起。

前辈,老师,敬个礼先
偶对现代乐了解实在太少,但是隐隐觉得其中一定会有些出人意表或有趣的作品,可否推荐几首有代表性的或你自己的心水作品啊
Share |
Share

TOP

马勒(Gustav Mahler)+Johannes Brahms就是维也纳学派(Wiene Schule)第一代人的代表。无调性的创世人勋伯克,韦伯恩则是属于第二代维也纳学派(Zweite Wiener Schule)了

我是先接触到无调性后,才再回过头去听马勒的。
据说他很年轻就穷困潦倒而死,一生中没有卖出过一首曲子。因此他的音乐也很抒情悲壮,充满了个人感情色彩。而我听的时候,由于耳朵已经习惯了无调性,已经觉得马勒太古典了,没法象朋友介绍说的那样,他说他一听到马勒的曲子就会流泪。而我当时怎么也无法把自己投入进去,就是激动不起来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

古拜杜丽娜Sofia Gubaidulina,就是本帖隆重推荐的出生在前苏联的这个女作曲家。她是(转自某网页)“這位當年與Edison Denisov、Alfred Schnittke等人並稱的俄國女作曲家,在Denisov、Schittke相繼於1996與1998年相繼逝世之後,可以說是俄國這一代作曲家(中生代?該是老生代了吧)今日唯一的代表人物了”,前面说的那两个Edison Denisov、Alfred Schnittke我还不认识,没听过呢,有没有知道的可以介绍下

下面是去年我在瑞士Donarch音乐节听到的Gubaidulina的作品单:



Stiania Trompetentrio(这是柏林小号三重奏的一个组合)

Friedrich Lips       Bajan(这是俄国传统的民间手风琴,也是Gubaidulina最喜欢的,好像也是她写过的唯一的非西方传统乐器)  

Vladimir Tonkha      Violoncello (深沉低吟的大提琴也是Gubaidulina最喜欢的乐器

Orchester:  Gnessin Virtuosen (莫斯科的一个交响乐团)
Leitung:  Mikhail Khokhlov      

曲目是:

De profundis (fuer Bajan solo)
Aus 10 Praeludien (fuer Violoncello)
In croce (fuer Bajan und Violoncello)

这几个曲子都是优美的无调性

音乐有多美,我无法用语言描述。我想说的是,在长达一个小时三十分的音乐中,到了最后这个曲子
In croce,整个音乐会也达到了高潮,在手风琴和大提琴的合奏下,
我的汩汩热泪仿佛热泉喷洒,而我当时竟然自己一点都没有意识到,我流泪了,
唯一能感觉到的是从眼眶里竟然迸出那么多发烫的液体.....
内心的那种震撼和搅动实际上完全是被音乐所控制住,而不是我的思想和情绪。

第一次听到让自己内在的身体都会跟着如此澎湃的音乐,我想是永生难忘吧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7-9 19:49 编辑 ]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9 19:14 发表
马勒(Gustav Mahler)+Johannes Brahms就是维也纳学派(Wiene Schule)第一代人的代表。无调性的创世人勋伯克,韦伯恩则是属于第二代维也纳学派(Zweite Wiener Schule)了

我是先接触到无调性 ...

马勒长得很很帅的说

TOP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9 19:47 发表
...音乐有多美,我无法用语言描述。我想说的是,在长达一个小时三十分的音乐中,到了最后这个曲子
In croce,整个音乐会也达到了高潮,在手风琴和大提琴的合奏下,
我的汩汩热泪仿佛热泉喷洒,而我当时竟然自己一点都没有意识到,我流泪了,
唯一能感觉到的是从眼眶里竟然迸出那么多发烫的液体.....
内心的那种震撼和搅动实际上完全是被音乐所控制住,而不是我的思想和情绪。

第一次听到让自己内在的身体都会跟着如此澎湃的音乐,我想是永生难忘吧
...


你那么多双鱼,怪不得那么善感咯
好想自己也亲身感受一下...

TOP

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9 20:24 发表

马勒长得很很帅的说


太好了,感觉mm比我还色 ,俺不孤单了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

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9 20:29 发表


你那么多双鱼,怪不得那么善感咯
好想自己也亲身感受一下...


Gubaidulina本人宗教性的情感非常强,她个人的身世也很不幸,丈夫和唯一的女儿都先后去世,现在她一个人70多岁生活在德国北部,据说她长期沉浸在个人悲天悯人的宗教和哲思情怀中

下面是我找到的关于她的部分中文介绍:
Gubaidulina生於前蘇聯Tatar共和國,對於身上具有的Tatar人血統,如果說硬要說到底對Gubaidulina的音樂世界有何影響,那大概就是她音樂中隨處可見異於西方傳統的獨特風格吧。雖然經常被這樣描述,但是她的音樂從來也不曾令人感到冰冷艱深,反而在順利進入她的音樂世界後,可以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在這方面,她和年初剛逝世的Iannis Xenakis一樣,都是用個人才華將西方音樂面貌徹底解放,使之更接近生命脈動的人....

....但是真正落實在她的曲子中時,除了手風琴以外,我們很少見到Gubaidulina使用非西方傳統樂器,當然在她曲中所謂西方樂器的「使用方法」經常也是異於傳統的。在前幾期英國《Gramophone》雜誌一篇她的專訪中,她除了談到她與SchnittkeDenisov風格的差異之外,正中央一張她居家的照片正是她低頭撫摸家中傳統樂器的畫面。訪談中提到她家中便有一個專門收藏各地傳統樂器的房間,而她沒事就喜歡在這房間裡與樂器摩搓感情。在聆聽她音樂時就會明顯感覺到,若不是常常仔細感受聲音在樂器中各種可能的共鳴姿態,是不可能寫出她這樣總是讓人感覺發自內心深層的音樂的....

Gubaidulina作品其中一項特質是,她的曲子幾乎沒有一首不是標題音樂。這場音樂會中後半段的三首器樂作品都有一個名字:Freue Dich!(Rejoice!)是她寫給俄國提琴家夫婦Oleg KaganNatalia Gutman的大小提琴二重奏,1988年在芬蘭Kuhmo首演的錄音今天也可以在唱片行找到(與Ravel同樣編制的奏鳴曲收錄在一起)。這首曲子五個樂章又有各自的標題,分別來自烏克蘭宗教哲學家Grigorij Skovoroda(1722-1794)寫給他朋友的信件與聖經,「這首曲子的標題是通往另一個realitymetaphor,它們是經由絃樂器拉奏正常音高與泛音的對比下表現出來。這種絃樂器在同一把位上演奏多種音高的可能性,可以作為通往另一個reality的通道。」Silenzio(Silence)是寫給小提琴、大提琴與手風琴的五首作品,可能是她最常被演出與錄音的曲子。

這首曲子(Silence) 標題的由來是因為大部分的時候譜上表情記號都是「極弱」,「對我而言寂靜是一切聲音的基礎」,這是一首聽似寧靜卻暗地波濤洶湧的曲子,聽完之後人們會發現,最激動的情緒起伏不見得一定就需要最大的聲響對比來表現。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7-9 20:49 编辑 ]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

原帖由 carlo 于 2007-7-8 23:57 发表
最喜欢听浪漫派的很正常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美妙的旋律是所有人最容易接受的.

不过我觉得如果喜欢浪漫派的音乐,接受马勒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从他的第一,四,五或九交响曲听起.个人认为Mahler的东西 ...

想听mm说多点呢,mm多来和我们一起玩吧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9 20:48 发表


...据说她长期沉浸在个人悲天悯人的宗教和哲思情怀中

...

:naughty:

TOP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9 20:34 发表


太好了,感觉mm比我还色 ,俺不孤单了

晕~这么快就给人家扣上这么大顶黑帽子
是在国内大学的时候,看过一篇关于他的第八交响乐的评论,顺便还讲了他凄惨的生平,附了一张作曲家30多岁时的照片,黑白的,戴着金丝眼镜,表情严峻,眉宇深锁,结果马八没有听懂,太艰深晦涩,面容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真是貌由心生啊,象个深刻思索人生哲理的哲学家,俺只有景仰的份,却不能领会他的思想

TOP